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兩人真是一樣神機妙算嗎?

迷路的安然


是的,都是一樣的神機妙算。不過,所處的時期不同,所帶來的蝴蝶效應也不同。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五百年前吾知汝,五百年後汝知誰。”難道是說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更勝一籌?其實不然,這句話是劉伯溫說的,也許他自比諸葛亮轉世,有點自賣自誇的意味。不過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那個轉世傳說。

有民謠說:“先姜尚,後孫臏,五百年前諸葛亮,五百年後劉伯溫。”

也就是說姜子牙是他們倆的前世,姜子牙轉生四次,諸葛亮和劉伯溫各是一世。這聽起來可能有點扯,但都是有跡可循的:

姜子牙:西周政治家,軍事家,

孫臏:戰國軍事家,

諸葛亮:三國政治家,軍事家,

劉伯溫:明代政治家,文學家,

從上可以看出,他們所處的朝代時間上都相差了500年,傳說姜子牙仙骨不夠穩固,須轉世休仙骨。但,每轉一世都帶了一顆九竅玲瓏心。所以,每隔500年後都出現了一個類似姜子牙的天才。

另外在才智謀略上都有共同點,軍事奇才,陰謀家!如果說是巧合,這也確實巧合了。

總而言之,諸葛亮和劉伯溫500面前是一家,都是同一個人,所以神機妙算都是一樣的。

不過傳說還是傳說,實際上他們兩個也確實神機妙算。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1、在周瑜的計策面前,就能夠算出未來的天氣,並且能夠迅速定下計謀,“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中的詩句出自這裡。

2、人性的掌握。對魯肅和曹操這兩人的性格摸的很透。能從魯肅手中弄到物資和人員,也能算準曹操在霧天不會出寨應敵,只會放箭。也就是大家草船借箭的故事。

3、諸葛亮七擒孟獲。像耍猴一樣,真是神人。

劉伯溫的神機妙算表現在:

1、神童一枚,博通經史,精通象維之學,凡事占上一卦僕未來,就如吳元年(1367年),他發現熒惑星出現在心宿位,預示有兵災禍亂,於是請求朱元璋下詔罪己。

2、天氣大旱,卜卦後又請求處理久積冤案,朱元璋便當即命令他予以平反,大雨也就從天而降。

從二人的神機妙算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二人最最重要的一點相通處:諸葛亮和劉伯溫都是道家學說得益者,都是自家人。


林大海品紅袖


如果諸葛亮和劉伯溫真的神機妙算,他們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一定會更大。但可惜的是,這兩個人都不會算卦,甚至他們也對“神機妙算”極其反感:子不語怪力亂神,諸葛亮劉基都是一代大儒,怎麼會對那些忽忽悠悠的事情感興趣?

諸葛亮“神機妙算”一說,當然是來自《三國演義》,就連附會為諸葛亮所作的“馬前課”,明顯也是明清兩朝的文人根據演義小說杜撰的,比如“馬前課”中有一句話:“無力迴天,鞠躬盡瘁”,鞠躬盡瘁或許是諸葛亮說的,但“有心殺敵無力迴天”,明明是譚嗣同說的,怎麼又寫進了諸葛亮的“卦書”?

事實上諸葛亮是個政治家軍事家,或許還是發明家、農學家,但是那都是在繼承前人智慧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創新,跟神機妙算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諸葛亮真的神機妙算,他怎麼會進行勞民傷財而又徒勞無功的伐魏戰爭?又怎麼會去輔佐扶不起來的阿斗?

諸葛亮或許會天氣預報,但那是一個合格將領必備的素質,很多兵書都寫了如何利用天氣和地形克敵制勝。

至於劉基劉伯溫,那可是元朝一省教育廳長(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他學的是治國安邦之術,曾經有一點時間也比較瞧不起朱元璋,甚至還為元朝君主出主意怎麼滅掉朱元璋那樣的“反賊”。

劉基的政治素養和軍事水平毋庸置疑,但是他做天氣預報的時候,卻也有失手誤判的時候,還差點丟了性命:淮西集團李善長手下干將李彬犯了法,李善長低三下四找御史中丞劉基說情(李善長是宣國公左丞相,是誠意伯劉基的領導),當時正趕上久旱無雨,李善長勸劉基少殺戮而積功德。

劉基對自己的天氣預報水平很是自信:“殺李彬,天必雨!”

結果李彬是殺了,但是雨卻沒有下。朱元璋感覺自己被忽悠了,勃然大怒。雖然沒取劉伯溫項上人頭,但是卻允許他“退休”,實際是讓他捲鋪蓋回家了。

諸葛亮和劉伯溫是不是神機妙算,看看他們的結局就知道了:這二位都是憋屈死的。

諸葛亮前面橫著一個打不死的司馬懿,劉伯溫身後站著一個陰險的胡惟庸。特別是劉伯溫,有極大可能是被胡惟庸謀殺的——後來胡惟庸被滿門抄斬,有一條罪狀就是謀殺劉基——試想如果劉伯溫真的神機妙算,又怎麼會吃胡惟庸送來的藥?


半壺老酒半支菸


個人認為劉伯溫更勝一籌。按三國志一書描述,諸葛亮的戰績是比較難看的。但是其他野史介紹了一些其他能力神乎其神。

在歷史上能被稱之為神人的不出六位,他們跟常人不一樣,有著未卜先知,預知未來的能力,這些人在歷史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一些非常有名的預言故事,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們就是穿越者,似乎是從未來穿越到過去的人能夠預知未來,精通天文地理,完美的不像一個正常人。

元末明初的高人,明朝的護國軍師劉伯溫就是其中之一,我們都知道很多人拿諸葛亮和劉伯溫來做對比,因為諸葛亮是前朝人素有神機妙算預測未來,通曉天機的能力,但是諸葛亮僅僅只是預言了,未來幾十年的天下格局,在眾多人眼裡,在三國,他是智慧的化身,有著神一樣的能力。那麼劉伯溫和諸葛亮到底誰更厲害?

劉伯溫跟諸葛亮完全不一樣,劉伯溫不管是在朝期間,幫助朱元璋出謀劃策,都遠超諸葛亮。某種意義上,劉伯溫還是朱元璋的老師,這跟在三國時期的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還是比較相似的,但是劉伯溫的能力要比諸葛亮牛,劉伯溫輔佐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特別是跟陳友諒這一戰,沒有劉伯溫的相助,朱元璋很難以弱勝強,關於劉伯溫的預知未來幾千年的傳說,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預言,相信很多人都瞭解過,那就是《燒餅歌》。

這個傳說是這樣的,公元1368年的一個上午,朱元璋在啃一塊燒餅,這顯然非常不符合一代帝王的作風,不過朱元璋乞丐出身,也情有可原。朱元璋剛咬了一口,下面的人上揍劉伯溫有事求見。

朱元璋一想,劉伯溫博學多才,聽說還能預知,於是興趣所致,便問劉伯溫:先生深明數理,可知我碗中是何物。回答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之見這碗中乃燒餅是也。” 朱元璋感嘆劉伯溫真是博學的異才。

自此就有了燒餅歌,而燒餅歌裡的預言也都一一驗證。朱元璋此後的王朝更替,基本上都在這首歌的預言之上,是不是感覺非常神奇。

而諸葛亮只是預言了三分天下後的局勢,最後自己都未能幫助劉備統一天下,拋開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光環,劉伯溫要比諸葛亮強太多了。


鐵骨錚錚綿正鶴


諸葛亮和劉伯溫所處的時代背景大不相同,諸葛亮所代表的蜀漢政權在當時並不具備合法性,因而他發起的戰爭也出師無名,事實上在南宋之前,蜀漢政權在史學家眼裡並不是正統,後來經過文學家的改編,蜀漢政權才開始以正面形象出現。

劉伯溫代表的大明王朝,卻具備推翻蒙元王朝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因而他們發起的戰爭具有天然的正義性。

諸葛亮與劉伯溫相比,後者的戰略規劃能力要強於前者,這一點可以從他們針對各自的對手所採取的方略可以看出,在諸葛亮面對他的對手司馬懿時根本無法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對對手的實力也往往估計不足,而且他把發動戰爭的消耗全部轉移到百姓身上,給百姓造成了巨大生活負擔,因此蜀漢政權並不得人心,這也是它快速滅亡的一個原因。

劉伯溫對他的對手陳友諒卻十分的瞭解,他認為陳友諒是個驕傲自滿,目空一切的人,並且根據這些特點,制定了誘敵深入,滅其銳氣,而後採用以逸待勞的方針,一舉將陳友諒擊敗,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


沉醉的文人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王朝丞相,輔佐劉備艱苦創業,更支持後主劉禪穩定內外,鞠躬盡瘁。


劉伯溫則是明朝御史中丞,在明太祖朱元璋掃滅群雄、推翻元朝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

歷史上的諸葛亮,對劉備戰略上的指導意義重大,對劉禪則是南征北戰、事必躬親,但神機妙算則是談不上的。

而在《三國演義》等小說和民間傳說中,諸葛亮不僅成為三國最牛的明星人物,而且還能預言生死、未來,絕對神機妙算。


劉伯溫在歷史上為朱元璋的崛起,出了不少好計策,但在明朝開國之後,劉伯溫先是因點評丞相人選,遭到朱元璋的忌憚,後又捲入朝爭,最終鬱鬱而終。

同樣在民間小說和傳說中,劉伯溫也是神機妙算,能夠預言生死、未來,更是神到不行。

到這裡大家應該知道了,無論諸葛亮還是劉伯溫,都是在民間神話了,因為老百姓寄託了太多的情感給他們,也就成就了兩個神人。

但不管怎麼樣,悅史君認為,諸葛亮和劉伯溫還是歷史上非常厲害的人物,他們的成就和人格魅力,值得後人學習和敬重。


歷史這樣說


諸葛亮在“神機”上,更勝一籌。劉伯溫在“勝算

”上,獨具特色。

看了吳用,會用兵;看了諸葛會,用計


365個魯迅


諸葛亮和劉伯溫的情愫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很厲害。如果一旦出現比自己厲害的人物,就會想方設法與之比試。那是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虛榮心,如此才能證明出自己是某個領域最厲害的人才。但是往往這種人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就拿三國時期的周瑜來說吧,他自己認為自己很聰明。天下沒有幾個人能與之匹敵,但是後來由於許多人都認為諸葛亮是真正的智者。所以由於周瑜的虛榮心,和他的狂妄自大。他向諸葛亮發起了挑戰,但是真正的智者。就算自己有實力也不會盲目自大。因為他知道天地之間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並且他研究過八卦。他懂得萬物相互剋制的原理。所以諸葛亮從來都不會盲目自信和自大,略懂略懂,一直是他的口頭禪。但是周宇不一樣,他居功自傲以為自己是才是最聰明。所以想盡方法與諸葛亮進行比試。但是由於周瑜自己氣量比較小,並且自作聰明,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死亡。許多人明明知道自己比不過別人,但是為了自己的一時虛榮。還是硬著頭皮,與比自己強的人進行較量。其實這是一種自不量力的行為。

今天小編還要說一個人,這個人雖然和諸葛亮不是一個時代的。但是他也想和諸葛烈一較高下,就是為了證明誰的計謀更高一籌。這個人就是明朝時期著名的神算劉伯溫。劉伯溫幫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他為明朝的建立費盡了心血,他是靠著計謀來幫助朱元璋奪取天下的。後來大明朝建立她被冊封為大明朝的丞相。他擅長運用計謀,後來的人把他與諸葛亮比較,劉伯溫的原名叫劉基。那我們今天來說說劉伯溫與諸葛亮的恩怨,或許許多人會非常的困惑。他們兩個並不是一個時期的人,哪有什麼恩怨呢。難道是劉伯溫穿越了嗎?不不不是的。

誰說的不是一個時期的人就不會結下恩怨呢?他們雖然從來沒有正式的見過面 但是他們的思想卻到了一起。劉伯溫從小就喜歡學習,並且他熟讀各種兵書,而且他還了解許多自然事件。當時在元朝末年的時候劉伯溫就被當時的人們稱作為小神童,這就使得劉伯溫小小的時候就被人人熟知,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朱元璋要讓劉伯溫輔佐他的原因,你是因為劉伯溫善於應用兵法。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劉伯溫在地方上比較有名,所以許多地方百姓都特別

對劉伯溫小小年紀就能有如此才華兒敬佩,但是由於劉伯溫的虛榮心作怪,但是在大明朝的時候。劉伯溫因為善於應運計謀,收到了當時社會上許多百姓的敬仰。於是有人就說,劉伯溫可以和諸葛亮相提並論。按普通人的看法來說,那就是說劉伯溫和諸葛亮是一樣聰明的。但是在劉伯溫他認為他自己比諸葛亮強,本來是對劉伯溫的誇讚,但是然而導致了劉伯溫的虛榮心產生,他不服諸葛亮,因為劉博文是一個極其自信而狂妄的人。他不相信有人能比他更厲害,假如當時諸葛亮如果在世的話,劉伯溫一定會前去找諸葛亮與之比試。劉伯溫也和周瑜一樣,放了同樣的錯。不懂得謙虛和低調,他們太過於自信。最終導致了過度自傲,舞蹈沒有證明自己的實力。反而讓天下人看盡了笑話,人要懂得自己有幾斤幾兩,雖然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但是每一個人的潛力開發是有限度的。其實這裡面還有天賦一說,有些人從孃胎裡出來的時候就固定有超人的天賦。

劉伯溫為了證明他比諸葛亮更善於運用計謀,於是他帶領他的手下,想方設法尋找諸葛亮的墓地。他這樣做的原因,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比較厲害。於是他要盜取諸葛亮的陵墓,他的目的是為了向百姓證明。自己才是最聰明的,還說明諸葛亮就算再聰明,也沒有算計到他的死亡。並且誰也不會料想到劉伯溫找到了諸葛亮的陵墓,他本來要嘲笑諸葛亮說諸葛亮雖然聰明。但是他是無法料知後面發生的事情。就在劉伯溫非常高興的時候,他找到了諸葛亮的墳墓,就在他嘲笑諸葛亮的時候,他看見墓碑上寫了幾行字,知道大一是諸葛亮,他已經猜到後世會有一個叫劉伯溫的來盜取他的陵墓,這個消息讓別人聽了嘴都合不攏。這是多麼的神奇。要知道諸葛亮比劉國文,可我要找近一千多年,他是怎麼做到的?至今都無法解釋這個謎題。也有可能是當時虛構的,是為了凸顯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當劉伯溫看到之後,真的是嚇得後退一步,他非常害怕諸葛亮竟然如此厲害,莫非他真的有預知未來的能力。這是劉伯溫無法想象,一個已經死去千年的人。竟然會知道後世有人來到他的墓,動物不奇怪,主要的是他竟然知道這個人的名字。這是他劉伯溫無法做到的,雖然劉伯溫他也懂得運用計謀。但是它沒有達到像諸葛亮這樣的層次。這件事情讓劉伯溫立馬停止了對諸葛亮陵墓的挖掘,馬上就離開了。因為劉伯溫知道,如果諸葛亮當時真正的猜到自己會來盜墓。那就一定會在四周安了機關,因此他必須要離開,不然的話,他有可能就會死在這裡。從劉博文回來之後,他再也沒有敢和諸葛亮相互比較,因為那件事情的發生,讓劉伯溫真正的認識到了諸葛亮的能力。你也知道自己比不過諸葛亮,從那以後劉伯溫懂得了謙虛,不敢再與諸葛亮相互比較。小編個人認為,劉伯溫的智慧可以和諸葛亮都是難分上下的。但是在做人這個方面上,諸葛亮遠遠高於劉伯溫。這是因為劉伯溫沒有完全的認識到自己,他以為他自己比諸葛亮聰明。但是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





鮑之魚


沒有吧,應該是神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