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老、启功老、沙孟海老、欧阳中石教授、沈鹏先生谁的书法写得更好?成就更大?

用户6318902015698


几位先生都是书法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其书法风格迥异,但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值得后辈借鉴、学习、研究,是当代中国书法丰碑式的人物。

启功先生的书法清新隽永,法度严谨,以行楷书(楷的成分居多)见长。用笔以中锋为主,笔画较细,细而不弱。行笔中变化精微,其撇捺笔画非常讲究,风格颇类柳公权,弯曲的弧度,恰到好处,很有张力,就像折弯的竹棍,一松手便会弹回去。字形紧凑长宽比约为3:2,中宫较紧,精神内敛。法度严谨似欧阳询,行气韵味类董其昌,但董字墨淡,启功老用浓墨甚至焦墨作书,更具神采。启老的字,是君子字,堂堂正正,不逾规矩。一笔之内,粗细变化幅度较小,很少侧锋用笔,虽稍嫌姿态不足,而正因为这样,其笔力遒劲,绝无柔媚之气,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那种儒雅中庸的外表下刚正不阿的骨气。

欧阳中石先生,两千年左右我曾有幸谋面,当时先生正在接受采访,穿着棉布材质的白色圆领汗衫,手拿放大镜,在鉴定古画。欧阳先生听说我是陕师大卫俊秀卫老的学生,热情地接待了我。先生是个很严谨的学者,爱唱京戏,一条腿有点残疾,听说是当年为救一个将被车撞的行人时留下的。跟先生交谈,多少有些拘束,但先生很随和,使我很快放松下来。这件事过去了很久,至今印象深刻。欧阳先生的书法,主要来自碑学一脉,受李邕影响很大,同时受其恩师吴玉如先生影响颇深。结体险峻,笔力沉雄,用笔以方笔为主,有的字形变化夸张,给人印象最深的笔画也是撇和捺,有时似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势大力沉,有时似千年梅枝,挺直老辣。很多字险中求正,似滚雷,似崩石,震撼人心。欧阳先生以碑学为宗,笔力遒劲,其行书中在转折处时方时圆,方得得力,圆的多姿。先生熟知毛笔习性,把圆锥形的笔头从笔锋到笔根的作用利用的淋漓尽致。有人批评先生的字缺少飞白,缺少墨色深浅的变化,这虽是事实,但先生的字,源自北派,其用笔方圆奇正的变化,轻重缓急的大起大伏足以弥补缺少飞白产生的不足。

沙孟海先生,初学王羲之,转学篆书,后来又学梁启超、黄道周,又上溯魏晋书法,转益多师。传世书法也以行书居多。沙孟海的行书,字势结构,行气章法,颇受老师吴昌硕的影响,总体上是左低右高,字的纵向重心线,略像右偏斜,以取跌宕之势。笔画的粗细变化,字形大小变化,用笔的缓急的变化,都是丰富多彩。墨色浓重,遇飞白之笔尤见精神,转折处多用方笔,结体茂密,计白当黑,行间有开有合,相互照应,浑然一气。沙先生的书法,犹如大象起舞,虽灵动不足,但气势恢宏。从用笔上讲,有些笔画看似较拙,但拙而厚实,不减神采。

赵朴初先生担任多年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德高望重。书法从碑学入手,学李北海的方硬,后转入贴学,喜好苏子瞻书法,掺以颜鲁公肥厚,形成自己书法成熟期的面目。从见到的朴先生的墨迹看,字形,章法与坡翁距离最近,苏东坡也颇有佛缘,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历史上相传苏东坡与佛印的一番戏虐之言流传至今,可以作为史料佐证。苏东坡喜佛,朴先生曾任佛教协会会长,喜爱苏东坡的字也就可以理解了。朴先生的字,较李北海肥厚,较苏东坡润泽,绵里藏的不是针,是佛教的一种空明,不激不厉,和蔼可亲,似菩萨,像弥勒,因为笔润,多有涨墨,仿佛溢出的佛光。若论笔法的精到,似不及启功,欧阳中石二位先生。若论字的气势,稍逊沙孟海先生,也许因为佛是无形的,所以朴先生的字也就不自觉的舍弃了一些有形的美学元素。

沈鹏先生像启功先生一样,也曾任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原来是搞美术评论的,从小爱好书法,但自己也说临贴少,学不像,说沈先生的字缺少传统功底,当不为过。但沈先生文化积淀深厚,家学渊源,学不像古人,却不影响他经常读帖,与古人神会,所以沈先生的书法,终究还是充满文人气的,那种缠绵委婉的用笔,加上一些章草的痕迹,章法上起伏的变化,长锋羊毫笔的运用,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也使他的书法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沈先生的书法,宜远观,不宜近赏。细察之,笔病较多,绵软乏力,有的似死蛇挂树,缺乏精神。一些书法后学,为挤进中国书协,学沈先生的字,怪象百出,他们没有沈先生那样深厚的姊妹艺术给予书法的相佐,徒得其形,未得精髓,给书法带来浓厚的负面效应。有人说,沈先生是中国丑书的领军人物之一,尽管沈先生的书法的确算不上上品,这种评论我还是觉得有所偏颇,对沈先生有欠公允。

综上所述,五位先生的书法各有千秋,我觉得非得要分个先后,排序为:欧阳中石先生、启功先生、沙孟海先生、赵朴初先生、沈鹏先生。一己之见,如有不妥,望各位老师批评并海涵。











兴平南郊窦文海


我排一下

启功、沙孟海、欧阳中石、沈鹏、赵朴初

→文化底子最高的是启功,学者,画家,书法家,书画鉴定家,书法创"启体";论文化沙孟海也不次,也是对文史、考古、篆刻颇具研究,书法诸体皆通,尤精行草,雄浑遒劲!欧阳中石、赵朴初都是书法学者,社会活动家类型的,赵属佛学,欧阳旨在书法教育的推行;沈鹏,得益于他的职位,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室主任,他是诗人美术评论家,走仕途的,书法也算OK



Phil武


评价一个艺术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评价一群艺术家那更是痛苦中的痛苦。而且都是德高望重、功成名就的艺术大家!如果一定要排一个先后顺序,那我的队形是:

启功—沙孟海—赵朴初—欧阳中石—沈鹏

理由是:

启功老先生是一种书风、一种字体的创造者。成千上万的追随者和模仿者都依靠他赖以生存。就凭这点也是功德无量。其次是启老诗书画印全能,而且造诣极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多面手。最后启老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后来者。

沙老也是一个文人学者,书法对于他来说也仅是业余爱好。但是沙老的书法艺术风格明显,辨识度很高。他把行书和草书的雄强、厚重推到极致,对近现代书坛的影响很大,跟随者众多。

赵朴初老把写字当成业余爱好,是他做学问的必须工具。虽然赵老的书法艺术风格不够明显,不那么特立独行。但赵朴初老的东西弥漫着文人的书卷气,有浓郁的晋唐韵味。这也是书法美最重要的东西。

欧阳老先生是一个学者,一个教育家。晚年才致力书法创作。他的作品风格比较明显,也有较强的辨识度。但艺术性不高,缺少书法应有的韵味。他的很多作品过于程式化,甚至有点呆板僵硬,内涵不足,笔墨简单,缺少变化。

沈老是一个出版家,一个优秀的编辑。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学养。更多的时候书法对于他来说也只是写字,工作需要,根本没有上升到艺术审美的高度。后来成为书协的领导者之后,才红遍大江南北。个人认为他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书法,书法的很多原理他并没有弄懂。笔墨不够精良,线条也没有张力和质感。艺术性不高,同样缺乏书法艺术需要的审美情趣。

以上只是个人的浅见,欢迎大家批评、交流,喜欢的请关注我。谢谢!







无心斋手稿研究


对书法大家,我是无力评判的,倒是有想,是否分楷书、行书草书三种分别评。我看那个乱书的王冬龄的小楷字写得很美的,虽然那个"乱书"简直是酒疯发作时乱划的。


杨奇深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排序是非常痛苦的,单凭我个人的感触,沙老的字最喜欢,其字势磅礴大气,老辣苍绝,其他的都次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