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有哪些名臣武將?如何評價?

滴水之悟


漢宣帝一朝重新加強了對匈奴的武力征伐,以及對西域各國的控制。從成果看,漢宣帝一朝無疑是戰果最輝煌的其實,也湧現了眾多名將,以趙充國、常惠、鄭吉和馮奉世四人最為突出。

老當益壯,以76歲高齡建功的趙充國(前137—前52年)

趙充國是西漢三朝元老,早年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匈奴,有一次在被匈奴包圍,斷糧多日的情況下,率一百多人突圍,身負二十多處刀傷。歸國後,漢武帝親自檢視他的傷情,並對他大為讚歎。

漢昭帝時期,趙充國多次平定氐人反叛,屯田上谷時,曾經打敗匈奴人,俘獲匈奴西祁王。漢昭帝駕崩後,趙充國是擁立漢宣帝的股肱之臣。此後,他常年屯駐邊境九郡,抵禦匈奴。

趙充國最出彩的軍事生涯,恰恰是在其七十多歲之後。由於外交失誤,導致羌人謀反,邊境深受其害,漢宣帝被破對羌地發動軍事行動。

早在羌人謀反前兩年,趙充國就準確地預測出了結果,並提出過解決方案,可惜沒得到充分重視。事件爆發後,漢宣帝請教趙充國,誰可以擔任平叛將軍,時年76歲的趙充國一拍胸脯:這件事非老臣莫屬!

就這樣,老人家不顧年邁,率領不到一萬人馬就出發了。趙充國平定西羌,其實幾乎沒打過像樣的仗,就輕鬆地平定了叛亂。不是因為羌人弱,否則也不會長久平定不了,而是趙充國靠他的“不戰而勝”思想,將戰爭的靈魂發揮到了淋漓盡致。

他先採取分化措施,導致羌人內部分裂,將打擊面減小,同時調動羌人部落的積極性,以羌治羌,他坐享其成。其次,他注重戰前準備,湟水一戰將先零部絞殺殆盡。

趙充國最傑出的成就是,他為西羌長治久安,設計了屯田之策。更難能可貴的是,無論是戰爭過程,及屯田之策,都遭遇了朝廷的不理解,甚至激烈反對,連漢宣帝都多次下詔書斥責。趙充國在重壓之下毫不妥協,耐心地說服周旋,最終才形成了羌地安寧的局面。

與蘇武同困匈奴19年,定烏孫,斬龜茲的常惠(?—前46年)

常惠也是老牌的外交家,歷經武、昭、宣、元四朝。對蘇武牧羊這段歷史大家都很熟悉,其實當時還有一個人,跟著蘇武一起,在匈奴度過了十九年的艱苦歲月,他就是常惠。

常惠回國後,兩次出兵烏孫,一次征伐龜茲。烏孫國內跟其它西域諸國情況差不多,倒向匈奴的跡象比較明顯,當時和親在烏孫的解憂公主,為了不使烏孫投靠匈奴,工作非常艱難。

本始三年,漢宣帝以十五萬大軍出征烏孫,常惠以校尉身份護軍烏孫。漢軍的出動,讓烏孫“挺漢派”信心大增,在昆彌翁歸靡的帶領下,他們一舉擊潰數萬匈奴人。

此後,常惠二出西域,調動西域各國軍隊,圍攻龜茲,威逼龜茲國王,交出了殺害漢使的貴族姑冀。

元康年間,烏孫國再起內亂,常惠奉旨出使,扶立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此後常惠代替蘇武擔任典屬國,常年奔波於西域。

西漢第一任西域都護鄭吉(?—前49年)

鄭吉是從一名士兵,一路拼搏走到漢帝國高層的勵志人物。漢宣帝時期,他以使者身份屯田渠犁,並率兵擊敗車師國,使其降漢。

神爵二年,匈奴發生內亂,鄭吉奉命率部,迎接日逐王降漢,他率領從龜茲國征伐的五萬人,打敗了企圖逃跑的匈奴人,將日逐王等人順利護送至長安。

此後,漢帝國在西域成立了西域都護府,鄭吉被任命為第一任西域都護。鄭吉擔任此職務二十餘年,為西域的安定做出了重大貢獻,《漢書》評價說:“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始自張騫而成於鄭吉。”

文武兼備,數戰匈奴的馮奉世(?—前40年)

馮奉世是世家大族子弟,戰國上黨郡太守馮亭就是他的祖先。馮亭就是那個不願意降秦,率領百姓將上黨獻於趙國,導致長平之戰的“傲骨”。人們感慨命運多舛,常會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個馮唐也是馮奉世的先人。

馮奉世還有個女兒,就是漢元帝的昭儀,生了一個兒子劉興,被封中山王。劉興有一個兒子叫劉衎,即西漢末帝漢平帝。

馮奉世的士族身份,讓他有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所以馮奉世自幼就是個“三好生”,他精通《春秋》,熟讀兵書。

早年馮奉世雖韓增出征匈奴,被授予郎官。元康元年,莎車、鄯善等國投靠匈奴,殺害漢使。馮奉世以使者身份出使大宛,路經莎車、鄯善,聽說漢使被圍,情況危急,他來不及請旨,矯詔徵調西域諸國軍隊一萬五千人,攻殺莎車王。

漢元帝即位後,馮奉世接任典屬國,多次出征西域,尤以平定西羌最為顯功,被認為與趙充國齊功的名將。


尋根拜祖


歷史上有三個很有名的功臣榜,其中最早的一個就是漢宣帝時的麒麟閣十一功臣,有“功成畫麟閣”、“誰家麟閣上”等詩句流傳,然而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榜和雲臺二十八將相比,麒麟閣十一功在後世聲名不顯,最著名的兩位,排第一的只有姓,第十一位卻人盡皆知。

公元前51年,西漢中興之主漢宣帝劉詢因匈奴歸降大漢,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



霍光

霍光是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當時有名的美男子。歷經武帝、昭帝、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期間曾廢立昌邑王劉賀。西漢最鼎盛的“昭宣中興”,霍光功不可沒,漢昭帝十分信任他,而漢宣帝雖然忌憚他,卻也能充分的支持他改革。霍光死後不久,霍家就被滅族,但是漢宣帝在建麒麟閣的時候,依然把霍光列為第一。


張安世

張安世是漢武帝時酷吏張湯的兒子,生性謹慎,擅長書法。霍光死後,張安世代替霍光輔佐漢宣帝,累官至大司馬衛將軍、領尚書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以為官廉潔著稱。但由於其謹小慎微的性格,得到漢宣帝的充分信任,不準張安世請辭,最終張安世死於任上,漢宣帝追贈印綬,諡號敬侯。


韓增

韓增是韓王信玄孫、按道侯韓說之子、韓嫣之侄。在漢昭帝時官至前將軍,因與大將軍霍光擁立漢宣帝,被封千戶。公元前72年,韓增率領三萬騎兵從雲中出擊匈奴,斬首百餘級。在張安世死後,韓增繼續輔佐漢宣帝,官至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


趙充國

趙充國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漢武帝時,隨軍出擊匈奴,率七百壯士突圍,被拜為中郎。他率軍擊敗武都氐族叛亂,並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漢昭帝死後,與霍光等擁立漢宣帝,封營平侯。趙充國晚年致仕後,仍常參與議論“四夷”問題。


魏相

魏相因治郡有方而深得民心。漢宣帝即位後,徵魏相為大司農,後為御史大夫。官至丞相,封高平侯。魏相為人剛正不阿。在任相期間,他整頓吏治,抑治豪強,選賢任能,平昭冤獄。並要求各地官吏省諸用,寬賦稅,獎勵百姓開荒種田,積糧解困。與丙吉同心輔政,君臣交泰,人民安樂。


丙吉

丙吉對漢宣帝有救命之恩,漢宣帝受“巫蠱之禍”的牽連入獄,是丙吉一直照顧年幼的漢宣帝。劉詢即位後,賜丙吉爵關內侯。丙吉為人極厚道,不誇耀自己。從劉詢即位以來,丙吉絕口不談以前對劉詢的恩德,所以朝廷沒有人能知道他的功勞。


杜延年

杜延年的父親杜周,西漢十大酷吏之一,官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杜延年的兩個哥哥辦案都很酷暴,唯有杜延年為人寬厚。後來杜延年平定益州蠻夷造反受封建平侯。杜延年頻頻提出治國良策,非常善於處理政務,深得漢宣帝信任。


劉德

劉德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漢室宗親,被漢武帝稱之為“千里駒”。漢昭帝時期擔任宗正丞,宗族在劉德的管理下井井有條。劉德的老婆死後,大將軍霍光原本想把女兒嫁給劉德,但是劉德並沒有答應。



梁丘賀

梁丘賀是西漢有名的大學者,也是如今《易》學“梁丘學”的開創者。梁丘賀為人小心周密,深得漢宣帝的信任。他所開創之《易》學,與施讎、孟喜、京華同被列為學官,對後世影響很大。


蕭望之

蕭望之是蕭何的六世孫,漢宣帝時,曾被丙吉推薦給大將軍霍光,但由於看不慣霍光的倨傲,不得重用。蕭望之曾教授太子,反對封馮奉世為侯,建議和親烏孫,善待歸附的匈奴呼韓邪單于。漢元帝即位後,甚受尊重。後遭宦官弘恭、石顯等誣告下獄,憤而自殺。


蘇武

蘇武本來只是郎官,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公元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然而麒麟閣十一功臣之所以名聲不顯,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漢宣帝雖然是個中興之主,但論名氣,遠不能和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相比,以至於他最先開創的麒麟閣十一功臣也沒法和其他兩個相比。

雲臺二十八將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都屬於開國功臣,大部分都是軍功赫赫,且《東漢演義》和《隋唐演義》的流傳也讓他們廣為人知,而麒麟閣十一功臣絕大部分都是文官,就一個趙充國勉強算名將,但他的戰功和李靖,鄧禹他們相比還是差不少。

而且漢宣帝參雜了太多個人因素,大部分都有擁立之功,導致這個功臣榜水分太大,有刻意為之的嫌疑,導致後世認可度不高。


滿月已霜


麒麟閣十一功臣

1.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霍光;

2.大司馬張安世;

3.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韓增;

4.後將軍趙充國;

5.大司農、御史大夫、丞相魏相;

6.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丙吉;

7.太僕、右曹、給事中、御史大夫杜延年;

8.陽城侯劉德;

9.太中大夫、給事中、少府梁丘賀;

10.任諫大夫、丞相司直、御史大夫、左馮翊、大鴻臚、太子太傅、前將軍、光祿勳、領尚書事蕭望之;

11.中郎將蘇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