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讀交出的成績單,趣頭條表示滿意

800萬,這是趣頭條旗下米讀小說的最新日活躍用戶數量(DAU)。

很明顯,米讀小說(簡稱“米讀”)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什麼叫“互聯網速度”:2018年5月,米讀正式上線,年底完成1800萬美元A輪融資,2019年1月DAU超過500萬,3月超過600萬,10月宣佈完成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領投的1億美元B輪融資,DAU超過800萬——如果不是中間為期三個月的內容整改,這一數字還可能更高。

米讀小說CEO楊驥向PingWest品玩回憶,從2018年3月開始孵化,到5月正式上線,米讀整個孵化期不過兩個月時間。這也是趣頭條孵化創新項目的邏輯,即讓新項目“儘快跑一個圓形出來”,去驗證其模式是否成立。

為什麼是兩個月?“如果花6個月到一年時間做這件事,可能已經錯過了窗口期。”楊驥說。今年Q2財報電話會上,趣頭條給米讀的目標是,DAU在2019年末2020年初達到1000萬。

儘管看上去像兩家公司的產品——米讀沒有選擇從趣頭條導流,兩個App的用戶賬號不互通,產品定位和用戶畫像也都不盡相同,很多時候,人們很難不去把米讀放在趣頭條的體系下觀察。

趣頭條在招股書中寫道,“我們計劃內容進一步多元化,涵蓋文學、休閒遊戲、直播、動漫等諸多種類,打造一個全面的輕娛樂內容生態系統。”米讀這個媒體口中“趣頭條創新戰略下第一個跑出來的內部孵化項目”,戰略地位在今年第二季度得到了確認,成為趣頭條內容矩陣的重要組分、下一個增長點。

但就像一路狂奔的趣頭條,米讀在快速的跑馬圈地中也面臨質疑。比如人們最集中的疑問:其“免費+廣告”的商業模式究竟是歷史的倒車還是創新的顛覆?一時間也沒有明確答案。

米读交出的成绩单,趣头条表示满意

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趣頭條的下一步是什麼?

這在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那裡已經有了一個明確方向,“通訊產品、通訊社交產品的網絡效應是非常強的,所以最終是一個大產品去通殺;但內容產品確實是矩陣式的。”在譚思亮看來,未來趣頭條的打法必然是做矩陣。

大方向有了,接下來就是確定賽道。

2017年底到2018年初,資訊之外,趣頭條開始在內部試驗孵化多個項目。賽道的選擇,一要看能否和趣頭條本身的業務形成較好聯動,二要看行業發展程度是否還有進入機會。對趣頭條內部來說,選擇網絡文學市場切入幾乎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因為趣頭條本來是一家做新聞資訊的公司,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在想,從新聞資訊這個方向再去做延伸,還有沒有可以拓展的方向,”米讀小說CEO楊驥告訴PingWest品玩,“而且我們覺得,在網文這個領域,趣頭條能夠比較快地建立起自己的優勢。”

這樣的自信來自趣頭條對於網文行業的觀察。在早期規劃階段,團隊蒐集分析了絕大多數互聯網行業的數據,發現網文行業有著很大特殊性。

“它非常分散。”楊驥如此總結網文行業的特點。意思就是說,在諸如外賣、交通、短視頻、長視頻等等中國互聯網覆蓋的行業,幾乎都是頭部的三、四個玩家壟斷了90%以上的市場,但在網文行業,可能“頭部前十的玩家加一起也沒有覆蓋絕大部分用戶”。這一發現意味著,趣頭條進入網文市場的門檻和成本要低很多。

除了較強的聯動以及行業較低的壟斷性,趣頭條選擇網文切入的另一個原因還在於高管們的偏好。

楊驥告訴PingWest品玩,包括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和當時的CEO李磊在內,很多人都是網文比較忠實的受眾。PingWest品玩了解到,譚思亮在盛大時曾有負責起點中文網變現的經歷。

事實證明,米讀跨出了趣頭條進軍網文市場的第一步,交出的成績不算差。目前,米讀已經從當初創立時只有10人的團隊擴充至了近200人。

架構上,米讀和趣頭條共享了包括數據、技術以及內容安全等在內的中後臺,並位於同一處地點辦公。米讀的內容團隊則分為兩塊,一塊負責內容運營,包括內容提供方的引入以及生產米讀自己的原創版權內容;另一塊則負責內容安全。

“我們還是蠻感恩能找到這樣一條有非常大潛力的發展賽道的。”楊驥說。

階段性選擇

楊驥早前曾在硅谷就職於Facebook,在互聯網產品增長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

回國之後,他發現國內互聯網公司的產品增長邏輯和國外相比有很大不同,“國外的互聯網流量紅利其實已經比較穩定了,而國內用戶的增長會更偏流量運營,更多是靠產品創新來做用戶的增長和留存。”

“瓜子二手車增長負責人”是楊驥2017年末回國之後的第一份工作,他在瓜子二手車學到了更多品牌流量推廣和運營的相關經驗。

“其實在通過品牌、口碑去獲取更多用戶這件事上,瓜子二手車和米讀都是相通的。”楊驥向PingWest品玩坦承。不過,兩者也有不小差別,儘管有濃重的互聯網背景,瓜子二手車的整體運營邏輯更偏線下,米讀則是純線上產品。

2018年,對線上互聯網產品更熱衷的楊驥選擇加入了趣頭條,擔任米讀小說CEO。在他看來,自己的專業能力更加擅長線上流量變現、運營工作等,在趣頭條,自己“一些增長的想法和業務的邏輯也能更好地落地和實現”。

來到米讀,楊驥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冷啟動階段積累用戶的問題。

“很多時候你做判斷時是沒有足夠多的數據的。”楊驥向PingWest品玩回憶米讀最初的選擇,此時團隊圍繞用戶積累討論最多的,一是要不要通過趣頭條App為米讀導流,二是米讀要不要效仿趣頭條App也做金幣體系(用戶激勵)。

米读交出的成绩单,趣头条表示满意

作為最初的實驗,趣頭條App曾嘗試給米讀做一些導流,但很快發現一個問題:沒有任何激勵措施的米讀很難讓導流過來的用戶留下來。因為趣頭條App的用戶對激勵的熱愛程度更高,但米讀是一款內容向的產品,如果導流用戶本身對小說的接受程度不高,米讀也難以保證這部分用戶的粘性。

所以這個時候,問題就變成了要不要也在米讀實行用戶激勵。討論之後,團隊做出了否定的答案——至少當時還不是做用戶激勵的時候。

“因為我們覺得那樣的話,(趣頭條產品矩陣)整個大盤子是沒有增長的。”楊驥說,“長期來講,趣頭條App和米讀App兩邊如果都發展起來的話,能覆蓋的用戶其實更廣更多元,而不是單純地從一款產品源源不斷給另外幾款產品輸血。”

決定不導流、不做激勵的米讀準備好了做一場大膽的試驗,檢驗在沒有參考趣頭條成功經驗的情況下,是否也有突圍的可能。

結果證明這條路是有戲的。楊驥告訴PingWest品玩,伴隨用戶數的逐漸增長,當前米讀在一二線城市的佔比和三四五線城市的佔比整體是比較接近的,甚至一二線城市人群還稍微多一些,這和主打三線城市以下下沉市場的趣頭條App已經頗為不同。

不過,儘管如此,團隊裡還是會經常有關於米讀要不要做金幣體系的討論。

今年年中,米讀內部成立了一個10人左右的小團隊,快速孵化並上線了米讀極速版App,在大產品形態和米讀主版本保持一致的條件下,將趣頭條App的整套金幣激勵玩法複製了過來。

米读交出的成绩单,趣头条表示满意

米讀極速版的用戶量很快突破了100萬。在楊驥看來,現在的時機做米讀極速版是適合的,“這時去做極速版的考量,更多是擴充米讀這個品牌本身的人群覆蓋率和品牌滲透率。”

儘管他也一度擔心米讀極速版是否會對米讀主版本的用戶畫像產生衝擊——比如兩者會不會覆蓋的都是同一批用戶,比如是否因為有了金幣激勵,用戶就會放棄沒有金幣的版本。

兩個月來的運營終於還是打消了楊驥的顧慮,從數據上看,兩個版本的用戶重合度實際非常低。楊驥告訴PingWest品玩,對金幣感興趣、對網文最初接受程度不高的用戶,自然會到極速版來,之後可以再通過金幣慢慢培養起這部分用戶對內容的興趣;主版本吸引的則更多還是對小說本身就很敏感、很感興趣的用戶。

“看結果的話是兩個版本都做了,但如果分析整個路徑的話,每個節點的考量其實都會不太一樣,我覺得都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更合適的決策。”楊驥總結。

“我們對模式本身沒有太多懷疑”

楊驥本人也是網文的受眾。

2004年,還在上高中的他第一次接觸到了網絡文學,那時的網文還處在PC時代,他經常逛的都是起點中文網等等幾個老站點。PC時代的網文閱讀絕大部分都是免費的,楊驥記得,遇到偶爾需要付費閱讀的章節,在當時移動支付還沒有完全普及的情況下,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手機發短信付費。

十幾年過去,在網文行業正版化和各平臺紛紛尋求新變現方式的大潮下,付費閱讀逐漸取代免費閱讀成為主流。

但楊驥有時會懷念那個免費的時代,只要有一臺電腦,人人都可以自由閱讀網文。在他看來,如今網文平臺通行的付費模式,給很多潛在的網文用戶設置了門檻,很多用戶會因為付費而放棄繼續閱讀。“這對網文本身的發展其實未必是一件好事,”楊驥說,“一個作者也一定不希望自己創作的內容只被一小部分有付費能力和付費意願的用戶欣賞到。”

某種程度上,這也成為米讀將免費作為自身定位的原因。

這樣的選擇同樣有數據支撐。米讀團隊在早期的調研中發現,幾家比較頭部的網文付費閱讀平臺,其付費率都在10%以下甚至更低,“從這個數字來講,其實是有可能和希望讓比今天大好幾倍的用戶進到這個圈子裡。”

免費的路,無數平臺嘗試,無數平臺倒下,還從未有一家能夠真正屹立。對此,米讀想試一試。

“長期來看付費和免費肯定是共存的,”楊驥覺得,“它其實滿足了這個行業內不同用戶的不同習慣和追求,付費用戶追求的是更好的產品體驗,這無可厚非;我們作為一個免費平臺,更多是把源頭擴大了,找到了更多對網文感興趣的用戶,並可能把他轉化成一個網文的持續愛好者。”

楊驥也向PingWest品玩表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米讀的重心都不會在付費閱讀上。

免費就要求米讀有更強的變現能力。目前,米讀的最大兩塊成本分別是投放和版權,主要變現方式為廣告,同時也在探索付費會員模式(注:這裡付費會員和付費閱讀的區別在於,前者購買的是如聽書、免廣告等增值服務,後者購買的是網文作品)。

米读交出的成绩单,趣头条表示满意

不用說,廣告是趣頭條一直以來擅長的。PingWest品玩了解到,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曾在盛大負責過在線廣告業務,趣頭條團隊中的骨幹成員大多也都從那時就與他共事。趣頭條在廣告變現領域的積累讓米讀相比於其他免費網文平臺,在經濟模型上更容易達到一個比較好的平衡點。

“免費+廣告”的模式之所以能推行,背後必然經過了精心的計算。但,就平衡收支而言,這種模式是否會有一個邊界值存在呢?

不斷增長的用戶數和DAU給了米讀信心。本質上,互聯網C端產品的競爭就是用戶時長的爭奪,目前,米讀的用戶在線時長為兩小時左右,已經是一個不低的數字。“如果每個人平均花兩小時在平臺上閱讀的話,這個行業在變現上就還有很多潛在能做的事。”楊驥說。

米读交出的成绩单,趣头条表示满意

“我們對這個模式本身是沒有太多懷疑的。”他補充。

免費也要求米讀有更強的內容獲取能力。目前,米讀平臺的內容來源更多是與第三方內容提供方合作,今年6月,和掌閱的戰略合作也極大地擴充了米讀的內容。

今年5月,米讀也開始了對自有內容和作者生態的佈局。不過,楊驥向PingWest品玩表示,短期內,米讀主要的內容來源一定還是靠引入與合作,因為內容和作者生態構建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需要投入很多時間精力的事情”,但這也是越到後來越重要的一件事。

“相當於是短期和長期的一個平衡。”楊驥說。理想狀態下,米讀將會做到千人千面,每個用戶進來都能找到自己喜歡讀的書。

(頭圖源自pixaba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