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一定要压制?睿智的父母会正向引导,激发“善意嫉妒”

一直以来都有父母跟我留言,担心孩子的嫉妒心太重成"柠檬精",怕"酸性"腐蚀孩子,也害怕孩子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心理正不正常。

有位妈妈跟我说了这么一个案例:她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中班,一次老师打电话跟她投诉,说自己的孩子看别人搭的积木比自己的好,就跑过去一把推倒了,结果俩人就打起来了。

这让妈妈很震惊,因为孩子在自己面前还挺古灵精怪、懂事听话的,怎么一出去就变了样。

但是我要说,孩子的"嫉妒心"不一定就是坏的,还要看父母怎么引导,激发孩子"善意嫉妒",反而能帮助孩子成长。

“嫉妒心”一定要压制?睿智的父母会正向引导,激发“善意嫉妒”

|家长对"嫉妒"有误解

  • 孩子"嫉妒"是天性

许多家长看到"嫉妒"就避之不及,谈之色变,但是嫉妒心理在孩子中其实是普遍存在的。

根据研究显示,宝宝最早在3个月就会表现出"吃醋"的行为,而在2岁左右会逐渐显现出嫉妒、骄傲、害羞等较为复杂的心理。

最典型的表现之一是:不能忍受自己父母或者其他亲近的人夸奖和疼爱别的小孩",就算这个人是自己的亲兄弟姐妹。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嫉妒心就会显现得更明显。

  • 恶意嫉妒会让孩子变"丑陋"

虽然嫉妒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孩子的嫉妒演变成了恶意嫉妒,那么家长就要注意了,一定不能置身事外,熟视无睹。

家长要注意以下态度是不可取的:

1)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有吃醋的反应,会觉得很可爱,且暗自高兴,觉得孩子长心眼了,却不知道如果助长孩子的负面情绪,很容易让孩子变得专横自私,不考虑别人感受,这样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被孤立。

2)严厉斥责,强行改正。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这种情绪会避之不及,觉得孩子久而久之一定会积累怨气,就马上粗暴地制止,用语言或行为强行让孩子的改正,但是又不说明原因,孩子不明不白地被骂一顿,只会激发孩子更大的怨气。

“嫉妒心”一定要压制?睿智的父母会正向引导,激发“善意嫉妒”

|"善意嫉妒"有好处,家长要了解

  • 善意嫉妒能让孩子更优秀

所谓的"善意嫉妒",是指如果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做的事情或作品比自己好,于是心生嫉妒。然后暗下决心,为了做出更好的作品而投入更多的精力,付出时间,最后收获到自己想要的成果,这就是善意嫉妒。

但是我们小的时候总听到父母跟我们说:

"不要跟别人比,不要有嫉妒心。"

长大后也不断地有人告诉我们,要谦虚,要善良,要学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到别人的金钱、地位、身份也不要嫉妒。

并且在大多数人的严厉,嫉妒是一种负面、消极的心理,一个人一旦有了嫉妒心,那么他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都会受到影响。

但心理学家们却不这么认为。

随着各种调查研究,现有心理学认为,嫉妒心在孩子的自我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甚至说,它可以帮助孩子突破认知的局限。

但并不是所有的嫉妒心都是好的,就像刚才所说的恶意的嫉妒就会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其实关键是看,当孩子在面对"别人做的比我好"时,被激发出来的是善意的嫉妒,还是恶意的嫉妒。

在这里再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两者的差别。

比如说孩子看到别的孩子成绩比自己好,老师总是表扬他,于是心生嫉妒。然后孩子暗下决心,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专注学习,最后取得了好的成绩,这就是善意嫉妒。

而恶意嫉妒则是选择将别人的满分作业偷偷地扔到垃圾桶里,或者在上面将老师给的评语涂鸦掉。

我们之所以会抵触嫉妒,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恶意嫉妒太多了,但如果我们关注和引导孩子善意嫉妒,那么往往能激发孩子的潜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

“嫉妒心”一定要压制?睿智的父母会正向引导,激发“善意嫉妒”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将恶意嫉妒转化为善意嫉妒?

攀比、争抢东西、恶意伤人……针对孩子不同程度的嫉妒行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帮助孩子转化嫉妒情绪呢?

1.能力方面:争强好胜

  • 案例分析:

就拿开头的例子说,同学的搭的积木比自己的好,受到老师的表扬,与是就推到了别人的积木。

  • 心理分析:

有相关的科学研究证明,孩子在3岁时就萌生了竞争的意识,甚至更早一点,当双胞胎或者更多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时,他们也会争抢营养。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可以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家长可以在这时抓住机会,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下展现自我,获得自信心。

“嫉妒心”一定要压制?睿智的父母会正向引导,激发“善意嫉妒”

  • 应对措施:

1)正确看待孩子的嫉妒心理

允许孩子适度发泄嫉妒情绪,比如我们看到孩子失落、小抱怨、为自己买了个心仪的玩具或衣服……

2)鼓励孩子看到自己优点

比如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没有别人好,感到失落,你可以鼓励孩子说:"这只是一次小测验,下次努力就好啦,而且虽然考试没考好,但是你上次唱歌还得了第一名呢!"

2.物质方面:攀比嫉妒

  • 案例分析:

孩子看到班里男同学有了最新版的小汽车,也嚷嚷着要我卖给他,看到别人有什么就想要什么。

  • 心理分析:

孩子攀比心理其实和家庭有很大关系,如果父母经常表现出来相应的情绪,孩子也会耳濡目染。

  • 应对措施:

1)用孩子有的东西比

当孩子央求的时候,告诉孩子自己有的东西而别人没有。

2)以身作则

家长要树立好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且不要给孩子营造太强的竞争氛围,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客观情况去消费,而不是盲目跟随和肆意攀比。

“嫉妒心”一定要压制?睿智的父母会正向引导,激发“善意嫉妒”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注重攀比时,往往就忽略了其他的东西,并且有时候我们讲道理孩子也听不进去,这时候就可以从物质攀比转移到其他方面,转移孩子的关注点。

3.社交方面:不够自信

  • 案例分析:

芝芝和晓冰本来是很好的朋友,但随着晓冰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好,朋友越来越多,甚至连身边亲近的大人都夸晓冰懂事乖巧,于是芝芝心生嫉妒,很快就和芝芝闹掰了。

  • 心理分析:

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如果孩子在社交方面出现了问题,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其他方面的学习成长,因为是也许就是孩子在学校里过得不开心或者不愿去上学的原因。

  • 应对措施:

1)平等沟通,敞开心扉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不对劲,一定要找个时间坐下来和孩子面对面地沟通,以平等的姿态,让孩子敞开心扉,道明事情的原委和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倾听并理解孩子的心理。

2)表现自己的同理心

家长要表现出自己对孩子心理的理解:"我明白,这让你感觉到被孤立。"

然后可以主动帮孩子办一次聚会,邀请好朋友参加,让孩子成为主人公,更快地融入集体。

总而言之,面对孩子的嫉妒心,我们一定不要严厉斥责或者忽略不管,而是要根据孩子产生嫉妒的原因和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了纾解,将恶意嫉妒的萌芽转化为善意嫉妒,激励孩子充满动力和竞争意识地成长。

“嫉妒心”一定要压制?睿智的父母会正向引导,激发“善意嫉妒”

我是小C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