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省委深改委印發廣州市推動“四個出新出彩”行動方案

中共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

粵改委發〔2019〕16號

中共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關於印發廣州市推動“四個出新出彩”行動方案的通知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各專項小組,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單位,省各人民團體,中直駐粵有關單位,廣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

《廣州市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行動方案》《廣州市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行動方案》《廣州市推動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行動方案》《廣州市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行動方案》已經省委領導同志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廣州推動“四個出新出彩”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州、也是對廣東的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把支持廣州“四個出新出彩"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與支持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以同等的力度,全力推動實施。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要參照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模式,牽頭建立支持廣州的工作機制和特事特辦機制。省委改革辦要強化督促指導,省有關改革專項小組要統籌推進,省直有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主動協調解決廣州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見效。廣州市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調動全市資源,凝心聚力狠抓工作落實,充分發揮好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效應",不斷強化廣深“雙核聯動”,深化珠三角城市戰略合作,加快推進“四個出新出彩" 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為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廣州市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 推動廣州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更好發揮對全省的支撐引領作用,制定本方案。

—、工作目標

緊密對接國家戰略,貫徹省委“1 + 1 + 9”工作部署, 大力弘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緊緊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增強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功能,在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中實現“雙核聯動、雙輪驅動”,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力爭到 2022年,城市能級、經濟規模、創新帶動力、要素集聚力和集中力量辦大事能力明顯提升,經濟中心、樞紐門戶、科技創新、文化引領、綜合服務、社會融合等功能取得新突破,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任務

(一)全力提升經濟中心功能

1.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實施協同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行動計劃,建設穗港智造特別合作區。與深圳加強上下游產業鏈合作,與佛山共建萬億級產業集群。融入珠江東西岸高端電子信息和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低碳、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能源汽車、超高清視頻及新型顯示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推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和全球定製之都。

2.建設現代服務業強市。支持廣州開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持續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建設粵港澳專業服務集聚區。與深圳共同打造國際多式聯運中心、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國際物流航運中心。加快廣州創新型期貨交易所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落地,爭取試點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深化建設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推動碳資產抵押貸款業務。與深圳共同辦好中國風險投資論壇。推動內外貿高質量發展,優化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完善市場採購等試點政策體系,依託重點商圈建設國際消費城市示範區,打造一批地標性夜間經濟集聚區,做強國際商貿中心。

3.提升重大發展平臺。推動自貿試驗區重大政策創新。 加強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合作,加快南沙粵港深度合作園、粵澳合作葡語國家產業園、穗港澳國際健康產業城規劃建設。優化廣州南站功能,完善站場設施配套,謀劃建設國際醫學中心。推動部省市共建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等重大平臺。探索促進私募股權交易的便利舉措,加快建設民間金融街、國際金融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創建國家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和科技型民營中小企業發展先行示範區,試行香港工程建設管理模式,放寬港澳專業人才在穗執業。

(二)全力提升樞紐門戶功能

4.增強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發揮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引領作用,全面提升海陸空樞紐能級和功能,實現全球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目標。完善並推進實施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建設優化江海、鐵水、公水、海空、空鐵等立體化交通聯運網絡,加快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共建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加快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推動第四、第五跑道建設,拓寬航線網絡,壯大臨空經濟示範區。 支持廣深兩地深化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合資合作,爭取國際航運保險增值稅免稅政策落地,加快建設世界級港口群。支持廣州建設世界級高鐵樞紐,謀劃建設廣深第二高鐵,推進廣湛、廣汕汕高鐵等標誌性骨幹工程和廣佛環線、穗莞深等城際軌道項目,加快廣州地鐵線網向周邊城市延伸。支持廣州建設世界級都市數字交通體系,打造多模式多業態城市綜合公共交通體系,持續增強城市綜合交通精準動態協同服務能力。

5.建設國際信息樞紐。加快佈局建設5G網絡,推進智慧燈杆和智能電網試點,培育引進核心企業,建設5G+無人機(車/船)試驗場地,打造面向5G技術的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示範區。加快發展5G+4K/8K產業,建設花果山超高清視頻產業特色小鎮,辦好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爭取國家支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推動數據要素流通和深度融合。

6.加快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支持“廣交會"提升影響力和輻射面,建設高水平會展綜合體,與深圳共同爭取國際國內重大展會落戶兩市併合理佈局。發揮世界大都市協會聯合主席城市作用,創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論壇,擴大從都國際論壇等影響力。支持廣州加強國際城市合作,帶動珠三角拓展友好城市、友好港口。

7.建設“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攜手港澳建設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推動“單一窗口”與港澳、 “一帶一路"沿線口岸互聯互通,支持南沙建設全球進出口商品質量溯源體系。推進中歐班列等跨國物流發展。支持黃埔區建設“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區,創建擁有廣州市級管理權限的創新城區樣板。深化中新廣州知識城合作以及中歐、中以、中日、中瑞(士)等科技和產業合作。支持廣州承辦 “一帶一路"重大主題活動,推動海絲博覽會升格為國家級展會。

8.服務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強化廣州一深圳“雙核聯動、雙輪驅動”作用,深化產業、科技、金融、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共同做優做強做大珠三角核心區。強化廣州一佛山極點帶動作用,推動廣佛全域同城化。建設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支持廣州與肇慶、雲浮、韶關等城市加強商貿、物流、農產品等領域合作共建。深化與東莞、中山等周邊城市戰略合作。在推動全省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和少數民族地區加快高質量發展中當好表率。

(三)全力提升科技創新功能

9.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圍繞打造科技創新強市和國際科技創新樞紐,規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州創新合作區,支持廣州參與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強南沙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含廣州大學城)與光明科學城、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東莞中子科學城等重大創新載體的對接合作,打造南沙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等一批創新節點。推動科技服務平臺設施共建共享,推動財政科技經費跨境使用,共建穗港科技合作園。

10.加強創新基礎能力建設。深化與重點高校、中央和省直屬企業、科研院所等合作,與深圳共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省實驗室,共同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開展重點領域研發計劃,爭取設立更多國家級或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冷泉生態系統、人類細胞譜系、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大型水下智能無人系統、太赫茲國家科學中心等重大科技設施和研究平臺,引進動態寬域飛行器實驗裝置,支持在穗省實驗室建設。探索符合國際規則的創新產品政府首購制度。

11.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評價和分配激勵機制,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推動廣州科技成果產業化引導基金落地實施。改革國有企業創新考核激勵制度,探索開展員工持股改革試點。加強中新廣州知識城國家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和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合作,聯合港澳創建知識產權跨境交易平臺。支持廣州設立軍民融合知識產權運營平臺,承辦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

12.厚植人才創新創業沃土。實施廣聚英才計劃,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發揮好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等平臺作用,集聚戰略科學家等急需緊缺人才。支持南沙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先行先試。推動廣州開發區開展技術移民試點。建設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實施支持港澳臺青年來穗發展行動計劃,建設青年創業就業試驗區、創新工場(基地),支持廣州舉辦“一帶一路”青年創新大會。

(四)全力提升文化引領功能

13.打響文化品牌。打響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等品牌,支持廣州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建設,打造文化強市。支持設立中共三大歷史研究中心。推進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建設。完善廣州地區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機制。推進廣東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和廣州“五館一院”等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廣州與深圳加大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力度, 與港澳、佛山、中山等共建世界美食之都,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實施文藝高峰攀登行動,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在廣州建設文化體制改革創新試驗區。

14.深化文商旅融合。支持廣州申報“文化系統裝備設計與研發”重點實驗室,培育旗艦型文化領軍企業。擴大文交會影響力,落實國家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推進國家旅遊綜合改革和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試點,推動從化、花都、增城聯合清遠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支持南沙創建國家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爭取郵輪入境限時免籤政策。加快構建穗港馬匹運動及相關產業經濟圈。

15.培育提升教育中心功能。支持部屬、省屬高校等在穗高校“雙一流”建設,加快建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和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探索建立與國際先進教育體系接軌的辦學機制。爭創國家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推動產教協同育人。支持加快廣州科教城建設,聯合深圳、港澳共建職業教育基地。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和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品牌學校。推進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建設。

(五)全力提升綜合服務功能

16.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品質。加快報批和實施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推動一批省級自然資源審批事項下放到廣州市,支持在南沙開展土地管理改革綜合試點。支持黃埔區爭創“三舊”改造改革創新國家級試點。深化查控拆除違法建設行動,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出臺存量違法建設分類處置辦法。實施村級工業園、專業批發市場和中心城區物流園區整治提升行動計劃,加快專業市場轉型升級。落實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試點工作。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用繡花功夫治理“大城市病”。完善城市能源保障體系,推進北江引水工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配電網。

17.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保聯防聯治,推進廣佛跨界河流綜合整治,建設三十公里精品珠江,打造美麗廣州。完善河長制湖長制與網格化治水機制,加大“散亂汙”場所整治力度,高標準建設千里碧道,建設人水互動的美麗水岸。加強重點地區水土流失治理,落實小水電生態流量洩放措施,不斷修復河道水生態環境。落實藍天保衛戰工作方案,不斷改善空氣質量。建立完善廣州地區生活垃圾分類協調工作機制,全鏈條提升垃圾分類體系,加快處理設施建設,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持續治理修復土壤汙染場地。加快推進白雲山、麓湖、越秀山及周邊還綠於民,加快建設廣州花園。深入推進城鄉“廁所革命”。

18.培育提升醫療中心功能。服務好在穗部屬、省屬醫院,支持廣州三甲醫院在深圳設置分支機構,促進廣州地區優質醫療資源更好服務周邊城市群眾,爭取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中南地區國家區域兒童醫學中心等落戶廣州。落實國家藥品集中採購試點工作。加快中醫藥創新發展和中藥產業現代化,與港澳創設中醫藥產品質量標準。爭取複製海南醫藥試點的核心政策,打造國家生物醫藥和健康服務創新政策試驗區。鼓勵多層次社會辦醫,放寬外資參股醫療機構的股比限制。

19.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增強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建設幸福廣州。率先全面提升養老服務水平,開展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探索“大城市大養老"模式。推進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商業保險等試點,建設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推進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培育市場化住房租賃企業。貫徹國家關於港澳居民在內地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相關政策,研究探索粵港澳大灣區社保制度銜接。完善困境兒童分類救助幫扶制度,建設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綜合平臺。優化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待遇標準調整機制。

(六)全力提升社會融合功能

20.推進依法治市。建設法治政府,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司法協作。推進港澳律師在內地執業試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提升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服務大灣區水平。支持廣州開發區創建國家級信用經濟試驗區,率先實現信用聯合獎懲“一張單"。

21.建設平安廣州。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推進南沙新警務改革,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應急綜合指揮調度中心。推進“廣州街坊”群防共治。總結推廣P2P 等重點領域整治經驗,探索對新技術新業態的風險管控。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體制創新工作格局,開展創新城鄉社區治理改革試點。優化來穗人員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創新與港澳社會組織合作交流機制。

22.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在全省鄉村振興中當好示範和表率。支持增城創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從化創建全國全省鄉村振興示範區。支持廣州率先複製推廣土地制度改革經驗,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共建大灣區“菜籃子”生產流通服務體系,建設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種業中心。

三、組織保障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凝心聚力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省經濟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要強化統籌協調,省各有關單位要拿出具體舉措,主動研究提出相關配套政策,及時協調解決方案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廣州市要履行好主體責任,對接國家戰略,融入全省發展大局,明確分工、壓實責任、狠抓落實,做好輿論引導,確保完成各項改革部署。

廣州市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中心,推動廣州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全力打響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力爭到2022年,實現城市文明顯著提升,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文化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嶺南文化中心地位更加彰顯,對外交流門戶作用充分發揮,城市文化綜合實力與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大都市功能互促共進。

二、重點任務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魂工程

1.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深化實施理論學習頭雁工程,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黨委(黨組)會議第一議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州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果實。

2.深入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傳播。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擦亮“百姓宣講”品牌,打通理論宣傳“最後一公里”。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推出一批21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精品課程。實施“網上理論傳播”工程,用好“學習強國”平臺,辦好“新思想引領新時代”媒體理論特刊和高質量理論傳播節目。

3.打造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高地。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及相關研究基地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申報和建設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推出一批重大理論成果。實施廣州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建設一批研究基地和實踐基地。加強與中國社科院等國家高端智庫合作,統籌推進15至20個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向新型專業智庫轉型,擦亮“廣州學術季” “廣州研究”品牌, 提高研究成果轉化率。

(二)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

4.建設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範區。支持建設廣州市 (越秀)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範區。整體規劃保護中共三大舊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農講所、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舊址、楊匏安舊居等紅色革命遺址,連片打造革命史蹟主題區域,擦亮英雄城市品牌。

5.打造廣州紅色文化地標。完善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機制,實施紅色文化設施和革命遺址保護規劃建設提質工程。規劃建設“中共三大紀念廣場”與紀念群雕,整治提升海珠廣場廣州解放紀念雕像周邊環境,建設東江縱隊紀念廣場。推動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博物館與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展合作,定期在廣州舉辦革命歷史文化主題展覽。

6.深化紅色文化研究教育。加強與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合作,支持在廣州建設黨史展覽館,設立中共三大歷史研究中心。整合全省紅色文化資源,加快紅色革命遺址普查建檔,建立廣州紅色歷史資源數據庫和廣州革命歷史文獻資源庫。統一紅色革命遺址掛牌標示。辦好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把革命遺址打造成為各級黨校教學課堂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

7.打造廣州“紅色之旅”名片。開展紅色旅遊資源全國普查試點工作。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特色小鎮建設,鼓勵文創企業、旅遊企業進行紅色旅遊資源開發。規劃建設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精心打造“紅色之旅”精品旅遊線路及城市間紅色之旅專線。加強紅色文藝精品創作。

(三)人文灣區共建工程

8.創新人文灣區建設合作機制。推動建立穗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常態化機制,研究制定文化交流合作便利化政策,簡化港澳企業及個人來穗文化活動審批程序,促進文化交融,共建人文灣區。爭取文化和旅遊部在廣州創立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創研中心。聯合香港、澳門開展跨界重大文化遺產保護,建設粵港澳文化遺產遊徑。打造“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活動品牌。加快構建穗港馬匹運動及相關產業經濟圈,深化從化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與香港在進出境檢驗檢疫和通關等領域合作。

9.推動灣區公共文化服務共建共享。強化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省會城市文化服務功能,構建標準化均等化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博物館倍增提質計劃,建設“圖書館之城”和“博物館之城”。推進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廣州美術館、廣州文化館等省、市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廣州建設大灣區影視後期製作中心,引進世界級影視特效創意設計資源,引導設立電影發展基金,爭取粵語電影審批權限落地廣東(廣州)。支持廣州牽頭建立大灣區演藝聯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演藝中心。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辦好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打造大灣區標誌性文化品牌。

10.共建世界美食之都。實施“粵菜師傅"工程,聯合香港、澳門、佛山、中山等共建世界美食之都,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美食博物館,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美食研究院,定期舉辦國際美食文化節,申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美食之都"網絡城市體系。

(四)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提質工程

11.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鑄魂立德工程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工程,大力弘揚敢想會幹、敢為人先、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城市精神。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2.深化全域文明創建。出臺《廣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實施公共文明指數測評,開展“四級文明聯創”推進文明理念培育行動,開展道德模範學習宣傳活動,策劃建設市民榮譽館。發展志願服務,打造一支文化旅遊專業志願者隊伍,建設“志願之城”。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

13.創新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機制。實施文藝高峰攀登行動,發佈廣州文藝創作生產引導目錄和項目題材庫,安排專項經費扶持文藝精品創作。緊扣重大時間節點和重大題材, 創作推出一批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文藝精品力作。制定網絡文藝繁榮促進計劃,支持廣州地區高校文學院開設作家班, 推動成立花城文學院,打造全國文學高地。

(五)嶺南文化中心建設工程

14.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支持設立以廣州、佛山為核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深入研究和挖掘嶺南文化、廣府文化內涵,支持建設廣州市 (荔灣)嶺南文化中心區,擴大嶺南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輻射力。加快廣州粵劇院建設,建設省級粵劇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推動粵劇振興。推動嶺南畫派創新發展,支持廣州建立全國美術寫生創作基地,推動嶺南雕塑藝術創新發展。繼續推進《廣州大典》編纂研究工作。建設廣州記憶數字平臺。

15.強化歷史文化名城空間活化利用。開展面向2035年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編制嶺南文化名城空間戰略,將歷史建築保護規劃納入城鄉空間規劃“一張圖”管理。推進住建部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建設,加快推動歷史文化街區及歷史風貌區改造,推進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活化提升,推動昌興街、同文坊、靖遠路改造提升。推出西關尋蹤路、珠水絲路等9條歷史文化步道遊徑。活化華僑歷史文化景觀。

16.構建雲山珠水城市文化景觀視廊。開發利用亞運文化遺產,整合提升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圖書館、廣州大劇院、海心沙等場館設施及周邊環境,打造廣州藝術廣場暨城市文化客廳。編制文化名城雲山珠水藝術提升總體設計,規劃建設環白雲山文化生態帶,推進白雲山還綠於民整治工程,推進長洲島“珠江國際慢島”、南海神廟歷史文化景觀帶建設。

(六)文化產業壯大工程

17.培育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加強粵港澳數字創意產業合作。推動電子競技產業發展,培育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廣州原創遊戲品牌、團隊和企業,打造動漫遊戲產業之都。辦好中國國際漫畫節,將中國動漫金龍獎(CACC)辦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動漫領域頂級專業獎項。加快發展文化裝備製造業,支持廣州企業制定和發佈全國文化裝備類行業標準和行為規範,推動建設中國(廣州)文化裝備產業集聚區(基地)。

18.創新文化市場主體培育壯大機制。深化市屬國有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兼併重組、轉型升級。落實有利於文化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引進世界500強文化類企業地區總部和全國30強文化企業總部及其研發基地、交易中心落戶廣州,培育“專、精、特、新"文化創意“小巨人"企業群。

19.搭建“文化+ ”發展戰略平臺。建設廣州高新區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加快5G技術與高清/超高清視頻技術的結合應用。支持廣州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支持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在廣州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基金。做強廣州市天河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國(越秀)國家版權貿易基地。將廣州文化產業交易會打造成國家級文化產業交易平臺。

20.深化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創建北京路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實施廣州市沙河片區文化振興計劃。加強文化古村落保護利用和旅遊開發。支持南沙區積極申報中國(南沙)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推動南沙遊艇會成為開放口岸。

(七)對外文化交流門戶建設工程

21.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城市文化交流。發揮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牽頭城市作用,與香港、澳門一道聯合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共同開展申遺。深化海絲遺產保護研究,完善文化遺產管理機制。做強文化金融服務、旅遊資源交易等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新型文化服務離岸外包業務。

22.推動優秀嶺南文化走出去。依託國際友城、世界大都市協會資源,推進嶺南文化海外傳播。鼓勵符合國家“走出去”政策的各類文化企業在境外開展文化領域投資合作。加強對外文化學術交流合作。深化與國際主流媒體及海外華文媒體合作。推動文化領域國際機構(組織)在廣州設立分支機構。

23.培育提升文化交流品牌。辦好全球市長論壇暨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從都國際論壇、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等高端文化論壇、節展。辦好廣州國際傳播年暨城市品質提升年活動,實施“廣州故事海外傳播使者行動”,拓寬國際傳播渠道。打造一批賽事品牌,建設體育名城。

(八)文化體制改革創新工程

24.建設文化體制改革創新試驗區。賦予試驗區省一級文化管理權限,實施文化優先發展戰略,優化文化發展政策環境,探索一批可在全國複製推廣的文化體制改革經驗。

25.創新媒體融合發展機制。加快建設市、區融媒體中心。支持成立媒體融合發展基金,推動成立融媒發展集團。同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等開展戰略合作,支持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在廣州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廣東總站。加強網絡內容建設,支持社會新媒體以導向正確為前提發展壯大。

26.創新文化發展投融資機制。成立廣州文化發展集團,打造文化產業投融資綜合載體。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基金(籌)牽頭,聯合廣東南方媒體融合發展投資基金、廣東省新媒體產業基金、廣東全媒體文化產業基金等發起組建廣州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

27.創新文化人才發展機制。賦予廣州省一級文化人才管理權限,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文化人才政策,協同灣區城市引進國際頂尖文化人才(團隊)並推動交流共享。實施“廣聚英才計劃”,健全人才政策體系,完善文化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健全符合文化人才成長髮展規律的體制機制及文化藝術榮典制度,在入戶、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文化人才特定激勵措施。實施文藝名家大師引進扶持計劃,大力培養青年文藝人才和文藝創新創業團隊。

三、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省文化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要強化統籌協調,省各有關單位要積極支持配合,廣州市要負起主體責任,健全工作機制,有效整合資源,形成強大合力。

(二)加大資金保障。廣州市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整合現有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財政資金,設立廣州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重點產業、園區、企業、平臺和項目建設發展。制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確保資金有效監管和使用。廣州市各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參照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三)加強督查考核。省文化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要加強對廣州文化改革發展的督促檢查,及時評估工作成效。廣州市各級宣傳文化主管部門要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加強對本方案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監測評估和監督檢查,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

廣州市推動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廣州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服務業強市,制定本方案。

—、工作目標

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全面合作戰略契機,以創新為主要動力,以打造高端化專業化發展平臺為重要抓手,著力提升廣州現代服務業發展能級,加快推進國際商貿、國際科技創新、國際文化、國際教育醫療“四個中心”和國際物流、國際金融“兩個樞紐”建設。力爭到2022年,現代服務業持續快速增長,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穩步提高;內需動力充分釋放,人民群眾消費升級需求進一步滿足;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對產業優化升級的驅動作用持續增強;現代服務業開放程度和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服務經濟中心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二、工作任務

(一)推動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建設國際商貿中心

1.全面提升口岸保障服務能力。加快大通關建設和口 岸智能化改革,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主要項目全覆蓋,探索推進“單一窗口”平臺與港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口岸的互聯互通。推進口岸全天候通關通航,全面推廣內外貿和進出口“同船運輸”模式。積極爭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企業“一般納稅人”資格政策試點。

2.加快發展新型貿易方式。深入推進平行進口汽車試點,在南沙區儘快形成國際進口汽車貿易中心。引進保稅加工、維修、研發等高端項目,推動境外高端汽車等裝備保稅維修項目落地。探索開展“兩頭在外”航空器材包修轉包區域流轉試點。

3.提高跨境電商便利化水平。推動利用保稅進口模式開展跨境電商業務。探索跨境電商分類監管模式,試點保稅免稅一體化監管運營,建立跨境電商商品流通追溯體系。探索建設中國跨境電商國際樞紐港。深化粵澳跨境電商直通車,建立南沙與澳門之間的陸運快速貿易通道。

4.提升國際會展服務能力。探索“新業態+會展”模式,推動數字化產業鏈等新興產業與會展融合發展。精簡國際展覽品檢疫審批流程,爭取對相關展覽品免於檢驗。爭取允許展會展品提前備案,以擔保方式放行,展後結轉進入保稅監管場所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予以核銷。推動車輛展品依法留購併給予展示交易便利。

5.推進高端專業服務業與國際標準對接。積極爭取擴大穗港澳專業服務資格互認範圍。探索允許具有港澳執業資格的金融、建築、規劃、專業代理等專業人才,經備案後按規定範圍提供專業服務。加快穗港澳工程項目合作,確定若干建築服務合作具體項目。支持天河中央商務區打造粵港澳 服務貿易自由化示範基地。

6.推動商貿業態創新發展。推動服務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業態調整,打造體驗式智慧商圈。策劃推進一批文商旅融合發展的特色夜間經濟集聚區,打造國際知名的“廣州之夜”品牌。按照“一場一策”原則對專業批發市場進行分類處理,加快推動市場轉型升級和非中心城區功能疏解。

(二)加快完善大物流格局,共建國際物流樞紐

7.提高國際航運服務能力。打造黃埔港新貿易創新中心,加快建設現代服務創新區。推動建設郵輪物資配送中心,研究開展國際航運保險等創新型保險要素交易。推動實現南沙與香港快速聯檢,爭取將南沙港作為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的離境港,爭取在南沙實施國際航運保險免徵增值稅政策。

8.提升國際航空樞紐服務便利性。支持白雲國際機場申報國家指定進口口岸資格,提升機場保稅物流規模。發展機場口岸新型貨運方式,探索建設海關多程多式聯運監管中心。探索加快完善“生鮮包機”等業務的航空冷鏈“產業鏈+物流鏈”,圍繞機場加快佈局建設“低溫貨站”,打造全產業鏈“國際生鮮港”。

9.優化物流配套體系。與深圳等重點港口城市深化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合資合作,探索港口資源優化配置,協同強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共同打造國際多式聯運中心、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國際物流航運中心。規劃建設支撐物流園區合理佈局、集約發展的路網體系,結合城市更新和區域產業升級,疏解一批非中心城區功能的物流園區。

(三)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共建國際金融樞紐

10.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合作。放寬銀行、證券、保險 行業外資股比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穗業務範圍。爭取大灣區飛機租賃業務創新政策試點,攜手香港共建全球飛機租賃中心。利用“一帶一路”國際金融平臺拓寬項目投融資渠道,攜手港澳建設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在符合法律法規及監管要求的前提下,支持保險機構與港澳合作開發跨境機動車保險和跨境醫療保險產品,為跨境保險客戶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賠等服務。在CEPA框架下,爭取在廣州設立港澳保險公司內地保險服務機構和港資獨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

11.推進金融創新多元化。推進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探索開展碳資產抵押貸款等業務,以及排汙權、水權、用能權等交易,支持在綠色循環低碳領域發行綠色債券融資。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廣州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爭取國家支持開展知識產權金融創新及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與深交所合作共建廣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為企業上市創造便利條件和環境。

12.支持發展金融創新平臺。支持區域性股權市場、產權市場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加快發展,推動廣東股權交易中心發揮資本市場重要平臺作用。推進廣州商品清算中心打造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支持廣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依法依規 開展金融產品交易等業務。建設創投風投集聚地。鼓勵與港澳資本聯合成立創投基金,建立適應科技成果轉化需求的信貸、保險機制。

(四)提升信息與科技服務業核心競爭力,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13.優化科技服務創新環境。支持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建立創新聯合體。深化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權下放試點,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的項目管理、評價機制。探索開展科技經費管理“負面目錄"試點,放寬科技經費使用門檻。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在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將科技成果轉化所得全部用於獎勵科研人員試點,探索對科研人員實施股權、期權和分紅激勵。爭取科研類事業法人單位以及民辦非企業科研類單位享有進口自用儀器設備購買免稅資質。

14.加大區域協同創新力度。推動穗港澳科技人員往來暢通、財政科研資金跨境使用、科研儀器設備通關便利、大型科學設施和科技資源共用共享。深化與港澳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合作,對科研合作項目需要的生物樣品,在限定的高校、科研機構和實驗室跨境使用進行優化管理。簡化研發設備、樣本樣品進口手續,聯合港澳高校設立實驗室、工程中心和創新中心。支持創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推進大數據中心(IDC)項目建設。探索建立粵港澳三地數據流動融合機制。積極參與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與深圳共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省實驗室。

(五)促進文商旅融合發展,建設國際文化中心

15.建設高水平文商旅融合示範區。將弘揚紅色革命精神融入城市文化,創建國家級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範區。探索允許外商在特定領域和區域投資音像製品製作、演出場所等業務。爭取在廣州設立國家視聽許可證發放、變更審批機構粵港澳大灣區分支機構。依託空鐵聯運交通樞紐,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建設廣州國際馬匹檢測中心和馬術運動綜合體,構建穗港馬匹運動及相關產業經濟圈。

16.提升旅遊便利化水平。積極爭取南沙口岸郵輪外國旅客入境免籤政策。推進落實粵港澳遊艇“自由行”,創新遊艇進境擔保方式。開通廣州南沙一香港啟德郵輪碼頭的多點掛靠業務,進一步探索實施郵輪旅遊通關便利措施。爭取外商投資旅行社經營出境遊業務試點。依託白雲國際機場組建空鐵一體化遊客換乘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建設廣佛環城際、穗莞深城際等重大基礎設施。

(六)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打造國際教育醫療中心

17.支持開展國際及穗港澳教育合作。探索與港澳學分互認、師生交流交換等共享模式。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廣州探索建立與國際先進教育體系接軌的辦學機制,引進世界知名大學、開辦特色學院,高標準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推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建設,與港澳高校合作開展酒店管理與旅遊人才培養。豐富穗港澳教育交流形式,推動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專業 技術人才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互認工作機制,促進港澳專業 技術人才在灣區內便利執業。

18.創新發展生物醫藥服務業。爭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廣州設立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檢查機構,提供藥品醫療器械上市審評註冊“一站式”服務。爭取對港澳已依法批准上市但未獲得內地進口註冊許可的藥品(含進口疫苗)和醫療器械,在指定的醫療機構使用。

19.加快發展高端醫療服務業。爭取國家試點放寬外資參股醫療機構的股比限制,聯合香港開展全科醫生培養項目。推動港澳醫療服務提供者開辦醫療機構採用港澳審批標準,香港個人在廣州開辦診所實行備案制,簡化港澳醫師轉內地醫師資格認證手續,香港註冊中醫師可按程序轉內地中醫師資格。加強與港澳地區醫療服務業的交流合作,進一步配套完善港澳居民在穗的醫療服務保障機制。積極爭取來華就醫簽證制度落地。充分發揮在穗高水平醫療機構作用,加快一批醫療聯合體建設。推動與港澳共建國際健康產業城,在廣州南站地區加快建設國際醫學中心。支持與港澳科研機構共同建立國際認可的中醫藥產品質量標準,推進中醫藥標準化、國際化。

20.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建設穗港澳養老產業合作開發示範基地。統籌推進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廣州市“3+X”創新試點。加強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水平。深入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工作,完善長期護理保險政策,增強定點服務機構長期照護供給能力。

(七)高標準打造創新發展載體,推動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

21.打造中新廣州知識城粵港澳大灣區知識創造示範區。加快佈局建設太赫茲國家科學中心等高端科研基礎設施,加快清華珠三角研究院中新知識城創新基地、中新國際智慧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深化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綜合改革試驗,推動建設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院。支持開展粵港 澳知識產權金融、保險、交易、貿易活動,建立粵港澳知識產權國際協作體系。

22.打造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和自貿試驗區優勢,建立與國際投資和貿易規則相適應的高標準制度規則。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航運、金融和科技創新功能的承載區,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率先放寬具備港澳職業資格的金融、建築、規劃等專業人才從業限制。加快南沙慶盛科技創新創業基地等建設,培育一批創新孵化器和服務平臺,打造創新發展示範區。規劃建設南沙粵港深度合作園,探索建設國際數據安全流動試驗區。打造國家級 智慧交通示範區,實施智慧城市示範工程。

23.推動現代服務業集聚聯動發展。科學佈局,合理分工,錯位發展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創新試驗區等一批聚集高端要素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強與周邊城市戰略合作及產業鏈對接,為加快建設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珠江兩岸產業帶提供配套服務。推動新一輪廣佛同城化戰略合作,打造“1+ 4”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推動廣清一體化 高質量發展,與清遠共建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統籌推進。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省經濟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要強化統籌協調,省各有關單位要拿出具體措施,支持廣州開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廣州市委、市政府要主動對接國家戰略,融入全省發展大局,進一步壓實責任,確保各項措施儘快落地實施。

(二)強化項目支撐。廣州市委、市政府要加強現代服務業項目的謀劃和推進,提高項目用地保障和服務能力,優先保障現代服務業項目合理用地需求。實施創新型產業用地相關支持政策,對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項目用地實行差別化管理。

(三)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廣州市委、市政府要實行外籍人才辦理外國人工作許可證、居留證“一窗受理、並行辦理”。建立專門針對外籍人才的多語種、一站式政務服務與社會服務網站。加大人才公寓建設力度。推進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障體系方面與港澳加強對接,按照國家和省的部署,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穗發展的政策措施。

廣州市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廣州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在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的重要指示精神,率先對接國際先進營商規則,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推動廣州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制定本方案。

一、行動目標

緊緊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對錶對標最高最好最優,聚焦企業和群眾最關切的環節,著力減流程、減時間、減成本、優服務,解決營商環境最突出的問題,以改革實效更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釋放內需潛力;以“數字政府”建設加快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9年構建更有效率的企業全生命週期服務體系,營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貿易環境,營商環境顯著提升;2020年爭取與國際先進營商規則初步銜接,營商環境位居全國前列;到2022年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廣州樣本”。

二、主要任務

(一)開辦企業

實施新一輪商事制度改革,創新商事登記模式,推動“人工智能+機器人”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全業務、全流程、全區域覆蓋,全面提升開辦企業時效,推動企業“准入” “準營”同步提速。2019年將全市開辦企業時間壓減至1個工作日內,2020年壓減至0.5個工作日內。

1.全面提升開辦企業時效。推行開辦企業“一網通辦、 並行辦理”,優化部門間數據聯動共享,實行線上線下“全渠道”快速商事登記、“全網辦”刻章備案和新辦納稅人“套餐式”服務模式,推動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全覆蓋。

2.實施“證照分離”改革。2020年對所有涉及市場準入的行政審批事項按“證照分離”模式,推動實行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准入服務等分類管理,實現“照後減證”和“准入”“準營”同步提速。

3.創新商事登記模式。在黃埔區試點“區塊鏈+商事服務”模式,探索打造共享式登記模式。在有條件的區複製推廣越秀區實現企業開辦最快一天的典型經驗做法。在南沙自貿片區深化“一照一碼走天下”和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

(二)辦理建築許可

進一步深化工程審批制度改革成果,精簡審批環節,減少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能。2020年實現政府投資項目從立項到辦理施工許可控制在78個工作日內;社會投資項目從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到辦理施工許可控制在28個工 作日內。

4.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實施全流程、全覆蓋改革。持續推進全流程網辦,提高審批效能。綜合區域評估、多規合一等相關聯的改革,將技術審查過程納入監管範圍,取消建築施工噪聲排汙許可證核發、白蟻防治工程驗收備案、招標文件事前備案,取水許可審批調整至開工前完成,探索“一套圖紙”貫穿項目建設全流程,實施全程免費代辦服務。

(三)不動產登記

著力打造全國一流的不動產登記政務服務品牌。預告登記、抵押權註銷登記等13項業務1小時辦結,企業不動產轉移登記、變更登記、一般抵押登記當日辦結,其餘業務4個工作日內辦結。2020年全面推行不動產登記網上申請,繼續增加1小時辦結業務種類。

5.減少登記環節。將辦理不動產登記壓縮為“簽訂合 同與申請不動產登記繳納稅費、領取不動產權證書”兩個環節。設置企業服務部門(窗口),建立總部企業、優質企業綠色通道,專崗專責對接涉企業務。

6.減少申請資料。推進“一表”申請,企業可以單憑申請表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推廣“e登記”服務品牌,擴大網上申辦業務範圍,實現辦理抵押登記“零跑動”。建立“不動產登記+稅務+民生服務”一體化服務專窗,整合線上平臺,共享信息數據。

7.實行容缺受理。企業或代理人書面承諾在10個工作日內補齊欠缺資料的(涉及權屬爭議的除外),不動產登記 部門可以先行容缺受理。

8.提升土地管理質量指數。通過人臉識別,實現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零跑動”。實時更新不動產宗地及其附圖、 不動產登記信息等數據庫。健全土地權屬爭議調處機制,開放法院已判決土地糾紛案例等信息查詢。

(四)繳納稅費

深入開展“互聯網+稅務”行動,完善電子稅務局功能,逐步實現網上辦稅業務全覆蓋,著力打造國內稅收營商環境新標杆。納稅人辦稅資料再精簡25%以上,實現70% 以上涉稅事項一次辦結,新辦企業稅務信息確認和首次申領發票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

9.提升稅費繳納便利化水平。制定5大類128項涉稅費事項“一次不用跑”清單,簡化辦稅流程。推行增值稅納稅人“一鍵申報”,實現發票數據自動彙總和申報表數據自動生成。健全電子稅務局功能,實現文化事業建設費等10 項非稅收入業務全程網上辦理,推廣“稅鏈”區塊鏈電子發票平臺,實現發票使用全免費、管理自動化。

10.降低企業納稅負擔。全力落實國家降低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政策,將製造業等行業稅率降至13%,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稅率降至9%,擴大小規模納稅人、小型微利企業和投資初創科技企業優惠範圍,按照50%的最高幅度頂格減徵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資源稅、城市建設維護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 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佔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六稅兩費”。

11.降低企業繳費費率和比例。落實國家部署,2020年執行全省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用人單位繳費費率14%規定,工傷保險繳費費率階段性下調30%,延長用人單位職工社會醫療保險繳費費率降為6.5%政策期限。企業可在5%至12%之間自主選擇確定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可申請降低繳存比例或緩繳住房公積金。

(五)跨境貿易

全面優化口岸通關流程,降低合規成本,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口岸監管執法和物流作業效率,持續提升貿易便利度,推動各項服務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在南沙、白雲機場等具備條件的監管現場實現全年“7×24”小時通關。

12.優化口岸通關流程。拓展升級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關領域向國際貿易管理全鏈條延伸,2019年實現貨物、艙單、運輸工具申報等主要業務應用率達到100%。加快智慧海港、智慧空港建設,推動口岸通關全流程無紙化、智能化。深化“三互”大通關改革,推動監管場地、設施共享共用。完善海運口岸24小時通關模式, 優化出口方向“廠港聯動” “場港一體”業務流程,擴大試點範圍,實現企業跨境貿易全天候通關。

13.進一步壓縮通關時間。提升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和作業水平,公示口岸通關流程、環節、時限和所需單證。推廣 “提前申報”模式,對進口鐵礦、錳礦、鉻礦,鉛礦及其精礦,鋅礦及其精礦推行“先驗放後檢測”監管方式,推進進出境運輸工具一次性聯合檢查,加快建設全流程“線上海關”。

14.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全面實行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制度,清單之外一律不得收費。深化全市港口口岸和白雲機場口岸實施免除查驗沒有問題外貿企業吊裝、移位、倉儲費用試點。免除貨物港務費地方政府留存部分。

15.創新口岸通關管理模式。加強與港澳在溯源、採信、檢驗檢測、認證許可等互認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水上貨運巴士”,整合內外貿同船、駁船水運中轉和內貿跨境運輸等多種水路運輸模式,固定航線和航次,多港停靠、隨裝隨卸,24小時通航。

(六)獲得電力

推動從企業用電申請到獲得電力業務辦理全流程重構, 供電企業低壓電接入辦理時間不超過3個工作日,高壓電接入辦理時間不超過15個工作日。電力接入外線工程行政審批總時間不超過5個工作日。公告範圍內的高壓電外線工程、用電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下的低壓電實現接電“零審批、零成本、零跑動”。全市中心城區平均停電時間不超過 1小時。

16.提升用電報裝服務水平。申請人憑《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政府立項文件、物業權屬證明或鎮級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可供電證明等“任一”文件即可用電報裝。高壓電報裝程序精簡為“業務受理、方案答覆、竣工裝表”3個環節,低壓電報裝程序精簡為“用電申請、勘察裝表”2個環節。推行“互聯網+用電報裝”服務,主動公示報裝和電價實施信息,實現“一次都不跑”。

17.優化接入外線工程審批。接入外線工程行政審批並聯辦理,總時間不超過5個工作日,其中,規劃許可辦理時限壓減至4個工作日內,交通疏解審核意見、開挖許可、綠化工程審批、水利工程審批辦理時限壓減至5個工作日內。

18.推行“一窗式”審批服務。政務服務管理部門統一受理業務,推送至對應政府審批部門並彙總審批結果。建立 “統一收件、統一出件、資料共享、同步審批”的網上並聯審批機制。

19.實行“信任審批、全程管控”。公佈公共設施報裝和報建領域承諾制信任審批事項清單,對於實行承諾制信任審批的事項,允許申請人在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承諾後即可獲得審批,事後在規定期限內交齊全部審批要件。對違背信用承諾的失信企業,將其失信行為記入信用檔案,依法依規予以限制。

(七)獲得用水

推動從企業用水申請到獲得用水業務辦理全流程重構, 優化供水企業報裝流程,有外線工程辦理時間不超過10個工作日,無外線工程辦理時間不超過4個工作日。用水接入外線工程行政審批總時間不超過5個工作日。

20.優化用水接入外線工程審批,推行“一窗式”審批服務,實行“信任審批、全程管控”。統一精簡和規範全市各供水企業報裝服務程序,報裝流程精簡為“受理報裝、施工報建、裝表通水”3個環節,申請材料精簡為“身份證明材料、可供水證明”。提升用水報裝服務水平,在土地出讓時提供用水連接技術指標清單,推動用地受讓單位實施的供水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同步完工、同步供應。推行網上申報服務。

(八)獲得用氣

推動從企業用氣申請到獲得用氣業務辦理全流程重構, 優化供氣企業報裝流程,有外線工程辦理時間不超過10個工作日,無外線工程辦理時間不超過4個工作日。燃氣接入外線工程行政審批總時間不超過5個工作日。

21.優化燃氣接入外線工程審批,推行“一窗式”審批服務,實行“信任審批、全程管控”。統一精簡和規範全市各供氣企業報裝服務程序,報裝流程精簡為“用氣申報、驗收通氣”2個環節,申請材料精簡為“身份證明材料、可供氣證明”。探索建立公示開挖範圍和施工週期內的燃氣外線工程事項免審批機制。從嚴審核定價成本,降低城鎮管道天 然氣輸配氣價格。

(九)獲得信貸

優化金融信貸環境,提升小微企業信貸可獲得性,擴大科技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規模,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22.設立融資風險補償資金。廣州市財政3年共安排 5000萬元資金,支持銀行與融資性擔保公司、再擔保公司等合作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業務並給予風險補償。擴大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規模,拓寬資金池受益企業範圍,2019年實現合作銀行翻番,發放貸款累計超120 億元。

23.建立市區兩級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通過新設、控股、參股等形式以及聯合擔保、再擔保業務合作方式,發展一批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對新設立和新增資的區級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市財政按不超過區財政出資額40%的比例配資,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

24.建設推廣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建設中小微企業融資對接平臺,逐步實現電水氣等涉企信息接入,為金融機構向中小微企業授信提供支持。推廣應用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 “動產融資統一登記系統”。

(十)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

深化國家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在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等方面先行先試。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和運用效益,建立銜接配套、相融互補的多元化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打造全方位高效率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創建 “對標國際、引領全國、服務灣區”的知識產權強市。

25.建立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強化司法保護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廣州互聯網法院、知識產權法院作用,大力壓縮立案、審判期限,落實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推廣適用技術調查官制度、舉證妨礙規則,完善知識產權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審判“三合一”工作。細化司法保護、行政監管、商事仲裁、專業調解間的協調與銜接,統一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立案標準,規範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規則。探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和執法機制對接,推動形成聯合執法機制。充分發揮廣州各類維權機構功能,建立知識產權“一站式”維權平臺。加強知識產權信用監管,將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納入企業和個人信用記錄,健全知識產權失信主體聯合懲戒機制。

26.促進知識產權創造提質增量。優化專利資助政策, 重點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專利創造工作,提升國際專利擁有量。實施專利強企工程,加大高價值專利培育和小微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扶持,加強對高價值專利產業化的資助力度。完善專利導航工作體系,加強專利信息分析利用,定期發佈重點領域知識產權動態,引導企業進行專利佈局。支持指導企業申請馳名商標認定保護,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廣州品牌。

27.優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推進商標註冊、版權登記便利化,提供知識產權質押登記全流程服務,商標、專利質押登記辦理時限分別壓縮至3個和5個工作日內。高標準建設中新知識城知識產權服務園區和越秀知識產權綜合服務中心,引進知識產權代理、法律、評估、運營等機構,打造知識產權全鏈條服務業態。擴大市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投資規模,重點投向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助推企業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多模式開展知識產權融資工作,建立銀行、保險、財政分擔風險的專利質押融資機制。

(十一)打造“智慧政務"平臺

在“數字政府”建設框架下,逐步實現全市政務服務“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建成縱橫全覆蓋、服務全渠道、事項全標準、內容全方位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2019年建成政務數據高度共享、涉企審批事項高度整合、政務服務各環節與所需數據高度對接的“智慧政務"平臺。

28.建成“一網通辦、全市通辦"的總門戶。整合各部門現有政務服務系統,重點推動開辦企業、不動產登記、通關貿易等事項並聯審批,推行集網上申辦、網上審批、快遞送達於一體的“零跑動”審批服務。依託市工程建設項目聯合審批平臺,實現電水氣線性工程聯合審批。2019年實現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數據共享、身份互信、證照互用、 業務協同。

29.加快推動“一窗受理、綜合服務”。將部門分設的辦事窗口整合為綜合窗口,實現重點領域和高頻事項“線上 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2019 年全面實施“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模式。

30.實現“信用獎懲、一鍵搞定”。將信用信息查詢、聯合獎懲措施應用嵌入各部門行政審批、事中事後監管等業務流程中。2019年實現自動推送信用核查信息、自動匹配紅黑名單、自動嵌入獎懲措施、自動彙集反饋實施情況的“信用獎懲、一鍵搞定”便捷模式。

(十二)促進營商環境在更高水平上全面提升

推進破產製度體系建設,保護中小投資者,加強執行合同,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水平。強化勞動力市場監管,推進政府採購公開透明,破除招標投標隱性壁壘,培育和完善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構建更加彈性包容的新經濟審慎監管制度,率先形成新經濟企業成長加速機制。

31.提高辦理破產效率。完善破產程序啟動機制和破產 企業識別機制,大力推廣預重整制度,建立常態化的府院聯動機制。推行破產案件繁簡分流制度,推進“繁案精審,簡 案快審",縮短破產案件審判週期,依法處置企業財產。

32.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依法加強對中小股東 依法享有的表決權、知情權、利潤分配請求權、監督權等權 利的司法保護,正確運用股東派生訴訟制度。

33.加強執行合同。強化合同權益保護,合理判斷各類 交易模式和交易結構創新的合同效力,提高法院審判執行效 率。健全商事合同糾紛非訴解決、速調速裁機制,探索國際商事網上調解方式,快速解決商事爭議。

34.加強勞動力市場監管。開展勞動力市場監管專題研究,對勞動力聘用情況、工作時間、工作質量以及裁員規定、裁員成本進行全面摸查。規範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和用人單位招用工行為,構建權責明確、透明高效的人力資源市場 事中事後監管機制。

35.加快推進政府採購公開透明。實施提升中介服務業發展質量的專項方案。建設與電商同步、交易自主、行為可溯的政府採購電子賣場,推進網上競價和自主詢價。進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目錄管理制度,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的範圍和規模。

36.破除招標投標隱性壁壘。簡化審批程序,不超過項目概算的政府投資項目單項工程合同變更及免招標由行業主管部門審批。全面取消招標文件事前備案。推進設計招標制度改革,落實招標人負責制,工程設計公開招標可實行“評定分離”制度。

37.建立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建立健全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和聯動體系,擴大信用信息數據歸集範圍。將信用信息查詢和聯合獎懲措施應用嵌入行政審批、事中事後監管、公共資源交易、招投標等業務流程,率先實現信用聯合獎懲“一張單”。依託“雙隨機、一公開”綜合監管平臺,實現聯合抽查常態化和抽查檢查結果跨部門互認、應用。

38.構建包容普惠創新的新經濟監管制度。實施廣州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按照“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分類監管”的原則,推行綜合監管、信用監管、柔性監管、沙盒監管等新模式,探索容錯機制、包容期管理、多元化場景應用服務,構建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經濟發展的監管機制。

三、保障措施

39.加強組織實施。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省經濟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要強化統籌協調,省各有關單位要積極支持配合,主動做好政策配套。廣州市委、市政府要履行好改革主體責任,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或實施細則,明確各項工作的時序進度和目標節點,確保改革落地見效。

40.堅持企業需求導向。將市場主體的期盼和訴求作為推進改革的首要目標,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作為衡量改革的首要標準。設立多種形式的營商環境諮詢、投訴、 建議平臺,暢通反饋渠道,專人負責收集企業訴求,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以優質的服務讓廣州營商環境更有溫度。

41.持續優化審批流程。廣州市各相關部門要立足提高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全面梳理,按照即來即辦、網上審批、上門服務、聯合審批、容缺受理等類別逐項確定辦理方式和流程。探索大數據審批服務新模式,應用雲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實現網上審批事項“應上盡上、全程在線”。制定公佈“一站式審批”標準清單,實行動態管理,促進審批標準明確、流程優化、材料精簡,進一步增強透明性和可預期性。

42.突出試點帶動。廣州高新區(黃埔區)要率先對接港澳投資貿易規則,聚集創新要素,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示範區,爭創國家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南沙區要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和自貿試驗區優勢,創建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試驗區,建設成為大灣區國際航運、金融和科技創新功能承載區,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43.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在廣州市政府門戶網站設立“優化營商環境”網站專欄,展示全市各區各部門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成果、典型案例。及時全面公開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制度,做好政策解讀推介工作,實現各項制度文件一鍵可查,提升政策認知度、可及性。

中共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 2019年10月8日印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