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勋起义后导致的一个很坏因果,将军与朝廷离心,便宜了黄巢

公元880年,黄巢攻破关中,大军长驱直入,大明宫的雄浑映入眼帘,经过多年的打拼,他终究是做到了“我花开后百花杀”,这一刻唐末农民起义达到了高峰,不久后,黄巢建立了大齐政权,当他雄心万丈的登基称帝时,却未曾想到仅仅四年时间,他的皇帝生涯即将告一段落,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自己实力的过度自信和对李唐的小觑之心。

庞勋起义后导致的一个很坏因果,将军与朝廷离心,便宜了黄巢

公元879年正月,黄巢尚还在兵围广州,而且在占据广州后,由于天气和气候原因军中减员严重,这才有了挥师北还的打算,一直到公元880年十一月占据洛阳,而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黄巢又攻破了天险潼关,直逼京师长安,这才有了唐僖宗逃亡。

话说两年不到的时间,从南方到北方,千里战线,林立的藩镇,不少的强将精兵,黄巢如何就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要说李唐军力弱,实则不然。自安史之乱后,虽元气大伤,藩镇割据,强敌环伺,可是其实力仍旧能弹压各镇,形成南衙、北司和藩镇三足鼎立之局。在唐僖宗前几代还出现了元和中兴和大中之治,再加上其庞大的体量,由此可见,李唐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历史证明,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唐僖宗狼狈逃窜就是此中最有力的诉说。

庞勋起义后导致的一个很坏因果,将军与朝廷离心,便宜了黄巢

事情还得回到唐懿宗咸通九年说起,桂州八百戍兵因为不满上司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三年又三年的一再食言而爆发了兵变。变兵公推庞勋为首,这一祸乱直接持续了一年两个月,而规模更是一度达到20万之众,一时间长安大明宫震恐,天下烽烟四起。

暴乱最终被平定了,可是也给内忧外患的大唐帝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这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层面上的,更是上升到了信任危机,将帅对朝廷失去了以往的信服,不再公心,私利开始弥漫。

这还得回到平定庞勋起义的康承训身上。国家社稷的长治久安一向需要奖罚分明,如此方能令文武信服,令天下归心,此所谓金口一开而令行禁止。可是唐朝廷却给自己挖了个坑,庞勋起义被平定之后,有功之臣康承训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反而获罪一时。

康承训被弹劾,导致一贬再贬,虽然后来唐僖宗继位授康承训为千牛卫大将军,可是朝廷亲手浇灭的信誉却难再挽回,这一有功不赏反获罪的做法给效忠朝廷的不少大将们浇了一桶冰水,让他们一直铭记的是朝廷的信任危机。

庞勋起义后导致的一个很坏因果,将军与朝廷离心,便宜了黄巢

种子在发芽,到了适当的时机会影响和提醒带兵平乱的将军们,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啊。

时间来到唐僖宗乾符年间,王仙芝起义。话说经过先前报捷王仙芝已死的乌龙后,任剿匪司令的宋威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对于朝廷的招安,他也开始置若罔闻,逮捕了授王仙芝命令打算投降的尚君长,并将王仙芝手底下的这位二号人物给斩了,这分明是绝了王仙芝退路,宋威这是要不死不休,亲自将其剿灭吗?可是当我们看到宋威和王仙芝之间的对战后,不禁会联想到有点养寇自重之感。

王仙芝虽然将河南诸道搅的天翻地覆,还一度南下声震淮南,可是他的兵力并未见增强多少,实力顶多就几千精锐加上数万乌合之众罢了。

在和宋威兵与贼之间的对战,双方一直都是,王仙芝劫掠一番,宋威适时出击追截,快要追上之时,王仙芝命令将部分劫掠的东西丢弃,而宋威军就因为捡赃物而让王仙芝部逃脱。话说宋威当年可是参加过平定庞勋起义的一员,亲身经历了康承训平乱而反得罪的一幕,所以他有过和手下曾元裕之间兵贼的探讨。

庞勋起义后导致的一个很坏因果,将军与朝廷离心,便宜了黄巢

曾元裕就是后来取代宋威并且结束宋威与王仙芝猫捉老鼠游戏,跳出潜规则的统帅,王仙芝于黄梅被斩杀,对手就是曾元裕,可见唐军并非拿王仙芝没有办法,只不过是因为深受康承训的影响而故意拖沓。

宋威曾向曾元裕指出:平乱最重要的是把握分寸,当年庞勋灭而康承训得罪,今天我们要是也干成这样,不也一样的下场?我看,咱们不如留着贼人,不幸那是天子的,我们却可以保全功臣的身份。

都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可是宋威的那一番话,却显现出了自私自利的心态,臣子一旦失去公义和忠君之心,可想而知,王朝的社稷将面临多大的灾难。遗憾的是,此时此刻有宋威之想法的并非他一人,他俨然是此种思想的代表了,这意味着大唐帝国的丧钟正在敲响。

庞勋起义后导致的一个很坏因果,将军与朝廷离心,便宜了黄巢

王仙芝的死对农民起义有着极大的影响,接下来黄巢就是唐王朝誓要剿灭的对象。不过李唐的气运貌似不是很好,就在王仙芝身死,黄巢形单影只的这年,沙陀酋长李国昌和李克用父子造反了,一时间代北三州不宁,而沙陀兵一向骁勇善战,对帝国的威胁远比黄巢来的要大得多,李唐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刻排兵布阵,吸引力全被李国昌父子所吸引了,黄巢也算是可以松口气了。

由于瘟疫盛行,黄巢在广州是待不下去了,一举突破了李系五万大军的封锁,直接北上,面对着河东和黄巢方面的两线作战,朝廷兵力捉襟见肘,而且屡屡战败,这令朝廷甚为不安,不过就在黄巢想要择路北上时,结果被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给拦住了,还狠狠的压下了其嚣张气焰。

这才有了朝廷决心将京畿附近最后的一支力量调往河东平叛,而也是这种做法导致了长安附近兵力空虚,给了黄巢可乘之机,当然在这之前,黄巢还得先过了刘巨容这一关隘。

刘巨容何许人也?他早年算是庞勋之乱中亲生经历者,面对调令,兵士造反,刘巨容却没有在那种氛围下乱了阵脚,他坚持朝廷调令,到了指派地点。能够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考量,这个人头脑冷静,非常人也!

刘巨容,徐州人,为徐州大将。庞勋之反,自拔归,授埇桥镇遏使。浙西突阵将王郢反,攻明州,巨容以筒箭射郢死,拜明州刺史,徙楚州团练使。

庞勋起义后导致的一个很坏因果,将军与朝廷离心,便宜了黄巢

而且从其履历来看,刘巨容确是强将一名,而且他为政精明,明察秋毫,我们可以断定,这是一个强人。接下来对战黄巢,刘巨容将展现出其强悍的军事。

刘巨容的驻地在襄州,不过他却将战线迁移,驻扎在了荆门,黄巢很快就将赢来北上道路的一场硬仗,而且关乎生命之危。

黄巢势大,官军兵少,此战不能硬拼只能智取。借助能调用的资源,刘巨容从容的安排了战术,果然黄巢大败,部队十去七八,黄巢仓皇间收集残兵,打算逃离,面对左右对刘巨容乘胜追击以扩大战果的劝说,刘巨容拉住了马绳,说了句决定李唐国运的话。

朝家多负人,有危难,不爱惜官赏,事平即忘之,不如留贼,为富贵作地。

这一番话后史载:诸将谓然,故巢复炽。

就这样刘巨容放过了黄巢,而黄巢也成功遁走,接下来才有了黄巢陷两京,皇帝出逃,建立大齐王朝的后事。

话说,无论是宋威还是刘巨容,这一切的因果都可以归根于庞勋叛乱平定后康承训事件的发酵,这是李唐自酿的苦果,官匪之间形成了一些所谓的潜规则,双方存互惠互利的关系,这也就是王朝末年的屡见不鲜的官匪本本一家的现象。

庞勋起义后导致的一个很坏因果,将军与朝廷离心,便宜了黄巢

前有裘甫起义,中有庞勋起义,虽然都不过是海水碰撞崖璧而产生的浪花涟漪罢了,可是无形之中给唐王朝的打击却是一次次的深入人心,心不齐了,各自为利了,才造就了黄巢的一击即中,黄巢的辉煌要感谢前辈们无形的馈赠!

说历史,话风云,明自身,茶余饭后舒心自我,欢迎关注今日头条号:历史风云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