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僵”初二“忧”初三“熬”

孩子上了初中,家长是什么感受,被孩子成绩的起伏牵绊,被青春叛逆的风暴裹挟,金钱和精力的付出尚且不提,对孩子未来的担心和筹划更花费心思。何况,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3年,1095个日夜。,专门陪着孩子,辅导孩子功课,陪孩子上补习班,可以说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可孩子的成绩却总是提高不上去,心思也总是放不到学习上来。

这里就存在一个与孩子沟通、怎样帮助孩子的问题。


初中家长的1095天

还没睡醒就起床做早饭

初一“僵”初二“忧”初三“熬”

中学上早读(早自习)的时间一般是7:00(也有仁慈一些的校长,定为7:10或7:20的),为了按时到校不被扣分,孩子需6:30(最晚6:40)就得出发,而在这之前,得吃早饭,得洗漱,得起床,每一个环节,都得需要时间。

而作为中学生的家长,责无旁贷要在孩子起床以前起床,她们要催促孩子起床,要做早饭,甚至要开车或者骑车送孩子到校。

我说:那你们6:00就得起床吧?答曰:那就晚了,我是5:30就起来。另一个说:我也是。

冬天的5:30,整个城市还都在沉睡,我不止一次透过窗户向外望去:小区里黑黝黝的,对面楼上几个窗子也亮着,我知道,那定是上中学的家长在给孩子做早饭。在几束微弱的橘黄色的灯光的照射下,勉强可以看到停在小区的汽车车顶反射着同样微弱的光。站在黑暗里的柳树枯枝,朦朦胧胧几近不见。街道上清晰地传来汽车驶过的声音,那声音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

此时,除去清洁工、赶早读的孩子和老师以及少数偶尔有事早起的人,另一个几乎被忘记的群体,就是家有中学生的家长。

她们比孩子们起得早,她们变着法儿做早餐,她们当中的许多人,要全副武装送孩子上学,保证他们在规定的时间走进校门,一直看着孩子的背影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才恋恋匆匆赶回来,准备其他家人的早饭,匆匆收拾家务,心急麻慌赶去上班——人在单位,心系学校,生怕老师来电话,说孩子犯事了,你马上来一趟。

随时随地响应老师的召唤

初一“僵”初二“忧”初三“熬”

(中学生)家长有三怕:老公(老婆)花心,孩子生病,老师来电话——这话一定会引起许多家长同志们的共鸣。由此我想到,每一个接到老师“孩子犯事了,请马上来学校一趟”的电话的家长,都应该程度与我的心情一样,马上放下哪怕很重要的手头工作,急急忙忙请假,慌慌张张出门,匆匆赶往孩子的学校,有的,开车迷了路;有的,闯红灯被扣了分——俨然孩子掉到了水里,晚去一会儿就没命了。

到了学校,先摁下满肚子气,陪着笑脸一直给老师说对不起,孩子让你费心了,就好像自己犯了错误——自己犯了错误,也没有如此的不堪啊!

赔够了不是,气大了肚子,出得门来,好似打了败仗的士兵,身心俱疲,灰溜溜地回来;同时,心里不止一次地念叨:小兔崽子,看回家怎么收拾你!

唉!这家长当的。

硬着头皮参加家长会

初一“僵”初二“忧”初三“熬”

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叫“家长会”,是学校过一段时间,就召集家长,主要向家长汇报他们的孩子成绩的家校集体活动。对于此项活动,不但许多孩子谈之变色,就是家长,也很在乎,而对于那些排名靠后的孩子的家长来说,参加家长会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被安排上台作为家长代表发言的,往往是成绩优秀的家长,但更多的,是来接受刺激和批评的,谁让自己的孩子分数那么可怜呢!他们做在尽量靠后的位置上(有许多学校,是让家长坐在孩子的位子上),好像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愧疚而不愿见人。这样的负面情绪在不断聚集,聚集,等不到回家,就想拉过那不争气的孩子揍一顿。

有时,家长会结束,老师点名,下面几位家长留一下。如果,不幸你是其中之一,那又想得听老师向你汇报,你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到位,上课不听讲啦,作业不完成啦,因违纪被领导批评啦等等如此而已不一而足。即使你在单位呼风唤雨,此刻,也只有点头称是,回去好好教育,谢谢老师之类的话,哪里还能分辨呢。

回家少不了一顿教育,在学校形成的负面情绪,一定忍不住在孩子身上发泄出来——那一刻,作为中学生生的家长,你一定体会到了当家长的不易。

孩子的成绩决定家庭幸福

初一“僵”初二“忧”初三“熬”

不管是单位,还是在其他场合,妈妈们聚在一起,一个首先提及的话题,就是孩子的成绩。哎,月考你们家孩子多少分啊?班级排名第几?你们家孩子在实验班(小班,或曰快班),还是在普通班?

津津有味者仅仅限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好,排名靠前,以及那些名次大有进步的孩子的家长,为数众多的成绩排在中下,或者后十名的孩子的家长,或者假装低头忙于自己的工作,或者干脆借口离开,在以“孩子的学习”为剧名的那台戏里,那们是作为配角来出现的。

真的,孩子的成绩,已经成了决定家庭幸福指数高低的主要因素,对于妈妈来说,孩子拿回的成绩单,要远远重要于老公拿回的工资单。

亲友聚会,每个人定会问到孩子的成绩,爸爸还好,借与人聊别的话题搪塞过去,但妈妈是必须要作答的,排名较高自然好说,“这次考得不好,班级第五”,嘴里谦虚着,脸上洋洋自得;考得不好的,此时的妈妈好不尴尬呢:说吧,没得说;不说,不合适,没奈何或许会借用孩子搪塞之语:一般般,就那样,占中游吧。心里的难受,只有自己明白——怎么做父母这么难?

青春期的孩子太难搞

初一“僵”初二“忧”初三“熬”

许多家长都认可一个不争的事实:打从上了初中,特别是进入初二以后,孩子不像小学时候那么听话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也有了自己的秘密,一不高兴,就把门“嘭”地一关,躲到自己的屋子里不出来了。

我们想不通,我花费了十几年的心血养大的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呢?他考试分数不理想,我说你看看从小跟你一起长大的欣欣(化名),你怎么就不能像她那样,考一个理想的成绩回来,她看我的眼神陌生而愤怒,那一刻,我既想揍她,又感到特别失败——我不去工作,在家专门带的孩子,怎么成了这样?

这就是青春期,就像成人到了一定的岁数,要遭遇更年期一样,是每一个家长,必须面对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时期。我曾经断言:一家子加起来,也干不过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而这个过程,必然给家有中学生的家长们程度不同地带来了一定的烦恼。

理智的做法是蹲下来,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理解、鼓励、相信,是治愈青春期综合症的良方,否则,你的烦恼会成倍地增长。


01

大部分家长的陪读历程

上初中以后,就会发现学生的成绩开始下降(其实是名次下降),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够,和家长冲突开始增加。

进入初中后,会有一个摸底测试,半期考试后,会有一个家长会。在这样的家长会上,老师会举出一些好学生的例子,大部分家长开始郁闷。

初一下学期开始,学生的成绩还会滑落,会要求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学习。比较严重的还会训斥,责备家长。大概初一下学期,大部分家长会进入临战状态,开始全力配合学生学习。

到了初二以后,学生的成绩名次基本就保持不变了。那些感觉名次不理想的,就会心中忧虑,言语之间会流露出来,引起学生更大的反感。有的家长会把家里的电脑收了,不让子女用。好一点的,会只把网络断掉,引发更大的对立。家长会花更多的时间陪伴,有钱的家长会把子女送到老师那里补习。

到了初三,大部分子女就和家长形成对阵的架势,关系相当紧张,家长形同任劳任怨的奴隶。这个时候,家长对于子女的学习已经起不到任何实质的作用,但是老师仍然会喋喋不休地要求学生家长做这做那。直到中考结束,噩梦终于告一段落。

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局,与孩子良好沟通,促进他学习的目的呢?

02

孩子程度不同,家长方法要变

1.如果你的子女是中游,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

那么你就要重点培养子女的学习作风,培养学习的认真程度。“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一个学习中等,但是学习稳健的学生,往往在最后关头,能够冲出去,成为一匹黑马。

这样的学生,最忌讳家长一直让他赶超别人。同时这样的学生,往往还有些特长,也要积极鼓励。一个有突出优势,其他方面都能达到中等的人,是最有竞争力,最有前途的人才。

经验分享:

小河:我原来在初中时候成绩中等,当时我给自己定位的是一般高中,或者是录取分数比较低的职校。可是老师有一天竟然很肯定地对我说:“我相信你一定能进重点中学的。”

我当时一下子傻了:按照我这个成绩,怎么可能进重点中学呢?但是班主任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和我一起分析了现在的学习状况,告诉我不足在哪里,优势在哪里,他对我说:“这段时间,你只要努努力,把薄弱环节补上来,上重点中学肯定没问题。”

从那天起我信心倍增,觉得每天复习起来都充满了动力,我主动找到各个科目的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多做多练,多看多听,模拟考我就进步了不少,结果中考的时候,我发挥正常,以470分的总分考入了一所很不错的区重点高中。

2.如果你的子女是中游,和老师关系一般,不是老师喜欢的学生。

那你要认清这个残酷的现实,你的子女可能很有才,但却不是当前教育体制的宠儿。在这个环境下面,他不可能名列前茅了。一味地逼迫,会让他越来越差。和子女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僵,会把自己弄成了子女的对立面。

对于这样的学生,家长要找出他适应的那些方面,加以鼓励,冷处理那些不适应的地方。不能用批评的方法,不能让孩子有放弃心理。处在鼓励下的学生,往往会逐渐往上走。

经验分享:

小政:我的英语成绩一直提高不了,当时我作了个决定,放弃英语复习,把精力都放在还比较在行的语文和数学上,以为能以这两门成绩来拉动“总产量”。但是后来被班主任注意到了,他告诉我,放弃其中的一门其实就等于放弃了整场考试。因为有可能你放弃的那一门科目,多多用心的话,就会提高很多。后来我抓紧了英语复习,把基础知识一一补上。结果中考成绩一出来,考得还不错,进入了高中。

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中考复习中放弃任何一门都是不应该的。

要知道,中考毕竟不是选拔性考试,题目基本上都是基础性的。毕竟“弱项”上升空间很大,而且一旦这门课补上来了,对其它学科同样有促进作用,“最差的一门课都能有进步,其它的也一定行了”。如果轻易放弃某一门科目,损失和代价一定会很大。

3.如果你的子女是下游,或者成绩名次像过山车一般不稳定。

这样的学生肯定不是学习努力的学生了。这样的学生千万不要给他树立标杆,跟他说,谁谁谁怎么样, 他是不可能一下子追上什么人的。要求他追,反而会加大他的挫折感。

要把重点放在培养他平和的心态上面,化解他的偏激观点,尽量找出他的特长,争取在一个地方取得超过其他同学的突破。

不要牢骚,不要埋怨,学习部分重点、掌握基础知识,稳定住成绩。如果请家教,也不要做难题,能够把基础知识和作业题做好,就可以大加鼓励。

4.如果你的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已经名列前茅。

那么你一定不要在子女的学习上过多的下功夫,子女已经是坐上了顺风船。再用力,结果往往会欲速则不达,你需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

很多学习相当优秀的学生,经不起一场考试的失败。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学习再怎么好,也不见得场场必赢。我有一个大学的同学,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右胳膊就不能动弹。神经出现问题。究其原因,是一次考试考不好的后遗症。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应该鼓励和学习中等的同学交流。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和学习比自己好的同学来往,其实这是个误区,那些学习中等的同学,往往在其他方面有长处。我们国家已经处在一个转型期了。单纯靠学习成绩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也不能保证她或他将来的人生幸福。重点培养稳定随和的心态,避免高分低能,是最重要的。

经验分享:

小志:初中时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5名,考上市重点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是我在中考之前特别忙,一方面要准备复习迎考,另一方面又进入了学校“推优生”的行列,而且那段时间我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区里、市里的各种竞赛,包括作文、英语、物理竞赛,每天的计划表都排得满满的。

为了准备竞赛,我得在复习时抽出很多时间,每天都要温习到深夜,那真叫“连轴转”。渐渐地我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压力很大,身体也很疲倦,模拟考临近的时候,我已经没有精力甚至一度出现了“厌考情绪”!

03

把握住初中生3个显著特点

1.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至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

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为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竞争环境。

2.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一味训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作用,反而会引起他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面子,今后怎么在同学面前抬头,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此外,孩子为了维护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父母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3.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去做。这时,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要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自我展现的平台。很多父母总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极为不利。

曾有过一则报道,一个13岁的天才儿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无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无法与其他同学相处,入学不久就被退学了。原来,他过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妈妈打理,就连学习也是妈妈跟着一起学、学完后再教给他的。

04

如何与初中孩子沟通?

1.对孩子表达你无条件的爱

自孩子小时,就让孩子很清楚地了解到你是关心他的,是愿意接纳他的。

2.沟通的问题不要太空洞,最好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譬如“今天如何?”“学校好吗?”也别常用,“为什么?”因为孩子会不自觉地想保护自己。学着用一些日常生活来勾引出话题。比如,孩子有兴趣的电视节目或作业即是一个好开头。

3.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

当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担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担忧的心理负担,但有时不妨主动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对事情的看法,孩子当然也就比较容易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了。

4.身体语言的重要

目光的接触、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将上身略为前倾地听孩子讲话等,这些小动作,皆能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当然,也别心急,指望一坐下来,孩子就会滔滔不绝地开讲,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体语言,让孩子知道,你已准备和他“聊”了。

5.不要取笑孩子的任何问题

不管孩子跟你说什么,千万别笑他。孩子的世界与想法是和大人们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尤其当孩子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孩子,而且以后也不再跟你谈了。交谈中的幽默是好的,是沟通中的最好润滑剂,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了解幽默与取笑的不同。

6.真正地去“听”你的孩子讲话

有时当妈妈一边炒菜一边盛饭时,女儿在想跟妈妈说些什么时,妈妈有时是不经心地听着,有时会打断她,反而请她帮忙摆桌吃饭,但从未停下来,专心去“听”她想说的话,除非她说的话,真是什么天大的好消息(不过,这种机率低于百分之一)。专家也不是叫我们一定要停下手边所做的,但你可给孩子一个“确定”的时间,比如:“好,等我把饭菜摆好。”或是“再给我十分钟。”

当然,最好是立即去“听”孩子要说的。因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们后,他们便会慢慢地失去了“告诉你”的兴趣。另外,在“听”时,最好做目光接触,要孩子晓得你是真的愿意听。很多时候,孩子不过想说你觉得不太要紧的事,但对他们而言,却是重要的。如果你不去拒绝他们,当他们真遇到困难时,就会自然地来找你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