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形形色色的輕重機槍不計其數,有水冷式,有氣冷式,有彈鏈供彈,也有彈匣供彈,更有日本奇葩的彈板供彈,步槍彈夾供彈。這許多的輕重機槍就是步兵作戰時的中流砥柱,步兵的進攻全靠這些機槍提供掩護火力。然而德國卻開了一條不一樣的路線,輕機槍和重機槍都是一挺,我們後世所熟知的通用機槍,就是由此而生。

一.通用機槍的誕生

一戰中戰敗的德國,根據《凡爾賽條約》的規定,他們的軍隊不能製造水冷式重機槍,裝備低劣,慘不忍睹,更別提現在軍隊就十萬人了。

不過,德國人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將自己的軍備研發轉入了地下,悄然的研製自己的新式武器。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的軍備恢復更是加快,不過此時如果公然違反《凡爾賽條約》,顯然是不好的,所以如何發展機槍,就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但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德國人以自己獨特的精明,非常巧妙的繞過了條約的限制,這就催生出了通用機槍。所謂通用機槍其實很簡單,如果你使用兩腳架,配備75發彈鼓,那麼它就是輕機槍,可以跟隨班排這樣的單位作戰。

但如果你為它配備三腳架,用彈鏈供彈。那麼此刻它就是一挺重機槍,能夠為營連級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如果放到車上,那麼它就是車載機槍,成為盟國步兵的夢魘。

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而這種機槍的代表作就是德國槍械專家施坦格的MG34機槍,該槍於1934年設計定型,由百年老廠毛瑟兵工廠出產,使用德國標準的7.92X57MM彈藥。可以使用彈鼓供彈,也可使用彈鏈供彈

主要零部件非常容易拆卸,操作也簡單,方便士兵帶著它轉移陣地。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在戰場上,如果轉移緩慢,機槍陣地可是要被炮轟的。

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該機槍的射速較高,理論射速為800-900發/分,最高速可以達到1000發/分以上。飯碗粗的大樹都可以打斷。作為輕機槍時,有效射程800米,作為重機槍時有效射程1000米。

不過這槍射速太高,以至於槍管過熱嚴重,所以每個機槍手配了兩根槍管,這樣就可以在過熱時換掉槍管,繼續射擊。

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當時MG34大量的裝備德軍部隊,在波蘭和法國戰役裡都給了盟軍以巨大震撼。盟軍的機槍根本無法與其抗衡。忘了怎麼打仗,又回到步兵方陣向德軍陣地推進的英軍士兵,更是被德軍用機槍像收麥子一樣打倒。可以說,MG34取得了非凡的成功,也讓德國軍方十分滿意。

二.MG34升級型,MG42通用機槍

但是MG34哪都好,就是價格有點高,工時也太長。這是因為MG34機槍採用的是削切工藝,這種製造方式非常繁瑣,大大提高了造價,對材料的浪費異常嚴重不說,工時還提高了許多,差不多是毛瑟兵工廠全力生產,也是沒法滿足軍方的全部需求的。

倒不是說德國軍方沒錢,實在是機槍生產太慢了啊,如果等到都生產好,那差不多黃花菜都涼了。因此當時一部分德軍用的還是老舊的MG08水冷式重機槍,這種一戰的爺爺貨都搬出來,實在是德軍的無奈,畢竟機槍數量不夠。

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所以德軍一直要求武器研製部門對MG34機槍進行改造,希望得到MG34的升級版本。最終在槍械技術和生產技術突破的基礎上,德國得到了他們想要的MG42通用機槍。

事實上MG42的締造者格魯諾夫博士,還真不是研究槍械的。但是他作為一個專業的技術人員,非常清醒的意識到,如果按照傳統的削切工藝來製造武器,把一塊實心金屬利用車床,銃床進行削切加工,金屬利用率只有不到25%。這等效率純粹是浪費,對於德國有限的資源而言,是不可接受的浪費行為。

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而他認為,機槍應該採用金屬衝壓工藝進行製造,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而且金屬衝壓製造的MG42不僅結構緊湊,而且相比於MG34更為簡單,故障率也更少,非常符合德軍的需求。

不過當時潛伏在德國的盟軍間諜們卻不這麼想,於是發了一份電報告訴華盛頓和倫敦,德國人完蛋了,他們連步兵火力核心的機槍都粗製濫造了,快完蛋了。

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當然,這份電報發回去,盟軍的槍械專家們看完可就是心裡咯噔一下,畢竟他們可是懂行的。這可不是什麼粗製濫造,而是德國人實實在在的領先了他們,看來前線的步兵們要倒黴了。

結果盟軍的槍械專家們果然一語中的,1943年突尼斯會戰中德軍就裝備了這種MG42機槍,當場就把盟軍打的找不到北。

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MG42的射速非常瘋狂,遠遠超過了MG34,最低射速也是1000發/分。超過這個射速後,盟軍士兵就聽不清槍聲了,因為它不再是和捷克式或是勃朗寧機槍一樣的噠噠噠噠的聲音,而是如同高速轉動的電鋸一樣,嘶的一聲,你就看到你的戰友紛紛中彈倒下。

而德軍步兵的核心戰術就是機槍,一旦被他們用MG42壓制,那麼他們很快就會被繞過來的步兵班組進一步壓制,最後會被德國衝鋒槍手用手雷或是衝鋒槍撂倒。

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而在東線對付蘇軍,蘇軍就更是恐懼這種MG42機槍了。不同於他們蘇軍見過的,容易在冬天出故障的MG34,MG42機槍不僅不出問題,哪怕是零下40°,MG42都能正常開火。

最可怕的是,寒冷的冬季還加強了它的槍管持久性,槍管更換時間減少了,因為槍管可以堅持更久而不過熱。而喜歡密集衝鋒的蘇聯步兵,更是被德軍用機槍成排殺死,就和地裡的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

可以說對於盟軍和蘇軍的士兵而言,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就是MG42那種可怕的聲音,因為那是死神的聲音。

三.再好的機槍也有性能問題

不過MG42也不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有失就有得。MG42的首要問題就是它過快的射速,這一點對於MG42簡直要了命,因為它最低射速就是1000發/分,確實在瞬間壓制上非常奏效。

但反過來,這麼高的射速,很容易就把彈鼓裡的子彈打光,就算你用的是彈鏈,一個彈藥箱裡不過三百發子彈,一會兒就會打空。

這樣的結果就是,在這樣極端的高射速下,槍管的過熱變得異常迅速,換槍管這個過程,就造成了嚴重的火力中斷,以至於遭到敵人迎頭痛擊。

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其次過快的射速也造成了嚴重的彈藥問題,這裡要明確一下,一個機槍班所使用的彈藥箱裡的彈藥不過300發,而一個機槍班是無法攜帶太多彈藥箱的。就算讓步兵幫忙攜帶,也無法攜帶更多,也不會超過十個彈藥箱。

所以在實戰裡,機槍手必須對射擊次數做好管控,點射和連射要注意切換,否則彈藥就會快速耗盡。而彈藥的短缺問題,帶來的則是機槍失去作用,因此機槍手必須是班裡射術最好的人。

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但優秀的射手才能運用,這本來就是個非常麻煩的事情。在這種高射速下,持續射擊會讓槍身震動明顯,射手必須掌握足夠的射擊技術和使用機槍的經驗,普通的新兵無發勝任。

因此在德軍當中,機槍手都是班裡最好的射手。擔任MG42的射手後,其訓練也更為嚴格,無法速成機槍手,所以這就從側面限制了其機槍的使用。因為如果沒有經受過足夠的訓練,那麼MG42機槍在他們手裡發揮的作用,並不會比一支步槍好多少。

而另一方面,過高的射速,彈藥的緊張,都讓MG42機槍在實戰裡,不能採用其他機槍那樣的大面積,長時間掃射。這是因為慢速重機槍的優勢是在於,可以對大量目標,無論他們是否真的存在,都可以進行大範圍的壓制。

通常來說,這些機槍可以掃射上一兩個小時。但是MG42這種快射速機槍就不行了,因為這樣會讓他們的彈藥快速耗盡。所以MG42的機槍手只能以短點射來應付四面八方湧過來的敵人,因為這是他們唯一的辦法。

結語

當然,MG42通用機槍有它的問題,但是它仍舊是一款優秀的通用機槍。德國戰後所開發的MG1、MG2和現在還在用的MG3都是MG42的血脈。而美國的M60通用機槍,也有MG42的血脈。

不可否認,作為通用機槍之祖先,MG42無疑是當年最為成功的機槍,也為後世開啟了通用機槍之路。

參考文獻:《二戰德軍槍械全集》

《二戰尖端武器鑑賞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