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於王安石這個人的爭議是一直沒有停止過的,而這些爭議的原因,歸根結底都是源於他所做的一次改革,也就是史書上所記載的著名的"王安石變法"。那麼王安石到底做了些什麼呢?他的這次變法又是關於什麼呢,為何會遭到司馬光,蘇軾等人的全盤否定?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少年天才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的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生於官宦人家,從小就十分的好學,無疑上是博覽群書了。據說他天賦異稟,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可以說是一個文學天才了。很小的時候就經常跟著做官的父親去各地遊覽,在遊歷的過程中,還是年幼的他,就看到了很多的民間疾苦,也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到了文章中。當時歐陽修看到他寫的文章之後,對這個少年很是欣賞。可以說,他少年時期就有著過人才華了,這讓他比別人比較輕易的就踏入了仕途。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王安石登榜進士第四名,被授予淮南節度判官。任滿後,調為鄞縣知縣。王安石在任四年期間,興修水利,擴建學校,政績開始顯露。
他入朝為官的時候,才二十歲出頭,雖年少卻胸懷大志。他任職過的地方,都整治的非常好,到哪都很受百姓的愛戴。他清楚每個地方的利弊,也能很好的對症下藥。對於當時宋朝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他也都一一看在眼裡,曾多次向朝廷進言。尤其是對於科舉制度的一些弊端,他提出了天下的錢財收集一部分用來供給考試的辦法,但是沒有受到朝廷的重視。那時的他,就已經有了想要變法的念頭。由此可見,王安石當時是滿懷著胸懷天下的抱負立志去改變北宋當時羸弱的局面的。
王安石變法的開端
到了宋神宗繼位後,他多次請示想改變當時宋朝羸弱局面的新君主,想要開始變法整頓,三年後,宋神宗任命他為宰相,不久之後變法就開始了。在當時已經腐敗到一定程度的宋朝進行變法,是非常不容易的,他的變法包含了兩大方面:財政,和軍事。財政上的一些政策在當時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原本可以安安穩穩的收刮民脂,但是王安石的改革把他們的這一財路給阻斷了,一些大臣開始變得提心吊膽。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藉以扭轉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然而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保守派的強烈反對。法令頒行不到一年,便開始圍繞著變法的問題,就擁護與反對兩派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和鬥爭。御史中丞呂誨控訴王安石變法十大過失,被神宗貶到地方上去了,王安石就舉薦了呂公著擔任御史中丞。韓琦規勸神宗停止青苗法,神宗打算同意,王安石堅決反對,神宗認為仍然要聽取各方面的建議。王安石想辭職不幹,但被神宗挽留了,王安石勸神宗不要隨大流,要心懷天下。
他想改變大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便採用了"青苗法","市易法"等一些手段,來限制大地主對農民的剝削,打擊商人市場的壟斷。這些政策都讓一些人的利益受到了損失。因此,在改革變法的路上,他得罪了不少人。王安石的變法最後雖然失敗了,但是不得不忽視他在變法過程中所做的貢獻,他採取的一系列財政措施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但是,保守派的勢力實在是根深蒂固了,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撼動的。
但他也並沒有停止過改革的步伐,一直在思考著如何讓北宋變強。對於他的變法,有的人說他效果很好,有的人覺得他的變法,治標不治本,根本沒有改變北宋的局面,還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尤其是司馬光,認為他還不如不變法,一變法就加速了北宋的滅亡。無可否認的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他能承擔起改革大任的那面大旗,已經是實屬不易了。改革究其本質而言,是利益的調整與重新分配。而只要涉及到切身利益,人都容易成為極端自私而冷漠的動物。改革最先調整的,大抵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佔據上層地位的這個群體,是不會輕易放棄既得利益,他們會集體對抗改革。這是任何改革面對的最大阻力。改革的阻力太過於強大,也不是王安石一個人能改變的。甚至最後他被罷相,新法也再沒辦法繼續。
兩袖清風,一生清廉的王安石
不管他的變法是否正確,但王安石這個人,是不能全說他不好的。他在做宰相的時候,一直為官清廉,樸素。雖然已經身居宰相了,但還是過得很節儉。曾經有一個親戚去拜訪他,他親戚覺得王安石已經是宰相了,肯定會用奢侈的禮儀接待他,但是他沒有想到,當他穿的十分華麗的進去了之後,王安石並沒有用他想象中的大餐來招待他,甚至到了飯點,他都沒吃到飯,後來王安石給他準備飯菜,他以為肯定是什麼山珍海味,結果端上來兩張普通的餅子,還有一盤切成四塊的肉,他還擺架子只吃了餅子中間的部分,而王安石當著他的面,把他剩下的餅子都吃完了,在那以後,這個親戚就再也沒好意思去他家了。
除了為官清廉,他還是一個有著高尚操守的人,不好女色。他的夫人給他安排了一個妾去照顧他,但是王安石根本不為所動,在他聽說這個女子是為了還債才賣身進府之後,他當即送錢給她,還把她送走了。由此可見,王安石的為人真的是品行端正,一身正氣。
如何評價王安石,其實背後反映的是自己本人對社會變革的看法,他一生都在為北宋而活,不畏強權,敢於直諫,被奸人排擠,也不願和他們同流合汙,可見他的品行高尚。同時王安石又是英勇果敢的,他變法失敗,被很多人嘲笑,但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錯的不是他,而是那個時代。並且他還給後世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學作品,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文學家。王安石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又有偉大理想抱負,這點應該是公認且無可否認的。
參考文獻;《宋史(全四十冊)》,撰修於元朝末年,全書有本紀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共計496卷,約500萬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
閱讀更多 學豆講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