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明顯是打趙構臉,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7狐狸


宋孝宗趙昚並不是宋高宗趙構的親生兒子,連侄兒都非常勉強!宋孝宗是宋太祖趙匡胤庶出幼子——岐康惠王趙德芳的後代,即所謂“太祖系”。他家這一支與濮安懿王趙允讓(宋英宗趙曙實際為趙允讓之子)家這一支的血緣已經相當疏遠了。換言之,宋孝宗只是宋高宗的一位遠得不能再遠的遠房堂侄……



宋高宗當初之所以選擇過繼宋孝宗,實際上就是看上了這個血緣疏遠!因為與大宗血緣疏遠,彼時宋孝宗本家這一支已經淪落到了與平民無異的地步,缺乏背景、便於控制!而這,正是宋高宗想要的。宋高宗之所以敢那麼早就禪位當太上皇,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宋孝宗缺乏背景、沒有根基,在政治上他不得不依靠宋高宗。宋高宗雖然禪位了,但依然保持著對大政方針的絕對把控。因此,宋孝宗為嶽武穆平反無論如何也是繞不開宋高宗的。換言之,宋孝宗給嶽武穆平反是宋高宗默許的,甚至很可能就是宋高宗本人的意思!



宋孝宗為何要為嶽武穆平反

宋孝宗即位前不久,金國發生內亂,金國皇帝完顏亮(史稱海陵王)率軍南下攻宋時,留守遼陽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孫完顏雍(金世宗)發動叛亂,自立為皇帝!隨即,完顏氏家族內部為了皇位正式開打,金世宗不得不將大量精力用於內部“平叛”。



宋孝宗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接受宋高宗禪讓、登上皇位的。金國的內亂讓宋高宗和宋孝宗看到了機會,企圖趁火打劫、對金國展開進攻,而為嶽武穆平反就發生在這個時候。換言之,彼時宋王朝的對外政策正在發生悄然轉變,主戰勢力正在逐漸佔據上風,而且宋高宗、宋孝宗內心也傾向於趁火打劫、對金開戰。為了平抑內部的主和聲音,宋高宗、宋孝宗必須有所表態。這個時候為嶽武穆平反無疑是有巨大象徵意義的,他代表了宋王朝皇帝的態度!當然,這同樣是一種權術,宋高宗、宋孝宗並沒有公開表態,即便將來戰敗了,責任、黑鍋依然可以讓主戰派來背!說到底,宋孝宗為嶽武穆平反也不是為了嶽武穆,同樣是政治需要。



不得不說,宋王朝的軍隊是真慫!大張旗鼓“北伐”的宋軍居然讓處於內亂之中的金軍打得一敗塗地……轟轟烈烈的“隆興北伐”以宋王朝再一次卑躬屈膝的《隆興和議》草草收場。果不其然,事後主戰派的張浚成了宋高宗、宋孝宗的替罪羊,被罷相調任閒職。不過,張浚比嶽武穆識趣、也比嶽武穆滑頭,他選擇了主動攬下戰敗的責任、替主子背了黑鍋!在宋高宗、宋孝宗還沒有處理之前便上書引咎辭職。最終,宋高宗、宋孝宗就坡下驢,將張浚罷相了事。



宋高宗為何會同意為嶽武穆平反

“岳飛案”本身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東西,正如秦檜當初給韓世忠的回覆“莫須有”那樣,宋高宗殺嶽武穆根本就沒有什麼站得住腳的理由。說白了,宋高宗之所以殺嶽武穆,並不是嶽武穆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僅僅是政治需要而已。一來,宋高宗是為了收回兵權,殺嶽武穆更多地是殺雞儆猴、做給手握重兵的武將們看的。二來,彼時宋高宗正在與金人議和,主戰派的嶽武穆顯然成了宋高宗的“絆腳石”。為了將政策的核心思想統一到議和上來,宋高宗必須壓制反對派勢力,殺掉主戰派的代表嶽武穆是最簡單易行的辦法,同樣是殺雞儆猴!換言之,宋高宗與嶽武穆並沒有什麼私人恩怨,甚至內心對嶽武穆的忠心很可能也是認可的,只是因為政治需要才殺了嶽武穆。既然宋高宗因為政治需要可以犧牲嶽武穆,同樣是因為政治需要,又為何不能為嶽武穆平反呢?



宋高宗早已留了後手

從宋孝宗為嶽武穆平反期間宋高宗沒有提出異議,再結合宋高宗處死嶽武穆時的行為來看,個人認為宋高宗很可能早已留了後手。整個“岳飛案”中,宋高宗都表現出了一種“被動”的姿態。無論是拿下、審訊嶽武穆,還是羅織罪名,直到最後處死嶽武穆,宋高宗都沒有過多地親自出面,表現得相當“被動”,基本上都是秦檜等人在臺前充當“跳樑小醜”!



但是,其間發生的一件事卻非常耐人尋味。在岳飛被下獄之後,嶽武穆的“老領導”兼好友韓世忠曾經親自去找秦檜,為嶽武穆討個說法!可奇怪的是,秦檜僅僅三個字“莫須有”便將韓世忠輕易給打發了。按理說,韓世忠這種身份地位(韓世忠曾出任樞密使,相當於宰相之一)的人既然出面了,秦檜用“莫須有”三個字恐怕很難搪塞過去。那麼,只能有一種解釋,秦檜的“莫須有”其實就是在暗示韓世忠,這是宋高宗的意思。莫須有——“皇上要殺他,還需要理由嗎?”這恐怕才是韓世忠最終選擇閉嘴的原因!一個秦檜,根本不值韓世忠一懼……



換言之,宋高宗很可能在處理嶽武穆之時便已經留了後手。讓秦檜等人在臺前蹦噠,自己躲在幕後。即便將來因為政治需要必須為嶽武穆平反,宋高宗也可以犧牲秦檜這些人,自己充其量也就擔個“用人失察、誤信奸臣之言”的領導連帶責任。到時候,殺了秦檜這些人、為嶽武穆平反,宋高宗依然可以撈一個“知錯能改”的美名,橫豎都不吃虧!



綜上所述,從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嶽武穆到宋孝宗大張旗鼓為嶽武穆平反,很可能就是宋高宗出於政治需要而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場大戲!說白了,無論是嶽武穆、韓世忠,還是秦檜那些人,都讓宋高宗給玩兒了。他們不過就是宋高宗棋局上的棋子而已,需要犧牲時宋高宗不會有絲毫猶豫……嶽武穆如此,秦檜亦然!宋高宗這個人雖然在對外方面卑躬屈膝,但是玩起帝王權術來那可是登峰造極、爐火純青!兩宋的那些個皇帝,除了開國的趙老二、趙老三兄弟,恐怕沒有幾個是他的對手……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這件事,我思考過多次。

學歷史,連貫起來學才能搞清楚是是非非。

岳飛是南宋肇建的功臣,沒有他這支隊伍,宋高宗趙構沒有求和的本錢。

宋高宗本不捨得殺岳飛,只是因為他要換回自己的母親韋太后。

1127年,靖康之變,宋高宗的父親、母親、兄妹和五個女兒全部被金國擄掠到北方,五個女兒有三個死在了路上,兩個長大後被送進了浣衣院當奴才。

趙構的獨子兩歲夭折,自己喪失生育能力,53歲死後禪位給養子宋孝宗。他這樣的遭遇,早已看淡生死,皇位對他而言也不重要了。

他很想接回自己的生母韋太后,也想接回自己的女兒。但是,金國人就是不放。打又打不過金朝,怎麼辦?後來,金兀朮提出,可以用岳飛的頭換回韋太后。1141年除夕,岳飛岳雲父子被殺頭,半年後,宋高宗的生母韋太后從哈爾濱回到杭州。宋高宗寧要母后,不要女兒,可謂孝順至極。但是,他借了岳飛父子的頭,這是下流的。但他沒有辦法,宋朝標榜以孝治天下,不要母親,禽獸不如。他的母親回來後,皈依了佛門,算是贖罪。

宋孝宗繼位後,馬上給岳飛平反,封王。這時候宋高宗是太上皇,而宋孝宗又十分孝順,這事肯定是經過宋高宗同意的,宋高宗為什麼同意給岳飛平反?因為,被俘虜到北方的至親都死的差不多了,加上經過宋高宗勵精圖治,南宋也積累了一定實力,不用太擔心金國來滅南宋了。被冤殺的忠臣,總是要平反的,欠的債,總是要還的。


坐看東南了


前哥回答。


宋孝宗即位後,立即為岳飛平反是事實。但是,這遠遠稱不上“打趙構的臉”。如果要說打臉,是撕毀“紹興和議“、大舉南侵的完顏亮,給了趙構一記響亮的耳光。

宋孝宗為岳飛平反的目的,不僅僅是順應民意,更在於收攬軍心,為隆興北伐、建功立業做準備。但是,宋孝宗為岳飛平反的力度是有限的,他在平反過程中不僅沒有打趙構的臉,反而儘可能地維護了趙構的臉面,因此已經退居太上皇的趙構,不會、也沒有必要反對這有限的平反。


01 金海陵王南侵宣告了南宋“紹興和議”的徹底失敗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高宗和金國簽訂了屈辱的“紹興和議”:宋向金稱臣,金冊封趙趙構為皇帝,兩國以淮河、大散關為界,宋每年向金納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同年十二月除夕之夜,趙構殺害了抗金名將岳飛及其子岳雲、部將張憲。


但是,這種苟且偷生的“和平”只維持了二十年。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悍然撕毀和議,兵分四路,大舉南侵,宣告了趙構屈辱求和政策的徹底破產。南宋朝野上下群情激憤,紛紛要求嚴懲主和派,為岳飛等主戰派平反。


大臣杜莘老上奏宋高宗,請求為岳飛平反,並錄用其後代:“往者秦檜擅權 ,力主和議 ,沮天下忠臣義士之氣 ,使不得伸……岳飛 ,良將也 ,以決 意用兵 ,(秦)檜文致極法 ,家屬盡徙嶺表 ,至今人言其 冤 ,往往為之出涕。臣願陛下……昭雪岳飛 ,錄其子孫 , 以激天下忠臣義士之氣。”



御史中丞汪澈為抗金而“宣諭荊襄 ” 時 , 鄂州 岳飛舊部將士“哭聲如雷 ”,聯名上書 ,要求為岳飛冤案平反 。

太學生程宏圖、 宋苞聯名上書 ,要求朝廷採取 三大舉措: 一,宋高宗下“罪己詔“”。 二,懲辦秦檜等誤國奸臣:“首正秦檜之 罪 ”,“凡前日中外之臣 ,誤我國以和議者 ,無問存沒 , 悉正典刑。” 三,恢復岳飛官爵,重用其後人,“復岳飛之爵邑 ,而錄用其子孫 ,以謝三軍之士 ,以激忠義之氣。”



但宋高宗既沒有向國人承認錯誤,也沒有懲辦秦檜等人,更沒有采取為岳飛昭雪的具體行動。紹興三十一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傳位給養子趙昚(shèn),是為宋孝宗,自稱太上皇,不再過問朝政。



02 宋孝宗時期,對岳飛的平反昭雪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並不徹底


宋孝宗即位後,勵精圖治,積極主戰,很想創立一番事業,洗雪北面稱臣之恥。君有恢復中原之心,民有昭雪名將之意,此時為岳飛平反,既能順應民意,又能收攬軍心,提振官兵士氣,為發動北伐戰爭進行充分準備。



因此,宋孝宗即位後不久,就下詔“追復岳飛元官 ,以禮改葬 ,訪求其後 ,特與錄用 ”,為蒙冤身死二十年的岳飛昭雪。 乾道五年(1169年) , “岳家軍”的原駐地鄂州獲准為岳飛建廟 ,第二年賜廟額為“忠烈 ” 。淳熙五年 (1178年)十二月 , 朝廷經過反覆 研究和討論,追諡岳飛“武穆 ” 。


宋孝宗採取的平反措施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迫於宋高宗仍健在、秦檜黨羽勢力仍然盤根錯節的狀況,出於平衡各方力量、防止武將獨大等考慮,平反工作進行得並不徹底。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其一,追加的諡號等級不高。


淳熙五年 (1178年),朝廷決定給岳飛追諡,擬議官最初提出的諡號為“忠愍”。太常議:危身奉上曰‘忠 ’ ,使民悲 傷曰‘愍 ’ 。擬議文寫到:“公素志恢復 ,會和好已定 , 南北息肩 ,於是登廟堂 ,位樞弼。彼忌功嫉能者方相與與謀孽厚誣 ,以媚權臣 ,乃罷本兵 ,興羅織 ,致坐事以沒。”明確指出岳飛是遭到陷害含冤而死。



但宋孝宗看到後不滿意,下令重新擬定。議諡官反覆揣摩宋孝宗的本意,討論了一年做,最終將“忠愍”降格為“武穆”。諡號是對人一生的蓋棺定論,因此意義重大。諡號中含有“忠”字,意味著朝廷認可此人為忠臣。秦檜死後的諡號是“忠獻”,規格最高;南宋諸臣之中,韓世忠諡忠武,李顯忠諡忠襄, 魏勝諡忠壯,呂頤浩諡忠穆,張俊諡忠烈。


顯然,宋孝宗雖然給岳飛平反了,但站在皇帝的角度,他和宋高宗同樣不認為岳飛是忠臣。岳飛後人嶽霖、岳珂心中不平,為此奔走呼籲數十年,終於在宋理宗朝為岳飛改諡“忠武”。


其二,岳飛沒有獲得配享宗廟的待遇。


淳熙十四年(1187年) , 宋高宗趙構駕崩。翰林學士洪邁上奏,擬以宰相呂頤浩、 趙鼎和武將韓世忠、 張俊四人配饗高宗廟祠。但是朝野對張俊異議頗多, 有人認為他晚年依附秦檜,力主和議,誣殺岳飛 ,不應作為配饗大臣。吏部侍郎章森提議武將改用張浚、 岳飛較妥,宋孝宗沒有采納,仍然決定棄用岳飛。



其三,陷害岳飛的兇手並沒有得到懲處。


宋孝宗非常孝順,宋高宗對他有養育三十年之大恩,登基前後一直對宋高宗恭敬有加,噓寒問暖,禮數週全。平反之時,宋孝宗不可能不考慮會對宋高宗產生的影響。因此這也註定了他對岳飛的平反程度是有限的,不徹底的。

最大幫兇秦檜、主要幫兇張俊,都未受到宋孝宗的追究。就連率先誣告岳飛的王俊等人,韓世忠的長子韓彥直曾奏請“乞追貶部曲曾誣陷岳飛者,以慰忠魂 ”,也沒有被貶官。


因此,在宋孝宗這樣極力維護宋高宗尊嚴的平反過程中,宋高宗不會、也沒有必要去幹預和反對。



03 宋寧宗、宋理宗時期,岳飛才得到徹底平昭雪,追封鄂王,改諡“忠武”


宋寧宗登基後,韓侂冑為首的主戰派積極準備“開禧北伐 ” ,在岳飛後人岳珂的奔走呼籲下,追封岳飛為“鄂王 ” , 並追奪秦檜王爵 ,改諡“謬醜 ”。 “開禧北伐”失敗後 ,韓侂冑被殺 ,主和派再次得勢 ,秦檜的爵諡居然也被恢復。



宋理宗寶慶元年 (1225年) ,朝廷認為岳飛“定諡‘武穆 ’ ,未足以宣皇祖之本意 ,其賜諡‘忠武 ’”。“忠武“”的規格高於“武穆”,一代名將岳飛含冤被殺後八十餘年,終於等來了官方的最高褒揚。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後世的史書、小說稱呼岳飛為“嶽武穆”顯然欠妥,應該尊稱“嶽忠武”更為恰當。


前哥說歷史


岳飛之死是宋金勾結殺嶽換議和的結果。

岳飛被害後,替岳飛鳴冤叫屈的聲音始終激盪在朝野上下。而當時的局面是秦檜權傾朝野架空高宗,所以秦檜的存在成了岳飛冤案遲遲未能昭雪主要原因。

秦檜於紹興二十五年病死,秦家失勢,朝堂上下本以為橫亙在岳飛冤案前的絆腳石被踢出,長期被壓抑的主戰派看到了希望,因此為岳飛平反的呼聲高漲,開始要求給岳飛恢復名譽。 當時秦檜死黨万俟禼以金國剛剛願意和南宋和平相處為名,阻撓為岳飛平反,胡說南宋一旦為岳飛平反,金國必然會懷疑南宋對和議的誠意,因此力主不可為岳飛平反,從而平反不了了之。可以看出,這件事恰恰契合了“必殺飛,始可和”的金宋密議, 按秦檜死黨万俟禼 之意,平反岳飛是動了金國的奶酪,因此這件事情是殺嶽換議和最有力的旁證之一。

而當時的高宗仍然做著苟安江南的美夢,他並不懷疑金國人宋金和議的誠意,因此儘管他早已對秦檜一黨產生了厭惡,但他仍任用秦檜死黨万俟禼為相,這表明他的這一舉措是為了延續苟安政策,不想違背宋金所達成的紹興密議,所以當時他是不可能為岳飛平反的。

然而在紹興三十二年南宋朝廷對岳飛的平反時刻,這起特大冤案製造者的宋高宗當時還活著,並且對岳飛平反一事採取了默認的態度!

如果說孝宗為岳飛平反用輕描淡寫的方式敷衍過去也不失為一種謀略;而孝宗詔書卻強調岳飛“能事上以忠”對皇帝忠誠,讚美他“餘烈遺風,於今不泯”。這種評價,簡直是對高宗冤殺岳飛的徹底翻案,這難道不會叫太上皇的趙構大發雷霆之怒的懲治孝宗嗎?事實上宋高宗雖然做了太上皇,但是並非真正退出政治舞臺,他做太上皇后常常干預朝中之事,制約孝宗行使政權,可見他在岳飛平反上的無語並非被孝宗“軟禁”的結果,他的無語是另有原因的。

紹興三十一年十月丁卯日,宋高宗趙構宣佈對被羈管於嶺南和福建等地的岳飛、張憲家屬“放令逐便”。詔許岳飛家屬自嶺南蠻荒之地北返。 受禪即位後的宋孝宗依據宋高宗的這份釋放岳飛家屬的詔書, 自覺替岳飛平反尋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在平反詔書中說這是高宗的“聖意”。這樣的措詞把宋孝宗對岳飛的平反轉化成高宗的意思。接著宋孝宗在紹興三十二年七月戊申日,追復岳飛原官。孝宗淳熙五年, 史浩再度拜相,江東轉運使顏度上奏請賜岳飛諡號,得到太上皇宋高宗首肯,意味宋高宗間接承認岳飛無罪。

孝宗為岳飛平反詔書說“會中原方議於櫜弓,而當路力成於投杼,坐急絳侯之系,莫然內史之灰”,用西漢周勃、周亞夫父子冤獄喻指岳飛之死,雖暗示嶽案是冤案,卻不肯明說。在給岳雲復官的詔書中說岳飛“困於讒誣”被殺,已經暗示責任在秦檜身上。

事實上殺嶽換議和秦檜應負主要責任,因為他做為金國的內應在殺嶽過程中是在矯詔過程中完成的。高宗趙構對秦檜議和進行事後追認,是因為在議和的條件中包含從金國換回其母親的一款,如果對議和之事進行否定,則會顧忌留下不孝的名聲。而趙構本意是同意議和的,但是他在對秦檜議和進行追認時並沒有肯定秦檜以殺嶽來換取議和的方式,而且在他有生之年對岳飛進行了平反,表面上看是孝宗主導了平反過程,實際上沒有高宗的認同,則孝宗為岳飛平反之事是難以推進的。 宋孝宗說自己是“仰承”高宗的“聖意”來平反的,並提及高宗對岳飛的“念之不忘”,這麼做給高宗留足了面子,在孝宗看來這也降低了高宗對岳飛平反一事的阻力。而當時雖然為岳飛平反但是並未徹底昭雪,這不僅是當時秦檜餘黨尚在,而且高宗也自知將獲譴汗青,因而留下尾巴的意圖也是推卸責任的一種方式。

然而為岳飛建廟的是高宗, 根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紹興三十一年,北虜犯邊,連年大舉,上(指宋高宗趙構)思曰:「岳飛若在,虜軍豈容至此。」即時下令修廟宇雲。”

可以明顯的看出,宋高宗趙構對岳飛的態度發生如此轉化的催化劑竟然是金國撕毀紹興和議後的南侵。看到殺害岳飛換來的和平竟然如此脆弱!此時他一定是在痛悔自己的自毀長城的愚蠢行為。

而在岳飛被害後朝野上下呼聲始終充斥在他的耳畔,送還他的生母的金使的一番肺腑之言更如驚雷擊頂!“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飛,所至紀律甚嚴,秋毫無所犯。所謂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為我擒。如飛者,無亦江南之范增乎!” 金使劉祹評價岳飛的這番話不可能不傳到高宗的耳朵裡,這一句“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的話不知他聽到後心裡是什麼滋味。

岳飛被殺害,就連高宗的生母韋太后也憤憤不平。紹興十二年夏,金國送回高宗的母親,韋太后自五國城啟程歸宋。回到故國,韋氏在萬分感慨之餘,她還特別關切地問了一句:“為何不見大小眼將軍”?(岳飛母親故去時患上了眼疾,眼疾痊癒後落下了兩眼一大一小的毛病,所以人稱之岳飛為“大小眼將軍”)當聽說“岳飛死獄矣”時,她憤怒之極的怒斥宋高宗為何要自毀長城,並且表示要出家做懺悔。高宗跪地痛哭苦苦哀求,韋太后才做罷。她深知沒有以岳飛為代表的抗金斗爭取得的成果,金國人不可能主動提出議和。在北國深受凌辱的韋氏對此一清二楚。韋太后心中充滿了對岳飛的感念,所以從此她終生身穿道家素服,以表對岳飛的追悼與深深的愧疚之情,對此高宗不能視而不見。

實際上宋高宗從殺岳飛那天就知道岳飛是冤枉的,在他到晚年時曾對陳康伯講:“我這些年不修德啊”,指的就是冤殺岳飛這件事。

宋高宗知道岳飛冤獄的內情,他一方面為了兼顧自己做為皇帝的面子,另一方面兼顧朝野臣民懷念岳飛的心情,所以在對待岳飛冤案昭雪一事上,宋高宗採取的是一種遮遮掩掩的方式。

可見,在給民族英雄岳飛平反的問題上,眾望所歸,在當時已經是勢所必然,宋高宗自知如強硬阻攔,野蠻壓制,終將留下罵名千古,因此他的默許也許是一種懺悔吧?這件事情正應了岳飛臨終留下的遺言——天理昭昭!



萌萌媽媽董小華


我們知道趙構對岳飛是恨之入骨的,秦檜死後,趙構為很多遭受秦檜迫害的人平反,唯獨沒有岳飛,甚至趙構還把嶽州改為池州了,可是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時,趙構為什麼不反對呢?他這個時候是太上皇,可是他對朝中的人事任免還是可以一票否決的,朝中的很多大臣都還是他的人,他想反對可以說易如反掌,可他並沒有。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時局的需求

當時南北政權對立,被朱熹稱為“小堯舜”的金國皇帝金世宗,上臺之初就停止了對南宋的大規模用兵,他還勤儉愛民,勵精圖治,創造了“大定盛世”,對南宋政權虎視眈眈。此前金人就曾向宋孝宗索取海、泗、唐、鄧、商五州及每年必須向金國進貢,南宋皇帝要俯首稱臣;而宋孝宗也是很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他不甘在金國皇帝面前低聲下氣,忍受屈辱,史書記載說他“銳意恢復”,“雄心遠志,無日不在中原”,他是立志北伐的。而要北伐必須鼓舞軍心,提振民氣,必須取得抵抗派的支持。歷來人人都知道,岳飛早晚會被平反,岳飛的平反可以“激天下英雄義士之氣”,可以得民心,還可以為北伐造勢,宋孝宗是一定會做的,因為這是提鼓舞軍心,提振民氣最好的策略和手段。

身為太上皇的宋高宗趙構,他骨子裡是想求和的,屬於投降派的代表,對於宋孝宗的北伐他肯定是反對的。他對岳飛恨之入骨,要給他平反他肯定大力反對,可他這時為什麼沒反對呢?我認為一是形勢所逼以及強大的輿論壓力,面對金國的咄咄逼人,萬一金國出爾反爾不想求和,是要南宋的江山呢?況且當時北伐的呼聲很高,這種情況下趙構必須多加斟酌,權衡利弊。二是他對宋孝宗的感情和理解。他知道宋孝宗有抱負而且年輕氣盛,這個年輕的皇帝曾經在政治鬥爭中支持過自己,雖然是養子,感情還是挺好的。而且宋孝宗剛上臺不久,需要民心,需要磨練,更需要他這個老爹的肯定。出於大局的考慮,出於對孝宗的愛和理解,趙構這個時候沒有站出來反對。

2.宋孝宗對岳飛平反這件事處置得當,沒有觸碰宋高宗的底線

.宋孝宗頒佈詔書雲:“故岳飛起自行伍,不逾數年,位至將相。而能事上以忠,御眾有法,不自矜誇,餘烈遺風,於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眾,師行不擾,動有紀律,道路之人,歸功於飛。飛雖坐事以歿,而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聖意,與追復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予錄用。 ”

從這段詔書中,我們知道宋孝宗挺英明,他只誇岳飛的功勞,而不講他的冤屈,也沒有說他是怎麼死的,只以“坐事以歿”這四個字簡單帶過,所以也就沒有追究害岳飛的人。另外,他還給宋高宗趙構一塊遮羞布,說這次平反是“仰承聖意”,也就是說是宋高宗的意思。在給岳飛起諡號時,當擬定為“忠愍”時,宋孝宗當場就反對,因為這個“愍”字,意思是使民悲傷,這個就有暗含影射宋高宗趙構的意思。所以,宋孝宗在給岳飛平反這件事,始終沒有觸碰趙構的底線。我們上面也說了,給岳飛平反只是一種手段,一種策略,雖然孝宗跟岳飛也有感情,但是遠遠比不上他跟高宗的感情,也遠遠比不上大宋江山。既然沒有觸碰趙構的底線(趙構的底線是岳飛的死與他無關,不能牽連到他),那也就沒有必要反對。

當然還有其它一些因素,比如父子感情,輿論壓力,抵抗派和投降派的實力對比等等,這裡就不展開了。

創作不易,請大家幫我點贊,鼓勵鼓勵我!!!!


圖書館和運動場


南宋高宗趙構,歷史對其評價不高,認為他是一個賣國求榮、冤殺忠良岳飛的昏君。趙構共在位35年,其中有一多半時間在遷都、逃跑、躲藏。被稱作“逃跑皇帝”。這樣一個窩囊的開國皇帝,歷史上確實極為少見。趙構20歲即位,55歲退位。退位後當太上皇時間長達25年,約佔宋孝宗趙眘在位時間的五分之四。如題所示,宋孝宗即位之初,立刻下詔給岳飛平反昭雪、貶斥秦檜,分明是與趙構的投降政策針鋒相對,那麼,此時仍健在的宋高宗趙構為什麼不反對甚至是干涉呢?我來淺談一下,請大家指正。

首先,趙構對權力屬於清心寡慾,他的退位是真實的退位,並非“垂簾聽政”,操控實權。

宋高宗趙構從本質上講,受命於危難之間,長年生活在逃命之間,經歷政局極不穩定的南宋危局,他所面對的是避免徽欽二帝迴歸、被金兵滅國又要保住當前偏安一隅的和局的複雜局面。趙構屬於對權力、地位和榮華富貴並不迷戀的清心寡慾之主,這從他不斷南逃、屢次與金國求和、限制軍隊抗金等做法可以找到端倪。趙構是一個滿足偏安的無過大野心的帝王。

趙構退位是真實的退位,區別於清朝乾隆皇帝的“假退位、真掌權”情景。清乾隆帝在位60年,退位後對來訪的外國使者蠻橫的宣稱,雖然我已退位,但大事還是我辦!由此讓即位的嘉慶皇帝愣是當了4年的“見習皇帝”。更為令人氣憤的是,乾隆皇帝退位後竟然不交出玉璽,也不搬離皇宮,一時間竟製造了一出“傳位不傳璽”的鬧劇。而宋高宗趙構的退位明顯不屬於乾隆的惡意退位情況,趙構退位後做到真正的不問政、不幹政,對宋孝宗的施政措施沒有任何干涉和左右。而是確實的頤養天年去了。

第二,趙構簽訂《紹興和議》、殺害岳飛,遭到南宋軍民的一致反對,政局動搖,趙眘積極主戰,大有穩定朝綱的中興之舉。

如題所示,趙構為何不干涉趙眘為岳飛平反一事,首先,趙構在位期間,實行賣國求榮的保和政策,大失人心,重用奸佞秦檜,冤殺抗金名將岳飛,致使天怒人怨。其次,趙構簽訂《紹興和議》,出賣國家利益,對金稱臣,屈辱之極,遭到南宋軍民的一致反對。其三,金國的完顏亮撕毀《紹興和議》大舉南侵,徹底打臉趙構,因此,在金兵大軍壓境的情況下,以年老厭倦政事為名退位,遠離政治是非之地,躲避罵名。

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宋孝宗趙眘即位,當即為岳飛平反、貶斥秦檜,對金強硬,堅決主戰。這樣做的目的大有挽救時局的意味。趙構退位後,雖說不問政事,即使得知趙眘糾正自己也不會干預,因為他知道當前大局對於南宋意味著什麼,大局是政治的生命,大局是政治的根,趙構深深知道,保大局、維穩定對於一個政權的重要性。

第三,趙構退位後不干涉朝政,從本質上講,他是一個權力慾不大的帝王。

另一個方面,趙構退位後不問政事、不干涉趙眘的處政、施政,這從趙眘並不是一個傀儡皇帝就能看出來。趙眘即位後,大力治理整頓,對前朝弊政進行全面糾正,並不限於平反岳飛冤案。同時,罷免所有主和分子,起用虞允文等主戰派,並連續發動兩次對金北伐,由此可見,宋孝宗趙眘是一個手握實權的中興之主。趙眘沒有嘉慶皇帝即位後的尷尬,也沒有像同治、光緒淪為傀儡皇帝,足以說明太上皇趙構退位後並未干涉政務。從趙構退位後的情況來看,可見趙構不像乾隆皇帝,也區別於慈禧太后,是一個權力慾不大的君主。

第四,中國歷史的太上皇,趙構基本上屬於一代仁君,重視文化、教育,控奢限侈,反對大興土木。

趙構雖然製造了冤殺岳飛的巨大冤案,在位期間大肆實行賣國政策,但總體上來說還算是一個性格軟弱的文弱皇帝。趙構定都杭州之後,反對大興土木,把皇宮的籌建控制在最小規模,杭州的南宋皇宮是歷朝皇宮規模最小的,趙構生活也極為簡樸,特別是皇后吳氏也是一個廉潔自律的後宮之主。趙構自從經歷“苗劉兵變”後對軍隊主將極為忌憚,特別是淮西兵變後,這也為岳飛的悲劇埋下伏筆,趙構遵從宋朝祖制,實行重文輕武政策,對文化教育極為重視,屢開科考。趙構退位後,經常去靈隱寺喝茶、會友,由此可見他清心寡慾,對趙眘實行新政並不覬覦,這一點,他與歷史上其他假退位、真操縱的太上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優秀的米老鼠96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十年之功,毀於一旦,並於風波亭縊之。至今“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之聲還響於耳畔。

其時殺岳飛應該是基於幾個方面的考量:

1.秦檜等投降派挑唆自不必說,至今還跪在岳飛墓前。正所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2.趙構本人胸無大志,時時刻刻想著偏安一隅足矣,萬一把金國逼急了,不知會發生什麼事,暫時先得過且過吧!

3.岳飛要迎二聖還朝,趙構何以自處?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後世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被瓦剌俘虜,回去後成功復辟就是例證。岳飛統領著號稱“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岳家軍”,且心心念念要迎回二聖,萬一擁護了宋欽宗另立朝廷,那豈不是禍患無窮。

4.岳飛多次向趙構提出立儲君之事,而這正是為臣者的大忌。中國曆朝歷代立儲君之事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何況趙構身體還很強健。

綜上所述,趙構明知殺岳飛是自毀長城之舉,但岳飛也是必死無疑。

至於後來為岳飛平反,這完全是統治階級的需要、歷史的需要,縱觀中國歷史,這種事例比比皆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在明英宗復辟成功後成了替罪羊,最後不是也平反了嗎?







愜意逍遙遊


小孩在一、二年級前,總認為自己的爸爸最有本事。到了五、六年級,發現原來比爸爸本事大的人很多。到了上高中以後,覺得爸爸很無能,甚至不如自己呢!到了將近四十歲左右,覺得自己怎麼越來越像老爸了,老爸過去一些煩人的說教好像有些道理呢,要是我多聽老爸一些話就好了。孝宗不過一憤青,上臺後想樹立自己的威信。從哪裡開始?北伐。趙構呢,玩弄權術已經得心應手了。孝宗不是想展示一下自己嗎?行。天下大赦也好,給蔡京平反也好,給岳飛平反也好,支持!放手讓你幹一場。幹好了,老子也高興。幹不好,看,生薑還是老的辣吧?老子太上皇還是掌控朝中一切。


拋磚引狗叫


不好意思!歷史實際:趙構死後,秦檜才立的孝宗,所謂平反也不是傀儡孝宗乾的,而是秦熹搞的!



玉帝臨凡


自古以來,君王的每一個決定都不會完全處於他自己的意願。

畢竟,一個決定影響著全國,方方面面,都要考慮,更何況,趙構並不是什麼草包,這個決定,他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在心裡認同了的,所以,既然心中有了準備,他自然不會反對。


至於具體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其實他明白這件事是自己的錯誤

趙構知道岳飛是冤枉的,但他殺了岳飛,是形式所迫。


如果作為一個普通民眾,他也不會希望岳飛死,可作為君王,他察覺到了岳飛的威脅,所以,即使心中知道岳飛是冤枉的,他也會順水推舟。

因為他心中明白。

維持王權的最好辦法,就是懷疑所有人。

岳飛忠心嗎?毋庸置疑。

其實趙構心裡也明白,但這並不代表,他能真正信任岳飛。

畢竟岳飛太厲害,功勞也太大了,宋太祖是如何得到的江山?

只要一想到這裡。

沒有幾個君王能容得下這樣一位能臣。

更何況這位能臣還是打著“迎回二聖”的旗號北伐,若真應了回來,趙構這位皇帝還當不當?


即使岳飛沒有成功,但他在軍中地位又太高,終究是個隱患。

畢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所以趙構順水推舟,明知道岳飛是被冤枉的,依然下令殺了他,如今有機會為岳飛平反,這也算是彌補他心中的一絲愧疚吧。

2.軍中形態已經變化

皇帝防的是能臣,而像岳飛這樣的能臣沒那麼多。

宋孝宗時期,軍中已經沒有像岳飛那樣說一不二的人物了。

這時,宋孝宗又一心想要北伐。

那麼,為岳飛平反的事就必須提上議程了。


畢竟這是個多麼划算的買賣啊。

恢復一個已經死去的臣子的名譽,但是卻可以讓他的舊部死心塌地。

這樣,也有利於鼓舞軍中士氣,何樂而不為?

趙構本來也有不想丟面子,可是既然這件事如果辦了,得到的利益遠遠大於弊端,那麼面子就不值錢了。


於是,趙構也沒有明確反對,甚至是有些默認了。

這也是有一部分因素在的。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3.冤殺岳飛這個鍋有人背

讓我們想一想,岳飛平反之後被罵得最慘的人是趙構嗎?

不是!

是秦檜!

這就是最好的靶子啊!

畢竟的確是他主使的呀!證據一堆,無從抵賴,況且……


秦檜已經死了,死人背上了這口鍋,他也不能爬出來為自己辯解什麼。

更何況他也沒法辯解。

這樣的話,沒幾個人敢去質疑活著的趙構,大家只會去痛罵秦檜如何如何!

這樣的話,宋高宗趙構也不過是個可憐的被臣子矇蔽的君主罷了,大臣們最多勸誡一二而已。


但是趙構都退居二線了,勸誡也沒什麼必要。

於是……

趙構的損失不算大,不過丟點面子,可換來的卻是全軍的士氣。

這可是千金難買的。

一個如此划算的買賣,趙構自然不會太過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