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能算是宋朝數二的皇帝嗎?

醉心創作


宋仁宗其實啥也不會,只會做皇帝。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就是“諸事不會,只會做官家。”但會做皇帝,就一定是皇帝的樣板了!說來,這個“樣板皇帝”就是傳說中狸貓換來的太子。

 

宋仁宗明道元年,宮裡死了一個前朝的老妃子。這樣的小事,當皇帝和當太后的自然不會太在意,劉太后吩咐按一般宮人的禮儀在宮外替這位妃子治喪。宰相呂夷簡正好在旁邊,卻極力建議要厚葬,把喪禮辦得隆重點。劉太后有些不以為然,呂夷簡說:“太后如果不想您家裡的劉氏族人今後有好日子過,您儘可以不聽我的話;如果您為自己的族人考慮,那麼喪事一定要隆重。”

話說到這份上了,劉太后也不能不加以考慮,她意味深長地看了呂夷簡一眼,就讓呂夷簡去操辦這件事。呂夷簡果然把這個李宸妃的喪事辦得規格超乎尋常,而且他還密令經辦人員,用皇太后的服飾替李宸妃裝斂,用高檔的水銀保持屍體的完好。

這一切,當時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以為呂夷簡是小題大做。

第二年,劉太后也死了,宋仁宗跟母親的感情很深,哭得很傷心。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卻告訴他:劉太后並不是你真正的母親,你的生母是去年去世的那個李宸妃。而且,更有人說,李宸妃是死於非命的,言下之意,是指劉太后害死了李宸妃。

自己活了這麼大,貴為天子,居然連生母是誰都不知道,宋仁宗的感情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從對劉太后的哀悼,轉而變成怨恨,他親自來到安葬李宸妃的地方哭拜祭祀,尊這位去世的生母為皇太后,然後,又迅速派兵包圍了劉太后家人的府第,要徹查李宸妃的死因。

山雨欲來風滿樓,搞得東京汴梁的朝野都驚心動魄。

追查工作做得很仔細,最後到了開棺檢驗的地步。到這個時候,人們才佩服呂夷簡的先見之明,他是知道內情的呀!

當宋仁宗哭著打開生母的棺材時,卻見生母穿著皇太后的冠服,在水銀的養護下膚色如生,沒有毒殺和謀害的痕跡,可見劉太后害死李宸妃的傳言是假的。宋仁宗這才下令撤去包圍劉府的兵丁,並且也到劉太后靈前焚香祭拜,對劉氏族人仍然恩寵有加。而李氏族人當然就更加雞犬升天了:李宸妃的弟弟原本是個衣食無靠的小工匠,自從被皇帝認了孃舅,一路扶搖直上,做到了“使相”,也就是榮譽宰相的位置。

那麼這兩個母親和一個兒子的恩怨情仇又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他們之間的故事就是宋朝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狸貓換太子”的藍本。這個故事最早出自元人的雜劇《抱妝盒》,後來幾經演繹。在小說戲曲裡,李宸妃生下了皇子後被生不出兒子的劉皇后調包奪走,劉皇后還買通接生婆,用剝了皮的狸貓換出皇子,誣陷李宸妃生下了妖孽怪胎,將她打入冷宮。後來,包拯包青天審理此案,終於將真相大白於天下。然而,這個狸貓換太子的故事顯然是不符合歷史的真相的。那麼,歷史的真相又是如何的呢?

劉娥劉太后的故事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她雖說深得宋真宗的歡心,萬千寵愛在一身,但卻苦於沒能替宋真宗生下一個兒子。要知道,在封建體制下,“子以母貴”與“母以子貴”是相輔相成的,哪怕貴為皇后,也只有替皇帝生下太子才是最根本的靠山。問題是她卻怎麼也生不出兒子!

現在又該說說另一個女人,也就是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的故事了。李宸妃是杭州人,杭州自古也是出美女的地方,而李宸妃最開始的身份只是劉皇后身邊的一位普通宮女。有一次,宋真宗來到劉皇后宮中,一時性起,就把劉皇后的這位俏丫頭給“幸”了,這事兒在古代,即使發生在百姓人家也很普通,並非現代人想像的男主人把女保姆給睡了那麼嚴重。宋真宗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的這麼一下,一炮成功,李氏懷上了日後的宋仁宗。孩子生下來後,劉皇后就把孩子據為己有,當作了自己生的孩子,李氏呢,因為自己地位低下也不敢有意見,默默地讓在一旁。這事兒,宮裡宮外很多人都知道,比如呂夷簡就知道,只是大家都不說,所以仁宗一直以為劉皇后就是自己的親媽,史書上記載,他從小就叫劉娥為“大娘娘”,叫另一個養母楊淑妃為“小娘娘”,而沒有想到宮中還另有一位地位低下卻是真正的親生娘。

真宗死的時候,仁宗才12歲,12歲的孩子當然處理不了軍國大政,於是就由劉皇后——現在應該叫劉太后了——垂簾聽政。年號也改成了“天聖”,天上的天,聖人的聖,把字拆解開來就是兩個聖人,意思是皇帝與太后兩人共同當政。當然了,由於仁宗年少,其實還是由劉太后一人當政。後來,年號又改成了“明道”,所謂的“明”也就是“日月並行”之意,也是為了強調劉太后垂簾聽政的合法性。於是,這段太后垂簾的時間居然長達11年。

在對待李宸妃的問題上,劉太后確實是有些私心的,她命令李宸妃去給過世的真宗皇帝守陵,用隔絕親生母子的手段,來確保自己權力地位的鞏固。當然了,劉太后從本質上說還是善良的,也沒有做出太過分的事情,知道內情的人也都畏懼劉太后,沒有人敢對仁宗說出事情的真相。

仁宗在不知道自己生母的情況下,與劉太后感情一直很好,劉太后病重的時候,仁宗日夜守在她的病床前,直到她去世。遺憾的是,劉太后錯失了一個機會,沒有在最後的時刻親口告訴仁宗他的生世之謎。於是就險些翻船,出現了前文所說的緊張一幕。

非常巧合的是,幾乎在同一時期,北方的遼國也發生了這麼一樁兩個老媽搶一個皇帝兒子的故事,那個故事的情節更加狗血:遼聖宗駕崩後,齊天皇后蕭菩薩哥擁立年僅16歲的遼興宗即位,但問題是遼興宗也不是她生的,而是一名叫蕭耨斤的宮女所生。蕭耨斤可沒有李宸妃那麼好弄,遼聖宗還沒有嚥氣,她就當面辱罵蕭皇后:“老孃們兒這回再也沒人寵你了吧!”等到親生兒子一當皇帝,這位親媽就聯合一些大臣推翻了養媽——也就是法定的太后,然後自己封自己做了太后。但是,遼興宗也是從小由蕭皇后抱養大的,兩人感情很深,蕭耨斤嫌皇帝兒子跟自己的感情還不如跟養媽親,於是她又想著要廢掉皇帝兒子立另外的兒子做皇帝,皇帝兒子終於忍無可忍,把自己的親媽給抓了起來,打進了冷宮。

宋國和遼國的兩個皇帝如果能夠交流一下經驗,就可以發現宋仁宗做得畢竟比較人性化,兩個媽媽一視同仁,親孃生,養媽養,生養之恩其實是一樣重的。在現實生活中,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我們當然是碰不到的,但生母養母並存的情況,在很多家庭可能還會碰到,宋仁宗的做法值得大家學習。

李宸妃被追封為太后之後的一個多月裡,開封城內到處都在議論劉太后的短處,其中有不少人想秋後算帳把劉太后徹底扳倒。宋仁宗出來說話了:“好了,好了,這一個多月來,大家對劉太后的事已經說得不少了,大概也說夠了吧。她操勞國事20多年,難免會有許多失誤,如今她已歸天,我們不能只說她的短處,也應該記得她的辛勞,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大家不要再說了,還是一切向前看!”——皇帝的詔書就是這麼說的,所以後世稱他為仁宗。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就這麼塵埃落定了,但作為一個在太后羽翼下生活了十多年的皇帝,這段經歷不能不對宋仁宗的後半生烙下深深的印記。這位皇帝一直給人的印象是文弱的,在他的朝廷裡,始終有一批強勢的大臣,呂夷簡、夏竦、范仲淹、歐陽修、韓琦、富弼、張方平、包拯……以至於後來文彥博甚至說出了大宋朝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句名言;而在他的後宮裡,他也吃不消他的郭皇后,甚至還捱過郭皇后的一記耳光。儘管郭皇后因此而被廢,但他想立他所寵愛的張貴妃為皇后,卻因大臣的普遍反對而只得作罷。不僅如此,他想封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為宣徽南院使這樣一個虛職,也遭到群臣的猛烈攻擊,而一波三折。

據說,有一天,宋仁宗上朝去,張貴妃送宋仁宗到殿門口,囑咐說:“官家(宋人對皇帝的稱呼)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意思是提醒宋仁宗不要忘記下詔封張堯佐為宣徽使,宋仁宗連連說:“放心!放心!”但到了朝堂上,大臣一致反對,包拯說到激動處,甚至唾沫都濺到了宋仁宗的臉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宋仁宗倒也沒有一意孤行,只好收回了成命。等到宋仁宗下朝回到後宮,張貴妃迎上前來聽消息,宋仁宗不耐煩地說:“宣徽使,宣徽使!你不知道朝廷裡還有一個包拯在當諫官嗎?”張貴妃說:“你是皇帝,出口為敕,誰敢不從?”宋仁宗這會兒就更加自覺了:“凡事必與大臣僉議,方為詔敕。”——皇帝不能一個人說了算的!

這則故事記載於《庶齋老學叢談》中,另一本書《清波雜誌》中也有記載,由此可見,宋仁宗的文弱雖說是性格使然,但其中也頗有些自律的成分。他從小在劉娥的嚴格要求下,沒有養成皇家子弟那種作威作福的驕橫之氣,卻養成了好學深思,通情達理、依法辦事的好脾氣。正因為這樣,大宋朝的文人政治制度在他手裡得到了完善,文人的開明政治發揮到了極致。仁宗時代的宋朝給後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許多故事都取材於這個時期,包括至今仍被反覆演繹的“包公戲”,足以說明這一時期在民族記憶中的位置。

宋人周正夫曾經評價仁宗皇帝,說他“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北窗炙  錄》捲上),而著名的歷史學家朱維錚先生也曾經在經學史課堂上說過,在君主專制的體制下,一個無所作為的皇帝可能更值得尊敬。貌似無所作為的宋仁宗與他的士大夫合作者們,共同構建了一個君主專制制度下相對理想的文人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真要感激那隻子虛烏有的“狸貓”。

 

 


說宋


個人以為這是一個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問題,主要看從哪個方面來看,如果從人格方面而論,別說宋朝就是把封建社會的所有朝代都算上,宋仁宗也是數一數二的,但是若以文韜武略來看,就如同仁宗對自己的評價一樣只能算作中人之姿!

宋仁宗(1010年5月30日-1063年6月20日)

宋仁宗趙禎,初名趙受益,是宋真宗趙恆第六子,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1063在位),由於登基之時年級尚幼,所以在前面的十多年的時間裡一直是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直到1033年宋仁宗才開始親政。

群星璀璨的時代

作為帝王,宋仁宗顯然無法與嬴政、李世民等開國皇帝相提並論,即便對比趙匡胤和趙光義,在武功方面也是多有不如,因為他畢竟是一個守成之君,能夠維持江山的穩定和百姓的安居樂業就已經足夠了,在這一點上可能是因為宋仁宗寬厚的性情得到了上天的關照,所以趙禎在位的幾十年間,朝堂上湧現出不計其數的治世能臣,單說唐宋八大家就有6位輔佐過仁宗,加上范仲淹、富弼、文彥博、包拯、狄青、韓琦、司馬光和柳永等大咖級別的人物,可謂牛人輩出,試問哪朝哪代能夠在幾十年間出現這麼多人才?

仁宗盛治

正是因為一眾治世能臣的出現,加上宋仁宗寬厚的性情,所以君臣之間相處融洽,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實現了“仁宗盛治”,宋仁宗在位的40多年裡可以說的上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文教最發達、科技最興盛、政治最廉潔的時期,所以說宋仁宗雖然不是殺伐果斷的開疆拓土的皇帝,但單憑一個“仁”字也絕對算的上是一位明君。

宋夏戰爭

所有的人都有不擅長的一方面,宋仁宗雖然對臣子和人民極為寬厚,當政期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輝煌,但是受整個大宋重文輕武的影響,仁宗皇帝對於戰爭顯得有些束手無策,所以在剛剛登基不久,就輸掉了“宋夏戰爭”,雙方簽訂了“慶曆和議”,並且大遼也趁機重兵壓境,逼迫大宋增輸歲幣,史稱“重熙增幣”。

所以,我個人認為宋仁宗絕對是一位好皇帝,試想一下,如果你是普通百姓,你是希望生活在由於英主的雄心勃勃,為了開疆拓土成天的服徭役服兵役,戰亂不斷,今天打匈奴明天徵高麗的時代,還是願意生活在人民安居樂業、幾十年大體和平並且生活水平極高的宋仁宗時代?


歷史真香


要說數幾,如果不論開國這個大貢獻(因為算上這一點,無論哪個朝代,無人能比肩開國皇帝,所以單論治國),單憑治國,趙楨得數一。

說起趙禎,單從個人層面來講,得說是一牛人,為啥這麼說,就因為倆字:自律。是的就是網上“雞湯”成才必備之品質——自律,輕輕鬆鬆控制“慾望”,什麼食慾、色慾等等等等,令行禁止,毫不含糊。

說兩個小例子吧:有一次,一個官員給送了幾個蛤蜊給他吃,老哥一嘗,呦呵,味道不錯,哪來的?多少錢?官員說從海邊來(當時汴京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離青島600左右公里吧),1000錢(相當於現在人民幣375元,所以說青島大蝦38一個,不貴!哈哈,扯淡)一個,老哥一聽,生氣了:兄dei,我整天提倡節儉,你花這麼多錢讓我吃這麼個玩意(不過確實好吃),老哥我在江湖上還怎麼混,氣的頓時不吃了(不,擱你要是這麼有錢,能這樣?)。再有一次,親戚給他送了幾個美女,他很喜歡,但大臣們不樂意了,跟他說,老哥哥啊,不能這樣,貪圖女色,耽擱事業啊,仁宗一聽,有道理,立刻馬上都打發走(心裡默默滴血)!

食慾、色慾,試問有幾個小哥哥或小姐姐能把持的住,就衝這一點,牛不!

再就從政績上來講,也是最能體現他英明神武的事,就是他手下的牛人很多,包拯、蘇軾、蘇轍、狄青(沒想到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大英雄狄青》竟是這個時候的事)、晏殊(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都出自其門下),試問手下這麼多牛人,作為領導,能是庸才?

1063年仁宗辭世,竟連敵國也舉國哀慟,“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

北宋統共167年,只仁宗一世獨佔42年,這42年也是整個宋朝最為人才輩出的幾年,仁宗以後63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


閒話雜說


仁孝與寬容,只能說是一位皇帝的美德,卻不能說是一位皇帝的功績,更無法僅此來衡量一位帝王。

事實上,歷代成就霸業,或是開創盛世的帝王,不可能是一位仁君。如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以武力征服六國,統一天下,書同文,車同軌,建立中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王朝;又如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戎馬大半生,殺伐果斷,就是自己兒子也不例外,才一手開創大唐盛世;再如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朱元璋,政治手段更是殘忍,對於威脅到自己皇權的名臣悍將,都是手起刀落,大興刑獄。

就是一向給我們留下軟弱形象的趙宋,江山也不是靠仁義來換取的。如果沒有趙匡胤和趙光義多年的征戰殺伐,將周邊的割據政權逐一消滅,也不會有繁榮的大宋王朝。趙匡胤當年對南唐使臣說的那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可是沒有半點的仁慈和道義存在。

宋仁宗趙禎,後世一直被人們讚頌為仁君,是一位好皇帝。他寬仁治國,善於納諫,善待身邊的臣工,即便是犯錯的宮女,他都能加以包容。不論哪個角度來看,宋仁宗似乎都很符合儒家思想中的仁君之道。

但其實,於大宋而言,宋仁宗卻並非是一位稱職的皇帝,因為他太過於仁慈,反而成了軟弱的表現。

宋仁宗即位時,北宋的積弊已經越發明顯。於是,宋仁宗在位時任用名臣范仲淹,推行“慶曆新政”。但因反對勢力的阻擾,軟弱的宋仁宗很快就妥協了,任由北宋積貧積弱的現象繼續下去。

內政上虎頭蛇尾,外交上就更別指望宋仁宗有什麼作為了。宋仁宗中期,爆發第一次宋夏戰爭,結果經三年交戰後,北宋軍隊敗多勝少,而宋仁宗在對西夏的戰略上,又始終在軍事打擊和經濟打擊之間舉棋不定,不能貫徹如一,最後只能簽訂“慶曆和議”,通過給予西夏歲幣,花錢買尊嚴,換和平。

對西夏失利的同時,宿敵遼國又藉機大軍壓境,迫宋增輸歲幣,史稱“重熙增幣”。北宋就這樣,在宋仁宗的統治下,進一步走向內外交困的局面。

所以,如果我們從政治成就來看,宋仁宗在兩宋諸帝中,連前三都算不上。宋太祖黃袍加身,開創大宋;宋太宗至少還敢飲馬黃河,金戈鐵馬。

而宋神宗和宋哲宗,也都對北宋的政治經濟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北宋後期一度復振。就是南宋的宋高宗也好歹在危難中保住了大宋半壁江山,而宋孝宗更是力圖振興,北伐金國......

與這些宋朝皇帝相比,宋仁宗除了仁慈以外,似乎並無再多的建樹。


這些歷史要讀


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既然題主沒有說明,那就姑且看作是整個宋朝當中,宋仁宗能不能排的上第二位。

知其然方能知其所以然,我們需要知道宋朝一共有多少皇帝,做一下簡單對比,來窺探宋仁宗的執政能力。

宋朝一共有十八位皇帝,還好還好,上次我為唐朝皇帝寫傳一共有二十八位,手差點沒寫斷。

我們只是做一個簡單分析,然後有個大概排名。如果要是按宋史一字一句的琢磨,實在是太費體力了。

宋太祖 趙匡胤(960年—976年):黃袍加身,奪取後周政權。在政權上採取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結束了藩王割據的局面。但其重文輕武,守內虛外的方針,對宋代的積貧積弱有較大影響。在位期間,重經濟,開創了建隆之治。

宋太宗 趙匡義(976年—997年);這個人有好幾個名字,故選用了新華字典最後一頁的名。趙匡胤的弟弟,對內強化集權,興修水利。然而,對外卻採取消極防守。背信棄義,激起內亂。

宋真宗 趙恆 (997年—1022年);這個人很簡單,簡單的有些可恥了。開創了納歲幣和苟安的先例,增加了農民的負擔。對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便是此人所說。

宋仁宗 趙禎 (1022年—1063年),創造了北宋詩壇、文壇、詞壇最輝煌的時刻,愛子民,親部下。但其身世成謎,著名的狸貓換太子便是由此改編。

宋英宗 趙曙 (1063年—1067年),在位時間短,不想改革,沒有戰爭,沒有剝削。其沒有什麼政績,倒也沒什麼過失。

宋神宗 趙頊 (1067年—1085年),對於舊政非常不滿,想要採取改革。著名的王安石變法便是出自這個時候,可惜胎死腹中。

宋哲宗 趙煦 (1085年—1100年),比較有作為,任用主張變法的大臣,對守舊派和中間派進行打擊。司馬光,蘇轍因此流放。但其沒有處理好新黨和舊黨的關係,屬於紙上談兵的人物,為北宋滅亡點燃了導火索。

宋徽宗 趙佶 (1100年—1125年),大興土木,搜刮奇珍。後被金兵所抓,史稱靖康之變。

宋欽宗 趙桓 (1125年—1127年),北宋末代皇帝。

宋高宗 趙構 (1127年—1162年),南宋初代皇帝,殺害岳飛,單這一點就為人所不齒。

宋孝宗 趙昚 (1162年—1189年),立志收復中原,為岳飛平反。但軍事行動失敗,死於重華殿。

宋光宗 趙敦 (1189年—1194年),蠱惑群臣,在冊立皇子上搖擺不定。被太皇太后算計,成為了太上皇,鬱鬱而終。

宋寧宗 趙擴 (1194年—1224年),與金朝訂下嘉定和議,窮苦百姓的日子更加難過。

宋理宗 趙昀 (1224年—1264年),沉湎酒色,荒於政務,任用奸臣。賈似道便是其一(賈似道曾罷免文天祥)。

宋度宗 趙禥 (1264年—1274年),一句話,智商低。荒淫無度,任用奸臣,沉迷酒色。

宋恭帝 趙隰 (1274年—1276年),繼位時才四歲,不多說。

宋端宗 趙是 (1276年—1278年),即位兩年,一直忙著躲避元朝的追蹤。

宋幼主 趙昺 (1278年—1279年),南宋末代皇帝。

簡單整理一下,我才終於明白,什麼叫沒有最差只有更差。這些都是什麼?宋朝不亡才怪!

按理來說,開國皇帝宋太祖 趙匡胤能排第一,可其皇位來的終究是不光彩。雖有執政作為,卻為“以文治天下”打下了基礎,為南宋帶來不可磨滅的災難。

綜上,宋仁宗按理來說可以排在第一位的。

喜歡的小夥伴點個關注喲,愛你們。


蝦仁兒談歷史


宋仁宗一直被民間傳為一代明君,宋仁宗於1018年被繼任為太子,被賜予趙氏,姓名為趙禎,宋仁宗在繼位的時候是1022年,那時只有13歲的他,開始了從政的道路,在1022年到1063年的期間,宋仁宗曾在他任職的42年期間,多次更改年號,在剛剛登基不久,就把當時的年號改為天聖,再後來就把年號改成了明道,在當時的太后去世以後,宋仁宗又將年號改為景佑,之後又陸陸續續的更改年號為康定、慶曆等等。

宋仁宗一生宅心仁厚,從來不鋪張浪費,它不僅能夠約束自己,同時也能約束住文武百官,到至今曾受到多位歷史學家,政治學家的高度讚賞。仁宗皇帝知人善任,勵志變革,所以他在位42年間,宋朝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發展到了巔峰,並創造出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宋仁宗時期湧現出了唐宋八大家之中的六家——三蘇、歐陽修、曾鞏、王安石,除此之外,還湧現了包拯、范仲淹、司馬光等名臣!清明上河圖也是出自於宋仁宗時期!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的四大發明中的三大發明——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所以才會都出現於宋仁宗時代。

仁宗仁名天下傳:乾隆將他與康熙皇帝、唐太宗並列,史書稱其為帝王中第一“仁君”。據說他死時,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即便是乞丐和兒童都到皇宮前燒紙大哭;洛陽市民整日燒紙錢,煙塵飄滿洛陽上空遮天蔽日;就是山裡的婦孺都戴孝痛哭。消息傳到遼邦,遼主大悲:42年不見刀兵。併為仁宗在遼國建立衣冠冢。

雖然這有誇張成分,但史書從不為其他帝王做這樣的描繪,由此看仁宗之“仁”必是出類拔萃的。


Sylar弈


中國歷史上,如果在最高統治者之中,搞上一次論“仁德”排行榜穿越的話,宋仁宗名列榜首當之無愧!宋仁宗之前的所有帝王,還沒有一個在死後被冠以“仁”字為廟號的。


仁宗皇帝的寬厚仁慈,在中國統治史上是十分罕見的;甚至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位仁宗皇帝“仁”到什麼程度呢?史料記載:有一次,宋仁宗吃飯的時候,牙齒被一粒沙子硌得生疼。他趕緊吩咐身邊的侍女,說:“你們千萬別聲張出去啊,這事要是傳出去,今天做飯的人可就要判刑了。”
古人說,凡是玩政治的人都是騙子!看來宋仁宗這個人還真不是一個政治騙子。他誠心納諫和接受批評,也不是隨便說說的,他的確把“仁”字發揮到了空前絕後的程度!很多下屬喜歡給仁宗皇帝提意見,而且提意見的時候,往往能把唾沫星子噴到他們老闆的臉上到處亂飛。如果換作別人,弄上一場運動就把你搞死了!

宋仁宗的“仁德”超前絕後,他在那個封建年代為種田人辦了很多好事!比如:“福田院”、“居養院”和“安濟坊”這些安置救濟窮人的地方,都是從仁宗那個時候才開始設置的。另外,沒有宋仁宗的話,我們也不會有世界上最早發行的紙幣——交子。


歷史兵說


宋仁宗的確仁,但內政外交軍事也就那樣吧, 若有漢武帝的一半霸氣,不奢求他滅掉遼國,但也可以滅掉西夏,給大宋一個牧馬場,一個較好的戰略縱深,讓後代不至於死得那麼慘。

說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過了,但說道德,還是很厲害。


泉心2018


多謝相請,個人認仁宗在位其間與遼國沒發生戰事是對天下人最好的禮物。


小郭171


應該說可以,不過人生不完美,一生無子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