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公司的社會企業“進化論”

為生活困難的大病患者籌集超過235億元的醫療救助款,超過2.8億愛心用戶參與其中,平臺累計產生了7.5億人次的愛心救助行為……

這是一家創立三年多的互聯網公司給社會交出的“成績單”。在中國,有超過40%的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水滴籌的存在,讓很多人看到了生的希望,現在,水滴籌正在用實際行動號召多人加入到社會公益價值創造中來。


水滴公司的社會企業“進化論”


11月1日,由水滴籌、水滴公益倡導發起,向全社會愛心人士致敬的水滴籌“111小善日”公益盛典在北京舉行,今年的“111小善日”吸引了更多社會相關方的關注和參與,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三年前,沈鵬從美團辭職創業,創業之初就確定了“保障億萬家庭”的使命,三年多來,水滴公司已經建立了“籌款+互助+保險”的多層次健康保障體系,作為一家社會企業在堅持創造社會價值方面不懈努力。

從三年前帶著使命創業,到現在成為國內互聯網健康保險保障領域的獨角獸和“下沉市場四天王”,水滴公司的快速成長解決了很多社會問題,蹚出了一條“商業+公益”的社會企業成長新模式。

焦點以外的側翼戰:存量場景下的“排列組合”

儘管社保逐步完善,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看病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現實問題依然存在。此外,過去發起公益性質募捐活動的只能是一些慈善機構,普通困難大病患者常常求助無門。


水滴公司的社會企業“進化論”


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原先的保障措施其實都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因病致貧、返貧的情況經常發生,但從另一個維度來看,這也意味著存在彌補的機會。

水滴籌的推出其實可以認作是針對這些場景進行排列組合,對過去的不完善之處進行有針對性的保障和補充,是在存量場景中挖掘出的新機遇。

過去人們生病在經濟上只能求助周圍的親戚朋友,水滴籌的出現使得捐助可以通過各大社交平臺實現裂變式傳播,打破了過去的救助門檻,讓每個個體都可以發起籌款。

人都是感性的動物,水滴籌的產品特徵實際上就是以公益的角度切入,傳播信息本身就具備附著力法則,很多人也願意以行動帶行動自發的對這類求助信息進行擴散和傳播。網絡效應、示範效應等商業理論在社會價值的樹上開花結果。

經過三年的發展,如今的水滴公司已經建立出了相對完善的健康保險保障體系。水滴保險商城與水滴互助針對普通人提供“病前保障”,水滴籌與水滴公益可以在普通人得病後,起到有效的“補充救助”。

總結看來,水滴公司通過大病籌款、網絡互助、互聯網保險等新型保障方式,讓更多人免受“大病重病”帶來的困擾和經濟壓力,建立出一套多角度、多層次、相對完善的保障體系,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補充了現有的社會保險保障體系。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水滴籌已經為有需要的困難大病患者籌集了超過235億元的醫療救助款,超過2.8億愛心用戶參與其中,平臺累計產生了7.5億人次的愛心救助行為。成立近一年有餘的水滴公益平臺,在2019年上半年躍居全國互聯網公益平臺三甲,累計籌得善款2.8億元。

水乳交融但又涇渭分明的社會企業新模式

水滴籌不是水滴公司創立之初上線的第一個業務,但卻是最知名的業務,以水滴籌為先導,水滴公司已經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社會企業新模式。

實事求是地講,以創造社會價值為出發點的公司或者項目在國內有很多,都也在探索商業的可能性,但在商業化方面似乎不是那麼容易,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引來諸多質疑。

水滴公司的“商業+公益”社會企業之路,讓很多人看到了可行的解決方案。筆者長期觀察發現,水滴公司這條模式能走通的關鍵在於,各個業務之間相互協作,但又涇渭分明。“商業的歸商業,公益的歸公益”,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它在開展業務時的慎獨之心。


水滴公司的社會企業“進化論”


目前,水滴公司的核心業務主要包括大病籌款業務水滴籌、互聯網公益平臺水滴公益,網絡互助業務水滴互助以及互聯網保險業務水滴保險商城,四大業務構成了多層次的健康保險保障體系。

從業務的目的看,四大業務都是為了讓用戶面臨健康問題時,有保可依。但是從業務類型看,四大業務又分屬不同領域,可以獨立存在,這也是水滴公司這種獨特的社會企業模式能夠成功的關鍵。

另外,水滴公司在業務方面嚴格“自律”,比如,水滴籌從上線第一天起免收服務費,而且還大力補貼第三方提現手續費,讓病人籌到的每一分錢都用於治病,正是這種“自律”,讓水滴籌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大病籌款平臺。

看到這,很多人可能有個疑問,水滴公司這樣持續“做好事不留名”是如何做到的?這就要從水滴公司的商業板塊說起,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險商城。

水滴互助作為一個網絡互助社群,是用所有會員都遵守的規則來維繫的,會員加入互幫互助社群,共同抵禦癌症和意外等風險。加入水滴互助社群,會員如果不幸患癌或者遭遇意外可以按照“一人患病,眾人均攤”的既定規則獲得一筆醫療資金,最高可獲得30萬元。

在整個水滴公司搭建的互聯網健康保障體系內,水滴互助屬於“事前保障”,用戶花很少的錢,就能獲得一份保障水平很不錯的保障。和籌款相比,互助的優勢在於,加入之後,滿足條件就能獲得互助金,而不像籌款業務那樣 ,獲得多少資金,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患者的籌款能力。

水滴公司另外一個核心業務是水滴保險商城,是國內排名前三的互聯網保險平臺,通過與國內68家保險公司深度合作,定製符合用戶需求的保險產品,目前,水滴保險商城單月新增簽單保費超過7億元,保障用戶數近2000萬。

上述業務中,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險商城構成水滴公司的商業板塊,水滴籌和水滴公益構成公司的社會責任板塊,前者主要負責盈利,後者更多的使命在於承擔社會責任,這就是水滴公司這家社會企業最樸素的商業邏輯。

兩個板塊之間相互獨立,又相互協作,比如,社會責任板塊做為一種“健康場景”,可以喚醒用戶的保險保障意識,有助於商業的可持續性,商業板塊又可以“反哺” 社會責任板塊,讓做公益不至於成為“空中樓閣”,曇花一現。

以社會擔當為核心的企業人格塑造

想要撬動任何一個大的市場,企業需要找到合適的支點,而這個支點可以被認作是企業的定位或者價值觀,這對於企業的影響不僅僅是業務上的傾斜,還包括文化上的統一,決定了企業經營的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法則。

無論是事前商業保險還是事後大病求助,水滴公司的出發點都是“保障億萬家庭”,普及健康保險保障意識,幫助中國家庭解決現實問題。在社企發展的道路上,水滴公司不停地馳騁奔波。

例如攜手兒慈會9958幫助大病患兒快速籌集醫療救助金之外,還幫助他們在治病期間實現心願,感受社會各界的關愛與支持;助力扶貧,開展“溫情中國責任行”系列活動,目前已經走過山東、四川、湖北、安徽、江西等全國多地。


水滴公司的社會企業“進化論”


水滴籌連續舉辦“111小善日”公益盛典,採取全行業的跨界參與模式,傳遞“小善大可為”的理念,呼籲社會各界“向善而生”。活動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正向著全民性質的公益節發展。

無論是真實的錢物捐贈,還是“潤物細無聲”般的精神滋養,水滴公司在公益方面動作頻頻,跨界諸多領域。

企業的任何行為活動從根本上講都歸結於企業文化的引導。無論是忙碌的公益活動還是謹慎的商業化運作,從中我們亦可以感受到水滴公司的價值取向,這種價值觀影響企業經營的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法則。

一家企業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指引,那它在發展過程中早晚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為什麼很多企業願意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到公益事業上?一方面是品牌美譽度方面的提升,但另一方面也是從價值觀層面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堅持為用戶創造價值。

而以社企思維為核心的商業體,其商業價值的實現取決於其創造的社會價值,只有當它把社會企業的價值觀深入骨髓才能實現“知行合一”,在清晰和完整的企業價值導向下進行各類活動。水滴公司無疑就是這樣的商業體。市場和用戶喜好是變化莫測的,但“向善”是任何時代都需要的,社會企業只有真正持續的為社會帶來價值,才具備持久的抗週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