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為什麼和宋光宗的關係不好?

何事男兒不讀書


▲宋朝太子劇照

縱觀歷史,皇帝不好當,太子更是高危職業。雖然太子作為王朝接班人,其身份誰也不敢輕視,然而太子在登基之前,即使謹小慎微,也難保哪天就因為風言風語而與儲君之位失之交臂。在歷史長河之中,甚至不乏眼看就要登基,卻被小人誹謗致死的儲君,比如漢武帝時戾太子劉據,就因酷吏一句誹謗之語而亡命天涯,最終自殺身亡。可以說,要想穩坐儲君之位並非易事,每時每刻都得如履薄冰,謹慎應對朝中諸事。然而在歷史上,也有一些太子主動向當朝皇帝索要帝位,比如唐太宗朝太子李承乾,但要論索取帝位最奇葩的,還要屬宋光宗趙惇。

▲宋孝宗趙昚畫像

宋光宗趙惇,乃是宋孝宗趙昚三子,本來太子之位是孝宗嫡長子趙愭的,可惜趙愭二十三歲時便不幸病逝,孝宗悲痛之下,對朝臣提議的再立太子之事並不關心。五年後,在大臣們的不斷催促下,孝宗才逐漸從喪子悲痛中走了出來,三皇子趙惇也趁著這段時間在南宋朝堂上脫穎而出,獲得朝臣支持而成為新任皇太子。趙惇被立為儲君之時年僅24歲,其父宋孝宗雖然剛剛年過44歲,正值壯年,但由於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普遍不長,年輕氣盛的新太子趙惇本以為自己在數年內就能熬死老爸以登基稱帝。

▲宋朝官員劇照

誰知宋孝宗和宋高宗一樣是長壽皇帝,趙惇在儲君之位上一待就是18年,在這漫長18年間,趙惇無時不刻不在防備其他皇子或者朝臣射來的冷箭。為避免夜長夢多而丟失帝位,已過不惑之年的趙惇決定做點兒什麼,逼迫宋孝宗提前將皇位傳給自己。為此,苦等十餘載的趙惇入宮面見宋孝宗,用十分惋惜地語氣對孝宗說道:“前幾日,朝中大臣給兒子我送來了染髮劑,我這才發現自己的鬍子與鬢角都已經斑白了,對於這一禮物,我是想用卻不敢用啊!”在儲君之位上待過的宋孝宗,自然聽懂了趙惇的言外之意,不過身為帝王的他卻並未將其當做一回事,甚至還打趣地對趙惇說,鬍子鬢角斑白是因為他忙於政事、辛勤為國,可千萬不能染黑了,這可是太子辛苦監國的象徵。

▲今人仿建的宋皇宮

聽完孝宗的回答後,趙惇明白父皇是在和自己打太極,雖然他明白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但就是不肯提前下來,趙惇對父親這一做法很是無奈。其實,宋孝宗這麼做是有原因的,在他當太子的時候,所面臨的情況與趙惇極為相似,當時在位的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長壽皇帝——宋高宗趙構。趙構都是晚年當皇帝當膩了,才把皇位禪位給宋孝宗的。好在宋孝宗沒有趙構那麼強勢,心知趙惇耐性將盡的宋孝宗在自己六十二歲生日過後,便將皇位早早地給了趙惇。

▲宋光宗趙惇畫像

趙惇雖如願以償地順利登基,不過卻對孝宗積怨已久,改元不久便對太上皇展開報復,不僅不按時向孝宗請安,還將自己之前孝敬給父親的珍寶搶回來打碎。直到孝宗病逝,趙惇都沒有表現出一個兒子該有的孝敬,整整五年之中,趙惇只探望過孝宗兩次,這種違背孝道的行為著實有些過分。要知道,歷史上有著許多太子還沒來得及登基就命喪黃泉了,父子不和只會令朝臣百姓看皇室笑話,給自己添堵罷了。

參考文獻:

《宋史·本紀第三十六·光宗紀》《四朝見聞錄》


趣觀歷史


南宋第三任皇帝-光宗趙惇,是孝宗趙昚的嫡三子,生母為成穆皇后郭氏,即位前封恭王,為人以英武、恭孝著稱。孝宗即位之初,嫡長子趙愭被立為儲君,但此君福薄命淺,年紀輕輕地便病死。趙愭去世後,孝宗因嫡次子趙愷為人仁弱、難堪大任,在躊躇良久後,才越過他立趙惇為太子,時在乾道七年(1171年)。


趙惇被立為儲君之時,年方25歲,正是年富力強、奮發有為的年紀,很想在政壇上有一番作為。然而太子這個角色看似權力很大、尊貴無比,但其實卻是尷尬、危險至極,因為若是自己做事積極一點,往往會被懷疑居心不良,想早點上位;若做事消極一點,則會被認為能力不足、難堪大任。如果再碰上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還需要處處提防對方誣陷、謀害自己,整天過得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正因如此,趙惇從當上太子之日起,每天便生活在焦慮恐懼中,幾乎沒有一刻閒適安逸。起初,趙惇還夠忍受,認為父親年事漸高,恐怕沒幾年時間便會跟列祖列宗們“相聚”,到時候自己便能上位。沒成想孝宗年過花甲依然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根本看不到登遐的跡象,讓趙惇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再加上此時悍妻李鳳娘不停地在他耳邊絮叨,想要儘快登上後位,讓趙惇更是煩悶不已。


趙惇在儲位上苦熬十餘年時間,漸漸由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變成暮氣沉沉的中年,無比焦慮之餘,便開始對父皇遲遲不讓位感到不耐煩。某次利用到宮中問安的機會,趙惇故意裝成不經意的模樣跟孝宗說:“兒臣的鬍鬚已經開始變白了,前些天有人送來染鬍鬚的藥物給我,但兒臣卻沒敢使用。”



孝宗聽出兒子的話外之音,心裡大不高興,於是用略帶譏諷的話調侃說:“有白鬍須正好向天下顯示你的老成持重,何必要用藥把它染黑呢?”趙惇碰了一鼻子灰,心中很是不滿(“光皇春秋已富,又自東宮尹天府入侍重華,從容啟上曰:‘有贈臣以烏髭藥者,臣未敢用。”上語光皇曰:“正欲示老成於天下,何以此為?’”見宋人葉紹翁所著《四朝見聞錄》)。


雖然孝宗並不想退位,但不久後一個突發事件卻讓他改變初衷。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已退位25年的宋高宗駕崩,令孝宗悲痛欲絕。雖然孝宗是高宗的養子,但對養父卻是孝順至極,所以等到他駕崩後,便決定為其守孝三年,而國政則交由太子趙惇來處理。



然而還沒等到守孝期結束,孝宗便因心生倦意,且考慮到太子的志向,索性便把皇位讓給他,而自己則專心為養父守孝。就這樣,在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宋孝宗正式將皇位“內禪”給太子趙惇,以太上皇的身份退居慈福宮,並繼續為高宗守孝。趙惇苦熬18年時間後,終於得到夢寐以求的皇位,史稱宋光宗。


雖然之前有過不愉快的經歷,但宋光宗即位之初,對孝宗還是相當孝順,但壞就壞在他的悍妻李鳳娘,生生地割斷了他們間的父子親情,並惹出一連串的宮廷風波。原來在光宗即位後,李鳳娘曾向公爹請求立自己所生的嫡長子趙擴為太子,但孝宗考慮到兒子剛剛即位,當以國事為重,立儲之事不必操之過急,所以沒有即刻答應,由此讓後者懷恨在心。



李鳳娘為發洩對公爹的不滿,不僅屢次頂撞孝宗,還屢屢挑撥光宗與其父的關係,不許他再去給孝宗問安。光宗是個極品“妻管嚴”,因為害怕老婆,便當真不再去見孝宗,就算大臣們苦苦哀求、叩頭流血,也堅決不肯讓步。更加過分的是,在孝宗駕崩後,光宗聽信李鳳孃的建議,竟然連喪禮都不主持,而由太皇太后吳氏代行祭奠,大失為子之道,令舉國譁然。


光宗夫婦的行為觸犯眾怒,使得皇帝跟朝臣嚴重對立,若不做出改變,勢必會給帝國製造大動亂。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宰相趙汝愚便與外戚韓侂冑(太皇太后吳氏的外甥)等人採取行動,以太皇太后的名義逼迫光宗退位,改由嫡長子趙擴即位。趙擴繼位後,尊光宗為太上皇,李鳳娘為太后,並讓他們移駕泰安宮,時在紹熙五年(1194年)。



光宗被迫退位前,神經已經嚴重錯亂,以至於退居泰安宮後很長時間,都不知道自己已經失去皇位。等到他的神志清醒、得知真相後,便開始恨上兒子寧宗,長期拒絕接受他的朝見,並口口聲聲稱要搬回皇宮居住,幸好有李鳳娘約束、寬慰他,才沒鬧出大亂子。慶元六年(1200年)六月,皇太后李鳳娘病死,終年56歲。兩個月後,光宗也駕崩於壽康宮,追隨“愛妻”而去,終年54歲。


史料來源:《宋史》、《四朝見聞錄》、《續資治通鑑》


文史磚家


宋孝宗趙眘是南宋第二個皇帝,孝宗雖然不是宋高宗趙構的親生兒子,但是孝宗感念高宗的養育和禪讓之恩,對高宗極盡孝道,父子感情非常深厚,即使高宗有時利用太上皇的身份干預政事,孝宗也都滿足高宗的要求。當81歲高齡的高宗病重之時,孝宗更是心急如焚,扔下手頭所有工作,晝夜悉心照料高宗的飲食起居。當高宗離世之時,孝宗痛哭流涕,十分悲痛,無心朝政,打算為高宗服喪三年並將皇位禪讓給太子趙惇,由於遭到群臣強烈反對,孝宗無奈才作罷。直到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正月,金朝皇帝病死,按照“隆興和議”規定,年過花甲的孝宗要稱呼比自己年輕40多歲的金國新帝為叔叔,孝宗無法接受,遂以倦於政事為藉口將皇位禪讓給太子趙惇,即宋光宗。

光宗趙惇並非是因孝宗嫡長子的身份順利即位的,孝宗與郭皇后共有嫡子三人,孝宗最先立長子鄧王趙愭為皇太子,但趙愭身染疾病,不幸早亡。孝宗認為次子慶王趙愷性格過於寬厚仁慈,不如三子恭王趙惇英勇神武,跟自己非常相像,孝宗遂打破祖宗古法,力排眾議,於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二月逾次冊立三子恭王趙惇為太子。這個光宗在當太子前後,言行舉止恪守禮法,對待孝宗畢恭畢敬,做事迎合孝宗喜好,對孝宗表現出極大的孝心。可是當光宗登上皇帝寶座以後,就撕下了偽裝多年的面具,從大孝子變成徹徹底底的大逆子,父子關係徹底決裂,不論是在特殊節日或孝宗生日,甚至孝宗病重之時,光宗都沒去看望,甚至是孝宗的葬禮光宗都懶得參加。大衛認為孝宗與光宗父子關係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原因一:父親孝宗留戀皇權,遲遲不肯讓位,導致兒子光宗在太子之位苦熬18年,18年的刻意偽裝與謹言慎行使得光宗心力交瘁,對父親充滿怨言。雖然表面上光宗對孝宗極盡孝道,但在光宗內心深處,他對父親孝宗是極為不滿的,甚至是怨恨的,他認為孝宗雖逾次將自己冊立為太子,但是18年過去了,自己都已年過四十,鬍鬚都已發白,可是孝宗卻絲毫沒有退位讓賢的意思,這無疑加深了光宗對孝宗的不滿與怨恨,光宗早已厭倦時時需要偽裝和表演的皇儲生活,但為了登上皇位,心有不甘的光宗還是要將“演技”進行到底。原因二:由於母親郭皇后早逝,致使光宗自幼缺乏母愛,性格敏感懦弱多疑,再加上孝宗在朝中很有威望,而且遲遲不肯退位,光宗時刻生活在巨大的猜忌與壓力的陰影之下,因為光宗深知自己是父親逾次冊立的,內心深處是極其不安的,所以光宗只有極力偽裝自己,處處表現出孝宗期待的樣子,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超過二哥趙愷,贏得朝臣支持。光宗內心很害怕,害怕自己出錯,害怕父親孝宗反悔,害怕朝中大臣擁立二哥趙愷,更加害怕孝宗退位後,像當年的高宗一樣,以太上皇的身份干預政事。總之,只要自己一天沒登上皇位,光宗敏感的小心臟就時刻擔心自己地位不保,所以光宗怎能會真心愛戴父親孝宗。

原因三:孝宗與光宗父子徹底決裂是因為立儲之事的分歧,孝宗看到光宗繼位後對自己的態度,再加上光宗皇后李鳳孃的種種惡行,後悔自己看錯了人,不願再立光宗的兒子嘉王趙擴為太子,反而偏愛次子趙愷的兒子趙抦,可能希望立趙愷之子為太子能夠補償對次子的虧欠,這件事刺激了光宗和皇后李鳳娘,經過李鳳孃的各種離間與挑撥,從此光宗再沒有踏進重華宮半步,父子二人徹底決裂,直到孝宗去世,父子二人也沒能相見。

原因四:父子二人關係不好的最重要原因是光宗的皇后李鳳娘。李鳳娘是公認的兩宋第一妒婦,她專橫跋扈、搬弄是非、干預朝政、毫無孝道,她經常在光宗面前說孝宗的壞話,挑撥父子之情,孝宗為光宗配製藥丸,李鳳娘就造謠說孝宗要毒死光宗;孝宗沒有答應冊立嘉王趙擴為太子,李鳳娘就瞎掰說孝宗要廢掉光宗;孝宗生病,李鳳娘就故意說孝宗裝病想要引光宗上鉤除掉光宗,總之這個惡毒的李鳳娘想盡一切辦法來阻止光宗去重華宮看望父親孝宗。即使孝宗生病,或在特殊節日,甚至孝宗生日,無論滿朝文武百官怎麼勸諫,光宗絲毫不為所動,就是不去問候父親孝宗。孝宗見兒子光宗這麼長時間都不來看望,內心十分悲傷,寢食難安,身體越來越差,朝中大臣多次請求光宗看望病重的孝宗,但是光宗依然我行我素,陪著李鳳娘尋歡作樂,直到孝宗在憂憤中病逝,光宗都沒有去看望,甚至是孝宗的葬禮光宗都不肯出席,還在宮裡與李後吃喝玩樂,毫無悲傷之情。

最終,光宗和皇后李鳳孃的所作所為引起了公憤,群臣已經寒心,在得到太皇太后支持後,在光宗和皇后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擁立嘉王趙擴為帝,徹底拋棄了這對毫無孝心的皇帝夫妻。


大衛聊古今


有外因,也有內因。


外因


從孝宗方面看。莊文太子逝世後,孝宗認為趙惇(後來的光宗)才能不錯,想立為太子,但同時又覺得不符合立長的規矩,所以遲遲沒有立詔,這無疑在兒子心上留下了陰影。有一次趙惇半真半假對父皇說他頭髮白了,其隱喻之意不言自明。


其次,光宗上位後,孝宗作為太上皇可能有點干預國事,尤其是在光宗立太子的問題上,他認為光宗的兒子太懦弱,不適合擔當大任,所以想立光宗的侄子為太子,這件事讓光宗覺得這位太上皇不光看不上自己的兒子,也看不上自己,因而心生嫌隙。


從李後方面看。光宗的皇后李鳳娘非常善妒,對後宮女子屢下毒手,光宗竟然對她十分懼怕,不敢制止她的行為,只有孝宗經常訓斥她,又因為孝宗是禪位給光宗,並且對她兒子的立儲問題加以干預,所以她對孝宗其實是懷恨在心的,一直挑撥孝宗和光宗的關係。


光宗身體不好,又懼怕她,很多事都由她做主,所以很多時候,她反對光宗去給孝宗請安,有一次孝宗讓光宗去吃飯,光宗居然沒有去。不僅如此,受人指使的宦官們還故意在孝宗宮裡放出一群雞,捉不著的時候故意大喊:“捉雞不著!”當時將乞討的人叫作“捉雞”,這這讓孝宗非常憤怒和痛苦,無疑給這對父子造成了很大的誤會,他們感情受傷是必然的。


內因。這是主要的


從光宗方面看。這無疑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從以上事例其實也可以看出,光宗對家事尚且缺少處理的智慧,那作為一個為君之人,他的能力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格局也不高,在一個為非作歹的女人面前尚且不敢言語,很難要求他在其他方面有看透一切的本領,有處理一切的能力。


王夫之評價他:“昏懦之習不察也,悍妻之煽無聞也。”這樣一個,當然沒法要求他能公正地看待自己的父親。


在我看來,如果不是光宗無能,孝宗也不會干預國事,而在立儲問題上的選擇,孝宗也是為了國家考慮。


而在光宗看來,這一切都只是父親想重新上位,或者單純是不喜歡他,這麼小的眼光,加上他的無能和心理懦弱,決定了他和孝宗之間的矛盾。


沂溪風


笫一,光宗皇后李氏幹予朝政,主耍是將孃家人與親信,入朝為官,共計172人之多,而且 ̄次拉入的就有26人,當然是通過了光宗批淮的。而李氏的說假話及出言不訓也在朝中出名,引起上下不滿。第=,在選擇光宗繼皇位人中,光宗想立自己兒子趙擴,(李氏所生)而孝宗因李氏的不軌作為太多,而欲光宗的=哥(光宗是孝宗第三子)兒子趙愷繼位,所以造成父子不合,但因孝宗當時是太上皇,實權不及光宗,儘管不合,也只好隨光宗做去了。這就是宗孝宗與光宗父子間不合的故事。


黃親國旗


二人本身有些矛值,再加上光宗繼位之後,自主權不是很大,受制於皇后,更增添了二人之間的矛盾擴大。另外,一些宦官的讒言也起了極壞的作用!


紅色回憶情更濃


一、宋孝宗和宋光宗父子兩本身就存在有間隙。

二、皇后李氏的離間阻止。

三、宦官的讒言。


歲月靜好啊丶


關心級差!因為立太子的事!


yanmeiz


因為光宗懼內,光宗媳婦又是一不講理的母夜叉,加之光宗又有精神病,總之無孝宗什麼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