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县名的由来和这个人有关,你知道吗?

“恭城“县名的由来和这个人有关,你知道吗?

茶水育英才,瑶乡出廉吏。与“黑脸包公”包拯同一朝代,北宋初年,恭城瑶族自治县也出了一位执法如山、廉政爱民的贤良之臣,他就是北宋监察御史“铁面周渭”。

周渭,字得臣,《二十五史·宋史》有传。周渭以坚毅忠诚、刚直不阿、清正廉洁、勤政爱民而著称,死后被宋真宗敇封为“忠祜惠烈王”。

苦难童年

周渭诞生于残唐五代(公元922年)平安乡路口村的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周渭 在幼年时父母就相继离世,由叔、伯、舅等亲属照应和抚养,自幼历经人世冷暖炎凉。周渭酷爱学习且天资聪慧,却因家境贫寒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因此,周渭经常向别人求借书籍深夜苦读,此外,他还经常利用干活的间歇和替别人放牛的时间攻书求学。

“恭城“县名的由来和这个人有关,你知道吗?

在离周渭家约一公里处有一座奇山唤作“凤凰山”,相传是童年周渭牧牛读书处。据传,童年周渭通常把牛群赶入山谷,然后在此奇巧的巨石上如饥似渴地啃读诗书、学习文化,用带颜色的小粉石在平整的石面练字。遇有风雨则躲进石下洞中。待日落西山需要收牧时,周渭便吹响神奇的“石管乐器”,牛群听到即成群归来,周渭便跟随牛群一同归去……

周渭功成名就之后,后人将周渭童年读书处的读书石称为“读书台”、“周王石”或“御史台”。此独特巨石曾为历代人们缅怀传奇人物周渭的纪念物,上刻有名流雅士的书法、诗文。可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采石者为“就地取材”之需要,将“周王石”炸成石片。

志存高远

少年周渭博览群书,在村中和附近乡邻都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威望。当时,南汉国君刘鋹盘踞五岭,恭城为其属地,征徭、税赋繁多,苛政猛于虎狼,民不聊生。周渭在30多岁的时候,终于不堪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率领乡民六百人翻越五岭,准备逃往湖南零陵避难和谋求发展。因中途遭遇盗贼山匪,不能前行,又返回恭城,殊不知恭城也遭劫掠,庐舍已成灰烬。于是再次率领乡人投奔湖南道州,途中又被盗贼袭击,周渭幸得逃脱。

此后,与乡人失散的周渭只身北上投奔大宋朝廷。宋建隆初年(公元960年),周渭到达北宋的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一个偶然的机会,周渭的才华得到北宋户部侍郎(官名)薛居正的赏识,并将其所写的治国策略文章推荐给了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惊异于周渭的才华与韬略,亲自召见周渭面试,并御赐周渭为进士出身,授任他白马主簿官职。周渭脱颖而出,开始跨入仕途。

之后,周渭历任赞善大夫、永济知县、兴州通判、棣州知州、广南路诸州的转运副使、监察御史、扬州知州、盐铁判官、殿中侍御史、两浙东西路转运使、侍御史、殿中丞、历判户部、亳州知州、宋州员外郎、益州转运使等重要职务。

执法如山

周渭以执法如山而著称。当时,镇守大名府的主帅符彦卿是朝廷的太师爷,进爵魏王,权倾朝野,势力很大。他有一个宠爱的下属刘思遇,此人贪婪狡黠,依仗符彦卿的权势,与黑恶势力相勾结,横征暴敛,残害百姓,无恶不作,朝廷也奈何不了他。

“恭城“县名的由来和这个人有关,你知道吗?

为了遏制符彦卿的专权,宋太祖特意选派强干的周渭去符彦卿的属县永济县当知县。周渭到任后立刻整顿吏治,凡是贪官污吏和搜刮民脂民膏者,尽数抓捕,就连符彦卿和刘思遇的亲信也不放过。把抓到的贪官污吏、土匪山贼,一律予以就地正法,直接上报朝廷。周渭的公正严明和铁面无私,以及卓有成效的治理让贪赃枉法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地方百姓得以安宁。周渭不畏权贵“先斩后奏”的行事,威震大名府。

勤政爱民

“恭城“县名的由来和这个人有关,你知道吗?

在恭城县的民间历代流传着周渭爱民的一段感人的传说。古代恭城县名原为“茶城”。相传,当时茶城民众茶税繁重,而茶城产茶又不多,百姓因此苦不堪言。周渭返乡后,深感民众之疾苦,出于怜民之心,奏请朝廷减免恭城百姓的赋税,并将“茶”字稍增笔画改为“恭”字,“茶城”便成了“恭城”。这样一来,既然已不是茶城,朝廷也就不认为是茶叶的重要出产地了,从而免去了恭城人民繁重的茶税。

周渭在岭南从政六年,竭力为人民废除南汉时的苛捐杂税,重定田赋,扶持民众休养生息。周渭还极力建学校,兴办教育、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恭城县古代地方志称其“开岭南文教之先河”。可见他为岭南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平定交趾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宋统一岭南,设广南东、西两路(辖今广东、广西境),周渭为广南路诸州的转运副使。

“恭城“县名的由来和这个人有关,你知道吗?

此时,我国南疆与交趾(今越南境)发生冲突,朝廷要平定交趾。由于带兵的主将治军不严,玩忽职守,宋军屡吃败仗,军队不但久不建功,还四处侵扰百姓。对相继而来的败兵,周渭颁布规定:败兵退回邕城一律解除兵甲才允许进城,以避免百姓再受官兵侵害。

为避免战乱对普通百姓的侵害,周渭又致书交趾,阐明大宋朝廷的威信,晓之利害:如不臣服,将克日再举重兵。交趾首领黎桓在周渭恩威并施之下,终于遣使入贡,臣服北宋。因此功绩,朝廷加授周渭为监察御史。

清廉而终

咸平年间周渭因其侄儿违诏买马受牵连而被贬为彰信军节度副使。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新即位的宋真宗器重周渭执法如山的威名、节操和才干,准备将他召回宫廷加以重用。但是就在重用诏书送达之日,一代良臣周渭却溘然离世,终年七十七岁。

“恭城“县名的由来和这个人有关,你知道吗?

因家境清贫,家中几乎无钱办理丧事。宋真宗有感于周渭的忠诚和清廉,甚为哀怜,于是亲自资助钱财十万,安葬周渭这个清官良臣。周渭死后,宋真宗念周渭一生廉洁忠诚、奉公爱民,颇有政绩,敕封他为“忠祜惠烈王”。

古代恭城人民因敬仰周渭的清廉爱民和深感其恩德,敬他为“周王”,桂林民间各地百姓均自发地为他集资捐款修祠、立庙、塑像,以世代纪念。至今,仅在恭城境内就有供奉廉吏周渭的古庙宇多处,其中仅县城就有两处,其中兴隆街口周渭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