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始末,而楚昭王卑颜屈尊的请伍子胥回国

伍员,字子胥。这里的“员”,读音跟“云”相同。

伍员他们家是正经八百的贵族,朝上数三代,曾祖伍参、祖父伍举、父亲伍奢,都是楚国的大夫,绝对的根正苗红,血统高贵。

伍参在楚国供职时,正赶上晋楚在中原争霸。楚国出兵伐郑,晋国赶来增援。晋军势大,楚军上下人心惶惶。这时伍参力排众议,出谋划策,极力主战,最终击败晋军,立下大功。伍举的故事更有意思,因为他跟这个成语息息相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据记载,这个对话,就发生在伍举与楚庄王之间。楚庄王继位之初,因为令尹斗越椒专权,他的位置还没坐稳,只好韬光养晦,整天沉湎于酒色歌舞,并且在门口立块牌子,说:“进谏者,杀毋赦!”

一天,楚庄王左手搂着秦国的美妾,右手搂着越国的少女,坐在钟鼓乐器中间,喝得醉醺醺的,大夫伍举突然报门而进。楚庄王眯缝着醉眼,口齿不清地说:“大夫您来,是想痛饮美酒呢,还是想听歌观舞?”伍举说:“都不是,我来是想请教您一个谜语。有人说,咱们楚国国都的朝堂上,来了一只大鸟,可是整整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心里并不糊涂。他说:“我知道。这鸟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您等着瞧吧。”伍举说:“它不飞不叫,早晚会被猎人谋取。箭已上弦,很快就要射出来,哪里还能容它冲上云霄,叫声惊天?”这话正好说到楚庄王的心坎上。于是立即痛改前非:绝女色,停美酒,罢歌舞,励精图治;重用孙叔敖、伍举、苏从等人,以制衡斗越椒,直到最后,将造反的越椒彻底灭掉。就这样,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军,洗雪了城濮之战的耻辱,楚庄王也跻身“春秋五霸”的行列。

不过这都没什么用。阿Q的祖上也阔过。

楚王都属于芈氏,姓熊。楚平王叫熊弃疾。

熊弃疾是楚共王的儿子,楚庄王的孙子,上面有四个哥哥,他是老五。最初继承王位的是他大哥,就是楚康王。康王死后,传位给自己的长子,但四年之后,熊弃疾的二哥杀掉侄儿自立,就是楚灵王。楚灵王德政不修,四处用兵,民不聊生。寒冬腊月,妄兴大军。士兵们披着铁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却身穿“腹陶裘”,外罩“翠羽披”,头顶皮帽,足踏豹皮装饰的锦靴,站在中军帐前观看雪景,连声赞叹“好雪!好雪!”

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始末,而楚昭王卑颜屈尊的请伍子胥回国

简单的说就是: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十二年后,楚灵王带领大军出征,他的三个弟弟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攻入郢都,杀掉太子,推举老三为王,就是楚初王,老四为令尹,老五弃疾当司马,典型的家族式企业。消息传到前线,楚军大哗,片刻之间,三军随即作鸟兽散,只剩下楚灵王这个孤家寡人,走投无路,众叛亲离,不得不用一条绳子,找棵歪脖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老三虽然占据了大位,但灵王去向不明,郢都人心不稳。熊弃疾年龄最小,但鬼点子可不少。他意识到,乱就是上天赐予的机遇,决心浑水摸鱼。五月己卯之夜,弃疾安排人马绕着郢都大声呼喊:“灵王驾到,灵王驾到!”百姓们一听,满城骚动,惊惧不安。弃疾随即派人故作惊慌地跑入宫中,对他三哥四哥说:“不好了,国君回来了,国人马上就要杀进宫来。众怒难犯,何去何从,你们赶紧拿个主意吧,免得到时候遭受耻辱!”二人一听,乱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这时,又进来一个人,当然还是熊弃疾派来的。他高声惊呼:“大队人马就要冲进来了!还有司马的部队!”没办法,这二位赶紧抹了脖子。可怜楚初王只干了一个月,屁股都没暖热,王座就归了五弟。

熊弃疾随即改名熊居,摇身一变,由司马而一跃成为楚平王。但熊弃疾也就如此了。

“楚平王奢侈无姿”。他立儿子熊建为太子,安排伍举和费无极,尽心辅助教育。然而费无极奸佞谄媚,太子建偏偏又不吃这一套,喜欢伍举,而讨厌费无极。直接领导看自己戴着有色眼镜,这日子还怎么过。不行,必须生产自救。费无极先去禀报楚平王,说:“太子也老大不小的了,该娶媳妇了。”楚平王说:“嗯,是这道理。你去操持吧。”

太子建已经订下亲事,对方是秦国公主孟赢。费无极奉命去秦国迎亲,发现这姑娘确实漂亮,就动了歪心眼。等把新娘接回郢都,他马上跑到楚平王跟前,说:“公主相貌甚美,不如大王您纳了吧。反正太子还年轻,将来机会还多的是!”

楚平王一听,龙颜大悦。怎么说呢?费无极忠心耿耿呗。你想想,这样的事情,他都忘不了我,对我能不忠心吗?大手一挥,作了批示:同意!

楚平王强娶儿媳,这事好办,不要脸就行!

这一下,费无极可算露了脸儿。他不再辅佐太子建,直接调回中央,到楚王身边工作。费无极又生了坏点子。先是将太子建下放到城父锻炼,可惜太子建早晚要当楚王,那时还有他的好果子吃吗?不行,还是得斩草除根。

说他和伍奢勾结,将在国都之外叛乱。城父远在边疆,他们俩自以为有了类似宋国和郑国的便利,再加上齐国和晋国撑腰,他们很快就会对楚国构成威胁。

楚平王虽然不要脸但是不傻:“建是太子,国家早晚是他的,他干吗要叛乱?”费无极说:“大王您可别忘了,那秦国公主本来是他的呀。自从您娶了公主,太子心里没有一天不怨恨。现在他手里有了兵权,又与别国有联系,早晚会打过来的,您得做好准备才行!”

楚平王拘押了伍奢,然后派人给城父司马奋扬带去密令:立即杀掉太子建。奋扬接到命令,先派人悄悄报告太子建,让他快逃,然后才组织人马,安步当车,不紧不慢地朝太子建的住处开去。

奋扬自己披枷带锁,前往郢都请罪。楚平王说:“命令出自我口,到你耳边,是谁泄露的?”奋扬不慌不忙地答道:“是我。从前您曾经命令臣,要忠心耿耿辅佐太子,臣虽不才,却也不敢三心二意,所以执行了您先前的命令,没忍心执行后来的命令。臣放走太子,现在追悔莫及!”

楚平王的怒气逐渐平息,说:“那你怎么还敢来见我?”奋扬说:“臣没有完成大王的使命,如果不来,就是再次违令,为臣不敢。”楚平王无奈地挥挥手:“算了算了,你还是回到城父,去当你的司马吧。”

伍奢可没这么幸运。

费无极决心将他们斩草除根,就建议以伍奢为诱饵,引诱他的两个儿子过来,满门抄斩。楚平王当然言听计从,对伍奢说:“你如果把两个儿子叫来,就能活命,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伍奢说:“伍尚为人仁厚,一叫准来;伍员生来桀骜不驯,肯定不会从命!”

伍尚准备赴汤蹈火,但伍员不干。他说:“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员到底技高一筹,将利害关系看得清清楚楚,知道一去肯定是全军覆没,这样无所作为,实在不值得。

伍尚说:“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相比之下,伍尚就是个谦谦君子,中看中听,就是不中用。

伍员投奔了逃跑在晋国的太子建,伍奢、伍尚以及家人被杀。

太子建和伍员到郑国临时落脚。郑国对他们很够意思,按照公子的规格,热情接待。最后到了晋国。

晋倾公说:“你跟郑国关系好,他们一定很信任你。你先回到郑国,给我们做内应,咱们里应外合,一定能灭掉郑国,然后封给你!”太子建真就答应了,结果事泄被杀。

伍员随即带着熊建的儿子熊胜,向吴国逃去。

吴国是晋国一手扶持起来,专门牵制楚国的,是楚国的天敌。

熊胜也跟着伍员流落至吴。后来楚国把他召回去,封于白地,号白公,其子孙就以白为姓。白公一心为父报仇,想起兵攻郑,但楚国当局不干。白公心怀不满,随即发动叛乱,这就是所谓的“白公之乱”。白公没有成功,兵败自杀,子孙一路逃亡,有一支定居秦国,两百多年后,诞生了名将白起,再过一千年,又孕育出了诗人白居易。

伍员到了吴国,通过公子光的引荐,见到了吴王僚。并将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后来的事算是家喻户晓。然后伍员回到乡下隐居。按照道理,直接效忠吴王僚,风险小,可靠程度高。可他的政治投资,却选择了公子姬光。

姬僚虽然一命归西,但他的儿子庆忌还在卫国活蹦乱跳。如果就是个普通的公子哥儿也没什么,要命的是,这家伙是勇士。武艺高强,天下闻名。

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始末,而楚昭王卑颜屈尊的请伍子胥回国

公子光这时叫阖闾又找到伍员说:“您推荐的专诸,帮了我的大忙。可是庆忌正在联络各国诸侯,如何是好?”伍员说:“我这个人不忠,品行不好。已经跟您一起谋杀了王僚,现在又要算计他的儿子,苍天在上,恐怕不允许吧?”阖闾说:“武王灭了商纣,后来周公又奉命杀了他的儿子武庚,也没听见人们有什么怨言呀。即便有议论,也不会议论你,有什么关系呢?”

曾经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伍员向他推荐了又一个历史著名的刺客-要离!

要离拿竹剑跟阖闾比武,伤了阖闾的手指。阖闾下令砍断他的右臂,又杀掉他的妻子孩子,放火在闹市烧毁。就这样要离取得了庆忌的信任。

庆忌召集一批士卒,日夜操练,准备返回吴国,消灭阖闾,为父报仇。

精兵练成,庆忌随即带领他们向吴国进发。船开到江心,风大浪急。要离力气小,又失去了右手,就到上风的地方,用矛钩住庆忌的冠,借着风势刺中了他。庆忌回头伸手抓了三次,这才抓住要离,像拎小鸡那样把他的脑袋摁入水中,然后再提起来放到腿上,说:“真是个好样的,敢来刺杀我!”左右赶过来要杀掉要离,庆忌说:“怎能一天杀掉两个勇士呢?让他回吴国去吧,彰显他的忠勇!”

要离说:“杀妻灭子侍奉君王,是为不仁;为新君主而杀死老君主的儿子,是为不义;看重自己的生命,既不高贵,也不合道义。我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世上呢?”说完,一头栽进江里。

要离的随从赶紧把他捞上来,说:“您何必寻死呢?回去还有高官厚禄等着啊。”要离当然不肯,自断手足,气绝身亡。

这时伍员在吴王阖闾面前已是很有份量了,然而伍员又向吴王推荐了-孙武!孙武训练吴王的宫女,杀掉了吴王的两个宠姬,也是家喻户晓。因为伍员与吴国有共同的敌人-楚国。

后来的事伍员攻入楚国国都,鞭尸楚平王。楚国为了躲避吴国只能迁都。楚昭王惊魂未定召集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商量说:“子胥不死,又不回来,咱们楚国总是不安。不如把他请回来。”

于是派出使者,对伍子胥说:“从前我的父亲无辜杀了您的父亲,那时我还年轻,并不知情。如今您以这样的方式报答寡人,寡人也不敢埋怨。咱们已经扯平,您为何不回到您的祖坟旁边呢?我国虽然小,但愿意跟您共同执掌;我们的百姓虽然少,但愿意跟您共同驱使。”

伍员说:“以这种方式求名,名声肯定显赫;用这种方式求利,利益必然丰厚。我先为父报仇,然后还要求利,这不是贤明者干的事。父亲冤死,儿子还要食它的爵禄,也有失父子之义!”

楚昭王邀请伍子胥回国,是陷阱吗?肯定不是。春秋时期,人们做事多少还要讲点规则,讲点“国际”影响。因为当时的中国,虽然晋楚吴先后崛起,但都算不上超级大国。“国际”政治格局,还是典型的多极化,更何况上面还有个名义上的周天子。楚昭王请伍子胥回国,只想平息事态,绝非秋后算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