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無車承運人企業的相關建議有哪些?

稅收籌劃相關建議

1.細分經營範圍,核算清晰

物流服務相關業務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在實際操作中,很容易出現不同服務內容界定劃分不清晰的情況。而稅務上,針對不同的服務內容適用稅率存在一定差異,且有些服務可享受一定的稅收優化政策。因此若企業能夠清晰界定各業務內容,並適當的匹配業務合同,則可起到很好的降稅效果。

2.選擇可以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

為實現進項稅額的充分獲取和抵扣,應儘量選擇能夠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否則就不能進行抵扣。若供應商只能提供增值稅普通發票,或供應商為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的徵收率,則會導致進項稅額不能抵扣或將大多數的稅額轉嫁到無車承運人企業,這就會導致增值稅稅制下其承擔的流轉稅遠大於營業稅稅制下3%的稅率所產生的納稅額。

3.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

對於無車承運企業進項稅額有限,無法合理匹配銷項增加的稅額,進而導致稅負增加的現實情況,相關政府部門多會出臺過渡性政策,彌補短期內企業造成的稅務過高問題。因此,無車承運企業應積極關注該類政策的解讀,積極結合自身經營情況申請優惠政策的適用,藉此降低自身稅負水平。

企業經營相關建議

1.合理籌劃資產配置規模

對於無車承運企業而言,若單純的以輕資產平臺模式運營,沒有購置資產產生的進項稅額,依目前的市場現狀來看,很難降低自身稅負;而對於傳統物流企業發展演變的無車承運模式而言,因自身具有一定的重資產經營,可對其自身稅負起到很好的平衡作用。

2.探索新型經營模式,整合物流供應鏈

對於無車承運人來說,在借鑑國外成功企業經營經驗的同時,也應結合我國實際市場情況,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商業模式,積極向上下游合作領域延展,同時引入與第三方主體的合作方式,豐富公司的產品線,進行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平衡自身稅負。

3.線上與線下並舉,搭建健康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目前,部分無車承運企業過於注重線上平臺的渲染,而忽視了線下服務方能展現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一事實,因此存在整合社會車輛、業務服務範圍有限;供應鏈全程服務、貨源協調等能力不高;車隊、貨主與平臺的依賴性較低,對線下運輸業務管控不足;風險控制能力薄弱,自身商業及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現實問題。

阿帕網絡作為華為供應鏈唯一戰略合作伙伴,聯合華為共同打造了“華為&阿帕無車承運人平臺”,是國內最先輸出無車承運人解決方案的公司之一,目前已成功協助近百家企業申請無車承運牌照。

阿帕網絡具有專業的運營輔導團隊,自建2萬平智能倉儲中心,可為合作伙伴提供全流程的物流操作實訓,幫助合作伙伴從運輸服務商成長為平臺服務商,建立無車承運人生態圈。

本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