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城: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

70年,彈指一揮間,但在安徽和縣短短的城市建設史上,幾代和縣住建人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和城由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座面積1.2平方公里,發展到目前面積18.8平方公里的縣級城市,高樓大廈林立,商鋪鱗次櫛比,車流人流熙熙攘攘……年近九旬的原和縣基本建設局(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前身)第一任局長陸西庭不僅是一位見證者、管理者,也是一名和城建設者,他親眼目睹了和城的滄桑鉅變,由衷地感嘆:和城變高變大了,變綠變美了。

城市有高度,英氣逼人

新中國成立前後,和城主要街道以小市口為中心,有東門街、小西門街、篾匠街等十條石板路面街。1963年陸西庭第一次來和城,呈現在他眼前的是“東一條(街),西一條(街)”,他這樣描述和城。

陸西庭1978年上任和縣基本建設局局長後,著手和城建設規劃、管網規劃,並將和城按5平方公里縣城的規模打造。和城東南地形低,西北地勢高。當時他們規劃,將和城以靜區打造成居住、教育、衛生之地,同時也以動區發展工業,並請省規劃設計院、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前身)專業教授設計,對和城基礎設施開始建設。至此和縣城市建設掀開嶄新的一頁。他們修建的第一條路是老縣政府到鼓樓那條路,接著整修清真寺路、篾匠街路。“那時的路,雨天難行,天晴路陷。”陸西庭介紹他們修的路:東西街,東至西牌坊、西到大西門;南北街,南到新大橋,北到半邊街。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和城也有了城市的模樣,範圍向南向西向北三面拓展,道路呈現出“三縱四橫”局面。

在修路的同時,陸西庭認為下水道與修路同時進行。他們將和城清真寺到水關洞和篾匠街菜市場直徑50釐米大小的排水管更換成直徑1米的管道;同時將玉帶河臭水溝清理,疏通下水道,河面上用預製板蓋住,並建造玉帶河菜市場。為便於居民夜晚行走,他們又對和城小街小巷開始亮化。陸西庭說,小市口到新大橋建設費用28萬元,而西牌坊到大西門17萬元,這些費用由縣政府從城市建設附加稅中按5%比例每年拿出30萬元左右用於城市水泥路、下水道施工建設。黨的十八大後,和縣緊緊圍繞“市政完善、功能完備、活水靚城、管理提升”四大工程,推進和縣城市建設。一幢幢大手筆、大氣魄、大製作的高樓頂天立地。在新起點上,和縣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瞄向南京,較早提出“融入長三角,打好南京牌”,建立江北烏江新區,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和城新區向北挺進,行政辦公大樓,攜手稅務、廣電、公安、新一中大樓,海峰大廈及三大園區紛紛落足新區。原和縣規劃局副局長金義東說起自己經手規劃建造的大樓如數家珍,18層的和縣新醫院,16層的中醫院,2015年動工新建的中央花園、京都賓館都為26層,後兩者同是和城的新地標。金域藍灣、安糧學府、鉑麗書香華府、碧桂園豪園、安天、和州公館、潤和國際等11層以上的高層建築鋪天蓋地,有150多棟。和城的範圍向北不斷延伸擴大,呈現“六縱十二橫”局面,有主幹道及其他輔助道路18條之多。

近年來,和縣圍繞生態立縣戰略,打好藍天保衛、碧水攻堅、淨土持久三大攻堅戰,舉全縣之力抓創建。 2014年六七月,先後對得勝、玉帶河兩個菜場及外部環境進行集中整治,重點整治店外經營、佔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垃圾亂扔等現象;同時對菜場內部環境和入口進行整治;還對安德利、萬家隆超市附近商圈的停車秩序及和城老城區範圍內的主幹道路整治。黨的十八大以來,和縣新建龍潭路、禹錫路、老四小、大貨車停車場26個,停車位2000個;建立站點64個,投放公共租賃自行車1200輛、電動助力自行車200輛。和縣繼2007年開通和城公交車8條線路外,又於2018年啟動城鄉公交一體化,相繼開通和城至烏江、烏江至香泉、和城至南義等3條公交線路。通過交通秩序整治,和城的道路通暢了,城市面貌改觀了。

與此同時,和縣還對龍潭路、和州路、陋室路等11條長30.9公里的道路實行雨汙分流。2014年,和縣開始全省文明縣城、衛生縣城、園林縣城、生態縣城“四城同創”。通過四五年時間的不懈努力,和縣繼2017年將省級文明縣城、衛生縣城、園林縣城三大榮譽稱號收入囊中後,又於今年6月再將省級生態縣城稱號一舉摘下。“四城同創”的成功也為和縣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再添一張新名片。

城市有厚度,氣質不凡

年近八旬的裴怡禮是原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師,於1968年來和縣工作生活,“我已把和縣當成我的故鄉”,裴怡禮作為和城一些建築的設計者和建設者,見證了和城滄桑鉅變。他曾帶外地朋友自陋室中軸線往南依次參觀鎮淮古街沿街文廟、鎮淮樓、四牌坊、大京兆、鎮淮廊橋等建築,外地朋友看後遊興不減,稱讚和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軟實力,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沒有靈魂,這座城市就徒有一具空殼而已。而有了這樣高尚的靈魂,這座城市才能“相看兩不厭”。和城就是這樣一座城市。在和城建設規劃之初,和縣就將保護和城文物範圍確認下來,這些文物包括鎮淮樓、喜雨亭、霸王廟、萬壽塔、文昌塔等。對裴怡禮來說,他做過兩件值得此生自豪的事:一是拯救修復鎮淮樓。鎮淮樓是和城保護較為完整的文物,論起保護,裴怡禮功不可沒。1985年4月,文昌塔突遭火災,消防隊員搶救三天沒能將火撲滅,裴怡禮得知後趕到現場,運用所學過的建築學知識,再查看塔身構造,認為古塔為木質結構,可通過往木柱鑿洞灌水。實施後不到15分鐘火勢餘煙頓消。1991年,一場大水毀了鎮淮樓的西北處牆體,引起樓上木質閣樓坍塌。他聞訊後帶著幾個架子工、木工進行修復;另一件事是文昌塔保護。

保護文物毫不手軟。陸西庭說起1987年9月的“樓讓古樹”一事,至今印象深刻。他從一張老信封裡取出一摞照片,這些是他當年特意請人拍的古樹等照片。當時這棵年逾百年的“楓楊”古樹有三四層樓高,直徑1米多粗,兩個人都抱不過來。而縣政府欲建6層宿舍樓,有人認為這棵大樹“礙事”,想砍掉它。身為局長的陸西庭堅決不同意,據理力爭,他認為自己有責任保護這棵古樹……最終“樓讓古樹”,一棵大樹被保住了。

1988年以後,和縣數次重修陋室公園,並恢復了明代黃公標修建的江山一覽亭、望江亭、仙人洞、臨池亭、履仙橋等建築,依山建造仿清鏤花牆300米,建牌坊門樓。同時對雞籠山鳳林禪寺、霸王祠、萬壽塔等古建築也進行整修。

城市有深度,靈氣十足

一座城市有了流動的水,這座城市就有詩意和靈氣。濱江和城正是有了水上公園、和州湖、得勝河源源不斷的水的滋潤,才使得和城詩意盎然靈氣飛動。每每晨夕,一撥撥人群或漫步水上公園,或健身和州湖,或徜徉得勝河畔,水上公園岸上,迴廊下,絃歌不絕,笑聲盈盈。水的滋養,讓和城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包容一切,也讓親近自然的市民心胸蕩層雲。

佔地90畝的水上公園,原先是一條長70米、面積60畝的護城河,長期汙水久滯,實際成了遠近聞名的臭水溝。行人經過便可聞見陣陣惡臭味。2008年10月,和縣投資1800萬元對這條臭水溝集中整治,2010年竣工。在整治中,他們新建700米長的汙水箱涵,使昔日的“龍鬚溝”變成今日的大觀園。駐足河畔,水上木質棧道、音樂噴泉、亭臺樓閣盡收眼底。湖心島常有翩翩起舞的白鷺、蒼鷺等鳥類棲息,一帶石拱橋兩端岸邊遍植楊柳。

老城有水上公園,新城的和州湖原來也有一個詩意的“鷹潭湖”名,這裡原是一座水庫,隨著和城的城市建設,這裡成了取土開挖處。和縣投資1.5億元就勢隨岸賦形打造新區景觀。該園佔地1110畝,其中綠化615畝,水面495畝。

水上公園與和州湖是和城的一雙清澈的眸子,靈動明亮,顧盼生輝。而南城邊的得勝河水,經過整治,水質透亮。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建股人員汪堯介紹,自2018年3月以來,和縣投資5.53億元通過PPP項目對包括環城河、玉帶河、扁擔河、得勝河支流等7個水體的黑臭水體進行控源截汙、內源汙染、生態修復、生態補水等V類水體治理,目前已基本完成環城河歷陽路以北、陋室路以南500米,陋室路以北、文昌路以西段截汙管道、清淤疏浚整治任務。

和縣以構建濱江綠色生態棲息地,營造靜養生息的生活環境為目標,打造生態宜居的濱江園林城市。他們以湖、塘為“眼”,以河為“帶”,先後建成了桃花塢公園、陋室公園、歷陽公園、禹灣公園、體育場遊園、望江路遊園、十一萬遊園、桃花塢廣場、和州湖公園、濱河大道景觀遊園等10餘處城市綜合性公園、街頭廣場和遊園。目前,和城建成區公園綠地面積660.29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86平方米,公園綠地覆蓋半徑達81.1%。

正是有了陸西庭、裴怡禮等幾代住建人和全縣幹群的共同努力,和城才有了今天的高顏值。值此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他們衷心希望和城這隻白天鵝飛得更高更遠。 (常興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