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為情所苦時,讀讀李白的詩: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相思淚深,天涯苦遠。

彈指流年,拂歌塵散,消瘦了思念;輕觸琴絃,如風之纖細,思念為誰斷?

繞指的情愫,一生的眷戀,在琵琶和鳴中,演繹了一場又一場歲月的留戀。

一場紅塵戀,一份千年緣,幾縷隔岸相思,隱逸了多少樓臺舊夢?

情之為傷,苦了多少人,煞了多少憶;情之為悲,冷了多少清,落了多少思。

就像李白所言“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這句詩出自他的《秋風詞》,全文如下: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當你為情所苦時,讀讀李白的詩: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這應該是李白最經典的一首情詩,可惜多數人看得懂,卻做不到。

一個深秋的月夜,詩人獨立院中,望著中天高懸的明月,任憑淒冷的秋風拂過臉龐。

看著風中的落葉菊樂又散,散了又聚,樹上的寒鴉本已棲息,卻被這明月西風驚醒,此情此景,詩人的心中悵惘到了極點。

他想到了遠方的戀人,當日一別,不知相見何日,曾經的點點滴滴在腦海中一遍遍地回放著。

在這淒冷的夜裡,他深陷在回憶中難以自拔,夜涼如水,卻也冷不過他的心。

情難忘,夜難度,這樣無窮無盡的相思不知何時才是盡頭。

當你為情所苦時,讀讀李白的詩: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也許只有經歷過,才會明白這相思之苦吧。

無論是永遠的思念還是短暫的回憶,都令人肝腸寸斷。

因為太過痛苦,所以詩人最後不禁發出了“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的感慨。

早知道相思這麼苦,那麼還不如當初就不認識呢!

可是即使詩人這樣說,他也依然忘不掉那令他刻骨相思的愛人,這樣想忘不能忘的複雜情感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其實關於李白的這首詩是有很多爭議的,這首詩原名為《三五七言》,據說只有前三句是他所寫,而從“入我相思門”開始的後半段最早見於《梅庵琴譜》。

但即便如此,李白對這首詩的貢獻還是不可磨滅的。

因為如果這首詩沒有前半段的環境描寫,那麼單憑後半段的純抒情,根本不可能達到現在的高度。

詩人從一開頭便以“秋風、秋月、落葉、寒鴉”這些常見意象,營造了悽清幽冷的氛圍,後文的悲秋懷人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且即使只有李白的前半段,也是融寫景抒情於一體的完整的一首詩,至於後半段只能說是錦上添花罷了。

當你為情所苦時,讀讀李白的詩: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還有一個爭議,便是令李白刻骨相思的人到底是誰?

這首詩寫於756年,按照時間推斷,此時和李白最親近的女子便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宗氏,兩人曾留下“千金買壁”的佳話,所以很多人認為這首詩應該是寫給宗氏的。

還有人推測是寫給那個他一生求而不得的女人——玉真公主。

李白曾給玉真公主寫過一首詩“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因為這首詩很多人都認為李白和這個女道士有曖昧關係。

甚至有人說《獨坐敬亭山》寫的是他和玉真公主的私會。

其實我一直覺得這些都是捕風捉影,李白還曾為楊貴妃寫過“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難不成他和楊貴妃也有私情不成?

所以我更願意相信這首詩是寫給他的妻子宗氏的。

當你為情所苦時,讀讀李白的詩: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但不論李白這首詩是寫給誰的,詩中那哀怨如訴,無情無盡的相思之情,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這首詩很簡單,寫的就是相思,很多人都能讀懂,但卻做不到。

即使相思再苦,多數人都不會後悔當初的那場相遇。

就像《華胥引》中的宋凝,她在戰場上救下了沈岸,卻被柳萋萋冒名頂替。

後來她如願以償嫁給沈岸為妻,沈岸卻為了所謂的救命之恩,一次次地傷害宋凝。

她在和沈岸的那場愛戀中被傷的體無完膚,最後還搭上了兒子的性命。

可是讓她選擇回到過去時,她還是願意重遇沈岸。

對沈岸的愛,已經成了她一生走不出的執念。

她很傻,卻也讓人很心疼。

當你為情所苦時,讀讀李白的詩: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人人都能讀懂,卻很難做到。

對於有些人來說,遇見,愛過,恨過,即使餘生活在回憶中,也是無怨無悔。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