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卻手腳冰涼?應分階段降溫!許多媽媽不知道

寶寶發燒,一般全身滾燙,額頭、手心、腳心都是熱的。可有時,明明身上摸著很燙,可手腳冰涼,有些寶寶甚至出現寒戰。這是怎麼回事?這種情況下是不是需要“捂”被子呢?

寶寶發燒卻手腳冰涼?應分階段降溫!許多媽媽不知道

寶寶發燒為什麼手腳冰涼?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的現象在臨床上經常見到,孩子本來發高燒卻手足冰冷,待體溫逐漸下降後,手腳又慢慢熱起來,其實這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儘管孩子的手腳冰冷,但內臟卻處於發熱狀態,這在3歲以下的寶寶中尤為多見。

這是因為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在體溫上升期負責血管收縮舒張的神經容易發生功能紊亂,導致嬰幼兒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收縮狀態,所以手腳冰涼。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怎麼辦?

不少家長一發現寶寶四肢發涼,就誤以為孩子受寒怕冷,馬上用棉被將他緊緊包裹,結果使得寶寶的體溫得不到及時散發而越升越高,發生高燒、高熱驚厥。

高熱驚厥主要是發生在體溫迅速上升的時候,而高燒的狀態,即使是39℃、40℃,雖然溫度高,但比較穩定,對大腦的刺激反倒不是那麼強烈。

體溫快速上升的過程,是大腦體溫調節中樞先發出一個指令,比如把溫度調到40℃,而寶寶當下的溫度是37℃,那麼半小時或一小時內就要快速升高3℃,預防高熱驚厥,首先是要想辦法讓體溫不要那麼快上升。

寶寶在打哆嗦、手腳冰涼的時候,熱量往外散的就比較少,這個時候家長用熱水、熱毛巾泡一泡,寶寶的手腳泡熱了,血管疏通了,熱量就很容易散出來,這樣子就能使升溫的峰值或者速度減小。

寶寶發燒應分階段降溫

在寶寶發燒時一定要注意監測寶寶的體溫,分發熱不同階段進行對應的處理。

1.體溫上升期

當寶寶手腳冰冷,而腋下、額部、口腔等部位灼熱時,就應懷疑是發熱。

媽媽怎麼辦?

“末梢保暖”原則,可以喂溫水,給孩子穿上襪子,或者熱水泡腳改善末梢循環。這一時期不會持續太久,它提示孩子體溫正在上升,通常1—2小時會發生高熱,家長應注意監測體溫變化。

2.持續高熱期

這時候寶寶會感覺很熱,而且會很不舒服。

媽媽怎麼辦?

給寶寶喝足水,緩解他的不適。如果孩子精神好,即使發熱,也不需馬上使用退熱藥物,

當體溫超過38.5℃,可口服兒童退熱藥。

3.退熱期

這時候的寶寶會出很多汗。

媽媽怎麼辦?

家長應密切觀察患兒是否出現嚴重不適,多飲水,及時補充電解質(如口服補液鹽),避免患兒出現脫水、循環障礙或電解質紊亂。有高熱驚厥史的寶寶,家長應嚴密觀察體溫變化,積極退熱,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驚厥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