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与王安石这样处理隐私和面子,绝顶聪明

在此聊两则古代名人生活趣事。一个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敞门深意,另一个是北宋文豪王安石的巧还藤床。一个成功消除遭人诬陷的隐患,一个温柔保住夫人的颜面和自己的清名。两位老兄这样处理隐私和面子,绝对聪明。生活的智慧,在细节上开花;做人的原则,底线就是双实线,一堵墙,绝对不碰。

郭子仪与王安石这样处理隐私和面子,绝顶聪明

郭子仪,唐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被晋封为汾阳王。可谓功勋卓著,威望极高,势倾朝野。但他的王府却不像有些高官显宦那样,搞得壁垒森严,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而是像平头百姓小户人家一般,门户洞开,无遮无拦,任人出入。

一次,他原来的部下来拜访他,见门扉大敞,无人看守,只好径直走进郭子仪的住房。却看见堂堂名将郭子仪,正在帮助自己的妻子和小女儿梳妆,完全是一副家奴角色。结果这件事被传了出去,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听了此事,都觉得太伤自尊心了,便一齐来找他说:“父亲功业显赫,却一点不知道自己尊重自己,谁都可以进入您的内房,家中发生什么事情外面人都知道,这怎么行呢?”

郭子仪与王安石这样处理隐私和面子,绝顶聪明

郭子仪心平气和地说:“你们哪里知道我的用意啊。我现在有500匹吃公家草料的骏马,有上千吃公粮的下人。我以前是凭战功,也没有巴结什么人,以后我是在家养老,朝中也没有什么人可以倚仗。如果我现在的住宅关门闭户,戒备森严,一旦有个什么人诬陷我,没人能辩解得清楚,就可能招来灭九族的大难,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现在我四门洞开,一切都摆在世人面前,没有什么秘密。别人若是想加害于我,也找不到借口。你们说是要我这样安安生生地过日子呢,还是关起门来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呢?”孩子们听了,这才恍然大悟,从内心里佩服父亲的深谋远虑。

郭子仪与王安石这样处理隐私和面子,绝顶聪明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为官清廉,诗文超群,但在生活上落拓不羁,不修边幅。但他的夫人吴氏则是个极爱清洁而有点“洁癖强迫症”嫌疑的人,为此,两人常闹意见。王安石在江宁任上请求辞官获批,全家必须从官衙里搬回自己的私宅。按贯例官人离任搬家前,衙门里必须派人前来清理物资,衙门里的东西留下,私人的东西搬走。差人一眼看见卧室中有一张藤床,是由夫人向官府借用的,这张藤床理应归还。差人进门之后,眼睛就一直盯着藤床,只是碍于情面,不便开口直说。差人觉得不好意思向夫人提出索取藤床一事。

郭子仪与王安石这样处理隐私和面子,绝顶聪明

按理说,一张藤床并不算什么大事,得罪了夫人并非上策。但工作责职在此,差人显得十分为难。夫人正在为搬家忙碌,已把当初借藤床之事忘掉了。但王安石看懂了差人的眼神,他也怕当面说清,太失夫人的脸面了,再加上搬家本来就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怎么办呢!此时,夫人见差人既不说话又不走,便问道:“贵差不知有何要事?”差人支支吾吾,见夫人不悦,所问的话无疑是下逐客令,但两眼仍是盯着藤床,嘴里却说:“夫人,没有什么要事!”王安石见状,心生一计,突然脱下靴袜,疯疯癫癫的在大厅里走了起来。把夫人和差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摆脱了即将出现的难堪场面。

郭子仪与王安石这样处理隐私和面子,绝顶聪明

大家正处正惊异之时,王安石已赤着脚上了藤床,并仰卧在上面,顿时把藤床搞得肮脏不堪。夫人平常就有点“洁癖”,现在又有外人在场,小性子不好发作,心里是“这床脏得还能用吗,你个邋遢鬼!”,表面却开口对差人说:“这张藤床已不堪使用了,搬回住宅也嫌麻烦,就留在这里,随便你怎么处置好了。”差人贴船下篙,随口应道:“夫人,不如让在下的现在就搬走吧,免得在这里碍手碍脚。”王安石见目的已达到,就起身下床,让差人把藤床搬走了。文豪的温柔就在这里,为了避免矛盾的纠缠,他利用夫人有点“洁癖”的特点,不避自己的短处,以巧妙的办法归还了藤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