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的字究竟好在哪里?

美签百事通


我们都知道关于书法有句经典的回答:一个书法家把字写正要用10年的时间,而要把字写歪,需要用20年的时间。

欧阳中石先生正好是践行这句话的典范。

我学习书法有10余年了,最开始写柳体,之后写欧体,再之后写颜体,赵孟頫的书法我也是欣赏有加。这四大家的书法让我通通践踏了一遍,对每一家的书法最开始我都是兴趣十足,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儿点儿的感觉到正楷书法的乏味。

宋代的米芾开始学习书法,也学习柳公权,也学习欧阳询,也学习颜真卿。可是学到最后,他这个学生把他所有的老师都批评了一番,为什么会这样呢?

说到底是楷书的规范太多,写到最后已经失去了书法的美感。因为中国书法最早来自于象形文字,里边的山水人物草木都是动态有别的。米芾知道这一点儿,所以他把他的书法写到了极致,成为宋代的最牛的书法大家。

同样的欧阳中石先生也懂得这个道理,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独辟蹊径。而且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

欧阳中石的书法就是左右歪斜,而且他的字比米芾的还要夸张,再加上用笔浓重。

用笔浓重之外还要加一些细线条,这就跟我们吃菜一样,随时换换口味。

我不得不说,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草法特别规范,只是增加了歪歪扭扭,这是他成为一个大书法家的先天的素质。

我想用鲁迅先生的名言作为本篇的结束语————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否则就非常有限了。

最后献上本人的一篇拙作。


水电工老路书法


中石先生的字且不论,其为人却让我极为佩服,文化大家的胸怀确非我辈所能比。


好几年前,有朋友请中石先生写过一张字,收到作品后打电话问先生的帐号,要将润笔费打过去。

中石先生给了他一个电话号码,说他写字的费用全部要交其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让我朋友直接和学校财务联系。

社会上很多不知内情的人,总以为先生写字一定赚了不少钱,却不知老先生面对金钱却能如此坦荡。


欧阳先生,我总认为他首先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开创的首师大书法专业,在国内极富名气,为书法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并使首师大成为我国高校第一所从博士后、博士、硕士到本科、大专完整的中国书法教育体系。

说到欧阳中石先生,其书法是绕不过的一个问题。老先生在书法界是泰斗一般的人物,但他的书法,很多人认为过俗。


俗其实并不可怕,大俗大雅,启功先生的字,不是也有很多人认为俗吗?

对待文化学者,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他们的贡献与作用,比如启功,首先是国学大师、文物鉴定家,其次才是书画家。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欧阳中石,生于1928,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汶阳镇西徐村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学书先是从师武岩法师,后又师从吴玉如。
先从唐碑入手旋即转临北魏诸墓志;后亦曾涉足于篆、隶、甲骨、金多文,尤于欧阳询诸碑临池最勤。多作行书,宗法二王。草书以王羲之、孙过庭为宗。


书风妍婉秀美,潇洒俊逸,既有帖学之流美,又具碑学之壮大。欧阳中石的书法,格调为清新高雅,觉之沉着端庄,又不失俊朗和飘逸,古朴而又华美。观他的作品,如欣赏高山流水,有柔和自如之美,又如见万马奔腾,有刚劲之力,可见其无日不临池的深厚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创了一代新书风。

对于书法,举凡周金汉石、晋帖北碑、唐贤宋哲乃至明清诸家,他都有涉猎,博采众长,而又归宗二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影响。

欧阳中石是著名的书法家。从欧阳中石手中取作品对于喜欢欧阳中石书法作品的人来说是很欢乐的,也此欧阳中石书法价格也是居高不下。著名的学者,是许多人收藏投资的对象,欧阳中石的书法作品很是受人欢迎、又其为书法教育家,所以越来越高。

其出版了《欧阳中石书沈鹏诗词选》、《中石夜读词钞》、《当代名家楷书谱·朱子家训》、《中石钞读清照词》、《老子〈道德经〉》等众多作品集。其书法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个人传记先后被载入山东大型当代历史人物传记画册《中华泰山儿女》、中国大型当代历史人物传记画册《中华齐鲁儿女》系列丛书。欧阳中石博学多才,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较全面、精深的造诣。著述40余种,涉及国学、逻辑、戏曲、诗词、音韵等。


双鱼小君


目前,论资质学问,还没有一个与欧阳中石先生齐肩的,可谓声名显赫。是一代书法大师。


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取自唐楷欧阳询的底子,二王为神韵,加上对隶书的滋养,篆书的意味,写出了自己的,书法品貌,欧阳中石的书法,可谓是打入古人,走出古人的大师级书法家了。

我觉得,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有如下一些美学特点。

第一,深厚的传统精髓

欧阳中石先生学习书法的历程,属于旧学启蒙下的传统书法学习。1928年欧阳中石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汶阳镇的西徐村。


1951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后转入北京大学。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通县做中学语文教师。1981年,欧阳中石被调到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走上了书法教学之路。

我们看时间,欧阳中石先生大学毕业的时候,中国还处于老百姓买一支钢笔都舍不得的时代,用毛笔写字的人很多。因为中国经济落后,毛笔字一直到欧阳中石先生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还有一定的用处呢!

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想放下毛笔都不可能。

所以,八十年代兴起了新中国以来的第一波书法热潮。当时,我们已经在远离毛笔字,学习书法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传统文化的审美需要。


作为中国教师队伍的最高学府首都师范大学,重视书法教育,就是由欧阳中石先生担起这个重任的。

1993年,国家为了使书法教育更加深入持续发展,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了美术学(书法教育)博士点。

1998年,国家人事部又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书法博士后教学点,使首都师范大学成为我国高校第一所从博士后、博士、硕士到本科、大专完整的中国书法教育体系。欧阳中石始终是中国书法发展走向新时代的领跑者和组织者。


欧阳中石先生自己对书法非常热爱,他早年得到武岩法师的启蒙,后师承国学大师吴玉如先生。

这两位先生,都是书法造诣很高的国学大师。启发他从唐碑入手求法度之严谨,然后转临北魏诸墓志;追自然朴茂。但是,他还是不满足于晋唐之内的博大精深,后又远涉篆、隶、甲骨、金文,直接探源书法的发展历程。

欧阳中石先生在书法学习中,尤其对欧阳询诸碑的临池用力尤深。常作行书,从法二王,而又取势于唐贤大家。草书以王羲之、孙过庭为宗,亦得益于黄庭经、祝枝山大家。


而后,逐渐形成自己婉妍秀美,潇洒俊逸而又奇崛峭拔的书风。

欧阳中石不但在书法大世界里吸取养分,还在姊妹艺术中,寻找灵感。他喜爱京剧艺术,曾师承京剧老生,后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1910--1977)先生学习京剧。

欧阳中石还根据自己对书法的发展需要,主编、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论著,如《书学导论》、《学书概览》、《书学杂识》、《中国的书法》、《书法教程》、《书法与中国文化》等等。



启功先生与欧阳中石,各有风采。欧阳中石无启功之秀,启功无欧阳中石,志雄。

这些成绩远远在一般书法家的造诣以上。他的完整深厚的书法造诣,也是令人高山仰止的

第二,藏拙于扬清

中国书法,自从唐代以来,总的书法情趣,皆以二王的妍美书风为指归。但是,这种书风也给书法带来容易孱弱浮艳的弊端。

所以,晚清提出了碑学新美学,这个书法美学思想,是有深刻的书法变革意义的,在近代也有深远的影响。

碑学主要就是要弘扬书法雄强的一面,而不是一味的孱弱甜俗。这也是任何一个书法家很不乐见的。包括二王 本身,他们的书法也不是孱弱甜俗。

为了纠偏这种弊端,清代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以碑学救帖学的书法美学思想。


欧阳中石用敏锐的眼光,看到了碑学给二王书法注入活力的可持续价值,也看到了碑学和帖学的历史逻辑关系。所以,他也是努力学习了六朝墓志和北魏碑版以后,又尝试掺入二王体系来丰富书法艺术空间的一个探索者。

这样杂糅结果,就是二王的流丽娟美的成分减弱了,雄强大气的成分有所突出。


入于汉魏又不拘于汉魏的隶书。这个隶书书法作品,吸收了东晋《爨宝子碑》的美学要素,有不是拘于《爨宝子碑》的笔法体势。

不过,如果魏碑雄强霸悍的一面过于突出,也会失去稳健风流的一面。

所以,碑学与帖学如何结合,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习惯于二王书风的人,强调书风的纯正性,不太习惯这种融会贯通的风格。但是,他们怎么可能欣赏这种藏拙于扬清的大美精神呢?

第三,入于二王而不拘于二王

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本来就取法二王的,高古、然后上追秦汉魏晋、熔铸历代名家精华,师于古人而不囿于古人,形成一家书风的。



于右任先生无欧阳中石之秀,欧阳中石无于右任先生之雄。

师法二王而又不拘于二王,这正是他勇于打进传统,又勇于走出传统的勇气。所以,他的书法风格也是非常鲜明的。

那么,他与二王书法风格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二王的书法比较强调流丽妍美,欧阳中石,也是从这个路上走过来的。

所以,他的书法仍然有流丽妍美的一面。

第二,二王书风不主张见圭见角,欧阳中石的书法作品,吸收了隶书和魏碑的质感,所以,不时会出现一些圭角,增加了笔力的挺拔和雄健。例如,欧阳中石非常典型的撇画,在收笔部位,大胆吸收了隶书的重顿出锋,给人以雄强稳健的力度之美。


第三,二王书风婉转穿插。欧阳中石的书法,基本上没有勾连缀合的连绵,而是善于构建空间章法的布局,达到整体上处于稳健和变化的对立统一之中,这也许是欧阳中石是一个学哲学的学者特有的眼光吧。

综上所述,欧阳中石的书法有古有今,有帖有碑,有汉有魏,有唐有宋,达到了碑帖相融的自由境界。

有人说我,人云亦云。其实,我一直看好欧阳中石的书法。

如果把欧阳中石与启功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可能启功先生帖学的味道更多一些,所以,清风明月。而欧阳中石的书法,给人以万象更新的丰富感。

如果我们再把欧阳中石与于右任先生比较一下,你会发现:于右任又没有欧阳中石先生的帖学之美。

在艺术修养上,欧阳中石书法、绘画、戏剧兼通,他更加注重艺术的共性,所以,他在书法中的章法、字法、墨法和笔法,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能够跳出古典开古创新。


千千千里马






为龙书法


评价当代书家的书法,大多不客观,只注重表面现象。一是顾忌头衔,对为重权高者,追捧者多,书法就自然“吃香”;二是市场效应,善于推销自己的书家,自然就获得更多的利益。

严格来说,书法不是商品,不能按市场规律,随行就市。但现实社会往往难以把控种种不良倾向。这也是当代书法难以理性发展,不能正确评价的根本原因。

欧阳老先生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书法大家。

老先生的书法总体而言,风格有新意,一落笔就能体现出“欧阳”体。点画笔法细腻、自然、干净利落,结体富有节奏和字法变化。老先生长期从事书法理论和书法创新的探索,并将理论探索与书法实践相结合,力求走出传统书法,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点来说,他做到了,说明他具备了书法大家的基本要求。

但书法风格有高低。

我们对近代、当代一些书法大家的作品进行分析。 沙孟海先生走书法碑帖结合,引碑入行草,笔力扛鼎,气势磅礴;林散之先生化墨法为字法,给行草书注入了一股新风;启功先生的一手行云流水、清风自来的书风,高雅通俗。弘一法师融佛法、心法与书法。这些典型特征赋予了书法以生命的活力,就好像人,不仅形态活灵活现,更主要的是“气、血、骨、肉”精气神皆备。

欧阳先生的书法形态虽新,但显然看出有简单化趋势。不错,艺术讲究从繁就简,但简也需要合法度,否则就显得单调、缺少内涵。八大山人的简、弘一法师的简是成功典范,通过极简,却融入极丰富的内涵。而欧阳先生的书法的简单明显缺失了内涵。他的书法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气短,书法之气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缺少了气势,就形如“搭积木”,就是“俗字”。启功先生的书法就是赢在气上,气势满满,字里行间充满活力,虽通俗却显高雅。而欧阳先生的字正是气不足而显得有些“俗”。



如石书艺


欧阳老师确实为中国的书法事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其书法真的不成。

欧阳老师的字没有多少临帖的功底,几乎没有古法的成分存在,他的存在有点与硬笔的庞中华老师相仿,他们同样是从那个人们不懂书法为何的年代走出来的人,庞老师是不懂毛笔书法的硬笔书法人,而欧阳老师看似是懂毛笔书法,其实是不懂!

写毛笔一定需要懂得毛笔的属性,也需要充分利用毛笔的属性去写字,欧阳老师的字是看不出来毛笔属性,你可以看欧阳老师笔划与笔划之间的衔接,生硬无韵味!你是否可以用硬笔就能写出这种风格的字来,很多人可能说,不能!是不能,我说的不是从外形上模仿出欧阳老师的字,而是从笔划间的衔接方式上,再者,如果是一个书法功底深厚的人用硬笔写欧阳老师的字,就是两个字,轻松!

我们再看直字的三小横,还有道字的小横,整个是复印,呆板不说,笔划之间没有一丝的关联,还有长横,以我看,就是硬笔书法!生硬,僵化!

我不是针对,而是针对书法,我是对书法不对人。欧阳老师是前辈,而且地位崇高,但是,在看,评书法上没有前辈与地位,只有好与不好!


一笑貫长天


我们去欣赏一个人的书法,不能只是单独看他的书法,还需要了解其为人、处事,才能更好地去欣赏他的作品。

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就是这样,单独看字的话很难去评价,因为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很多欧阳先生的字,很多是他的题字,这种作品说实话多数是敷衍之作,水平参差不齐。但这不是欧阳中石先生的问题,历代书法家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为了应酬书写的东西,往往比较随意,很难通过这样的作品来评价这个人的书法。就像启功先生的晚年,也是因为知名度太高,应酬的作品很多,而往往老一辈的书家都还比较随和,不太会拒绝人,因此难免为了应酬写出一些一般的作品。

我们一般看到的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都是上面这样的,用笔侧锋较多,写的比较随意,有些笔画的处理还有点滑俗的感觉,格调不是很高。

欧阳先生的书法观是非常重视对传统的继承的,一生慎言创新,而他本身也是这样做的,对于传统碑帖的继承在他的书法作品上都能反映出来。欧阳先生的书法是唐碑和魏碑的结合,另外还受到晋人的影响,从他很多作品中能看到王珣《伯远帖》的影子。

欧阳先生非常重视碑学,唐碑推崇颜真卿的《多宝塔》,欧阳询的《九成宫》,魏碑则推崇元倪和石夫人,这是众所周知的。

欧阳先生真正的一些作品,水平还是很高的,特别是他的魏碑功底非常扎实。例如上面两幅作品,表现出来的气韵、风骨实在是高妙。没有很深的魏碑的功底的话,很难写出这样的字,这两幅作品魏碑的痕迹还是很浓的。

而上面这样的作品似乎更能代表他本人的风格,当他认真书写出自己家数的时候,这才是真正欧阳中石的水平。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如春水送舟,不疾不徐,优游而盎然生韵。强烈推荐大家看看欧阳中石写的《朱子治家格言》,非常优秀,很好地结合了唐碑,魏碑,个人风格也非常明显。

欧阳中石的行书也很好,他将魏碑和晋人的行书进行了融合,还掺杂了宋人行书的意味,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伯远帖》的味道。,形成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厚重的书风。

正所谓:“已成家数,有疵易露;家数未成,有疵难评。”

因为这些题字书法,我曾经也误会过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题字书法,应酬之作,偶尔露出瑕疵也是正常。但我们不能只是盯着这样的瑕疵来看一个书法家的作品,更要看到他优秀背后的努力。书法是最讲究付出才有回报的,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一个优秀的书家背后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

而欧阳中石先生的成就还不是最主要的,他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在对传统书法的继承方面,和对书法教育的推动,以及他的书法理论水平。我本人就曾经看过他的书法理论著作,受益匪浅。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感谢有你。


翰墨今香


欧阳中石的字好在哪里?抛开他的诸多头衔和数位名家的正面评价。别说好在哪里,我完全不认为他的字有好的地方。

网上说他“从法二王,而又取势于王”,可是我看他的字,丝毫没看出得了“二王”的什么法、什么势,几乎所有书法学习者都学过“二王”,对于“二王”的书风都不陌生,他的字到底有没有“二王”的影子,大家心知肚明。

又有说法说他的书法“妍婉秀美,潇洒俊逸”,可以看出他写字确实很潇洒,但是字形怪异,还带着油滑,并不美观。虽然欧阳中石把字写得别具一格,但不美就是最大败笔。连把字写得好看都达不到,谈什么笔法、风格、气韵都是大而无当。《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到底有没有穿衣服,群众心里都很明白,只是不敢明说。


范范之辈Li


撇开一切外在因素、社会地位,我只从自己的理解能力上去谈欧阳中石先生书法好在哪,不喜可喷!

先生从师武岩法师,后师吴玉如。唐碑入手又转北魏诸墓志;后涉足于篆、隶、甲骨、金多文,尤于欧阳询诸碑临池最勤。多作行书,宗法二王。草书以王羲之、孙过庭为宗。

至于先生书风妍婉秀美,潇洒俊逸,有帖学之流美,具碑学之壮大,别人都谈了,我只谈两点!

一,楷书最难在于活泼,看先生的楷书,通过动作丰富的起笔,富有弹性而又有弯曲有变的行笔(这一玩法使得字内每个笔画都有呼应,字与字也顾盼生情),加上有连贯动作的隶味收笔,每个字都活泼生动、盎然有趣……这是由非常高尚的审美观念与手上功夫统一后达到的效果,绝非易事!相对去看二田楷书,学欧,把的古意去掉,努力贴近印刷体,俗且易!

二,书法追求入由新入古(有高人称之为向上追)!先生的楷书有北碑又有欧阳询的影子,仅仅这并不能拔高先生在书坛的高度,而先生却硬生生拿到了兰亭终生荣誉奖!我认为最核心的是,先生楷书融和了隶书(上一条已谈及),这是向上追的入古。如果倒过来,先生写隶书,有楷味,则是拿古追新,失败(我认为张海先生不及先生智慧,这么干了)!当今的张继为什么如此厉害?写隶,然后融入篆意,大成,如果反过来,写篆,然后融隶意,一定是失败的!

如此这般,我们再看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格调的清新高雅我们读得到!沉着端庄,俊朗飘逸之外又古朴质美,我们也品得出,自然而然是开创了一代新书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