山東國企能否從"加減法"中走出一條改革路?

前 言

如何讓大象起舞?山東的選擇是讓大象變得更大。

山東省國資委趕在11月前,公佈了前三季度省屬企業經濟運行數據。29戶省屬大型國企實現營業總收入過萬億,多項指標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居全國前列,為山東前三季度GDP繼續位居全國第三,提供了穩定的基石。

眾所周知,山東以國有企業為主導的“大象經濟”聞名全國。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與方式,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山東經濟能否邁過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期,再次回到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上。

山東國企能否從

早在2017年,山東省政府就出臺了包含46項分解任務的《關於加快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十條意見》,混改,退出非主營業務,上下游業務垂直整合、打造優勢企業集團,清理殭屍企業等六大重點任務,勾勒出山東國企改革的路徑。

從山東交工股權無償劃歸山東重工,到沿海六大港口合併成立山東省港口集團,再到統一各市機場發展規劃、運營管理的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掛牌,在今年潮起雲湧的國企深化改革大潮中,山東的合併重組獨樹一幟。

在外界普遍詬病山東經濟大而不強、轉身緩慢、觀念遲滯時,再讓象群合體成為巨象,是又一次“國進民退”,還是另闢蹊徑,柳暗花明呢?

而山東國企合併重組樣板與路徑,也必將為全國的國企深化改革,提供難得的借鑑與啟示。

國企大象撐起山東經濟

10月31日,山東省國資委公佈前三季度省屬企業經濟運行數據。29戶省屬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10681億元,同比增長16.29%;實現利潤總額520億元,同比增長10.47%;淨利潤363億元,同比增長14.96%。省屬企業所屬的1983戶權屬企業中,盈利企業1417戶,盈利面達到71.46%。

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屬國企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和淨利潤,在全國分別位居第5、第3、第4和第4位。

在山東前三季度62309.4億元的產值中,省屬國企的營業收入貢獻了其中的17%,在第二產業的產值中,佔比更是接近50%,再一次鞏固了國有資本在齊魯大地的經濟支柱作用。

山東國企能否從

除了在面上引領山東經濟發展,兗礦集團、山東黃金、山東國投、山東重工、山鋼集團、山東能源等頭部國企,不論在研發投入,固定資產投資和創新項目儲備上,均名列前茅,集中度明顯。

而這種強有力的頭象帶動整個象群前進的格局,被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評價為:

“山東著力推動省屬企業之間‘做加法’,推動主業相近的企業強強聯合,聚指成拳形成更突出的競爭優勢。”

如果對比山東統計局公佈的今年前三季度山東工業增長情況,我們會對山東國企的壓艙石作用感受更加明顯。

山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進入2019年,山東的工業發展就一直遭受“陣痛”:一季度山東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石化、採掘、紡織等產業的利潤普遍下滑。

截止上半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僅增長2.6%,工業用電量僅增長1.7%、公路貨運量增長更是降到0.8%;衡量全省工業企業信心與景氣指數的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自2016年10月份以來首次下降,下行壓力明顯。

至第三季度,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依然徘徊在2.5%的低速區間,反應我省工業景氣情況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持續低位運行,下降幅度明顯。9月份下降1.0%,為近3年最大降幅。

做加法,大象變巨象

剛剛過去的10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研究通過,將山東省國資委、山東國惠投資和山東省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的山東省交通工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合計100%國有股權無償劃轉至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山東省屬國有企業先整合後重組的又一創新性案例。

山東國企能否從

今年8月初,整合了青島港集團、煙臺港集團、日照港集團和渤海灣港集團的山東省港口集團在青島宣佈成立,全省沿海的濱州、東營、濰坊、煙臺、日照、青島等六大山東港口合而為一,山東省港口集團一躍成為年貨物吞吐量位居全國前列的港口企業。

同月,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山東鐵投)組建申請也獲得省政府同意,該集團以省市各級政府在山東高速旗下的鐵投公司、濟青高鐵公司、魯南高鐵公司、鐵路基金公司四家公司的股權、債券、貨幣資金為基礎,註冊資本高達460億元。

山東國企能否從

而今年2月底,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掛牌成立。按照山東省賦予的定位,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將在保持各機場市場生產經營主體法人資格不變的同時,統一各機場發展規劃、統一運營管理,並立足現狀優化山東全省航線網絡佈局。

產業佈局不合理一直是山東國資的突出問題,70%以上的國有資產分佈在煤炭、鋼鐵、機械、製造、化工等傳統產業,且多數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這一產業結構佈局曾為山東經濟高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也誕生了一批如山東鋼鐵、兗礦集團、山東能源、山東重工等知名企業集團,但在經濟轉型階段,弊端開始顯現,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

推進重組整合,是今年國企改革的重頭戲之一,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規劃,2019年將深入推進整合融合,不斷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山東今年以來密集的國企重組整合,不僅走在了全國前列,而且整合後的效果也立竿見影。

做減法,讓大象更強壯

“和中國重汽集團完成全面重組後,我們將把1000億美元的營收目標提前到2025年前實現。”山東重工、濰柴集團、中國重汽董事長譚旭光在10月19日舉行的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上如是表示。

通過不斷合併重組做加法,山東重工已經擁有濰柴控股、山東山推、山東省汽車工業集團、山重建機、中國重汽、揚州亞星客車等7家上市公司,年營業額已超過500億美元。

但想讓這樣一隻龐然大象疾步快跑,山東重工掌門人譚旭光,採取的策略,卻是做減法。

山東國企能否從

在山東重工集團最新一次的集團領導大會上,譚旭光提出“撤掉所有領導幹部辦公室的沙發,還要把封閉門變成透明玻璃門,隨時接受大家監督。”

同時,山東重工還將每年淘汰一批不合格的幹部、管理人員和一線員工。“對混日子、不作為的領導幹部、管理人員、一般員工要堅決依法依規清理出去。”譚旭光強調,“管理團隊要以上率下,實現世界一流,從現在起就要‘一天當兩天半用’,就要‘扒一層皮’。”

數據顯示,在3月初完成的人事改革中,中國重汽中層幹部數量從2018年8月底的329人,減少至228人(不含技術中心),同比下降30.7%。

如果說裁汰冗餘、打破大鍋飯,提高工作效率,是山東國企改革的第一重減法;那麼剝離非主營業務,關閉殭屍企業,則是攪動更多利益的第二重減法。

房地產市場素有“金九銀十”之說。但今年的9月和10月,山東省屬企業卻密集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掛牌出售旗下房地產業務。

山東國企能否從

先是山東黃金地產旅遊集團掛牌轉讓旗下山東黃金啟東置業,後有兗礦集團、中國重汽轉讓旗下房地產公司的國有股權及債權。截止目前,山東省國資委公佈的省屬企業主業清單顯示,沒有一家企業將房地產作為主業。

同時,對長期“失血”的殭屍企業,山東採用扭虧為盈、轉讓退出、清算註銷、實施混改、產能關閉、依法破產、協議移交等多種方式,超過300戶省屬殭屍國企陸續退出市場。

山東國企能否從

10月19日至21日,21戶山東省屬企業的“一把手”在濟南公開述職,並接受省國資委“辣味”十足的問詢,一度持續到深夜。

只有敢於做減法,勇於揭短,才能讓大象身體更強健。正如山東省國資委主任張斌在接受新華社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說的:“國企改革走到今天,好改的已經改完了,真正觸及利益、矛盾重重的改革推進力度不夠。”

國企重組整合潮起

今年7月,隨著中國中絲集團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國資委監管的央企數量再次由97家變更為96家。這是繼去年央企數量首次縮減至兩位數後,又一次整合精簡。

山東國企能否從

7月1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俗稱“北船”)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俗稱“南船”)集體披露公告稱,正在籌劃戰略性重組。一時間,資本市場對於央企併購重組特別是戰略性重組的預期再度升溫。

此前的4月,中國誠通、中國海油作為牽頭單位,攜手五家海工裝備製造中央企業,共同組建的中央企業海工裝備資產管理平臺,國海海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我國海洋工程裝備機械產業,將得到產業結構調整和佈局優化。

山東國企能否從

除了央企之間的重組整合,央企和地方國企之間的併購重組也開始頻頻發生。今年6月,安徽馬鋼股份宣佈,安徽省國資委將向中國寶武無償劃轉其持有的馬鋼集團51%股權。這意味著原本省屬國企的馬鋼,未來將晉升為國資委直管的央企。

這種省級、乃至國家級層面的資產重組,顯然有助於國企治理結構、資產質量的優化,從經營層面,帶動資本層面的利好。

上交所統計,今年滬市國企共進行各類併購交易超過200次,交易金額超過2400億元。帶動A股行情可期。

山東國企能否從

對於今年從中央到地方的國企重組整合,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麗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本輪國企重組整合採取了三類方式:

“一是橫向式的同業間合併,既包括‘強強聯合’型的合併重組,也包括‘強並弱’型合併重組,主要是為了提高集中度,化解過剩產能。

二是縱向式的沿上下游產業鏈合併,如神華集團與國電電力的兼併,其主要目的在於做大做強、發揮協同作用或推動轉型升級。

三是共建共享的新組建方式,如鐵塔集團和海工裝備平臺,意在盤活存量,減少同業競爭和重複建設。”

根據這樣的思路,未來,山東下一步重組,將繼續聚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動煤炭、電力、造船、化工、裝備製造等重工業行業加大去產能力度,提升行業集中度,實現產業有序發展。同時,還要通過研發資源的整合,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引領作用。

加減之間的財政考量

國企改革自1998年開始,已經經歷了長達20年的歷程,期間經歷了數次“國進民退”與“國退民進”間的操作與爭議,直到今天,進與退,加與減之間的博弈仍未止歇。

但主導國企改革的動力與目標是什麼?在這一輪山東乃至全國範圍的深化國企改革浪潮中,中泰證券分析師徐馳從財政角度的分析,也許能為我們觀察本輪國企改革走向,提供一些思路與視角。

山東國企能否從

按照徐馳的觀點,“政府的處境,即財政情況是把握國企改革實質動作落地節奏的關鍵所在。”

1998年,中央財政赤字規模從922億元增加至1743億元,創建國以來新高;地方政府財政困境在90年代中後期幾乎到了難以維繫的境地。與之同步,國有企業至1998年第一季度出現了全國性的虧損,國有資產的虧損額逐年上升。

山東國企能否從

可以說,國企的虧損和包袱是90年代中後期中央財政困難的主因。這反過來決定了,1998年政府進行國企改革的最核心訴求即是“國企解困”,通過經營層面的扭虧實現中央及地方財政“增收”。

由此:1998年開始的國企改革的思路,是一切從財政實際出發,按照產業屬性不同,對國有企業結構和佈局進行戰略調整:將國企和民企劃分為關乎國計民生的壟斷性領域和一般競爭性領域。

根據這兩個領域的不同性質,中央在國企改革中,實施“有進有退”, “抓大放小”等截然不同的國企改革策略。

山東國企能否從

21年後的2019年,當今年中央減稅降費2萬億後,中央財政又一次面臨的壓力,又一次將倒逼國企改革實質落地的進度,帶入加速前進的“快車道”。因為,通過更大力度的國企改革實質性推動以盤活國有企業資產,提高盈利能力,進而進一步提升非稅收入的增加,幾乎成了政策的必然選擇。

事實也正是如此,去年2季度以來,關於國企改革的相關政策頻頻出臺。

山東國企能否從

與中央步調一致,地方國企改革也在穩步推進。絕大多數省份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國企改革作為重點:“調整國有資本佈局,強化國企戰略性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國有投資運營平臺、公司試點”成為地方政府共識。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省今年召開地方兩會的時間為全國最晚,但作為國資大省,今年的國企改革目標制定標準,在全國排在前列,尤其是在“確認公佈省屬企業主業,引導企業突出主業發展”,以及“突出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省屬企業三年混改計劃”這兩個方面。

在混改方面,10月8日,98年曆史的青島雙星集團披露公告,正式進入混改時間表,成為山東國企混改的代表之一;而相比混改,山東國企整合的聲勢和步伐則要領先許多。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高福一在就山東經濟發展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特意點出山東國企改革的帶動作用:“加大國有企業改革力度,做強主業,推動從一般競爭性領域有序退出,為民營經濟騰出發展空間。”

尾 聲

其實,不論是混改,還是整合,亦或是退出,毫無疑問,都是國企改革征途中的必經之路,而無論是整合還是兼併,其結果都將是以退為進——

國企以國資之退,換民資之進;競爭以聚焦核心產業之退,換民營經濟一般競爭領域之進;國資以管企業之退,換管資本之進。

而對於國企“大象經濟”為主導的山東,進與退,大與強,多與少之間的博弈與權衡,對山東乃至全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都具有重大的參考意義。

山東國企能否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