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發展規律:未來可能呈現這十大趨勢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當前我國實現經濟持續、健康和穩定發展的必然命題。

產業園區作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是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管理創新的主要載體,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產業園區越來越被各級政府重視,產業園區已經成為各地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未來,我國的產業園區可能呈現以下趨勢。

趨勢一:園區的戰略轉型和升級

中國園區經濟雖只有二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但卻是每隔幾年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掀起了園區的“二次創業”浪潮,也將我國園區發展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近年來,我國園區發展方式正在出現一些新的趨勢和特點,如增長方式由注重規模向更加注重發展質量轉變;資源配置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化發展轉變;產業結構由以製造業為主向製造業和專業服務業相結合轉變;環境建設由相對注重硬環境向更加

注重軟環境轉變……可以說,大部分現有產業園區在未來發展中都需要面對這樣的課題。


產業園區發展規律:未來可能呈現這十大趨勢


△國科健康(東鄉)產業園

趨勢二:園區產業的“瘦身”、“增高"

隨著各類產業園區遍地開花,產業定位同質化、產業招商盲目化的現象越發明顯,很多產業園區都存在著“有企業無產業”、“產業點高面低”的產業困境,園區的產業集群效應並不顯著。

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戰略的大背景下,推動產業提質升級是園區“二次創業”的根本。園區產業的變革可以總結為兩個詞——“瘦身”和“增高”。

“瘦身”主要體現在產業門類上,對園區現有產業進行“整理、優化、升級”,確立園區的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打造產業鏈經濟

“增高”主要體現在產業提升上,從目前絕大數工業園區的發展現狀來看,傳統產業在園區經濟總量中佔有較大比重,因此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是這些園區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任務。另一方面,園區產業“增高”可以藉助產業融合,延伸和拓展產業鏈,

構築園區產業“微笑曲線”,提升園區產業鏈的競爭力。產業融合發展是園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必然趨勢,是園區產業經濟發展的一種新特徵。

趨勢三:產業園區走向綜合城區

隨著產業園區的演化和發展,園區承載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大量城市要素和生產活動在區內並存聚集,從而推動了產業園區的城市化進程,園區經濟與城區經濟逐漸走向融合。

為順應這一發展趨勢,一些產業園區主動謀求戰略轉型,從單一生產型的園區,逐漸規劃發展成為集生產與生活於一體的新型城市

趨勢四:產業招商的精細化運作

產業招商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產業規劃、政策體系、招商接洽、項目入駐、運營扶持等諸多環節,涉及招商參與部門的權責和利益設計。

目前的很多園區招商模式還停留在點式突破的“游擊戰”,個人激勵強、項目導入快,但招商體系不健全、招商方式陳舊、整體營銷力度不足和難以形成公共平臺等,不利於未來園區產業集群的發展。


產業園區發展規律:未來可能呈現這十大趨勢


△國科健康(東鄉)產業園

趨勢五:園區的品牌化和“連鎖經營”

在園區經濟“氾濫”的今天,“軟實力”已經成為打造園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籌碼。因為園區經濟的發展光有數量和規模還不行,還必須有質量和品牌,一個精品園區的單位產出不知要高出一般園區單位產出的多少倍。創精品園區,建品牌園區,已成為各地政府發展經濟的重要舉措。

趨勢六:產業資本戰略推動園區戰略

資金問題是園區開發繞不開的問題,也經常會成為園區開發的難題。園區開發具有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報期長的特點,從土地開發、物業開發到產業孵化、產業扶持,園區開發的全過程都離不開資金的推動。

趨勢七:從招商引資到招商引“智”

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立和培育,主要依賴於知識和智力資源。很多產業園區在關注“招商引資”的同時,也在關注“引智招商”,積極吸引科研院所、科學家工作室、博士後工作站等落戶園區。

近兩年,在國家和地方“千人計劃”推動下,各地園區紛紛出臺針對性政策措施,加入到海外留學人才的爭奪戰中。只有強化了招才引智,才能實現資金、技術、項目管理的立體帶動。


產業園區發展規律:未來可能呈現這十大趨勢


△國科健康(東鄉)產業園

趨勢八:園區開發/產業地產商的崛起

在我國早期的園區開發中,政府主導的園區開發公司一直扮演著園區開發“市場”的絕對主角。這時的園區開發公司雖採取公司化機制,但更多附屬於政府管委會,在園區開發中也主要是進行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建設。

隨著我國園區經濟的發展,標準化廠房、創業大廈、孵化器、產業綜合體等產業地產逐步興起,使得園區開發已不僅僅是招商引資的載體,產業地產開發和運營本身就成了一種房地產業務,造就了眾多的產業房地產商。

其中也不乏一些誤打誤撞闖進“行業”中的產業投資者或房地產開發商,不知不覺地成了“園區開發商”,致力於園區開發業務,並在市場的洗禮中逐步成長起來。

近年來,在我國的產業園區開發建設中,市場化的園區開發商正在成為一個活躍的群體。

作為國際上一個成熟產業門類,作為國內一個新興產業,園區開發產業方興未艾。可以預見,未來,政府主導的園區開發商、國際園區開發商、本土園區開發商等都將會活躍在“園區開發”行業。

趨勢九:公共服務平臺成為競爭利器

早期的園區發展,多以園區硬環境建設為主,受制於財力有限和認識侷限,較少涉及產業開發和培育。從園區層面看,對產業的引導主要體現在招商引資上,對產業的扶持主要體現在優惠政策上。

隨著園區經濟的深化發展,園區開發已逐漸從孤立的房產開發走向綜合的產業開發,從片面的硬環境建設走向全方位的產業培育,在打造一流硬環境的同時,開始重視園區文化氛圍、創新機制、公共服務等軟環境的建設。其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日益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課題,已被提上園區工作日程。

在我國,中關村科技園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方面做了最早探索,張江高科也較早在園區開發運營商的基礎上提出了系統服務集成商的定位。

在日益激烈的園區競爭環境中,越來越多的園區經營者在積極推動公共服務平臺的規劃和建設。

人才服務平臺、創業培訓平臺、風險投資平臺、公共技術平臺、技術交易平臺等等字眼,經常見之於地方政府的各種年度計劃、總結報告中。

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一般是植根於園區企業的經營價值鏈上,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群的薄弱環節,如融資、技術、設備、市場、人才等等。

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好,不僅有利於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也有利於促進企業創新、開拓市場,從而增加企業經營效益,有效地提升園區產業集群的競爭力。


產業園區發展規律:未來可能呈現這十大趨勢


△國科健康(東鄉)產業園

趨勢十:園區政策措施的創新空間

擴大政策是園區經濟發展的起點。自我國實行改革開發以來,政府已頒佈了一系列支持經濟特區、開發區和高新區建設的特殊政策,極大地激發了經濟特區、開發區和高新區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相繼推出來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或區域試點,包括區域發展規劃、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以及各種各樣的改革試點,裡面包含著很多創新的機會,如產業投資基金、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科技銀行、金融倉庫、合同能源管理、排汙權交易、保稅物流園區等等。

本文源自:中科產業化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