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改造丨在當下,舊城改造又該何去何從?

歡迎關注公號:眾智晨城,可免費領取地產、城市更新幹貨學習!!

“三舊”改造從2009年開始,已有整整10年時間,期間有放有收。

9月4日 的71號文和三年行動計劃,更是透露著廣東省將全面推動“三舊”改造。

舊城改造丨在當下,舊城改造又該何去何從?


“三舊”改造是廣東特有的改造模式,分別是:舊村莊、舊廠房、舊城鎮。在舊改如火如荼的當下,舊村莊與舊廠房改造屬於當下的大熱,而舊城鎮卻鮮有人問及。同屬三舊,舊城改造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今天,小樹哥就簡單帶大家瞭解下以廣州為例的舊城改造模式。

舊城改造的基本流程

1.提出改造意向:由區政府依據改造地塊特點、歷史保護界線及周邊規劃路網結構等情況,提出擬改造規劃範圍、全面改造範圍及改造意向。

2.組織開展摸查:由區政府組織對改造區域開展現狀摸查,包括土地使用權權屬情況、房屋權屬、建築面積、人口、戶籍等,由相關部門出具審核意見。

3.開展第一輪徵詢:由區政府組織徵詢改造區域範圍居民意願,改造範圍內同意改造戶數的比例達到90%以上的,啟動改造,否則,暫不啟動改造。

4.組織編制初步改造方案:由區政府根據舊城改造政策,結合摸查情況和初步確定的改造範圍,編制初步改造方案,

5.納入年度實施計劃:市“三舊”辦根據“三舊”改造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結合居民意願和區政府意見,重點對改造成本、資金平衡方案、拆遷補償安置等事項進行可行性分析研究,經報市政府同意,將改造項目納入市“三舊”改造年度實施計劃。

6.正式編制改造方案:由區政府組織開展改造方案的編制工作,包括現狀核查情況,規劃方案、拆遷安置補償方案、改造計劃和實施步驟等。

7.審核改造方案:由區政府先行審核,後上報市“三舊”辦,市“三舊”辦同步轉市國土、規劃、建設、教育等部門徵求意見,綜合形成審核意見覆函區政府,指導區政府修改完善後,再次上報審查。

8.社會公示

:由區政府將改造方案向社會公示,在居民居住區和主要活動場所張貼公示,公示期不少於10天,公示無異議後進入審議程序。10%以上居民有異議的,重新論證調整改造方案。

9.審議批覆改造方案:由市“三舊”辦提交分管市領導協調後,提交市土委會審議。

10.開展第二輪徵詢:由區政府根據批覆的改造方案,組織公告改造範圍、改造規劃方案、拆遷補償安置標準和辦理拆遷補償的期限等。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戶數達2/3以上的,由區政府組織實施改造方案。

11.實施改造方案:實施舊城改造包括熟地出讓和生地出讓兩種方式;

(1)熟地出讓實施程序:拆遷和平整土地;公開出讓申請;納入出讓計劃;規劃文件;組織公開出讓;申領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辦理土地登記;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報建施工。

(2)生地出讓實施程序:申請公開出讓;納入出讓計劃;規劃條件;組織公開出讓;拆遷和平整土地;申辦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辦理土地登記;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報建施工。

(以上流程資料來源投研參考)


舊城改造丨在當下,舊城改造又該何去何從?


近年來,舊城改造是各地城市發展的重大課題,區別於舊村與舊廠房改造大拆大建,舊城改造主要是為了追求舊城的品味品質、強調歷史文化傳承、改善人居環境、優化提升區域功能以政府主導的模式進行零星微改造或是綜合整治為主。

但是具體究竟要怎麼改,考驗著主政者的智慧。曾幾何時,浮華奢靡之風盛行,狹窄的舊街小巷也硬要插建高樓大廈,或者弄些不倫不類的洋建築、洋地標,甚至將成片成片的老建築全部推倒重建。結果,連片的新樓起來了,城市也變樣了,但延續千百年的人文內涵卻消失殆盡。

對於舊城改造要不要大拆大建,有不少人總是從經濟方面考慮。當然,首先要看到的是,大拆大建開發商與政府投入甚巨,弄不好會令財政背上沉重包袱。但更重要的是,大拆大建往往會切斷城市文脈,毀掉城市傳統,它所造成的損失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這也是政府方面不願意看到的。

在追求告訴發展的同時,保存城市特色更是城市更新的初衷。

舊城改造丨在當下,舊城改造又該何去何從?


相較於整片開發的推倒重建,微改造雖投入較低,但其收穫並不小。對於房企來講,既可以增加房企品牌效應的推廣,獲取當地政府的信任感,對於後期在這座城市的紮根發展又更深了一步,又可以從中獲取到改造的利益。而對於

政府來說可以從中提升城市的形象與發展,又保留了當地城市的特色與文化傳承。正如廣州西關的粵劇文化、騎樓文化、商貿文化等,若失去了原有環境,其獨特的粵韻便可能大打折扣。城鎮居民方面更不用說,改善居住環境,又保留了城市記憶,又讓老城復活並重新“成長”,可謂一舉多得

文章這麼贊,轉發一下,分享給更多人學習。本號每篇推文都是經驗總結,超讚好文。關注“眾智晨城”公號。每週還會發送學習經驗乾貨,歡迎關注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