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型演變看中國民航發展

公務機風采

公務機是各國政要、企業家、商務人士、知名人士及演藝界明星等進行政務、商務活動和休閒度假時使用的專用飛機,也稱行政機或商務飛機

。其通常意義上是指4座以上、採用噴氣式或渦漿式發動機為動力的飛機。按照價格、航程、客艙容積等數據,公務機種類可分為超輕型、輕型、中型、大型、超大型五種。

1995年之前,中國的公務機市場還是一片空白。其原因不僅是受空域、規章、機場、空管等方面的制約,更重要的原因是國內經濟總量不足和人們航空消費觀念尚未接納這種生活方式。

1995年3月,海南航空公司引進了國內首架公務機(利爾噴氣55型飛機,註冊號B-3980,1998年12月退出運營),並於當年成立金鹿公務航空有限公司。隨後的1997年8月,湖南長沙遠大空調有限公司從美國引進賽斯納525型公務機和貝爾206直升機各1架,成為我國第一家擁有公務機的民營企業。中國的公務機市場,從此走上快速發展軌道。

2003年前後,中國國內的公務機市場幾乎由金鹿公務航空有限公司、山東航空集團旗下的彩虹公務機有限公司、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航空公務機公司三分天下,運營機型為灣流V、豪客400、豪客800XP、灣流IV、挑戰者604、賽斯納208、CRJ200等型號。

幾年之後,更多的公務機運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自2008年開始,中國公務航空市場進入了爆發期,迅速成為全球公務機數量增長最快的市場。北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美瑞公務機有限公司、東方公務航空服務有限公司、中一太客商務航空有限公司、亞聯公務機有限公司、中信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東海公務機有限公司等紛紛成立。運營機型包括灣流280、灣流550、豪客850XP、豪客900XP、豪客4000、波音BBJ、空客A318及A319、獵鷹7X、獵鷹900、萊格賽650、獵鷹2000、賽斯納680、挑戰者605、挑戰者300、挑戰者850、環球快車6000、飛鴻300、世襲1000等。

從機型演變看中國民航發展

空客A318

從機型演變看中國民航發展

獵鷹2000S


從機型演變看中國民航發展

獵鷹7X


從機型演變看中國民航發展

萊格賽650


從機型演變看中國民航發展

環球快車6000

從機型演變看中國民航發展

灣流280


從機型演變看中國民航發展

灣流V


從機型演變看中國民航發展

豪客800

據統計,2008年~2014年,我國公務機數量分別為32架、36架、56架、109架、160架、202架和211架,年增長率分別為12.5%、55.6%、94.6%、46.8%、54%和19%。這種高速增長的形勢表明,中國公務航空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個各方積極入市、市場熱度持續攀升的局面。儘管此後由於多種原因,公務機消費和運營總量增長態勢有所放緩——截至2015年,中國民航在冊公務機共252架,同比增長11%,遠低於前幾年平均20%的漲幅。但是據權威機構預測,中國公務航空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未來10年公務飛機有望達到600架~1200架。

2016年後,中國公務機市場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得益於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支持,特別是國務院新頒佈的多項鼓勵通航發展的政策,各地都開始啟動全面的通航發展規劃,公務機目標客戶群在逐年擴大,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新的樞紐機場的建成或擴建,也給公務機運營帶來寬鬆的環境和發展機遇;隨著中國經濟的繼續發展,逐年增加的高淨值人群正在成為帶動未來公務機飛行量高速發展的中堅力量。

可以說,公務航空已經越來越成為中國民航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滿足緊急、重大的政務商務活動和醫療救助飛行等需求方面,公務機也展現出了靈活、便捷、高效的特點。

通航飛機風采

飛機在將人類帶入航空時代的同時,也揭開了世界通用航空發展的序幕。

1931年6月2日,浙江省水利局租用了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1架梅塞施密特(Messer?schmitt)M18-D型飛機,在錢塘江支流浦陽江36公里河段進行航空攝影,翻開了中國通用航空歷史的第一頁。

中國通用航空的突破性發展是與新中國民航的成長曆程相伴相隨的。1951年5月,應廣州市政府的要求,軍委民航局同意民航廣州管理處派出1架C-46型飛機,連續兩天在廣州市上空執行了41架次的滅蚊蠅飛行任務,這是新中國民航飛機首次執行通用航空飛行任務。

1952年,中國民航組建了第一支通用航空隊伍(中國民航原稱“通用航空”為“專業航空”,為與國際民航規定取得一致,1986年1月8日國務院頒發的《關於通用航空管理的暫行規定》中,正式將“專業航空”改為“通用航空”)——軍委民航局航空農林隊,配備10架捷克生產的愛羅45型飛機。1955年,民航局組建專業航空隊,下設林業、航測2個飛行中隊。此後,全國各地陸續成立了以農林業飛行為主的17個飛行中隊、大隊,先後運營執飛裡2、波2、雅克12、伊爾12、伊爾14、安2、運5、直5等型飛機、直升機。到1965年底,民航系統以從事專業航空為主的飛行大隊達到10個(第8~第18飛行大隊),擁有273架飛機(其中運5型飛機205架),平均每年作業15800小時,是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初步形成了中國民航通用航空的基礎力量。

1966年,民航第18飛行大隊改編為民航第二飛行總隊,專職負責民航通用航空飛行任務。1970年以後,我國通用航空先後引進安12、安30、米8、雲雀等以渦輪噴氣發動機為動力的機型,取代原來使用的以活塞發動機為動力的機型。不久又購置雙水獺、空中國王B200、貝爾212、拉瑪、海豚等新型飛機、直升機,以及國產運12、直-9型飛機、直升機,同時租賃或者融資購買貝爾214ST、S-76、S-61、H215、M-18、H125等型飛機、直升機。到1980年,民航系統有14個從事農林業航空為主的專業飛行隊伍,即第9飛行大隊(駐烏魯木齊)、第11飛行大隊(駐衡陽)、第12飛行大隊(駐長春)、第13飛行大隊(駐濟南)、第14飛行大隊(駐合肥)、第15飛行大隊(駐沙市)、第16飛行大隊(駐南陽)、第17飛行大隊(駐重慶)、第20飛行大隊(駐朝陽)、第21飛行大隊(駐蘭州)、第24飛行大隊(駐呼和浩特)、第25飛行大隊(駐哈爾濱)及2個飛行中隊(駐南昌、西安)。這些飛機和隊伍,基本滿足了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使通用航空成為我國民用航空事業的重要一翼。

1982年9月,針對改革開放後快速發展的通用航空形勢,民航第二飛行總隊整建制改為“中國民航工業航空服務公司”,專為工業、農業、海上石油運輸等提供飛行服務,這是中國民航成立的第一家通用航空公司。不久,中國南海石油聯合服務總公司民航直升機公司(民航廣州直升機公司)、中國海洋直升機服務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航空服務隊、上海市海洋石油服務總公司民航直升機公司(民航上海直升機公司)、中國飛龍專業航空公司、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總局農業航空試驗站(龍墾通用航空公司)、冀華航空公司等先後成立,中國的通用航空事業進入持續快速發展時期。

然而,自1990年開始,中國通用航空發展出現困難局面。一是通用航空企業作業量嚴重下降;二是多型飛機陳舊落後,進入逐步淘汰階段;三是機型得不到更新,可用飛機數量減少;四是飛行員大量改飛運輸機,通用航空空勤人員嚴重不足。為此,1996年,民航總局下發《中共民航總局黨委關於發展通用航空若干問題的決定》,大力促進通用航空的發展。此後,通用航空出現了新的生機,開始得到穩步發展。到2006年,通用航空年作業飛行小時數達到98700小時,比2005年增加16%,創歷史最高水平;通用航空全行業飛機、直升機(含教學訓練、機場校驗飛機、直升機)數量達到707架,其中飛機575架、直升機132架,比2005年增加92架;全國從事通用航空經營活動的企業達到69家,批准籌建通用航空企業30家。

2008年後,鑑於通用航空飛機在四川汶川地震救援中的突出表現,加之北京奧運會期間世界各地飛來多架公務機,使中國通用航空再次引起關注,掀起了新一輪發展熱潮。2010年1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關於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吹響了通用航空發展的號角。2012年7月,《國務院關於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下發,要求大力發展通用航空,加快把通用航空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並提出民航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也包括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積極支持國產民機制造,到2020年通用航空實現規模化發展,飛行總量達200萬小時,年均增長19%。

在各種利好政策的鼓舞下,近年來我國通用航空事業發展迅速。截至2014年12月,我國通用航空運營企業達到239家,批准籌建企業200餘家,註冊通用航空器1621架;截至2018年12月,我國通用航空運營企業達到436家;截至2019年8月底,註冊通用航空器達2583架。曾經使用以及現役使用機型(不含公務機)達到145種,其中國產機型29種,進口機型116種。具體來看,第一類是具備自主研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型,如初教5、運5、運5B、運7、運11、運12型飛機,直5、直11型直升機,小鷹500、A2C飛機、蜜蜂系列輕型飛機,阿若拉SA60L、AC500、藍鷹AD200、洪都N5A農林飛機、海燕650以及華教HJ2000、達天CA-80型飛艇、RQ7-3熱氣球等;第二類是引進國外先進機型進行生產,如賽斯納162R、賽斯納208、PZLSW-4型直升機、直-9(直-9A)直升機;第三類是與國外領先製造商合作開發生產,如EC-120(“蜂鳥”)、DA40型系列飛機、CTLS型飛機;第四類是收購國外先進機型或者知名製造商,如通飛公司併購美國西銳公司,重慶直升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完成對美國恩斯特龍直升機公司的收購,產品為SR20/SR22、恩斯特龍系列;第五類是直接從國外引進先進機型,如H125“小松鼠”、貝爾407、貝爾429、EC130、EC225、卡32、米26、S-92、PC-12、索卡塔TB-200、賽斯納152、賽斯納182、賽斯納208“大篷車”、R22、R44等。

從機型演變看中國民航發展

H125“小松鼠”


從機型演變看中國民航發展

直-9


從機型演變看中國民航發展

H135


從機型演變看中國民航發展

TB-20


從機型演變看中國民航發展

S-76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