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採茶戲的演唱風格簡介

萍鄉採茶戲是流傳於萍鄉與湖南交界地的戲曲劇種,它是在原有小生、小旦、小丑三角班的基礎上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幾十年紮根故土,其演唱風格粗獷豪放,或嬌柔秀美,或瀟灑飄逸,或委婉深情,形成了本土戲曲唱腔的獨特風格,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萍鄉採茶戲音樂非常豐富,它將萍鄉的茶燈歌和花鼓戲糅合一體,是屬“曲牌聯綴體”,並稍有板式變化,它共有神調、川調、民歌小調、詞調、歌腔等幾類。採茶戲《大送郎》等活潑歡快,而神調和川調則吸收了花鼓戲的曲調,唱腔的旋律與板式變化戲劇較強。比如萍鄉採茶戲《榨油坊風情》一劇中雍開全扮演的滿爹在第三場的一段《哭榨》演唱時而粗獷,時而低沉吟唱,如泣如訴,把一個頑固守舊、恨兒不爭的農村老頭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雍開全的嗓音洪亮,演唱剛柔並濟,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演唱風格得到了同行和專家的高度讚譽。

萍鄉採茶戲中的“老神調”瀟灑飄逸,“反神調”則委婉深情,川調有“服藥調”、“反情調”、“四板調”等,詞調類唱腔有“西宮辭”、“摘葡萄”、“四季相思”等,主要是外地傳入的一部分小曲,旋律委婉纏綿,優美動聽,例如李亦可曾經扮演海迪的唱腔裡,曲作者便使用了“西宮辭”、“摘葡萄”等曲調。《琴絃折斷,畫稿碎》這段唱腔把張海迪受到挫折與磨難時那種痛不欲生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催人淚下。李亦可在演唱上自成一格,擅長抒情,對每段唱腔的表演情緒有著自己獨特細膩的處理,音色圓潤悅耳,韻味十足。本人曾經赴省參賽的萍鄉採茶戲《洪湖赤衛隊》片段韓英的大段唱腔《看天下勞苦人民得解放》運用的是“四板調”,此曲調最適合用於主要人物的大段唱腔中,它旋律上口,大氣豪放,節奏變化非常明顯,我在演唱此段唱腔時,聲音造型上有別於其他唱腔,因考慮到韓英是個英雄人物,在繼承和發揚前輩演唱“四板調”風格的基礎上,我大膽借鑑了聲樂演唱中的一些發聲技巧,有機融合,使唱腔既好聽又不失萍鄉採茶戲“四板調”的韻味,把韓英身陷牢獄、臨危不懼的英雄氣概通過有所創新的演唱打動了在場的評委和觀眾,並榮獲佳績。在大型萍鄉採茶戲《榨油坊風情》中扮演俏姑的趙一青,更是以嬌嫩甜美的延長特色、精湛的演技把一個俏麗火辣的鄉村姑娘演繹得人見人愛,感人至深,一舉奪得了我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

風格獨特的萍鄉採茶戲是百花園中一朵美麗的山茶花。它以清新、動聽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唱腔和別具一格的表現手法在家鄉這塊土地上深深紮下了根,我們期待它根深葉茂,我們會堅守,我們更會改革創新,讓這朵美麗的山茶花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