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叛逆的你: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初二阶段的"叛逆“”

说到叛逆期,相信很多家长、老师首先想到的就是初二阶段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初二”是叛逆期集体爆发的阶段,是让很多初中老师“瑟瑟发抖”的阶段。家长和老师会突然发现,就连原来很乖、很听话的孩子也像变了个样,一言不合就冲撞父母、老师;有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沉溺电子游戏或早恋并因此放松学业导致成绩直线下降;甚至有的孩子在学校里违反校规、破坏纪律,并以此来证明自己很“酷”。而那些原本家庭教育就存在明显问题的孩子,比如失教或父母宠溺无度,在叛逆期更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令家长、老师无比心痛的结果。

不过,如果我们能够从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等的角度来理性看待孩子的青春期叛逆,也许孩子的很多行为就能得到“科学”的解释,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也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少年的你,叛逆的你: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初二阶段的

在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代表作《自卑与超越》一书中,对青春期的各种“出格”的行为有如下的阐释:“青春期有许多种行为都是出自想表现独立性、和成人平等、男子气概或女人作风等等的欲望。这些表现的方向决定于儿童对‘成长’的意义抱有何种看法。”“在他的生活样式中一直未被观察到的错误会开始显现出来。”“对每个孩子而言,青春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必须证明他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了。我们也许可以设法让他相信这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很“乖”的孩子也会很“叛逆”

家长和老师眼中的“乖”,无非就是孩子听话、学习认真,没有个性锋芒,但是,大人们没有深入了解的是,有些孩子的“乖”背后隐藏的是大大的“不服”,孩子们原本不敢、不愿表现出来的“个性”只是借助青春期这个“契机”得以爆发。

《超越原生家庭》(【美】罗纳德·理查森)一书中认为,乖孩子往往出现在高度“融合”的家庭。“所谓‘融合’,就是陷入一种共生或寄生关系的泥潭中。也就是说,你总是对别人的行为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反应。”比如说,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总是被要求必须听从父母的话,孩子稍有不服,父母动辄就以威严对孩子施加压力,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压抑自己的感受而凡事以父母的好恶为选择的依据。就好像一家人到外面就餐,孩子想点自己喜欢的炸鸡翅,母亲以吃了容易上火、不健康等理由不答应,孩子只好接受母亲的安排,放弃自己的想法。但是,孩子心中的不快并没有随之消失,这种情绪会慢慢积聚,孩子会逐渐产生摆脱父母控制的想法。

少年的你,叛逆的你: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初二阶段的

家长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孩子被压抑着的“自我”也会有觉醒的时候。到了青春期,通常在孩子上了初二的时候,孩子希望放飞自我,“希望打破这种‘融合’的状态”,所以就会做出令父母勃然大怒、难以接受的种种行为,就如孩子玩手机,如果父母强行制止,收了孩子的手机,那孩子就很有可能做出大吵大闹、离家出走甚至更极端的行为。因为可能手机对孩子来说,除了拥有极具诱惑力的游戏、聊天工具等软件,还有一点就是手机可以完全受他控制,毕竟父母几乎不可能“操纵”他如何玩。

家长也许会发现,在高度融合的家庭,如果乖孩子在青春期慑于父母的管教或威严而依旧压抑自己,不敢表露真实的“自我”或并没有明显的“叛逆”表现,那么,家长虽然会省心很多,但代价却是孩子成年后会缺乏主见、遇事不果敢、胆小内向等,孩子会在心理上经历很多的挫败,成年后的他可能就成了一个“妈宝男”。

少年的你,叛逆的你: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初二阶段的

孩子为何在青春期一不小心就学坏了

渴望摆脱父母控制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心理上并没有真正成熟,他们想与原生家庭“分化”,却不自觉地向周围的同龄人寻找另一种“融合”,习惯在大人面前表现得很乖的孩子,会发现那些不守纪律、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举止很酷,比如爆粗口打架、抽烟,如果孩子在学业上面较难获得成就感,而父母对孩子又抱有较高的期望,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去同龄人中寻找一种归属感,加入一些同龄人的小群体。因为打架、吸烟这些不被允许的事情在这些孩子看来很刺激,而且是对“规则”、“纪律”等的藐视和挑战,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那些无心向学、品行不佳的孩子到了这一阶段特别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了。假如一个原本很乖的孩子周围正好有这样的同学,那他就很容易受到影响,而这种影响通常是不自觉的,有的孩子会融入这样的小群体以寻找归属感,有的孩子的行为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他们以此来标榜自己的长大独立或跟父母的分化。

少年的你,叛逆的你: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初二阶段的

父母如何应对乖孩子的叛逆期

父母首先要明白的是焦虑或暴怒都无济于事,只会让事情更加糟糕。其实,对于家长来说,面对孩子的一言不合就冒犯冲撞等,最需要做的是冷静冷静再冷静。因为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冲动几乎就是本能的表现。家长经常会因为 自己的威严受到冒犯而火冒三丈,但是,对于大人来说,克制自己的冲动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所以,家长先给孩子一个“冷静期”,允许孩子“犯错”,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向孩子表达自己被冒犯的感受、不快以及对孩子的期望。其实,到了这个阶段,很多孩子是能够明白道理的,只是“知易而行难”,冲动起来就管不住自己的言行,总之,家长必须接受的事实就是:叛逆期是成长必经的一个阶段,经历的很多挫败、痛苦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当下,令很多家长头痛不已的应该就是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家长在同意孩子拥有自己的手机之前就应该明白:孩子一旦有了手机,就很难再摆脱手机的“诱惑”。所以,家长最好先跟孩子“约法三章”,而且记住,如果孩子已到了沉迷手机的阶段,千万不要强行收走他的手机,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难以收拾。那该怎么办?说实在,真到了这地步就很难有奏效的办法了,但家长可以尝试一些办法,如跟孩子约定写作业期间帮孩子保管手机,有的孩子到了初三,面临升学的压力,而且周围的环境也会让他意识到紧迫性,叛逆期的“离经叛道”也会随之回归正轨,这时候,家长也就能松一口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