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又一次被“點燃”|這次的主角不再是虛擬貨幣

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時下熱門的兩大技術趨勢,受到投資的追捧,以及國家的高度關注,隨著產業的發展將會成為推進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關於人工智能大家已經並不陌生,因為“AI+醫療”、“AI+視頻”、“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物聯網”等產品已經開始應用,這離不開人工智能企業的持續深耕,例如商湯科技、曠視科技、極鏈科技等。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又有著怎樣的聯繫?在這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區塊鏈是什麼。


區塊鏈又一次被“點燃”|這次的主角不再是虛擬貨幣


區塊鏈技術曾在2017年前後伴隨著比特幣價值的高企而廣為人知。隨著國內先後關閉了多家比特幣交易所和禁止ICO(首次代幣發行),區塊鏈的話題在國內趨於沉寂。今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區塊鏈技術,又一次把區塊鏈盯上了熱搜。那麼,這一次的區塊鏈熱度和之前有何不同?前沿科技被先後點名又意味著什麼?

理解區塊鏈必須將區塊鏈技術和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區分開來。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分佈式記賬技術,所謂分佈式是指這個記賬的賬本(區塊鏈中稱為區塊)存儲在上鍊的所有節點中,因此具有去中心化和難以篡改的特點。區塊鏈在技術設計上就具有信息可追溯和安全性高的特點。以上這些特點幾乎彌補了當前金融交易中的所有痛點,因此,區塊鏈技術一直被視為“互聯網3.0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


區塊鏈又一次被“點燃”|這次的主角不再是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則是區塊鏈技術的副產品。為了激勵網絡節點參與上鍊記賬,區塊鏈技術通過發放虛擬貨幣來補償各個節點為了記賬和保障信息安全而作出的貢獻。因此,虛擬貨幣沒有信用背書,是一種純民間的交易工具。如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之所以有價值,僅是因為有一部分人願意用其交易,不具有法律意義。這部分人中,很大一部分是支持貨幣去中心化的科技極客,還有一部分是犯罪分子,用比特幣洗錢等。

2017年,在比特幣大漲的背景下,大批企業藉助區塊鏈技術的噱頭,利用人們對區塊鏈的不瞭解和投機心理,通過發放虛擬貨幣(ICO)來融資,帶動了一波區塊鏈的熱潮。多數情況下,ICO只是披著區塊鏈的皮,本質上就是沒有法律背書的融資行為。對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停留在相當初級的地步。由於擾亂了金融秩序和涉嫌非法集資,ICO很快便被禁止。

浮華褪盡之後方顯本質,經過兩年多的沉寂與底層技術的探索,區塊鏈技術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這一次的核心是技術而非貨幣。類比過去政府提出的“互聯網+”、“AI+”,此次推出區塊鏈的重點在於強調“區塊鏈+”,加快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解決實體經濟面臨的實際問題,如融資難、風控難等。可以預見,在此次中央集體學習之後,大批投資將進入區塊鏈領域,帶動新一波的熱潮。

但是,區塊鏈技術並不是萬能的,仍是一個不成熟的新興技術。最為詬病的是其交易效率問題。在保證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區塊鏈的交易效率極低。如比特幣每秒僅可完成7筆交易,Facebook大力推廣的Libra幣也僅能支持1000筆每秒的交易量。對比2018年雙十一,網聯交易峰值的每秒92771筆,可見其效率之低。


區塊鏈又一次被“點燃”|這次的主角不再是虛擬貨幣


上述問題是區塊鏈技術“不可能三角”窘境的一個表現:去中心化、可擴展性和安全性三者難以共存。為解決這一問題,目前的共識讓區塊鏈與外部技術優勢互補,共同實現成本降低、提高能效的目的。但這一目標的實現還有待技術的進一步突破。

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關聯之處在於“數據”,區塊鏈屬於一種安全性較強的管理數據的技術,而數據對於人工智能來說就像魚和水的關係。區塊鏈技術對於人工智能來說可以讓數據更加安全,決策更加透明,使得相關技術更加便於理解。二者結合後將會對行業、產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如今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在近幾年先後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反應出了國家層面對於科技創新和科技強國的迫切。對於從業者和企業而言,一方面需要把握初心,不隨著外部的潮起潮落而動搖發展路線,另一方面也要緊跟國家及社會的需求,便於更進一步的技術變現。當前,很重要的一個趨勢是強調實體經濟與各項前沿技術的融合。因此,技術層面的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堅持技術研發與場景落地的雙輪驅動將是在科技行業脫引而出的不二法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