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像病不是病,能治不是治,想死不願死,告別抑鬱從這裡開始

抑鬱像病不是病,能治不是治,

想死不願死,告別抑鬱從這裡開始

文,王彥輝

翻開頭條號的心理頻道,大量關於抑鬱的話題,各種說法都有;翻開悟空問答裡,大量關於抑鬱的問題,各種回答都有。

各路大咖匯聚一堂,有心理老師、有心理諮詢師、有精神科醫生、有社會達人、有情感大V,從來沒有一個領域能彙集這麼多人來關注。

他們對抑鬱各有說法,有認為是病的、有認為不是病的、有認為是裝的、有認為是閒的、有認為要治的、有認為不用治的,從來沒有一個話題有如此眾多的說法。

抑鬱像病不是病,能治不是治,想死不願死,告別抑鬱從這裡開始

專家有專家的說法,公眾有公眾的說法,醫家有醫家的說法,患者有患者的說法,而且有些患者拿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現身說法,其可信度可謂令人有所折服。但患者個人的經歷不能代表更多數量的群體,一個人用手指頭能打死蚊子,不等於所有人都可以用手指頭指打死蚊子。一些患者好了,但並不理解自己是怎麼好的。

醫家彙集眾多病例案例,似乎更有經驗,遺憾的是醫家的很多說法並不能公眾認可,你說抑鬱是病吧,可是為什麼很多人不吃藥單靠自我發明的運動療法、旅遊療法就能調整好,而有些人各種藥都吃卻幾年未愈呢?專家無法解釋。你說抑鬱不是病吧,可不用藥就發作嚴重,用了藥就能得到控制,這也令很多質疑者無話可說。

抑鬱像病不是病,能治不是治,想死不願死,告別抑鬱從這裡開始

抑鬱半月就是抑鬱症嗎?

抑鬱首先是一種以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徵的情緒反應,伴隨著不想動、沒興趣、沒信心、自責感、食慾降低、體重下降、睡眠不良、煩躁不安、沉默不語等。這些表現看起來像病,但不是病,只是心理和行為的非正常表現,又是遇到煩惱時的常見表現。只是醫學上,人為規定了一個時間段,把上述表現超過半個月的情況稱為抑鬱症。

可是問題來了,突然而發的抑鬱,程度比較重,但時間不足半個月的,就不是抑鬱症了嗎?顯然這種分法不太適合。

抑鬱像病不是病,能治不是治,想死不願死,告別抑鬱從這裡開始

另外,從邏輯上說,有病就是有病,不能說時間短的不是病,時間長的就是病吧?比如感冒就是感冒了,不能說三天以內的感冒不叫感冒,三天以上才叫感冒吧?可是抑鬱症的劃分就將時間因素,也就是病程長短視作重要參考信息。

這樣劃分無非有一個好處,就是把抑鬱中時間長一點的劃到醫學的範圍裡去,好開藥治療了。不然你不是病怎麼給你開藥,醫生也要符合自己的邏輯吧。

其實這都是對抑鬱問題的產生機制混亂不清的表現。如果你能接受下面對抑鬱機制的解釋,你也會有興趣下面的更深層探索。

抑鬱像病不是病,能治不是治,想死不願死,告別抑鬱從這裡開始

抑鬱的產生機制

生本能心理學認為,抑鬱的根源是個體遇到了較大或較持久的心理與現實困境,無法走出這個困境而導致的情緒不良、行為失當等身心失調錶現,因主要特點是情緒壓抑和低落、鬱鬱寡歡,故而得名抑鬱。

所有抑鬱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遭遇了心理或現實的較重大的困境,這一點沒有例外。從重多報道上可以印證這一點,比如“某某欠資百萬,抑鬱跳樓”、“某某官場壓力大,抑鬱自殺”、“某某投資失敗,抑鬱輕生”……無事無非的抑鬱是不存在的。

遇到重大的困境產生悲觀、無奈、茶不思、飯不進,乃至一兩個月無法走出困境的情況很多,不能認為是病。所以說抑鬱像病不是病,是什麼呢,是不良情緒。

抑鬱像病不是病,能治不是治,想死不願死,告別抑鬱從這裡開始

抑鬱的解決

解決抑鬱的根本點在於幫助當事人走出心理與現實的困境。因而針對外在表現的調整和治療,都是隔靴搔癢、隔山打牛。有用嗎?也可能有一點用,但對問題的解決沒有實質作用。假如果針對外在表現的調治起了一點作用,那也一定不是調治本身起的作用,而是另有原因,這事我們後面再說。

困境引起的情緒等不適,如果用藥的話,可以控制外在的情緒,但藥物對內在的困境毫無作用。只有靠心理疏導才是正解。所以,有些重度抑鬱無法與人正常的語言交流,必須用藥物控制,在表現平穩時,能正常語言交流時再接受心理疏導。所以是抑鬱能治不是治,是什麼呢,是心理疏導。

心理疏導針對抑鬱的問題,詳細瞭解抑鬱遇到的困境,困境的成因,從中找到問題的癥結,給予合理的指導。困境的形成是什麼呢?大都是認識和看法的錯誤,以及對困境本身的不合理看法,把這些錯誤的看法改變過來,就能走出抑鬱,重新擁抱生活。

抑鬱像病不是病,能治不是治,想死不願死,告別抑鬱從這裡開始

抑鬱的分類

很多人一聽抑鬱就害怕,其實大可不必,抑鬱按輕重程度可分為輕、中、重,只有重度的抑鬱會能輕生的念頭和付之行動的可能,而輕中度的抑鬱,就是悲觀、灰心、自卑、自責等負面情緒,伴有飲食、睡眠等不適。

抑鬱屬於心理問題,但在醫學界,把心理問題歸為精神衛生問題,這樣讓人誤把抑鬱當成了精神病,而精神病在一般人眼裡就是神精病,就是精神分裂,這樣令人產生不必要的擔心。

抑鬱的輕重程度主要受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和個體承受力有關,二是與遭受的困境大小有關。困境很大但個體承受力強,抑鬱的表現就不重;困境雖小但個體承受力弱,抑鬱的表現就可能較重。

無論輕、中、重的抑鬱,只要不出現意識障礙,都可以接受心理疏導的調整。所謂的意識障礙,是指較泛化的幻覺、妄想以及意識混亂不清。

抑鬱像病不是病,能治不是治,想死不願死,告別抑鬱從這裡開始

抑鬱調整的快慢

很多人都關心抑鬱能不能調整,調整有多快。曾經有一個久經抑鬱治療的朋友來找我,問我說“一年能好不?”看來,他是對調整抑鬱失去信心,我說哪有那麼慢,如果你積極配合,很快的。

說很快,很多人不相信,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抑鬱的產生機制,是由於當事人遇到了重大的心理和生活困境,解決抑鬱的根本是解決困境,解決困境有兩個方案,一是開動腦筋積極尋求辦法,因為很多問題是當事人思維受束縛思路打不開才陷入困境的,開動腦筋想辦法,積極尋求幫助和資源,就能努力走出困境。二是有些問題是無法解決的,要學會接受現實,學會取捨和捨得。很多人是能力達不到還不接受現實,捨不得、放不下、過不去。心理老師就是在這兩方面上努力工作,分析當事人問題的癥結,給予思路方法上的幫助,給予接受現實的幫助。

好了,有了心理老師的幫助,還需要個人的一些努力,如果個人不努力,再高明的心理老師也是鞭長莫及啊。這就像做數學題一樣,老師指導的再好,學生也要去做去練,否則還是不會做題。有了心理老師的簡明高效指導,再加上個人的積極努力,抑鬱是會很快克服的。也有多方努力不得解決,一次心理疏導解決問題的。

抑鬱像病不是病,能治不是治,想死不願死,告別抑鬱從這裡開始

抑鬱者的痛苦有多深

很多人認為抑鬱是裝的、閒的、沒事找事,這是嚴重錯誤的認識。抑鬱者遭遇了重大的心理和現實困境,苦苦掙扎而走不出來,其內心的煎熬、現實的痛苦、精神的損耗、身體的消磨真不是沒有經歷過的人所能感受的。

同樣的事情,可能有人挺過來的,認為不算什麼,但在沒有經歷或缺乏足夠能力和勇氣衝出來的人來說,就是一種困難,甚至窒息。

抑鬱者因為遇到困境而走不出,焦急無奈、自責糾結,為此不思茶飯、沒有歡樂、夜不安寐、輾轉反側,天空是陰暗的,內心是迷濛的,生命的活力受到無情打擊,感覺不到生活的樂趣,渾身都是麻木的,輕生的念頭時時泛起。

抑鬱像病不是病,能治不是治,想死不願死,告別抑鬱從這裡開始

抑鬱者輕生的念頭,不是對死有多向往,這一點有人用弗洛依德死本能來解釋,其實不然,不是死本能的嚮往,而是生本能受到了摧殘,向生不能而向死解脫,是被動的,是次生的,是從屬的。

抑鬱者想死,是因為痛苦,但他們不都是那麼決絕,而是猶豫不決,畢竟自己的生命還年輕,家人和孩子還有期盼。這就是抑鬱者矛盾的心情,想死不願死。

抑鬱嚴重危害了人的生命質量,對家庭和社會都是重大損失,我們專業心理工作者感覺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更堅定了幫助抑鬱者走出困境的決心。

抑鬱像病不是病,能治不是治,想死不願死,告別抑鬱從這裡開始

重度抑鬱的成因

輕中度,包括重度抑鬱,只要不出現嚴重的意識障礙,就是意識混亂了,認不清自己和別人的狀態,只要語言交流正常,都可以接受心理疏導。

為什麼重度抑鬱會有意識混亂的情況呢?這是因為意識混亂的重度抑鬱與其他抑鬱的成因略有不同。雖然都是陷入困境,一般抑鬱大都是個別的認識錯誤,而意識混亂的抑鬱者是有較多認識缺乏、不清和錯誤,抑鬱者因此對自己和社會的認知產生混亂而導致融入社會生活的重大困難,這種情況就比較難解決。

還有一種情況是抑鬱者在人生的漫長經歷中沒有學會更多快樂的方式,缺少生活的意義和活力,感覺不到生命的種種快樂,有了較強的輕生念頭,根本不想調整,只願快些死去。這種情況以及沒有意願調整的狀態,可以說是抑鬱調整的“頑疾”,不是心理老師無能,是當事人不想。如果當事人想調整,就算再難,只要慢慢來,也還是有辦法的。

抑鬱像病不是病,能治不是治,想死不願死,告別抑鬱從這裡開始

抑鬱的自我調整

前面我們講述了抑鬱的產生和調整思路,這個思路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操作的,所以也非常適合自我調整。也就是說,這樣一套方法,誰拿來都可以用,我們專業心理老師用的也是這樣一套方法,只不過比一般人見的案例多,經驗多,效率更好一些,見效更快一些。

但在現實中我們發現自我調整的抑鬱者失敗的比較多。究其原因,我抑鬱的產生機制有關,前面說了抑鬱是個體遭遇了心理和現實的困境,這些困境又和認知錯誤有關。當一個人認知錯誤的時候,往往認不清自己的錯誤所在,就好像理髮師無法給自己理髮一樣,自己看不到自己背後的陰影,所以,自我調整時不易查找到真正的錯誤。

另外有些錯誤屬於潛意識的,需要心理老師通過專業分析才能得以實現。因此,我建議有條件想快點解決抑鬱的朋友,一定先找專業心理老師,確切地說是找飛揚心理王老師,呵呵,舉賢不避親啊,經過分析指導後,拿著指導方案再做自我調整,那樣的效率和效果才是槓槓滴。

抑鬱像病不是病,能治不是治,想死不願死,告別抑鬱從這裡開始

本文的最大特點

很多心理科普文章,包括治療和調整抑鬱的文章,都說自己的方法怎麼有效,舉出幾個痛苦的抑鬱者經過治療變好的例子,抑鬱者表現感謝等等,但唯獨不見對抑鬱成因和解決機制的詳細介紹。

本文的最大特點是重點介紹抑鬱的成因和調整機制,就是如何操作的,這樣讓讀者心裡明明白白。原理清楚明白,才會有好效果,原理都說不清的,哪有好效果呢?另外,光說還不行,真正抑鬱又想解決的朋友,找我試一次,會有耳目一新,甚至茅塞頓開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