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並不是真正的快樂,為什麼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痛苦?


乖孩子並不是真正的快樂,為什麼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痛苦?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很多孩子就被父母教導,要做一個乖孩子,只有乖孩子才會受人喜歡。當他們被灌輸這種思想,努力做一個乖孩子,只為讓父母喜歡,但是這些乖孩子真的開心嗎?

乖孩子所做的一切,都只為了討好父母

萌萌從小就是聽話懂事的孩子,她就是大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萌萌一直都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學習成績優異,明天放學去各種補習班,在家也聽媽媽的話。

就這樣聽話的萌萌一直到了高中,父母對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萌萌在高考的時候失利了。父母非常的失望並要求她復讀,在家庭的施壓下,她開始變得抑鬱,整天都悶悶不樂,甚至有輕生的念頭。

乖孩子並不是真正的快樂,為什麼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痛苦?


《小歡喜》中的英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像萌萌這樣的事例真的非常多,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熱播電視劇《小歡喜》中的英子,都說電視劇源於生活,真的一點都不假。

英子就是品學兼優的孩子,父母給予她很高的希望,甚至給她安排好未來,英子也非常聽父母的話,但就是太聽話她漸漸的失去了自己,在家庭的重壓下,英子開始變得抑鬱。

英子要跳橋的那一幕,想必看過的朋友依然記憶猶新。也許有的家長認為英子的心理素質很差,所以才承受不住壓力,但請各位家長注意,批評孩子的同時,是否應該反思一下自己了呢?

乖孩子並不是真正的快樂,為什麼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痛苦?


越聽話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1.任何事情都聽從父母安排

乖孩子從小就被父母灌輸要聽話懂事,久而久之,對於父母的一切要求都變得言聽計從,在思想中已經形成固定的模式,那就是不聽父母的話就不是乖孩子。

由於這種思想束縛,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失去了自我,無論父母安排的正確與否,他們都會順從。他們不懂得反駁,害怕父母失望,成為不了父母心中的乖孩子。等到真的需要他們自己決定時,發現根本失去了這種能力。

乖孩子並不是真正的快樂,為什麼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痛苦?


2.壓抑內心的想法和情緒

乖孩子真的開心嗎?答案當然是不,因為他們沒有辦法釋放自己真正的情緒,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只為了討好父母。

乖孩子因為長時間受到父母的施壓,會變得越來越不開心,心情長時間得不到釋放,抑鬱的情緒也會隨之而來。所以你會發現之前一直很聽話的孩子,在某一天突然就“爆發”,變得極其叛逆。

3.家庭會是乖孩子內心想逃離的地方

如果問乖孩子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想必他們的答案都是逃離,逃離父母,逃離家庭。他們需要的是自由,是能夠活出真正的自我,而不是按照父母安排好的軌跡,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乖孩子能聽從父母的話,是對父母的尊重,但是父母一味的強求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一味的用“乖孩子”標籤來道德綁架,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一點好處都沒有。

乖孩子並不是真正的快樂,為什麼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痛苦?


不要讓愛變成了限制

在父母的眼中,讓孩子聽話懂事是為了他好。父母認為自己吃過的鹽要比孩子走的路都多,父母不希望孩子走彎路。所以便會設定好所有的道路,只需要孩子聽話,按部就班的去做就可以了。

但是父母的這種為孩子好,這種關愛,反而會害了孩子,會讓孩子漸漸的迷失自我,會讓孩子漸漸失去了選擇的權利,會讓孩子內心漸漸的封閉,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遠。

乖孩子並不是真正的快樂,為什麼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痛苦?


如果父母真的愛孩子,請輕輕放開手

愛不是把孩子拴在身邊,而是讓他們有自主選擇權,讓他們能夠真正表達內心的想法,告訴父母想要什麼,想做什麼。

成為乖孩子並沒有錯,但是成為不開心的乖孩子,就沒有必要了。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不要以固有的模式,固定的思維去強求,反而會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讓孩子聽話,但也要讓孩子懂得表達自己,懂得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這樣的教育才對孩子成長有幫助。


——END——

我是@糰子媽育兒,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關注我,帶大家學習最實用的育兒、孕產知識。如果您在帶娃的過程中遇到什麼有趣的、困難的、難忘的事,都可以發私信分享給我。

希望我會給大家帶來幫助,在帶娃路上給您最貼心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