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加快縣域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建設行動計劃》印發

《西安市加快縣域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建設行動計劃》印發

記者4月2日從市政府獲悉,《西安市加快縣域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建設行動計劃》印發。到2021年,全市縣域經濟實力、縣域企業數量質量和縣域工業化水平大幅提高,特色主導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一批具有縣域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

全市私營企業年均新增8萬戶以上 2021年超過65萬戶

《行動計劃》提出主要目標,到2021年,全市縣域經濟實力、縣域企業數量質量和縣域工業化水平大幅提高,特色主導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一批具有縣域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

中小微型企業快速發展。全市私營企業年均新增8萬戶以上,2021年超過65萬戶;培育中小企業成長梯隊“三星”企業700戶;實現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區、縣全覆蓋,創建國家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12個以上,省級“雙創”基地23個以上。

工業化水平顯著提升。縣域工業增加值佔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由48%提高到50%以上,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全市重點建設工業集中區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入駐企業超過3000戶,從業人數超過20萬人,培育5個示範縣域工業集中區。

產業實力明顯增強。打造形成1個以縣域工業集中區為核心,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形成1個主導產業明晰、規模優勢突出、集群效應顯現、輻射帶動有力的營業收入過500億元的工業集中區;形成5個專業突出、配套齊全、競爭力強的營業收入過100億元的工業集中區。

開展十四項行動 縣域工業集中區重點發展1—2個主導產業

《行動計劃》指出,我市將實施產業佈局優化行動、公共設施提升行動等十四項行動。

★產業佈局優化行動。縣域工業集中區重點發展1—2個主導產業,推進工業“特色小鎮”建設,以產業集聚發展帶動工業園區轉型升級。各區、縣要統籌全區、縣工業集中區產業佈局,修訂完善區域內工業集中區產業發展規劃,形成集中區之間優勢互補、錯位協同的合理格局。

★公共設施提升行動。完善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水、電、路、氣、訊、暖等基礎設施建設,組織電力部門及供電企業開展集中區直供電試點和推廣,探索供氣企業向集中區直供大用戶模式。成立工業集中區建設和投融資實體,通過設立投資基金,引進工業地產,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構建集中區公共設施建設投入長效機制。到2021年,全市縣域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基礎配套設施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服務效率持續提高。

★產業精準扶貧行動。重點支持以縣域工業集中區為平臺,培育和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優先安排貧困人口就近實現就業。大力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實施“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積極開展蘇陝合作扶貧項目。加大對貧困縣的支持力度,同等條件下對貧困縣的項目優先給予支持,重點支持產業扶貧項目。

★骨幹龍頭扶持行動。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區域產業品牌。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參與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的建設運營,並吸引產業鏈上具有創新潛力的團隊或中小企業入駐創業。到2021年,全市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平均培育和發展3個年產值過億元的龍頭骨幹企業和10戶規模以上企業。對符合《西安市支持總部企業發展若干政策》(市政辦字〔2018〕30號)規定的民營企業,按照總部經濟政策給予相應政策支持。

★產業配套推進行動。依託龍頭骨幹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專業園區建立一批產業創新聯盟,鼓勵大企業在原材料供應、研發設計、檢驗檢測、中試生產、市場銷售等環節與民營中小企業建立穩定的協作關係,發展配套產品,形成縱向成鏈、橫向成群、區域大循環、具有綜合優勢的產業集群。鼓勵中小微企業按照市場需求,推進技術、產品、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等創新。每年篩選一批主業突出的“專精新特”中小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到2021年,全市形成一批配套型縣域工業集中區。

★“雙創”基地建設行動。以縣域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為平臺,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穩步推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發展。不斷完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體系。集成和配置各類服務企業的資源要素,特別是增加技術創新資源服務有效供給,提升孵化質量。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廠房建設。到2021年,每個區、縣至少建成一個功能齊全的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建成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全市工業集中區標準化廠房建設面積達到400萬平方米。

★招商引資聯手行動。要確保招商引資工作持續發力,做到言必談項目和招商。各相關單位一把手要親自抓、負總責,緊盯“五資”,積極開展環境招商、活動招商等多樣化的新型招商模式,確保每年簽約落地一批項目。建設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招商項目信息平臺共享交流機制,統籌推進市、區(縣)、集中區管委會三級有序招商。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市內外工業園區之間的交流合作和項目對接活動,實現發達地區與我市工業園區之間的產業協作轉移。

★技術創新升級行動

。建立產學研資相結合的工業集中區技術創新體系,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加快技術研發平臺和產學研資基地建設,搭建行業技術中心和區域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每個工業集中區至少對接一所高校、一個科研機構、一個行業協會,鼓勵“一企業一技術”創新發展。每年實施一批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項目。

★人才團隊打造行動。引進培育一批產業創新團隊和優秀企業家、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打造穩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每年開展一次工業集中區管理人員專題培訓。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每年對內選派、對外邀請園區管理人員,帶著任務“走出去”“請進來”,與發達地區以及市內之間開展時間、人數靈活安排的掛職交流。

★先進示範引領行動。培育建設5個經濟基礎強、建設模式新、發展前景好、增長潛力大的示範工業集中區及產業集群,通過重點扶持、創新發展和改造提升,在產業集群、專業特色和轉型創新等三個方面形成一批示範帶動和支撐引領作用強勁的骨幹工業集中區。加大對示範縣域工業集中區的財政支持和年度考核力度。

★智慧園區培育行動。積極實施“互聯網+”發展戰略,開展智慧園區培育和建設工作。加快建設一批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促進兩化融合。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手段,以工業集中區為單元,探索建立智慧園區運營服務集成平臺。建設全市縣域工業集中區大數據物流倉儲平臺,加快發展第三方倉儲物流和大數據物流,降低企業倉儲物流成本。

★產城融合促進行動。堅持工業集中區建設與城市功能完善同步推進,打造宜居宜業的產城融合綜合體,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強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服務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工業集中區開展“多規合一”試點,突出交通先行,提升產城融合發展的承載力;建設具有生態隔離功能的產業過渡區,形成產業區與生活區“安全隔離、生態相融、功能互補”的發展格局。

★綠色循環發展行動。發展綠色園區,推進工業園區產業耦合,實現近零排放。開展重大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再製造、低碳技術產業化示範,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綜合運用經濟、法律、環保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嚴格執行高耗能、高汙染工藝、設備等限期淘汰制度,杜絕產能過剩行業生產能力擴張和重複建設,全面實現工業集中區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

★產業園區帶動發展行動。建立高新區、經開區等國家級開發區帶動區縣工業園區發展機制。各區縣要主動加強與相關開發區的聯繫對接,按照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協商建立園區合作共建機制,合作共建的工業園區可享受開發區的相關優惠政策。

加強保障措施 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優先保障工業用地指標

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發展的組織協調工作。全市各級政府對照行動計劃,結合實際,研究制訂具體實施方案。重點強化區(縣)級政府的建設發展主體責任,產值30億元以上的工業集中區主要負責人應由副區(縣)級以上領導兼任。

改革管理體制,區(縣)級政府要積極探索市場化、社會化辦園區的模式,推進縣域工業集中區的發展。推動實施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收費清單、投入清單、問題清單等“五大清單”管理。借鑑“飛地經濟”建設經驗,建立完善統計、財政等指標分配機制。

同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發揮總規模20億元西安市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支持全市工業園區和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建設。城建、交通、水利、環保、科技等公用設施規劃建設優先向工業集中區傾斜。各區、縣要列支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資金,重點支持縣域工業集中區基礎配套設施、標準化廠房、服務體系、產業集群發展和“雙創”基地建設等。

依託西安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完善多層次工業投融資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鼓勵產業園區推動和培育企業走向資本市場。依據《大西安產業發展規劃》,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優先保障工業用地指標,統籌優先安排工業用地。新建工業產業項目原則上一律進工業園區發展。各區縣開發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優先向工業園區傾斜,對工業園區中的省市重點工業項目予以重點保障。

區分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工業項目發展特點,實行差別化供地,靈活採取彈性年期出讓、租賃以及使用標準廠房等方式滿足不同工業項目用地需求。對於具有龍頭帶動性或戰略引領性的支柱產業、優勢產業、戰略新興產業項目,可按照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與土地取得成本綜合確定土地出讓起始價。鼓勵工業企業通過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調整用地結構適當增加研發設計等配套服務設施。配套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不超過工業項目總用地面積的7%,建築面積比例不超過總建築面積的15%,可仍按工業用地管理。工業企業利用存量土地改擴建工業廠房增加容積率的,不增收土地出讓價款。(西安日報記者張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