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搓泥的護膚品就不是好的護膚品嗎?


會搓泥的護膚品就不是好的護膚品嗎?

說到什麼原因會讓你拔草一款護膚品,搓泥肯定榜上有名。

搓泥,指的是某護膚品在使用時出現屑狀物的情況,堪稱第九大反人類現象,第一到第八是啥我也不知道,反正是第九。

會搓泥的護膚品就不是好的護膚品嗎?

每每用到會搓泥的產品的時候

都會讓人感覺..

這**難道是買了個橡皮擦在臉上擦?

還是我臉上積滿了垢今天都化成“泥”讓我搓?

還是買到了假冒偽劣的產品?

拔!草!了!


然而上至百千價位的,下至幾十幾塊的產品,都有可能搓泥。那麼,會搓泥的產品就不是好產品嗎?這些“泥”怎麼來的?


01 產品本身含有易搓泥成分


增稠劑:卡波姆、黃原膠、共聚物類、聚丙烯酸酯等

吸水劑:透明質酸(也就是玻尿酸)

粉質:氧化鋅、雲母、硅石等


你說這些成分壞嗎?它們也並不壞。

比如這個大名鼎鼎的透明質酸,買的時候還專門找它,卻沒想到人家居然還會搓泥?

透明質酸通過吸取環境中的水分成膜來給皮膚有效保溼,但當皮膚過於乾燥的時候,沒有足夠的水分給它成膜,那它的旅程也到此結束了,搓下來的泥就是沒有找到歸宿的透明質酸的殘骸。

增稠劑、粉質,這些大分子物質難以被皮膚吸收,如果沒有給它提供合適的條件,那麼它們分分鐘自動“躺”在皮膚表面罷工組團成“泥”。


02 成分與成分疊加形成搓泥


增稠劑/吸水劑+粉質

常見的組合是保溼+防曬/彩妝粉底等產品。

關於搓泥為什麼大家對防曬產品的怨言最多?往往就是因為使用保溼產品後沒有間隔一段時間就直接拿防曬往臉上懟,急著趕著就要把一套護膚流程搞完。

大家應該都見過小朋友玩泥沙,一盆水往沙上澆,不就成了稠稠的“泥”了。但如果先把水澆在地上等幹得差不多了再鋪沙子,沙子不就成不了形了嘛。


增稠劑+表面活性劑

所謂的

去死皮產品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說白了,你的皮膚其實沒有那麼多垢給你搓,天天都能搓出這麼多所謂的“死皮”,皮膚屏障都要給你搓壞。

這些能搓出“死皮”的產品,往往添加了增稠劑和表面活性劑。讓你洗的時候感覺,哇靠洗得太乾淨了吧,把我皮膚上的垢都給洗掉了,皮膚也變滑了。

實際上,那些垢不過是增稠劑+表面活性劑在當下環境發生不可告人的關係後的產物罷了。


03 自身膚質乾燥脫皮

每到涼秋冷冬,特別是穿貼身秋衣秋褲的時候,一旦脫下衣服,世界都下起了雪。

乾燥脫屑就乾燥脫屑,廢話那麼多¿

這個時候再搭配上護膚品,哦豁,就會出現麵粉加水一般的場景(自動腦補)

會搓泥的護膚品就不是好的護膚品嗎?

04 解決方法


1. 改變護膚品上臉手法,如果產品容易搓泥,就儘量不要打圈塗抹。所謂搓泥,得先有“搓”這個動作才能實現“搓泥”。既然如此,使用護膚品時儘量就不要有“搓”這個動作,輕柔塗抹均勻即可。

2. 產品疊加使用時可以間隔開來使用,比如使用保溼產品後隔個兩三分鐘再使用防曬產品。原則就是等前面的產品略幹,成膜以後再使用下一款產品。

3. 如果是因為自身皮膚乾燥脫屑形成的“泥”,那你就得好好地把保溼做到位了,比如用質地稍厚的面霜。


最後回到題目

會搓泥的護膚品就不是好的護膚品嗎?

有時候不一定是你用的某一款產品不好,比方說,防曬和粉底單用都很好,放在一起就是你看我不爽,我看你也不爽。

為了不讓它們打架,這個時候就得換掉其中一款哦。


會搓泥的護膚品就不是好的護膚品嗎?


本文數據更新於2019年11月06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