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真有規模“魔咒”嗎

基金的業績與規模到底有沒有關係?

可能也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大部分數據表明,基金一旦到了一定規模,業績會隨著規模增大而受到影響。

現實中,一些有經驗的基金經理,也會選擇限額募集新基金。最近的就是睿遠和興全新發的基金,都選擇了限額髮行。

我們接著讀季報,看看三季度有哪些值得關注的。

何帥管理基金的規模,超過百億了。何經理來自交銀施羅德基金,這家基金公司擅長權益類基金,出了像王崇、何帥、楊浩等一些明星基金經理。前一段新發的基金興全合泰,明星基金經理任相棟也是出自交銀施羅德基金。

三季度報披露後,何經理管理3只基金,共計規模為105.79億。其中,交銀持續成長主題混合32.82億,交銀阿爾法核心混合39.98億,交銀優勢行業混合32.98億。

基金真有規模“魔咒”嗎

增長到百億規模主要是來自交銀持續成長這隻基金的規模漲幅,三季度規模增了15.23億。其他兩隻規模基本變化不大。這隻基金成立於2018年1月份,很不巧的是,2018年全年開始震盪下行,但這隻基金在18年回撤上倒是不大。主要的淨值漲幅在2019年,交銀比較擅長就是權益類的成長股,不止這隻基金,何帥管理的三隻基金今年來的收益都在40%左右。

基金真有規模“魔咒”嗎

三隻基金的重倉股基本差不多,所以淨值的走勢也類似。申購額度上最近也限制了單日100萬,基本是拒絕了機構和大額用戶,也是為了控制規模。

基金真有規模“魔咒”嗎

三季度基金運作分析和對未來的展望。

“2019 年三季度 A 股市場風險偏好明顯回升。特別是市場對 5G、進口芯片替代及自主可控關注較高,相關個股及行業獲得了可觀漲幅。

本基金在三季度跑贏業績比較基準,主要原因是持倉結構偏向成長類,相關個股估值回升。

在流動性相對寬鬆,並其他大類資產預期回報較低的環境下,資本市場吸引力可能會緩慢顯現。從三季度的情況,具體表現為兩個方向,首先是未來具備明確成長機會的行業其估值可能大幅提升。其次是優質“核心資產”估值可能會穩定提升。我們希望通過前瞻性研究發現一些新的變化和未來成長性不錯的行業,並通過深度研究發現更多優質資產,相關投資我們都會基於較好的安全邊際,不參與估值可能泡沫化的公司或者行業。我們希望通過深度研究,找到需求可持續增長的行業,競爭力可持續拓寬的公司,享受公司價值的可持續成長,並希望以此能夠持續為持有人獲得超額收益。”

規模的增長,提現了投資者對其的認可。但是基金規模大了之後,業績會不會受到影響,確實讓人值得擔心。當然,100億的規模也不是特別的大,更何況是三隻加起來的。

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與當下行情的適應性。不過既然選擇了主動基金經理,也就不必要花過多的精力去研究行情,相信基金經理。

100億規模真的是個“魔咒”,基金池觀察的基金——中歐發現價值混合,2018年年底規模超過100億,峰值達到106億。最新的規模只有51.74億,規模幾近腰斬,今年以來該基金漲19.99%,同期滬深300漲29.88%,沒有跑贏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