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些將軍的存在,可以用“力挽狂瀾”來形容?

史學達人


中國歷史上,在關鍵時刻能夠力挽狂瀾的人,還是有很多的。說幾個發生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歷史事件吧。

我們都知道,中國近現代史上,國共雙方本來是一起合作北伐統一中國的。

但是,正在北伐即將取得勝利的時候,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政變,開始大肆的屠殺中國共產黨員。

這是倒行逆施是違背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同時,這也是不得民心的一種做法。

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這是一次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他們必須要採取正確的應對方式,否則,將會面臨滅頂之災。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開始站出來,他要帶領中國共產黨走出危局。我們都知道,周恩來在後來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

可以說正是南昌起義,打響了黨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這一次起義的真正歷史意義,就是讓中國誕生了一支為人民而戰的新型隊伍。

所以,八一南昌起義的打響,就是周恩來在關鍵時刻,做出來的挽救中國共產黨命運與前途的偉大壯舉。

這標誌著,我們可以帶領人民獨自取得祖國的統一了。

後來新中國成立之後,還特意把南昌起義發生的這一天,定位建軍節,可見這次起義的意義多麼的重大。

還有土地革命期間,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時候,因為李德、博古等人的錯誤的指揮,導致了工農紅軍銳減,有原來的八萬多人,減少到了三萬多人。

若是不糾正他們錯誤的領導方式,不改變領導人,工農紅軍面臨著全部覆滅的危險。

此刻,蔣介石派了二十萬大軍來圍剿工農紅軍,可以說這一次也是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正是在這個特殊的時候,毛澤東站了出來。他開始成為了黨和軍隊的絕對領導人。他要帶著工農紅軍走出危局,保住僅存的革命火種。

但是,要知道三萬多人,想要把反動派的二十萬人馬給打敗,當然是十分艱鉅的一項任務了。

不過毛澤東並沒有退縮,而是靠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開始尋找突破口。

他利用敵人派系眾多,不能同心協力的這一矛盾。採用打游擊戰的方式,集中我軍主要兵力,達到殲滅敵軍的目的。

後來我們都知道,在這次戰爭中,毛澤東帶領工農紅軍,先後四次經過赤水這個地方,把國民黨的大部隊基本消亡殆盡了。

剩下的反動派,看到情況不妙,趕緊夾著尾巴逃跑了。

最終,毛澤東帶領著的工農紅軍,轉危為安,為日後革命的火種燃燒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說這一次戰役,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四渡赤水之戰,也是在關鍵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的命運的。

後來毛澤東把這一戰,視為自己一生之中,打的最為得意的一次戰役,畢竟用三萬人馬打敗國民黨二十萬大軍,沒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肯定是做不到的。

通過這一次戰役,也充分證明了毛澤東領導的正確性和偉大性,也只有他才能帶領中國共產黨走向勝利。

後來我們都知道正是他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讓中國人民成為了國家當家作主的人的。

所以毛澤東和周恩來都是在中國最為關鍵的時候,力挽狂瀾的人。


史學達人


現代歷史上的粟裕、徐向前、劉伯承、彭德懷、朱德、鄧小平、許繼慎、蔡申熙等都能夠做到力挽狂瀾。

下圖:鄧小平(上排左)、朱德(上排中)、彭德懷(上排右)、徐向前(下排左)、粟裕(下排中)、劉伯承(下排右)。








君230835428


在中國歷史上,可以稱得上力挽狂瀾的將軍是彭德懷。


彭德懷將軍是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在朱德之後,排名第二位,他戎馬一生,為中華民族獨立做出所巨大貢獻。

今天我們來回憶下彭德懷親自指揮的朝鮮戰爭。

1950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1週年紀念,在西北主持工作的彭德懷並沒有意識到,他會和千里之外的朝鮮戰爭有交集。

一天中午,北京突然派人找到彭德懷,說毛主席邀請他參加一個會議。

彭德懷將軍沒有耽誤,馬上讓參謀收拾行李趕往北京。

到了北京以後,彭德懷才知道毛主席叫他來,是為了朝鮮半島局勢。


當時有有兩種意見,一種是靜觀其變,一種是出兵支援。

兩種意見相持不下,所以毛主席想聽聽彭德懷的看法。

彭德懷考慮再三後,向毛主席表達了出兵的看法,他說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

毛主席聽到他這個觀點後,心裡有了合適的人選,當即表示讓彭老總掛帥出征。

10月中旬,彭德懷和先頭部隊共10餘萬人,越過鴨綠江往朝鮮方向進軍。

進入朝鮮半島,彭德懷將軍才感到局勢比想象中還要複雜。


當時朝鮮人民軍接連敗退,金日成身邊只有3個師的兵力。

彭德懷將軍來到朝鮮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美軍的情況,接著打了三次戰役,讓麥克阿瑟吃了一個大虧。

第一次戰役消滅了南韓第三師,第六師共1.5萬人,打垮了美軍的王牌騎兵師。

第二次戰役主要殲滅的是南朝鮮的近兩個師,特別是第二師基本上失掉了戰鬥力,美7師也受到了重大打擊,土耳其旅消滅了一半,其他的24師等也受了很多損失。

第三次戰役直接打到了北緯37度線,漢城已經在志願軍的射程範圍內。

直到這三次戰役打完,不可一世的麥克阿瑟才知道對方的指揮官是誰,想來也是非常滑稽的事情。


後來麥克阿瑟被調回美國,從此一蹶不振。 後來的朝鮮戰爭,打得異常艱苦,美軍雖然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他們先進的武器裝備,現代化的作戰體系,讓志願軍吃了不少苦頭。

可是,彭德懷將軍帶領中國志願軍,用了三年時間,把美軍趕到了38線以南,這在百年來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勝利。

要知道,美軍剛剛經歷二戰的洗禮,擁有陸海空近1000萬武裝力量,而且裝備先進的空軍和海軍,想要戰勝他們的難度可想而知。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朝鮮戰爭正式結束。

彭德懷在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實在是難能可貴。


戰爭結束後,彭德懷將軍率領中國志願軍陸續回國,他的英勇正好印證“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句話。


—End—


文史頻道


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除了毛澤東是力挽狂瀾的偉人外。從軍隊系統來講,朱德總司令也是力挽狂瀾的偉人。

1927年南昌起義失敗,部隊南下,在三河壩,周恩來命令朱德臨時率25師2200餘名官兵,阻擊國民黨錢大鈞部2萬敵人的進攻,掩護主力部隊撒退,時間三天。當時25師的師長是周士第,黨代表是李碩勳。

面對數倍於我、裝備精良的強敵,我軍既無火炮又無後援,甚至連子彈、手榴彈都十分有限,朱德率領部隊浴血奮戰,與敵人進行殊死搏鬥,激戰三天,血流成河,部隊傷亡慘重。部隊撒到天心圩後,士氣低落,逃兵嚴重,周士第、李碩勳奉朱德命令,去上海尋找黨中央。部隊中團以上領導只剩下朱德、陳毅、王爾琢。這時,朱德決定整軍。他站在隊伍面前講到:現在是我們最關鍵的時刻,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但黑暗是暫時的,我們只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於是,朱德成了這支部隊的主心骨,保住了這800人的隊伍,保住了南昌起義的火種,天心圩整軍奠定了朱德“紅軍之父”的地位。

後來,朱德、陳毅帶著這800多人的隊伍上了井岡山,實現了偉大的朱、毛會師,鞏固和發展了井岡山根據地。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朱德當年率領的800人隊伍中,先後走出了3位元帥:朱德、林彪、陳毅。2位大將:粟裕、許光達。8位上將:肖克、周士第、楊成武、楊至成、楊得志、肖華、趙爾陸、賴傳珠。還有幾十位中將、少將和地方上的領導。





zj史海拾貝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交警同志說得對,朱德才是力挽狂瀾的關鍵人物。

南昌起義以後,大軍南下去攻打廣東省,試圖在廣東建立根據地,尤其是奪取廣州港口。

從港口可以獲得蘇聯援助,就像當年北伐的黃埔軍一樣。

這樣假以時日,不愁建立強大的紅軍。

但蔣介石不是傻子,立即調動部隊圍攻。

當然,朱德他們頭腦也很清新,8月3日就放棄南昌。國軍張發奎隨後佔領南昌,接著尾隨追擊。

同時,蔣介石部署部隊正面攔截。

當時的部隊大部分不是共產黨員,同朱德他們並不是一條心。

蔣光鼐、蔡廷鍇師在南進廣東途中脫離了部隊。

長距離南下行軍作戰,天氣炎熱,沒有正常的後勤,群眾不瞭解,大量士兵逃亡。

沿途作戰也是困難重重,傷亡很大。

陳賡任第20軍3師6團2營營長,在會昌之戰中,被打斷了腿,留在長汀福音醫院養傷。

部隊艱難趕到廣東大埔縣三河壩,主力南下去攻打潮汕地區。

留下朱德率第25師(以73團為主),加入朱德的教導團及20軍新組建的3師約3000多人,堅守三河壩。

結果南下的主力,遭遇了中央軍和粵軍的夾擊,對方兵力是紅軍數倍。

9月底,紅軍一度攻佔潮汕,但在敵人優勢兵力猛攻下打敗,幾乎全軍覆沒。領導機關分散突圍。後譚平山、周恩來、劉伯承、賀龍、葉挺等主要負責人離隊,分別前往香港、上海。董朗、顏昌頤率1300人餘部轉移至海陸豐地區與彭湃的赤衛隊會合,後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

朱德的留守部隊,遭到國軍錢大鈞3個主力師攻擊,站不住腳。朱德判斷局勢不利,果斷率2000多部隊撤離三河壩,期間遇到南下逃回部隊僅有200多人。

當時很多人認為南昌起義已經失敗,到處都是敵人,區區2000多人根本無法生存。

他們認為乾脆解散部隊,去白區從事地下工作,尋機再起義。

然而,朱德堅決反對解散部隊。

他認為如果去白區工作,幾個警察就可以抓住他們。

相反,當時的中國有槍就是草頭王,可以割據一方,成就自己的失業。

於是,朱德帶領部隊投靠老朋友,滇軍將領範石生。

路上部隊又逃走很多人,只剩下800人,師以上軍事領導幹部只剩下朱德,政工幹部全走了。團級軍事幹部只剩下74團參謀長王爾琢,政工幹部只剩下73團政治指導員陳毅。

在韶關,朱德的800人在範石生保護下駐紮了3個月,保證了部隊的穩定。

1928年1月,朱德北上湖南,發動湘南起義,4月率部上井岡山,在寧岡礱市與毛澤東會師,建立紅四軍。

這就是中央紅軍。

大家主力,朱德當時是主力正規軍,湘南起義後,工農革命軍很快發展到1萬餘人,其中正規軍也有3000人,而且裝備很不錯,不亞於國軍主力部隊。

而當時毛澤東在井岡山,主力部隊只有800人,雙方實力相差很遠的。


朱德才是貨真價實的紅軍司令,沒有朱德就沒有中央紅軍。

他是真正力挽狂瀾的人。


薩沙


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豪傑,仁人志士,或救社稷於危難,或挽狂瀾於水火。今天要跟大家講的就是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者、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葉劍英元帥

出生於小商人家庭的葉劍英,在中國共產黨內向來以細心著稱。毛澤東對葉劍英的評價是:“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長征路上“救了黨,救了紅軍,救了我們這些人”。周恩來評價葉劍英的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回顧葉劍英一生,他曾在重大關頭三次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1、陳炯明發動廣州兵變,葉劍英全力護衛孫中山轉移,使北伐戰爭得以繼續。

1917年,葉劍英考入雲南講武堂學習,從講武學堂畢業後,葉劍英追隨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投身於民主革命。1922年6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孫中山,炮轟總統府,陰謀加害孫中山。在形勢萬分危急之時,年僅25歲的海軍陸戰隊營長葉劍英護衛孫中山登上“寶壁”艦,後改乘“永豐”艦前往黃埔。面對陳炯明的叛逆行為,孫中山即令北伐軍回師勘亂。

6月17日,葉劍英乘“寶壁”艦緊跟孫中山所乘的“永豐”艦,由黃埔港出發向廣州挺進,當艦隊前進至白鵝潭附近時,遭到陳炯明叛軍密集炮火伏擊。葉劍英沉著指揮作戰,他手握機槍,同士兵一起,向敵軍猛烈還擊。為了保衛孫中山的安全,葉劍英親率士兵巡邏,嚴密監視敵人的行動。孫中山在廣州蒙難50天,葉劍英始終率部捍衛孫中山。由於葉劍英等英勇鬥爭,使陳炯明篡奪革命政權的陰謀沒能得逞。

2、張國燾電令右路軍南下,企圖分裂和危害中央,葉劍英及時向毛澤東報告,使張國燾這一陰謀破產。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勝利會師。中共中央決定向北進攻,創建川陝甘根據地。但張國燾不贊成北上,極力破壞團結,阻撓北上。8月的毛兒蓋會議上,中央決定分左、右兩路過草地北上甘南。9月9日,張國燾給前敵總指揮部政委陳昌浩發去密電,要他們“南下,徹底開展黨內鬥爭”,企圖危害黨中央。密電到達時,恰逢陳昌浩正在向部隊講話,發報員就把密電交給了在會場外的葉劍英。葉劍英看完密電後,認為情況萬分危急,立即冒著生命危險迅速而巧妙地將密電送給了毛澤東。毛澤東看後就把密電記在了捲菸紙上,隨後葉劍英又把密電帶回會場,當時陳昌浩還在講話,會議結束後,葉劍英才把密電交給陳昌浩。

黨中央據此在巴西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迅速率領紅一、三軍團主力北上,當天夜裡就離開了巴西,脫離危險境地。葉劍英也回到駐地,以“打糧準備南下”的名義,率領軍委縱隊脫離險境趕上北上的紅一、三軍團。事後,毛澤東曾多次提到這件事,稱讚葉劍英:“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3、毛澤東逝世後,“四人幫”加快篡黨奪權步伐,葉劍英全力協助華國鋒一舉粉碎“四人幫”,使黨和國家避免了一場大災難。

毛澤東逝世後,“四人幫”加緊了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人民共和國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當時的形勢正如葉劍英指出的“情況已到了不破不立的緊急時候,不破了‘四人幫’,中央就立不起來。不破‘四人幫’,我們這個黨就很危險”。在黨和國家面臨危難之時,身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葉劍英不負眾望,挺身而出,在多數中央政治局委員的支持下,10月6日,葉劍英全力協助華國鋒一舉粉碎“四人幫”,使黨和國家避免了一場大災難。

粉碎“四人幫”的第二天,葉劍英就提出,應該儘快讓鄧小平出來工作。當時鄧小平正生病住在醫院裡,不久,葉劍英就安排鄧小平一家住到西山,為了鄧小平今後工作方便,葉劍英指示辦公室主任王守江負責送文件給鄧小平。經葉劍英的積極努力,1977年8月召開的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上以全票通過了恢復鄧小平職務的決議。葉劍英為確立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的領導地位,起到了重大作用。


小余讀史


毛主席是新中國的締造者。是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同樣毛主席也是一位偉大的戰略軍事家!


很多人可能因為毛主席在其他方面的突出貢獻,而不會將毛主席歸結為一個將軍。畢竟毛主席已經成為最高領袖,稱其為將軍確實是降低了他的身份。但是我們就毛主席早年在軍事指揮方面的能力進行一個簡單的說明。就可以證明毛主席是如何實現了力挽狂瀾!

但是毛主席在革命早期所處的身份正是一名將軍。毛主席1927年領導了秋收起義,後來曾經長期在紅四軍、紅一方面軍擔任總前敵軍事委員會的政委和書記。帶領紅一方面軍打贏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

在國民黨反動派對以瑞金為中心的蘇維埃根據地進行多次反圍剿的過程中。毛主席指揮下的紅一方面軍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保衛了革命早期成果和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同樣也保衛了當時的黨中央的主要領導和黨代表。

最能體現毛主席力挽狂瀾的事情是在長征中的一系列出神入化的軍事指揮,使得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走完了25,000裡的長征路線。而且打破了蔣介石部署的圍追堵截的政策和看似銅牆鐵壁的包圍圈。

在長征的過程中有以下真實的歷史事蹟標榜史冊,彰顯著毛主席在軍事指揮方面的出色才能。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等等。都是毛主席的軍事傑作!

這一次又一次的決定和戰役都體現出了毛主席在軍事指揮方面的能力和對敵我形勢的判斷。真正的實現了力挽狂瀾。拯救中央紅軍與水火之中保留了革命的有生力量和種子。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所以單純的從軍事指揮能力方面來講,毛主席是當之無愧的偉大軍事家戰略家,同樣也在軍事實踐過程中完成了力挽狂瀾、拯救中國革命於水火之中的歷史重任。


珞珈山的貓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一路勢如破竹,在強大的火力掩護下,突破了三八線並佔領了南朝鮮的首都韓城,南朝鮮軍隊和美軍被朝鮮人民軍壓縮在了釜山。隨著朝鮮人民軍的快速推進,南朝鮮軍和美軍被趕下海是遲早的事,朝鮮統一值日可待,沒想到麥克阿瑟的出現,徹底扭轉了戰局 可以說做到了力挽狂瀾。

麥克阿瑟是二戰的名將,面對美軍在朝鮮連遭敗績,提出了仁川登陸的作戰計劃。麥克阿瑟的計劃遭到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反對,原因在於從潮汐、港灣和堤岸方面分析,仁川是朝鮮海岸最不適宜實施登陸作戰的港口。但是麥克阿瑟認為“朝鮮人民軍的所有主力部隊都已投入洛東江前線,在仁川肯定沒有進行充分的防禦準備,恰恰有助於保證出奇制勝的效果”。



為了實施仁川登陸,美國陸軍以海軍陸戰隊第1師和步兵第7師組成第10軍。1950年9月15日,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美軍第10軍約7萬人在飛機和艦炮的密集火力支援下成功搶佔仁川灘頭陣地,至9月16日美軍成功攻佔仁川市。


仁川登陸成功後,美第10軍兵分兩路以切斷洛東江前線朝鮮人民軍的退路,同時接應北上的美第8集團軍。至此,美軍和南朝鮮軍開始轉入全面反攻。之前一直處於進攻的朝鮮人民軍不得不撤退,美軍將戰火燒到了中朝邊境。


歷史軍魂


對於中國革命史來說,特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在“南昌起義”的第一槍打響以後,“力挽狂瀾”的第一人當朱德元帥莫屬!!!

“八一”南昌起義,我黨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可是,因為當時國民黨政府的勢力太過強大,導致“起義”不得不轉入農村,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有些人的信念不夠堅定、環境比較困難,導致一些人開始動搖,革命迎來了最困難的一段時期。


而這個時候正是朱德挺身而出,保住了革命的力量,延續了鬥爭的火種!!!

  1. 朱德在1911年便在雲南參加了辛亥革命武裝起義,很快憑藉自身實力得到了提升,幹到了旅長的級別。為了追求真理和拯救中華民族,朱德到德國學習,並在1922年,在德國留學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自此,朱德同志就是一名堅定的共產黨人了。1925年,朱德到蘇聯進行了學習。
  2. “國共合作”破裂後,毅然決然投身革命。1927年7月,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黨決定在八月一日發動武裝起義。朱德同志當時負責以喝酒、打牌的名義拖住兩名團長,起義之後,朱德任第九軍軍長。然後隨著起義軍南下。

  3. 在起義瀕臨絕境之時,朱德挺身而出,把武裝的力量保存下來。1927年9月初,著名的“三河壩分兵”之後,朱德帶領四千餘人在三河壩完成了阻擊任務,剩下二千多人的時候,朱德通過異乎尋常的執著和堅定,為當時這支隊伍指明瞭出路,然而這支孤軍要經歷重重困難。到1927年10月底的時候,這支部隊師以上軍事領導幹部走的只剩下朱德一人。團以上幹部只剩下朱德、王爾德和陳毅三人。
  4. 面對部隊瓦解的絕境,朱德力挽狂瀾!!!這個時候,朱德帶領的這支部隊許多人都對革命抱有悲觀色彩,這支隊伍面臨著“一鬨而散”的局勢,眼看南昌起義留下來的火種有熄滅的危險,朱德挺身而出,在江西省安遠的天心圩軍人大會上,將自己心中強烈的信心和激情傳達給了“即將崩潰”的同志們,部隊改編為一個縱隊,軍官800人編成了教導隊,保留了南昌起義革命的火種!!!

沒有朱德在絕境中守住同志們的信心,就沒有這團不散的火種,是朱德元帥在艱難困苦之中,依然堅守初心,力挽狂瀾,保留了武裝的骨幹力量。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1927年南昌起義的部隊構成是:葉挺第十一軍有八個主力團,賀龍第二十軍有六個主力團。而朱德擔任副軍長的第九軍其實是個架子軍,只有軍官教育團的三個連和南昌公安局兩個保安隊,總兵力500人不到,最多算一個加強營,也就是說,朱老總幾乎等於沒有基本部隊。



在9月初的“三河壩分兵”中,朱德奉命率領第九軍軍官教育團和第十一軍25師共4000餘人就地阻擊,防止敵錢大鈞部抄襲起義軍後路。在三天三夜的阻擊戰中部隊傷亡很大,撤出三河壩時只剩2200餘人,在前往與主力會合的路上,遇見了第二十軍教導團的200餘人(粟裕就在這支小部隊裡),才知道了起義軍主力已經在潮汕地區失敗的消息。

於是這2400餘人成為了南昌起義最後剩下的建制部隊,處在四面受敵、與上級完全失去聯繫的、部隊傷亡過半的危險境地,思想和組織上都陷入混亂。本來,南昌起義部隊在軍、師兩級設立了黨代表,團、營、連設置了政治指導員,然而此時所有師級以上黨代表均已離隊,政工幹部職務最高的只剩下一個團級政治指導員陳毅。



軍事幹部也是如此,在天心圩會議後,第25師師長和各團長也分別離隊,朱德以下只剩下第74團參謀長王爾琢。一些同志在會議上認為既然主力部隊已經失敗,三河壩留下的這點人實在難以堅持,應該分散或者解散,一些同志反對,爭吵的很兇,而到底應該怎麼辦,只能由臨時負責的朱德做出決斷。

就是在這個非常而艱難的時刻,面對大部分並非自己部下的幹部戰士,朱德表現出堅強的領導能力:堅決反對分散隱蔽 ,部隊應該北上然後穿山西進,去敵人力量薄弱的湖南南部。但是大部分戰士已人心惶惶,單獨或者結伴離隊的情況屢屢發生,南昌起義的火種,面臨可能熄滅的危險,關鍵時刻,又是朱德站了出來。



為此,朱德在天心圩召開了全體軍人大會,發表了在軍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次講話:“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1927年的中國革命,很像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1905年革命失敗後,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1917年革命終於成功了,我們中國也會有個1917,只要保存火種,革命就有希望”!

朱德的信心與激情傳遞給每一位留下來的幹部戰士,陳毅後來回憶說:“朱總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裡,在群眾情緒低到零度灰心喪氣的時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堅定了群眾的革命信年,這是總司令的偉大”!什麼叫力挽狂瀾?這就是真正的力挽狂瀾。



朱德講話後陳毅也上臺發言,而黃埔一期的王爾琢則當眾宣佈:革命不成功,堅決不剃鬚!當時部隊已經只剩下800多人,朱德與陳毅、王爾琢兩位助手對部隊進行了整編,成立了一個縱隊:朱德任縱隊司令員、陳毅任縱隊政治指導員、王爾琢任縱隊參謀長。

下設一個士兵支隊(三個大隊),一個特務大隊(偵察警衛)、一個機炮大隊(一門82迫擊炮、兩挺重機槍和兩支手提機關槍)、多餘的軍官編成一個教導隊直屬縱隊部。雖然這就是全部家底,但是火種卻保存了下來,並且從此永遠也沒有熄滅!



這支部隊後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重要基礎,以及戰鬥力的核心,發動湘南起義後奔赴井岡山成為著名的紅28團。1955年授銜時,朱德名列十大元帥之首,陳毅名列第六,這支部隊中原第73團3營七連連長林彪位列第三 ,而原74團班長粟裕則名列十大將之首。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評價到,這支部隊能夠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保存下來,朱德元帥“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確實,歷史已經告訴我們,力挽狂瀾天心圩,朱總司令居首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