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勳起義後導致的一個很壞因果,將軍與朝廷離心,便宜了黃巢

公元880年,黃巢攻破關中,大軍長驅直入,大明宮的雄渾映入眼簾,經過多年的打拼,他終究是做到了“我花開後百花殺”,這一刻唐末農民起義達到了高峰,不久後,黃巢建立了大齊政權,當他雄心萬丈的登基稱帝時,卻未曾想到僅僅四年時間,他的皇帝生涯即將告一段落,這一切都源於他對自己實力的過度自信和對李唐的小覷之心。

龐勳起義後導致的一個很壞因果,將軍與朝廷離心,便宜了黃巢

公元879年正月,黃巢尚還在兵圍廣州,而且在佔據廣州後,由於天氣和氣候原因軍中減員嚴重,這才有了揮師北還的打算,一直到公元880年十一月佔據洛陽,而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黃巢又攻破了天險潼關,直逼京師長安,這才有了唐僖宗逃亡。

話說兩年不到的時間,從南方到北方,千里戰線,林立的藩鎮,不少的強將精兵,黃巢如何就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要說李唐軍力弱,實則不然。自安史之亂後,雖元氣大傷,藩鎮割據,強敵環伺,可是其實力仍舊能彈壓各鎮,形成南衙、北司和藩鎮三足鼎立之局。在唐僖宗前幾代還出現了元和中興和大中之治,再加上其龐大的體量,由此可見,李唐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歷史證明,堡壘往往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唐僖宗狼狽逃竄就是此中最有力的訴說。

龐勳起義後導致的一個很壞因果,將軍與朝廷離心,便宜了黃巢

事情還得回到唐懿宗鹹通九年說起,桂州八百戍兵因為不滿上司徐泗觀察使崔彥曾三年又三年的一再食言而爆發了兵變。變兵公推龐勳為首,這一禍亂直接持續了一年兩個月,而規模更是一度達到20萬之眾,一時間長安大明宮震恐,天下烽煙四起。

暴亂最終被平定了,可是也給內憂外患的大唐帝國造成了極大的損失,這不僅僅是經濟和政治層面上的,更是上升到了信任危機,將帥對朝廷失去了以往的信服,不再公心,私利開始瀰漫。

這還得回到平定龐勳起義的康承訓身上。國家社稷的長治久安一向需要獎罰分明,如此方能令文武信服,令天下歸心,此所謂金口一開而令行禁止。可是唐朝廷卻給自己挖了個坑,龐勳起義被平定之後,有功之臣康承訓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反而獲罪一時。

康承訓被彈劾,導致一貶再貶,雖然後來唐僖宗繼位授康承訓為千牛衛大將軍,可是朝廷親手澆滅的信譽卻難再挽回,這一有功不賞反獲罪的做法給效忠朝廷的不少大將們澆了一桶冰水,讓他們一直銘記的是朝廷的信任危機。

龐勳起義後導致的一個很壞因果,將軍與朝廷離心,便宜了黃巢

種子在發芽,到了適當的時機會影響和提醒帶兵平亂的將軍們,前車之鑑不可不防啊。

時間來到唐僖宗乾符年間,王仙芝起義。話說經過先前報捷王仙芝已死的烏龍後,任剿匪司令的宋威好像意識到了什麼,對於朝廷的招安,他也開始置若罔聞,逮捕了授王仙芝命令打算投降的尚君長,並將王仙芝手底下的這位二號人物給斬了,這分明是絕了王仙芝退路,宋威這是要不死不休,親自將其剿滅嗎?可是當我們看到宋威和王仙芝之間的對戰後,不禁會聯想到有點養寇自重之感。

王仙芝雖然將河南諸道攪的天翻地覆,還一度南下聲震淮南,可是他的兵力並未見增強多少,實力頂多就幾千精銳加上數萬烏合之眾罷了。

在和宋威兵與賊之間的對戰,雙方一直都是,王仙芝劫掠一番,宋威適時出擊追截,快要追上之時,王仙芝命令將部分劫掠的東西丟棄,而宋威軍就因為撿贓物而讓王仙芝部逃脫。話說宋威當年可是參加過平定龐勳起義的一員,親身經歷了康承訓平亂而反得罪的一幕,所以他有過和手下曾元裕之間兵賊的探討。

龐勳起義後導致的一個很壞因果,將軍與朝廷離心,便宜了黃巢

曾元裕就是後來取代宋威並且結束宋威與王仙芝貓捉老鼠遊戲,跳出潛規則的統帥,王仙芝於黃梅被斬殺,對手就是曾元裕,可見唐軍並非拿王仙芝沒有辦法,只不過是因為深受康承訓的影響而故意拖沓。

宋威曾向曾元裕指出:平亂最重要的是把握分寸,當年龐勳滅而康承訓得罪,今天我們要是也幹成這樣,不也一樣的下場?我看,咱們不如留著賊人,不幸那是天子的,我們卻可以保全功臣的身份。

都說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可是宋威的那一番話,卻顯現出了自私自利的心態,臣子一旦失去公義和忠君之心,可想而知,王朝的社稷將面臨多大的災難。遺憾的是,此時此刻有宋威之想法的並非他一人,他儼然是此種思想的代表了,這意味著大唐帝國的喪鐘正在敲響。

龐勳起義後導致的一個很壞因果,將軍與朝廷離心,便宜了黃巢

王仙芝的死對農民起義有著極大的影響,接下來黃巢就是唐王朝誓要剿滅的對象。不過李唐的氣運貌似不是很好,就在王仙芝身死,黃巢形單影隻的這年,沙陀酋長李國昌和李克用父子造反了,一時間代北三州不寧,而沙陀兵一向驍勇善戰,對帝國的威脅遠比黃巢來的要大得多,李唐意識到事態嚴重,立刻排兵佈陣,吸引力全被李國昌父子所吸引了,黃巢也算是可以鬆口氣了。

由於瘟疫盛行,黃巢在廣州是待不下去了,一舉突破了李系五萬大軍的封鎖,直接北上,面對著河東和黃巢方面的兩線作戰,朝廷兵力捉襟見肘,而且屢屢戰敗,這令朝廷甚為不安,不過就在黃巢想要擇路北上時,結果被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給攔住了,還狠狠的壓下了其囂張氣焰。

這才有了朝廷決心將京畿附近最後的一支力量調往河東平叛,而也是這種做法導致了長安附近兵力空虛,給了黃巢可乘之機,當然在這之前,黃巢還得先過了劉巨容這一關隘。

劉巨容何許人也?他早年算是龐勳之亂中親生經歷者,面對調令,兵士造反,劉巨容卻沒有在那種氛圍下亂了陣腳,他堅持朝廷調令,到了指派地點。能夠在危急時刻做出正確的考量,這個人頭腦冷靜,非常人也!

劉巨容,徐州人,為徐州大將。龐勳之反,自拔歸,授埇橋鎮遏使。浙西突陣將王郢反,攻明州,巨容以筒箭射郢死,拜明州刺史,徙楚州團練使。

龐勳起義後導致的一個很壞因果,將軍與朝廷離心,便宜了黃巢

而且從其履歷來看,劉巨容確是強將一名,而且他為政精明,明察秋毫,我們可以斷定,這是一個強人。接下來對戰黃巢,劉巨容將展現出其強悍的軍事。

劉巨容的駐地在襄州,不過他卻將戰線遷移,駐紮在了荊門,黃巢很快就將贏來北上道路的一場硬仗,而且關乎生命之危。

黃巢勢大,官軍兵少,此戰不能硬拼只能智取。藉助能調用的資源,劉巨容從容的安排了戰術,果然黃巢大敗,部隊十去七八,黃巢倉皇間收集殘兵,打算逃離,面對左右對劉巨容乘勝追擊以擴大戰果的勸說,劉巨容拉住了馬繩,說了句決定李唐國運的話。

朝家多負人,有危難,不愛惜官賞,事平即忘之,不如留賊,為富貴作地。

這一番話後史載:諸將謂然,故巢復熾。

就這樣劉巨容放過了黃巢,而黃巢也成功遁走,接下來才有了黃巢陷兩京,皇帝出逃,建立大齊王朝的後事。

話說,無論是宋威還是劉巨容,這一切的因果都可以歸根於龐勳叛亂平定後康承訓事件的發酵,這是李唐自釀的苦果,官匪之間形成了一些所謂的潛規則,雙方存互惠互利的關係,這也就是王朝末年的屢見不鮮的官匪本本一家的現象。

龐勳起義後導致的一個很壞因果,將軍與朝廷離心,便宜了黃巢

前有裘甫起義,中有龐勳起義,雖然都不過是海水碰撞崖璧而產生的浪花漣漪罷了,可是無形之中給唐王朝的打擊卻是一次次的深入人心,心不齊了,各自為利了,才造就了黃巢的一擊即中,黃巢的輝煌要感謝前輩們無形的饋贈!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今日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