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為岳飛平反,為什麼不嚴肅追究參與陷害岳飛的一夥人的責任?

一德格天1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趙昚在登基之初,打著高宗的旗號下詔:“追復岳飛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

當年十月,又頒發正式文告,宣佈追復岳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六百戶”的待遇 。

隆興元年(1163年),經岳飛家屬要求,趙昚給還了岳飛原有的田宅。

淳熙五年(1178年),應岳飛之子嶽霖的要求,趙昚發還了高宗寫給岳飛的全部“御筆”、“手詔”(秦檜為陷害岳飛,曾將其從岳家抄走)。

可以說孝宗給岳飛平反,完全就是順著高宗的心思進行的,那麼為何這個時候孝宗選擇給岳飛平反呢?原因在於此時的南宋朝堂內部有一股北伐的火苗,而上位者孝宗又不像高宗一樣害怕金國反而他力主北伐,這個時候給岳飛平反非常合適,畢竟北伐需要一個理由,而給岳飛平反可以安北伐將士的心。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岳飛被殺根本就是一個局,而操縱局勢的人就是高宗,如果孝宗嚴肅處理這個事情的話,一定會導致高宗形象受損,對於孝順的孝宗而言肯定做不出這樣的事情,最後的就是淡化處理這件事情,秦檜也是安樂死之後才被孝宗定成謀害岳飛的主謀,讓秦檜去抗下所以後果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可以說孝宗對於岳飛的平反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更多點,他心裡明白,不為岳飛平反,難以收攬民心,難以激勵將士抗敵,對宋王朝統治不利。


Sylar弈


岳飛去世後,他和張憲的財產被全部不沒收,家屬充軍遠方。岳飛家到廣州,張憲家到福建。而且分批上路,不能一起走。旁觀者無不落淚。


當時洪晧出使金國,以蠟丸密報朝廷,說是“金人所畏服惟飛,至以父呼之。諸酋(金國的一些將領)聞其死,酌酒相賀”。

公元1150年,發生了秦檜背刺事件。軍士施全被抓,秦檜親自審問,施全慷慨道“舉天下之人,皆欲殺金虜,只有你不肯,所以我才殺你”!秦檜從此戒心不敢外出。

公元1155年,秦檜病死。被他陷害的文武官員許多官復原職。這時,金國完顏亮遷都燕京,打算南侵。趙構沒有對策。於是群臣紛紛上書,建議為岳飛昭雪“以謝三軍之士,以激忠義之氣”。

直到1161年10月,完顏亮起兵六十萬大軍南侵,先鋒已到長江,兩淮之地盡失。趙構才不得已,允許岳飛張憲家屬返回家鄉。這年冬天,岳飛的夫人和三子嶽霖回到江州的家。

公元1162年6月,趙構無心當皇帝,想做太上皇,傳位給了孝宗趙昚。宋孝宗在南宋的皇帝裡,相對還算開明奮發有為的。他登基一個月後,就正式為岳飛平反,追復岳飛一切官職,搜尋岳飛遺骸,以禮改葬於西湖邊的棲霞嶺。


宋孝宗雖然給岳飛平反了,卻也沒有再追究那些陷害岳飛官員。主要原因是,秦檜只是幫兇,幕後是他的父親趙構。此時,秦檜已經去世了。趙構把所有的錯失都安在了秦檜的頭上。

再有,宋孝宗在詔書裡說“飛雖坐事以歿,而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聖意,與迫復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很明顯這是假以趙構的名義,為趙構開脫,就是說,(做事)已經明白岳飛是冤枉的,平反也是趙構的意思。


其實,在那時的封建社會,皇帝也只能做到這些了,他不可能以命抵命。可是,岳飛“還我河山”的英雄氣概,已經融入人心,甚至民族精神裡面,所以,後世人不光唾罵秦檜等人的罪行,趙構的行徑也是被人們深深指責的!



路遙lgy


文|鄔斯大人

字|1721字,閱讀用時4分鐘


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更多隻是一種政治、形勢上的需要,一種政治表態,並非完全發自內心且他也沒有最高的決策權。

趙昚作為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整個南宋時期最有作為的皇帝。他並不是趙構的兒子,而是高宗的同宗侄子,後來過繼給了趙構為子並即皇帝位,所以他有幸繼承皇位更多的其實是趙構對他的提攜、照顧。就從這一點而言,他是非常感激和孝敬趙構的,也非常認同趙構的對他的教誨。

所以個人分析了一下,主要應該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點,赦免岳飛,起用主戰派是形勢所逼,並非個人內心主動的意願,因此沒有必要對參與構陷岳飛的人深究責任。

趙昚繼位的前一年,金軍主帥完顏亮南侵,所以他繼位後面對的頭一件事情就是處理抗金事宜。因此為了準備北伐,皇帝就很有必要表明自己的抗金意志和決心,所以為岳飛等蒙受冤屈的大臣平反、起用主戰派就顯得非常有必要。而且這還是他老師史浩的建議,並非孝宗主動提出,同時他本人也沒有追究誣陷岳飛一派的想法,所以自然也就沒有多大的必要。

第二點,大戰之際,用人之時,此刻追究責任人就會造成人心浮動、朝政不穩的不利局面。

現在要做的是把全部心思放在北伐上,而不是全部處理冤假錯案。孝宗繼位時期,朝廷人才稀少,不像高宗時期文臣武將兼備,所以但凡有點能力的都會被朝廷吸納。而且,當年構陷岳飛的也有一些可用之人,此時如果追究責任,是不利於統戰的。所以為岳飛平反昭雪、起用主戰派,抑制並團結主和派,團結大多數人才是上策。如何對待構陷岳飛的主和派不單單是軍事問題,還涉及到複雜的政治,不該想的那麼簡單。 岳飛及岳雲之墓

第三,礙於父親高宗的顏面和權威,處理起來比較尷尬。

雖然宋高宗禪位給了趙昚,但這並不意味著趙昚擁有了作為一個皇帝的所有權力。趙構當時只是以“倦勤修養”為由禪位,並非放棄了所有的權力,所以他是以“太上皇”的身份退居幕後的,小事孝宗有決斷權,大事最終拿主意的還是趙構本人,所以如何處理岳飛事宜最終還是要看趙構的意願。

趙構是岳飛之死最大的主謀,難道他會允許孝宗對誣陷岳飛的人徹底反攻到算?怎麼可能,為岳飛平反昭雪已是他最大的政治讓步,畢竟他心裡也有愧。在他看來岳飛雖忠,也是有功之臣,但也有其巨大的過錯,他是一個好將軍,但不是一個好臣子。功高震主就是岳飛作為一個臣子最大的政治過錯,所以同情歸同情,該殺還是得殺,因此岳飛被殺之後,高宗會於心有愧,但卻絕不會在天下人面前叩首認錯。


影視劇趙構形象

縱觀歷史,中國古代的皇帝幾乎沒有不會犯錯的,但即使有錯,多數皇帝也不會去認錯的。因為他們是皇帝,是掌握國家一切的最高統治者,認錯就是對其自身權威的一種否定和質疑,所以可以犯錯,但是絕不會輕易認錯。而趙構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對待岳飛之死,他絕不會認錯道歉,只會心裡愧疚。

因此,孝宗在處理岳飛一案上,能做的最多就是形式上的平反昭雪,所以根本不會也不可能徹底解決,自然也就不會追究主要當事人的責任。他既要安撫主戰派又要不得罪父王,所以紙面上的平反昭雪就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做法。做出一種北伐抗金的姿勢、態度、決心就是趙昚作為一個明君的政治姿態,也是對天下人的一個交待。

在這件事情上他也沒有完全的決斷權,雖然他是皇帝,但他首先是要尊重趙構的想法和決定,其次他才有自我操作的政治空間。所以即使他有心,但也無力。

第四,儒家忠孝觀念的影響和限制,皇家顏面的考慮。

古人是非常注重和恪守儒家所確立的綱常禮儀的,仁、義、忠、孝就是儒家思想給世人確立的處事和規則,無論你是誰都該遵守。皇帝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作為天子,理應成為萬民的表率。正所謂“百善孝為先”,所以在孝方面,孝宗需要率先垂範,尊重和孝敬趙構本人。因此,即使趙構在處理岳飛的問題上犯了錯並且趙昚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也只能做一個簡單的矯正,不能完全替岳飛等人平反昭雪,昭告天下。

趙構作為他的父親是國家中興之主,是再造大宋的第一有功之人,即使犯了錯,那也是功遠大於過,不能為了岳飛之事否定父親的巨大功勞。所以,他可以理解並原諒父親的做法,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去追究案件背後參與者的責任了,也不太方便。

即使趙昚想去追究責任,最後還不是要追究到趙構身上,這不是要讓皇室出醜嗎?畢竟家醜不可外揚,所以能遮就遮,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時這樣做的另一個巨大風險就是讓他自己背上“不孝”的罵名,他可以發發牢騷,但絕對不可以不孝,尤其是作為一個皇帝。看到這些厲害關係,我想趙昚當初的念頭估計也會放下吧!


鄔斯大人


先看歷史:1140年,金國完顏兀朮毀之前金國與南宋和議締結的盟約再次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完顏亮南侵,朝中多數大臣主張逃跑,時年35歲的趙昚主動上書,請求領兵與金兵決戰。但經老師史浩的提醒,為了避免高宗疑心,他再次上書,請求在高宗親征時隨駕保護,以表孝心與忠心。



宋孝宗: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五月二十八日,被立為皇太子,改名為眘。六月宋高宗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傳位給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高宗自稱太上皇帝。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3)七月,也就是孝宗即位後的第二個月,頒佈手諭,召主戰派老將張浚入朝,共商恢復河山的大計。 紹興三十二年,接受老師史浩的建議,下詔為民族英雄岳飛冤獄昭雪平反,追復岳飛原官,赦還被流放的岳家家屬,並逐漸開始為被貶謫和罷免的主戰派大臣平反覆官。 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過多史料細節就不羅列了現在來作分析論述!完顏亮南侵,苟且偷安的日子也將過不成了,不得不與金國戰鬥了,與金國戰鬥必須有凝聚力!但是天下人心在岳飛,!給岳飛王平反順理成章,趙構退位避戰,也沒有底氣出來反對!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主張積極抵抗金兵。當時,宋朝北方大片領土和人民淪為敵手,金國統治者對佔領區人民燒殺搶掠無所不及,而南宋投降派在戰局有利於宋的情況下“十二道金牌”召返戰場上的岳飛軍民,為了自己小集團的利益把岳飛謀害致死,投降議和,苟安亨樂,置北方被佔領土和人民於不顧!當時有愛國詩人詩曰:“遺民淚盡胡塵裡,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些都表達了當時宋朝軍民的“心聲”!



什麼叫忠?忠於誰?岳飛忠於的是國家,忠於的是民族!這就是岳飛背上的“精忠報國”!岳飛為民族謀!為國家謀!秦檜,宋高宗為己謀!為什麼歷朝歷代百姓選擇歌誦岳飛,就是寧願跟隨兵岳飛去戰死,也不願在宋高宗之流底下苟活!這就是千年來百姓的心聲!也是中華民族傳承的精神脊樑!現在有的人為秦檜洗白,但我要說岳飛被害,宋高宗是有很大的責任!但不會因為宋高宗有責任了秦檜就能逃脫罪責了!同為“投降派”的趙構作為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可能只想暫時罷黜岳飛,以後可能還要用作對金的“王牌”,但秦檜借趙構打壓岳飛的機會,謀害了岳飛,就倒閉著趙構只能走投降的路了!

結合史料可以看出,趙構在岳飛死後,走的是投降的路線,岳飛這個積極抗戰的代表只在需要的時候拿來用一下!秦檜一黨的出局,是投降派內部狗咬狗的結果,趙構重新奪回了主導權!秦檜一黨出局,使金國人感到不安,但是趙構為了安撫他們金國爹那忐忑不安的心,不能作得太過,還必須使用投降派,以便能繼續苟安,宋孝宗也因為太孝失去了光復中心的機會!

岳飛是積極抗戰派,陷害岳飛的是投降派,岳飛平反後為什麼沒有追究陷害他的人?現在大家明白了吧!



岳飛之死,趙構有責任不代表秦松無罪!清朝,民國都有人想洗白秦松,都 沒什麼好結果。有人自己想往汙水 潭裡跳我們無法,由他們去吧!我們守護好我們該守護的就行!也看看上竄下跳的到底都是些什麼人!秦松被 列入妊臣是修《宋史》的元朝人定的,可見一個投降、賣國求榮的人 在我們的敵人那裡也得不到肯定! 在全民知識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圖強自立意識普遍覺醒並深入人心的今 天,這麼多人想為秦松洗白,思想 盡不如古代社會一個聞路障堵、言路閉塞的“萌昧”百姓的簡單圖強 意識!我真的很痛心,物溢橫流, 人心潰爛,為私慾致公於不道!看來中華民族的復興真的很任重道遠!我們要做好長期鬥爭的準備!


蘭影竹風


宋孝宗趙昚是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太祖七世孫,原名趙伯琮。靖康之變北宋皇族僅趙構逃出,紹興二年,趙構不得已從宋太祖後裔中挑選出繼承人,紹興三十二年被立為皇太子,同年,趙構禪讓皇位,自為太上皇。

宋孝宗登基後,發誓要重振宋朝,立志北伐,在繼位的第二個月即召集老將張俊入朝,商量北伐大計,同時為表明心志,接受史浩建議,為岳飛平反昭雪,重用主戰派官員,貶罷主和派。

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出兵北伐,北伐軍勢如破竹,一路高歌猛進,不過,宋軍很快遭到金軍反撲,宋軍偏偏又將帥不和,北伐慘敗而歸。

宋孝宗剛一繼位,就表現出勵精圖治,積極北伐,恢復河山的意圖,迫切需要收攬民心,激發士氣,為抗金英雄岳飛平反就是最好的方式,另一方面藉著為岳飛平反可以將陷害岳飛的罪責甩給秦檜,給趙構洗白。宋孝宗這次平反一舉多得,即為北伐造勢,又能維護趙構。

陷害岳飛的罪魁禍首,首推趙構,宋孝宗以仁孝出名,自然不能也不敢找趙構的麻煩。出賣岳飛的其他幾個人居然得以善終,沒有受到清算,不得不說是宋孝宗的敗筆。

王貴,岳飛最信任的人僅次於張憲,被人以隱私威脅被迫誣陷岳飛,後來老死於家中;董先,曾經立下不少戰功,為人貪財好色,投靠秦檜後,極力陷害岳飛,於紹興二十年病逝,王俊,有可能是臥底,第一個指證岳飛罪行,也得以善終。

宋孝宗平反岳飛,是出於政治上需要,對於陷害岳飛人的也因為趙構的存在無法真正清算,一直到幾十年後這些人才得到清算。









最後的騎兵90


宋孝宗趙昚本是宋太祖趙匡胤小兒子趙德芳的後裔,被宋高宗趙構收為養子已屬僥倖,後被立為皇子也頗曲折,在秦檜獨相期間,衢州一帶發生了強盜搶劫事件,秦檜沒有奏聞高宗,便私自派殿前的皇帝親兵衛隊前往拘捕,趙昚將此事悄悄告訴了趙構,高宗大驚追問秦檜,秦檜竟搪塞過去後,知道這事是趙昚說的,不僅非常惱火也導致了秦檜的不滿,趙昚險些失去儲君的名分,而且久拖不決。

高宗的禪位於孝宗,實際原因也是宋金戰場上,虞允文指揮宋軍在採石磯取得了重大勝利,完顏亮後院起火被殺,無法繼續南侵,戰場形勢的變化,使宋高宗進退兩難,既不敢抗金,又無法繼續推行投降政策,秦檜已死,才只好把這副擔子扔給了孝宗。

孝宗銳意恢復,宋軍趁得勝之際,群情激憤紛紛上書要求為岳飛平反昭雪,孝宗下詔追復抗金名將岳飛及其子岳雲的官爵,依禮重新安葬,並且錄用岳飛的子孫,朝野上下為之一振。

然而秦檜獨攬朝政多年,和議既久,積重難返,主和派已成病入膏肓,很難根治,難免對孝宗進行阻撓和反對,孝宗的老師史浩拜相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孝宗下令,讓吳璘放棄收復的秦隴之地,結果吳璘不敢抗命不遵,率軍撤退,金兵乘機邀擊,吳璘慘敗,傷亡大將數十員,士卒三萬多人,收復的三路十三州重新被金兵侵佔。更有甚者,後任宰相湯思退為保全相位,競暗中派人請求金兵渡淮,對宋軍採取突然襲擊,打了個宋軍措手不及,進而對宋朝施加軍事壓力,以戰促和進行投降賣國求榮活動,這樣求和派又佔據上風繼續結黨營私,孝宗也只能所之任之。

另外,孝宗的孝順也是出了名的,父在子不得自專,高宗出面干涉,孝宗也就無力提及更無法恢復,也難以嚴肅懲處陷害岳飛一夥人的責任,更可悲的是經過秦檜等投降派的打擊報復,抗戰將領寥寥無幾,屈指可數的抗金英雄吳璘、虞允文都出師未捷身先死,齎志而歿,抱恨終生。高宗去世,孝宗也年過花甲,心灰意冷也宣佈禪位。


德厚致遠


宋孝宗給岳飛平反的時候,宋高宗趙構尚在人世,趙構的存在讓宋孝宗不能放開手腳。綜合來看岳飛一案的話,不管是秦檜還是張俊,都不具備謀害岳飛的實力,假如沒有得到宋高宗的首肯的話,兩個人即使同岳飛有深仇大恨,也絕不敢擅殺大將。岳飛被害一案,歸根到底最終的謀劃者是宋高宗趙構。雖然南宋王朝直稱是秦檜擅自殺害岳飛,但是這種說法根本經不起仔細的推敲。

岳飛擁有10萬岳家軍,屬於南宋朝廷的軍事實權派。假如沒有宋高宗首肯的話,秦檜殺死了岳飛後,肯定會遭到將領們的集體反抗,最終宋高宗也會殺死他。在岳飛被害的時候,秦檜是主和派的首領,岳飛是主戰派的主要將領,從南宋建立到滅亡,主和派和主戰派就一直爭議不休,只要是皇帝支持哪一方,哪一方就能佔據優勢,很顯然趙構在殺害岳飛的問題上,支持的秦檜一方。

從南宋朝廷開始,為了防止宋高宗的形象醜化,就開始把岳飛被害的責任一股腦的推給秦檜。岳飛被害秦檜肯定要負主要責任,但是根本責任是在宋高宗。因此南宋王朝絕不敢大規模的去批判害死岳飛的人,否則批判著批判著就批判到了宋高宗的頭上。

南宋無論是宋孝宗,還是後來的宋寧宗,都只是在主戰派上臺的時候,象徵性的提升岳飛的地位。宋孝宗時期主戰派實力強大,因此宋孝宗給岳飛恢復了名譽,返還了岳飛的資產。這時候主和派依然根深蒂固,因此宋孝宗僅僅是恢復了岳飛的名譽,始終沒有處理陷害岳飛的人。

秦檜真正遭到處理是在宋寧宗即位之後,宋寧宗在公元1206年的時候剝奪了秦檜的王爵,將他的諡號改成了謬醜。這時候距離岳飛被害已經長達64年的時間,當事人都已經去世,因此宋朝僅僅是在名義上剝奪了秦檜的王爵而已。到了公元1208年的時候,投降派重新控制了南宋的朝政,秦檜又被恢復了王爵和諡號。雖然秦檜和張俊沒有受到南宋王朝的懲罰,但是他們的行為引起了民間有志之士的不滿,一直到現在的嶽王廟中,都有他們的跪像。


史海泛舟擺渡人


岳飛是我國從古至今傳頌的民族英雄,他是抗金的名將忠烈,他的英雄故事傳奇己被後人改編為小說,戲劇,快板,評書,電影等傳頌近千年,他的英雄本色,英雄氣慨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是民間家喻戶曉的經典英雄人物,尤其是岳母刺字巜精忠報國》,更是激勵著後輩保家衛國的精神靈魂。現全國都建立許多岳飛廟,以示紀念偉大的民族英雄,為後人所敬仰。

岳飛一家滿門忠烈,為了報效祖國,舍小家顧大家,岳家男丁壯烈犧牲,楊門女將個個都是不含糊,前赴後繼報效國家,他們報效國家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秦檜夫婦這對狗男女,和平時代就勾心鬥角,陷害忠良,當宋朝出現危險時,就勾搭金國出賣朝庭,賣國求榮,是典型的的大奸臣,受後人不齒和唾棄,並建秦檜夫婦跪姿雕塑,為後人唾沫千年。

南北宋時期,畢竟是封建社會,無論是宋孝宗或者是宋理宗都是為了封建統治的延繼,即政治目的。如司馬遷《資治通鑑》裡就清清楚楚寫明皇帝與大臣之間的關係。

民族英雄岳飛是不容我們後代玷汙他的英名,我們要向歷代湧現的民族英雄學習,繼承和發揚光大《精忠報國》的精神。


用戶1495609362175


因為利益糾葛,只要結果是利於皇室的就行了了,過程不重要。

平反的目的:

當朝皇帝要為忠臣謀反,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為君之道,向臣下表示自己對臣子有多好,最終目的是籠絡臣心。

平反的手段:

和稀泥。因為冤案的造成是有多方因素的,其中利益交錯,當然最終指使者是先皇,如果自己要徹徹底底的查清這件事,首先打的就是皇家的臉,如果把皇家虛偽的面具扯下去,讓世人知道皇家為了自己是不惜謀害大臣的,那自己為岳飛平反還有啥意思呢?再有,如果徹底排查,勢必會牽扯不少朝中大臣,如果牽扯太多,朝局就會紊亂,處理不好就會政變或者被別國有機可趁。所以為了穩定,不要牽扯過多。選幾個有代表性的世人皆知的錯誤者,屎盆子都扣在他們頭上,殺了了事,給大家一個交代,給平反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達到自己籠絡臣人的目的,這是最最最完美的結局了。



瓜子二手消息


殺害岳飛的幕後大佬是宋高宗趙構,當然秦檜是殺岳飛的積極促成者。岳飛抗金結果主要有二:收復失地、迎回二聖。而迎回二聖是趙構不願意的,收復失地也沒有多大誘惑。而岳飛執意北伐,擁兵自重,必然會引起宋高宗忌諱,在秦檜等人攢簇下,下定了殺岳飛的心。

現代人往往站在愛國主義角度去看待問題,貌似趙構不愛國丟了國土,當時哪有什麼愛國主義,一家天下,一姓而已。所謂天子也是為了自身利益,臣子對國家只有對皇帝的忠,而沒有對國家的愛,各種歷史事件都是各方勢力鬥爭的結果。

所以最後為岳飛平反就不錯了,為邀買人心,平復一下百姓的意見罷了,哪有懲處奸賊之真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