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教師獲獎後不幸離世,教育局長:提倡奉獻,不鼓勵犧牲健康

​9月20日,對於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的老師和同學們來說,是一個異常沉痛的日子。

歷史教師邵永銀的備課筆記,永遠停留在“抗日戰爭”那一頁。9月12日第三節歷史課上完後,42歲的他卻再沒能回來他鐘愛一生的講臺。

高二(1)班學生林胡斌記得他最後離開時的背影,“老師腳步很輕,肚子卻越發大起來,我們不懂事地以為那是啤酒肚,不知道肚子大起來是老師的肝硬化嚴重了。”

42歲教師獲獎後不幸離世,教育局長:提倡奉獻,不鼓勵犧牲健康

42歲教師獲獎後不幸離世,教育局長:提倡奉獻,不鼓勵犧牲健康

“終於知道痛得死去活來是什麼感覺!”

邵永銀的妻子邵仙麗是他的高中同學,原就職於一家外貿公司。2017年,為了照顧生病的邵老師,支持丈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她主動辭去了工作,每天為邵老師買中藥、煎中藥、送中藥。

2019年9月16日,邵仙麗哭著向學校請假,說這一次邵永銀真的去不了學校了。這時候,學校的老師們才知道邵永銀老師得了肝癌,還是晚期。

邵仙麗回憶說:“9月12號他還在學校參加教師節頒獎典禮呢,回來很開心,13-15號中秋放假3天,9月15號星期天晚上,他肚子痛的實在受不了了,我跟他說,跟學校請假了吧,我們馬上去住院。他還拉著我的手說:‘先不要請假了,說不定過了今晚,明天就好了,我還跟學生約好了,明天抽測呢!’”

第二天,不請假不行了,邵仙麗終於向學校說明了情況。她說,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幫他做了錯誤的選擇。

而不得不請假的邵永銀也第一次在朋友圈裡直面自己的病痛——“終於知道痛得死去活來是什麼感覺!”

42歲教師獲獎後不幸離世,教育局長:提倡奉獻,不鼓勵犧牲健康

在這之前的4年半時間裡,除了妻子,所有人對他的病情都一無所知。邵永銀以為不說出來,自己就可以再多上一堂課。

邵老師真的是太愛他的教育事業了,太愛他的學生了。他從來沒有向學校任何人透露過他的病情,儘管2014年生病請假了半年,但回到學校之後有人問起這事,他也只是說小毛病,現在沒事了,全好了。

可是那時候,邵老師就被確診為肝硬化晚期,但他一直拒絕和學校說明情況。“生病是自己的事情,不要給學校找麻煩。我喜歡和學生呆在一起。”邵永銀對妻子邵仙麗說,“學校給我排了14節課,已經是在照顧我,一般老師都要上15節課。”

據邵仙麗回憶,2015年8月底,在上海東方肝膽醫院,醫生建議他切除脾,這樣會對肝有好處。手術的前期工作全都已經做好了,只等永銀簽字就可以做了。

可是邵老師說,9月初要開學了,自己一旦做了手術就需要休養較長一段時間,那樣學校就會缺老師,而且學生馬上就要面臨考試,他就毅然悄悄地離開了醫院。她真的很生氣,氣他這麼不愛惜身體,但心中縱有萬般心疼和氣憤,她也只能強忍住,她說她不能和他吵架,他是不能激動的。

2019年上半年,請了一個學期的假,6月份學期快結束時,他又主動向學校申請返崗上課,這一次,他還是輕描淡寫地說:“我好了,沒問題了,請學校給我安排功課。”他想著,一定要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多做點事情,不留遺憾。

他的心中總是裝著別人,裝著學校,裝著學生。邵仙麗要到學校替他請假,他死活不同意。他說:“我不去上學校就會缺人,我怎麼可以這麼自私,因為自己的一點小病痛就要求這樣照顧,那樣照顧呢?你看這些年,我忍一忍,不也熬過來了嗎?再說,學生們都很喜歡我,我怎麼能辜負他們呢?”

回憶丈夫生前尤其是生命中最後幾天的點點滴滴,邵仙麗已然泣不成聲。她的回憶,為我們還原了永銀老師生前一個個令人肅然起敬的以身許教的片段,這些令人肅然起敬的片段,構成了永銀老師短暫一生的全部縮影,也將成為我們永久的回憶和光輝的榜樣。

42歲教師獲獎後不幸離世,教育局長:提倡奉獻,不鼓勵犧牲健康

42歲教師獲獎後不幸離世,教育局長:提倡奉獻,不鼓勵犧牲健康

我是高三班主任,能不能不住院,只吃藥?

在他連續擔任班主任工作的11年裡,通常6點左右就會到校,晚上10點之後才會回家。2006年結婚時,沒有請過婚假;女兒出生時,也只是去醫院陪了一上午;有一次在課堂上咳血,他不得不去醫院就診,見到醫生的第一句話也是:“我是高三班主任,能不能不住院,只吃藥?”

邵仙麗常常為他這種憨直而萬分“惱火”,但也不敢和他吵一句,因為醫生說過“肝硬化不能動氣”,只能求他,能不能學校的事情放一放?而邵永銀總是說,“學生的事情怎麼放?抓一抓,就上去一點,高中就這麼三年,老師是有機會幫助他們一起改變命運的。”

“他是努力改變學生的命運了,可是他自己的命運也被改變了。”說這話時,邵仙麗忍不住失聲痛哭。

9月27日,邵仙麗來到學校,整理邵永銀的遺物,發現他辦公桌上的三個文件夾裡碼著數百張考卷,每張試卷上都有他用紅筆寫的批註。

同事王雪芳說:“開學兩週,他出了兩份試卷,認認真真備課改試卷,帶著病痛工作到最後,而我們全然不知。”

42歲教師獲獎後不幸離世,教育局長:提倡奉獻,不鼓勵犧牲健康

在邵永銀留下的六七本教學筆記上,還密密實實地記錄著他所帶班級的點點滴滴——

“課間跑操,女生在內道,男生在外道,注重團隊精神”

“王琦琦校服太長,要換成155”

“中午要佈置禁毒工作的手抄報”

……

42歲教師獲獎後不幸離世,教育局長:提倡奉獻,不鼓勵犧牲健康

而筆記本的第一頁則赫然寫著:“育人目標——育怎樣的人?”

受邵永銀的影響,很多學生都將當老師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有個班甚至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最終都成了教師。

邵老師離去的這幾天裡,學生許利欽一家人都在幫著張羅後事。許媽媽甚至連續4天,天沒亮就坐大巴從市區出發去碧蓮,晚上回家都已11點多。

大學畢業剛一年的許利欽,現在是溫州育英國際學校的體育老師,當年,他是二十一中出名的“問題學生”,脾氣暴躁,每天似乎都帶著一把“火”來上學。

高一文理分科時,他揚言不分到邵老師班就不讀書了。為此,邵永銀親自到政教處指名要了他。“邵老師的性子特別溫和耐心,他會慢慢地跟你說,今天不行,明天再說,他就這樣慢慢磨平了我的性子。

他說‘許利欽,你可以成績不好,但不能人品不好!’這句話深深地影響了我。”

42歲教師獲獎後不幸離世,教育局長:提倡奉獻,不鼓勵犧牲健康

邵永銀在上課

畢業後,許利欽還經常與邵老師聯繫,電話一打就一個多小時,有什麼迷茫的、想不通的事,和邵老師聊一通似乎就都能放下了。

邵老師有很多學生,像許利欽這樣最終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僅他擔任班主任的2012屆(6)班,就有三分之一學生已經踏上講臺。

多年之後也成了歷史老師的陳安情,如今在南浦實驗中學執教,她說:“邵老師上課幽默風趣,知識點講得既清晰細緻又條理清楚,所有的學科中,我的歷史成績最好。畢業後我還經常請教他,我總是在努力學習模仿他,希望能成為像他一樣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42歲教師獲獎後不幸離世,教育局長:提倡奉獻,不鼓勵犧牲健康

2013年,邵永銀和學生玩遊戲的照片

這幾天,高三(2)班的男生劉憬每每經過學校二樓的大平臺就不由自主地慢下腳步,他似乎看到邵老師笑眯眯地站在欄杆前,搭著自己的肩,輕聲細語地說著。

“老師,我以後也想像你一樣當一名歷史老師!”

“那你可想好了,當老師註定要清貧,不過那種將學生教好的喜悅真是極好極好的……”

這個大男孩泣不成聲地說:“高二上學期結束的時候,老師高燒住院,後來知道我們沒考好,還託班主任向我們道歉。邵老師說對不起我們,怎麼是他對不起我們呢?明明是我們考砸了對不起他,明明是他每天晚上9點40分了,還一個人坐在辦公室等著我們,生怕早走一步,我們有問題找不到他……”

在邵老師彌留之際,許利欽輕輕地摸著他的肚子,這是絕症的唯一外部表現——清瘦的他卻有著異於常人的大肚子。許利欽哭著說:“我第一次感覺自己這麼沒用!我能為他做什麼呢?”曾經頑劣的少年,在那一刻默默地跟自己約定:“我會盡自己最大努力,成為像你一樣的老師。”

42歲教師獲獎後不幸離世,教育局長:提倡奉獻,不鼓勵犧牲健康

500多篇文章裡的悲傷和不捨

連日來,在溫州二十一中釘釘大群和各微信群裡,學生和同事們發起了一場“特殊”的接力,500多篇文章裡滿是悲傷和不捨。

42歲教師獲獎後不幸離世,教育局長:提倡奉獻,不鼓勵犧牲健康

42歲教師獲獎後不幸離世,教育局長:提倡奉獻,不鼓勵犧牲健康

二十一中的師生們將對邵老師的懷念與不捨,寫成長信,發佈在校網上。校長徐海龍說:“學校失去了一顆閃亮的星,悲痛之餘,我們一方面要學習和發揚邵永銀老師愛生如子的高尚品德和精益求精的教學態度,另一方面我們更希望全天下的教師都能更加關愛自己的身心健康遠離病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擔負起立德樹人的使命

。”

關愛健康,珍愛生命


一位教育局長曾寫給全縣教師一封信:


信中呼籲:我們提倡奉獻精神,但不提倡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風險。我們最求的高質量,必須建立在教師身心健康的基礎上。


保護老師的身體,不僅在於老師的自覺,更在於整個社會打造出保護網,社會完善考評機制,學校多給老師一些支持,家長多給老師一些理解。


不要只看見為人師表的端莊得體,背後的煩惱請多體諒。教師的工資水平其實普遍不高,回到家裡一樣上有老下有小。


不要只看到教師寒暑假期,卻忽略工作強度有多大,久站造成的靜脈曲張、寫板書導致的肩周炎、批改作業累得腰肌勞損和頸椎病、升學和管理班級的壓力影響內分泌。


不要只盯著媒體報道的負面消息,學生被老師批評後跳樓,老師虐待孩子,老師補課斂財,收取賄賂等惡性事件。這些事情肯定有,但我們不應該以點概面,把偶然的幾個不專業、不敬業的教師表現認定成整個教師隊伍的腐敗。


最後:

在悲痛之餘,為有這樣的同行,深感自豪,您是我們的楷模,一路走好!

聲明:本文素材來源於浙江教育報,記者:於佳;溫州日報,記者:林慎;文明溫州、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隨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