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龍虎狗”的諸葛亮三兄弟,最後結局如何?

白琰昕弈


可能受演義戲說影響,歷史上多喜歡以龍虎狗稱呼作出大貢獻的軍事政治名人,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將領中,有“龍虎狗”組合,他們就是徐達、常遇春、胡大海。近代史上也有“龍虎狗”,就是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龍和虎易於理解,狗就有點費解了,與龍虎並列的狗是指功狗,出自劉邦故事,並非一般的看門之犬,本題說的龍虎狗,分別指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



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武廟從祀之一,不管朝代如何變遷,他的地位不變,這位二十多歲出山扶助時為旅遊帝的劉備,一出來便巧施補天手,對劉備集團的短板進行做足做好,以隆中對戰略指出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西取益州,先三分再二分再統一的規劃,後來雖時過境遷,世事如棋,但其高瞻遠矚的目光,和過人的政治軍事才能,為後世稱道不已。在劉備死後,五次北伐中原,逝世於五丈原。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大哥,少年到處遊學,對比弟弟專攻政軍書籍,他偏好《詩經》《尚書》類,以一介大儒自強,因逢時亂,避禍江東,被人引薦給孫權,從縣長一職做起,走進孫吳的中樞,受到孫權的愛重,重視程度不亞於魯肅,其性格綿裡藏針,不慍不火,無論談話、勸諫,從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圖,點到為止,既不咄咄逼人,也能善表意向,很多事就這樣進入孫權的耳朵,為其採納。


他的做事以東吳的利益為出發點,與其弟諸葛亮各為其主,務求全功,雖贊成聯劉抗曹,也堅決執行孫權的襲取關羽計劃,在劉備東征時,寫信勸諫他說,國賊是曹丕,不是東吳,問劉備“獻帝與關羽孰重”?長期鎮守荊州,與孫權陸遜多次出兵伐曹,戰陣之功不如朝堂之功,病逝後,兒子諸葛恪,成為東吳權臣,後被孫峻滅族。諸葛誕是諸葛瑾和諸葛亮的遠親了,算族弟,先祖都是諸葛豐,後來把這三人攀附在一起,有點硬扯的感覺,其實他們還有一個親弟諸葛均,只是建樹不如二兄,拿不出手。

諸葛誕是後來才出名顯官,與諸葛亮諸葛瑾不在同一時代,他與夏侯玄等人交好,曹睿厭惡夏侯玄和諸葛誕等人沽名釣譽,追求浮華免掉這些人的官職,以免他們亂政,等到曹爽上位,諸葛誕也鹹魚翻生,出任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長期對陣在抗吳一線,參與各場大戰,東興之戰勸誡司馬昭不被採納,敗後調離防區。

諸葛誕助平淮南二叛有功,獲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戶,轉任徵東大將軍,在見到曹爽的倒臺,司馬師對夏侯玄的清算,自己的淮南前二任王陵毌丘儉的下場後,諸葛誕心不自安,又憤怒司馬家專權,在司馬昭接位不久,以東吳將要進攻為由向朝廷請求增兵淮南,被司馬昭識破。索性舉起討伐司馬家大旗,聯結東吳抗曹魏,司馬昭帶皇帝曹髦親征,在鍾會等人的獻計出力下,不足一年的諸葛誕之叛平定。諸葛誕麾下數百人於壽春被俘,堅不投降,與諸葛誕一同赴死。


南方鵬


一龍一虎一狗征服三國的諸葛家族可是三國第一家族。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天下三分,諸葛家族曾經佔了三分之二強。

蜀漢國,劉備死後,基本由臥龍諸葛亮執政,阿斗哥只負責給祖宗燒香上臘肉,一切事情諸葛亮說了算,比曹操要曹操。曹操在許都想幹點事,還有人唱反調了,在蜀漢,可有人反對諸葛亮?

一虎就是東吳的諸葛瑾,這位仁兄雖然沒幹出什麼大事,但一直是東吳政權的不倒翁,什麼大事他都參與。兒子諸葛恪更是後面成為東吳的顧命大臣,頂峰時,掌控著東吳的政局。

一狗諸葛誕在魏國,官至鎮東大將軍,也是方面軍的司令。

一個家族在三國各自佔有高位,兩個掌控局勢,一個局勢地區掌控,說是三國第一家族,實至名歸。

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們看一下這個諸葛家族是什麼來頭。

諸葛家族原本不姓諸葛,而姓葛,最早的名人叫葛嬰,是秦末陳勝起義時的部將,陳勝派他到南方去,他跑到南方,想著起義最好有個名頭,秦末傳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所以葛嬰立了楚國後裔襄疆為王,這其實就是項羽後面乾的事情。

但是陳勝這個傢伙是信奉王侯將相寧有種的,自個稱王了,那葛嬰一看不對勁,就把襄疆殺了,回到陳縣拜見陳勝,這個事情,葛嬰也有問題,你要封王這麼大的事,不跟老闆陳勝商量嗎?但既然已經回來了,那處罰一下就行了,但陳勝直接將葛嬰殺了。

到了漢朝,漢文帝又想起了葛嬰,認為他也是當年起義的功臣嘛,就封諸嬰的孫子為諸縣侯。所以葛家就從安徽人變成了山東人啦。那葛家因為封在了諸縣,他們對漢文帝是很感激的,就乾脆姓諸葛。

這個家族就開始壯大起來,到了漢元帝的時候,出了一個諸葛豐,官至司隸校尉,這是什麼官呢?專門監督京師和京城周邊地方的秘密監察官。相當於中央紀委。

這個就很大啦,而且權力很大,什麼中央官員都可以查,袁紹後面就當過這個官。但這個官也得罪人。因為面對的都是權貴,所以諸葛豐也沒幹多久,就因為彈劾權臣不成,反被降為城門校尉。

這一降,諸葛家族又沉寂了百把年,直到東漢末年,諸葛家族重出江湖。

這時候,諸葛家族出了兩個人,一個叫諸葛珪,時任兗州泰山的郡丞,也是官,不大,六百石,諸葛珪就是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還有一個弟弟叫諸葛玄,他是荊州劉表的屬吏,級別也不是很高。

有一天,諸葛玄奉劉表之命到漢廷彙報工作,出發時聽到一個消息,他的兄長諸葛珪去世了。這時候,諸葛亮只有八歲,下面還有妹妹,諸葛玄就跟劉表打招呼,說我辦完公事,就去我的兄長家,照顧一下侄兒侄女。

於是,諸葛玄就去了,去了之後,正好碰上曹操打徐州,曹操那時候是半瘋狂狀態,四處屠城,所以諸葛玄就帶著諸葛亮一家逃跑,跑著跑著,年長一點的諸葛瑾失散了。

諸葛家族因這一場動亂開始各奔東西,分別成就自己的偉業。

且說老大諸葛瑾,他跑到江東,碰上了孫權的妹夫弘諮,這個弘諮在史書上沒有什麼記錄,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把諸葛瑾推薦給了孫權。

那看諸葛瑾這個人,好像沒幹過什麼大事,比不上週瑜,也比不上陸遜呂蒙魯肅。可是,孫權很信任他,孫權說: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間也。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因為諸葛亮在蜀,還有一個族兄在魏國,所以有一些人說諸葛瑾的壞話,但孫權從來不信,他只相信諸葛瑾,為什麼呢?一個詞形容:厚道。

諸葛瑾這個人沒有展露過大才,但他特別厚道,從來不說惡話,他給孫權提意見,也不是那麼你非得聽我的,不然你就完蛋,而是看孫權的反應,如果對方接受度高,那就講,如果反彈強,就暫時不說,以後找機會再說。

另外,他對同事也特別好,能幫忙就幫,經他勸說,保全的人很多。所以他在東吳朋友特別多,大家都願意跟他交往。

當然,更牛的是他的兒子諸葛恪,那就是一個神童,一是靠著父親的好人緣,二是確實有才華,最後成為東吳的第一大臣。他的事情就更復雜了,需要另開篇說。

說完東吳這邊,再說諸葛玄帶著的諸葛亮跟兩個侄女。

諸葛玄逃出徐州,一開始是跑到了袁術,袁術還曾經推薦他當豫章太守,可半路被朱晧取代了。於是,諸葛玄只好帶著侄兒侄女去了荊州。一回到荊州就生病了,可就是生病期間,他就替侄兒侄女鋪好了路。

諸葛叔叔把一個侄女嫁入荊州豪族蒯氏,另一個侄女嫁給了龐氏,這一下,這一族流浪的人就有了靠山,諸葛亮才有可能娶當地名士黃承彥的女兒。

大家都說諸葛亮娶了一個醜女,諸葛亮這麼帥的人,多吃虧啊,其實是諸葛亮佔便宜了。

首先,岳丈黃承彥是南郡大士蔡諷的女婿,而蔡諷就更牛了,兒子是蔡瑁,曹操來時,他力主投降曹操,因為他小時候就跟曹操關係好。

蔡諷長女嫁給了黃承彥,小女嫁給了另一個人:劉表。

這一下,諸葛亮就跟荊州所有叫得上名字的士族有了關係。成為一枚可以聯繫所有荊州名士的棋子。因為這,才不斷有人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才可能帶著關羽張飛去見諸葛亮。不然,劉備才不會去了三回,非要見到不可。

本來是來逃難的,逃著逃著,就成了荊州交際圈的中心人物,可見諸葛叔叔用心良苦。最後諸葛亮投名主劉備,成就了自己的事業,這個原本不是特別出名的家族最終成為了三國第一個家族,而關於諸葛誕的事情,關注我的頭條號:腦洞歷史觀,我們下回再聊。

接下來,再聊聊三國後代混得最好的。

是誰呢?

是曹操嗎?

不是的,曹家後代被司馬家族奪了權,曹操的孫子曹奐是未代皇帝,沒有死,被封為了陳留王。這個陳留王就有意思啦,劉辯被廢之後是陳留王,漢獻帝被廢后也是陳留王,現在輪到曹家了。

而曹家的後代中,名人實在不多,這跟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曹家是爆發戶,而當皇帝的時間又太短,沒有跟當時的士族進行廣泛的聯姻,所以沒有晉升為士族,而到了晉朝後,是士族的天下,那曹家就沒有什麼出頭的機會了。

現在山東遼寧等地有一些人說自己是曹操的後人,還在瀋陽開過認宗大會。

再看孫家,孫家就慘啦,孫權死後,兒子們奪權,多半年紀輕輕就死了。東吳亡國後,家族成員搬到洛陽,中原大亂時死了一批,剩下的出名的就沒有了。現在杭州富春龍門古鎮,有很多姓孫的人,據說就是孫權的後代,還有的說孫中山是孫權的後代,這個就沒有直接的證據了。

再看劉備家。蜀國滅了之後,劉禪到了洛陽,帶了不少兒子,但後面基本死於兵亂,家族就此凋零。以後自然也沒法有人說,我是昭烈皇帝之後了。

更慘的是司馬家族,劉裕奪位之後,替老劉家出了一口惡氣,把司馬家族給群滅了。

那三國哪家的後代最強呢?

當屬漢中的張魯。

張魯是神仙世家,爺爺叫張道陵,據說是張良的後代。年輕的時候,因緣巧合得到了咒鬼術書,有數大法寶,正一盟威符籙、三五斬邪雌雄劍、陽平治都功印,還有平頂冠、八卦衣、方裙、朱履等等,然後斬妖除魔。後面廣收徒眾,入會的人收五斗米,朋友稱五斗米教,敵人稱米賊。

後面張道陵到了四川,在鳴鵠山修煉,據說被一條大蟒蛇給吃了,他的兒子張衡跑到山中,連屍體都沒有找到。這下出事了,天師竟然死無全屍體,說出去沒面子啊。那隻好說老爺子是尸解飛昇。

張道陵之後,他的教就被兒子張衡繼承了,張衡死了,就輪到了張魯。張一代人稱天師,張衡稱系師,張魯是嗣師。

張魯當時是益州劉焉的司馬,張魯的媽咪就是一個神婆,會鬼道,而且跟劉焉的關係有些曖昧。後面,張魯被派去收漢中,張魯趁機佔山為王。他利用爺爺傳下來的五斗米道的教義治國。自稱師君。

地盤內的人全部稱為鬼卒,學到一定程度,就升為祭酒,馬超還在張魯手下當過鬼祭酒。

這個地方怎麼樣呢?

老人家說: 漢中有個張魯,他搞過吃飯不要錢,凡是過路人,在飯鋪吃飯吃肉都不要錢。他搞了三十年,人們都高興那個制度,這有種社會主義的作風,我們的社會主義由來已久了。

什麼意思呢?就是張魯在客棧放了糧食,走過路過隨便吃,但不能打包,也不要拼命吃,不然會生病。還有,張魯大師會治病,治病流程如下:自我坦白,然後喝點符水就OK啦。

張魯在這裡幹了三十年,直到曹操騰出手來對付他,這時候,張魯做了一個決定,影響了家族一生。

曹操打來時,張魯準備逃跑,手下建議他把倉庫給放火燒了,但張魯沒有同意,他原本就想投降,但想堅持一下,這樣投降談判時有籌碼。他說: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達。今之走,避鋒銳,非有惡意。寶貨倉庫,國家之有。

就是原本要投降的,這些東西就是國家的了,不能亂燒。這個事情被曹操知道後,曹操很高興,封張魯為閬中侯。

這樣,張魯這一脈就得到了保存,而且張魯的兒子張盛又遷到了江西的龍虎山,依然傳他們家的道,這一脈就是中國兩大門派之一的張天師,這個張天師歷朝歷代都是策封的,王朝再怎麼換,他們家的張天師名頭不會換,一傳就是兩千年,另一家當然是山東的孔家。

他家的房子規格極高,跟帝王家差不多啦。

解放時,六十三代張恩薄天師跟著蔣介石到了臺灣,他死後,這個天師之位就空懸了,臺灣省那邊自稱正統,但大陸這邊卻不承認,自己又立了天師。

可見,張魯家的才是王道。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腦洞歷史觀,一起打開腦洞看歷史。


腦洞歷史觀


龍虎狗,分別指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魏蜀吳三分天下,三兄弟效力於不同國家,各為其主,最後結局也各不相同,尤其是“狗”因造反被誅,令人唏噓感慨。

諸葛亮三兄弟“龍虎狗”的說法源自《太平御覽》:“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的龍最易理解,他未出道時,“躬耕於南陽”,正處在落魄時期的劉備聽聞諸葛亮“臥龍”的大名,屈尊下就,三顧茅廬,終於請得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

正是在諸葛亮謀劃輔佐下,劉備才得以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建立蜀國,可以說諸葛亮是劉備建國的第一功臣。

諸葛亮才能驚人,也是第一忠臣,劉備在位時他官居丞相,劉備死前託孤,諸葛亮不孚眾望,盡心竭力,輔佐後主劉禪,被劉禪稱為“亞父”。諸葛亮鞠躬盡瘁,終因過度操勞,於公元234年10月死於北伐途中,終年53歲,當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在正史和民間享有崇高威望,被視作忠誠和智慧的化身,他生前譽滿天下,死後名垂青史,做人到諸葛亮這種地步,誠無憾矣!

虎,諸葛瑾,效力東吳,因病而逝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哥哥,雖然年齡更長,知名度卻不如弟弟,他早年為避戰亂遷到江東,經魯肅推薦得遇明主,得到孫權的信賴和重用。

諸葛瑾也是文武全才,他在外交、軍事等領域卓有建樹,幫助東吳在魏蜀兩個政權之間遊刃有餘;諸葛瑾還多次率軍征戰,屢屢戰功,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公元241年5月,諸葛瑾病逝于軍中,終年68歲。諸葛瑾胸懷寬廣,溫厚誠信,並非猛將,朝廷上下對他評價很高,虎字主要是形容他才華傑出,跟諸葛亮的龍形成類比。

狗,諸葛誕,效力曹魏,造反被誅

諸葛誕是諸葛亮、諸葛瑾的堂弟,兩位堂兄都在南方,他卻留在北方,效力於曹魏。諸葛誕的名聲和才能不如兩位堂兄,他在曹魏時與夏侯玄、鄧颺、田疇關係很好,且俱以俊才聞名,並稱“四聰”,多次率軍參加征戰,官至徵東大將軍、都督揚州。

但此人心術不正,疑神疑鬼,不服朝廷調遣,在公元258年據揚州造反,東吳趁機派兵支援他據守壽春頑抗,司馬昭親自出馬,圍攻壽春,諸葛誕走投無路,出城突圍,被魏將胡奮斬於馬下,人頭送往京城,滅三族,終年45歲。

諸葛誕被稱為“狗”,不是對他的侮辱,而是形容他“忠誠勇武有戰功”,但諸葛誕卻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足夠勇敢大膽,只是在忠誠上辜負了“狗”的雅號。

“龍虎狗”諸葛三兄弟的各為其主,是魏蜀吳“三分天下”格局的真實寫照,他們各自不同的結局也足以證明“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家族在三國時期赫赫有名,諸葛家族應該算是最成功的。諸葛三兄弟分別是弟弟諸葛亮、哥哥諸葛瑾以及從弟諸葛誕。三人雖同出一氏,卻分投三國:其中諸葛亮被劉備重用,為蜀漢丞相,是龍;諸葛瑾報效東吳,被孫權信任重用,為東吳大將軍,是虎;諸葛誕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將軍,是狗。其中稱諸葛誕為狗並非諷刺,狗意指“功狗”,為有功的戰將。但是,諸葛家族的子孫,結局卻都不怎麼好,有的甚至相當悽慘!

先說老大諸葛瑾,為吳國立下汗馬功勞,官至東吳大將軍,諸葛瑾也非常受孫權的賞識,諸葛瑾有一個兒子諸葛恪,諸葛恪幼小就以神童著稱,長大後就官至騎都尉,陸遜死後諸葛恪急救升任大將軍,孫權死後,諸葛恪被任命為託孤大臣之首,孫亮即位後受封丞相,開始掌握吳國軍政大權。

孫峻想與諸葛恪爭權,便利用諸葛恪兵敗的機會,說他想製造叛亂,皇帝孫亮和孫峻趁機將諸葛恪誘殺,三個兒子全都被殺,並夷滅其三族。

再說老二諸葛亮,他是蜀國的權臣,算是三兄弟裡面混的最好的一個。劉禪即位後,諸葛亮被加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輔佐劉禪,治理蜀國,死後追諡忠武侯。

諸葛喬,是諸葛瑾過繼給諸葛亮的,算是養子,字伯松、原字仲慎,到蜀國後,任駙馬都尉。諸葛亮視他如親生兒子,深恐其成為庸人,管教甚嚴。可惜25歲就病死了。

諸葛亮長子諸葛瞻,在綿竹關和長子諸葛尚一同戰死了。

最後老三諸葛誕一直在魏國官至徵東大將軍,與夏侯玄、鄧颺、田疇關係很好,並稱為四聰。因為看不慣司馬家的專權,起兵反抗,最後被大將軍胡奮所斬,整個家族也都被司馬家夷滅三族。

諸葛亮之孫,諸葛瞻幼子諸葛京,蜀漢滅亡之後,他與諸葛攀之子諸葛顯於鹹熙元年搬家到河東,官至 江州刺史。諸葛三兄弟直系也就保存了這一支,在那三國亂世,就算是分投三個國家,一樣下場悽慘。


仲謀天下



不要強行兄弟,謝謝。


諸葛瑾和諸葛亮確實是親兄弟,諸葛誕只是諸葛亮兄弟的族弟,而且年紀相差很大,諸葛誕參加工作時已經是魏明帝時期了,當諸葛誕還是職場小萌新時,諸葛瑾在東吳已經官至大將軍,諸葛亮在蜀漢擔任丞相一職了。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諸葛亮兄弟以及諸葛誕的結局。


諸葛瑾於公元241年去世,時年68歲,去世時任吳國大將軍。死後其子諸葛恪參與東吳內鬥,被族滅,但是依然有子孫繁衍後世。


諸葛亮於公元234年去世,時年53歲,去世時任蜀漢丞相。其嫡長子、長孫諸葛瞻、諸葛尚皆戰死於魏國滅蜀漢戰爭中,但依然有子孫繁衍後世。


諸葛誕於公元258年去世,生年不詳,去世時任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諸軍事,因不滿司馬氏專權被殺。但是他的子孫一直綿延在唐代。


為什麼諸葛誕子孫能綿延到唐代?


原因很簡單因為儘管諸葛誕因為反對司馬氏專權被殺,但是琅琊諸葛氏畢竟是世家大族,而且諸葛誕站在曹魏以及司馬氏這邊的,儘管諸葛誕因為反對司馬氏專權被殺,但是諸葛誕和司馬氏是親家關係,諸葛誕的二女嫁給了司馬伷,而諸葛誕的曾外孫就是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


因此,諸葛誕本人被誅,但是由於彼此親戚關係,司馬氏對於琅琊諸葛氏並沒有痛下殺手,而且晉武帝司馬炎和投奔了東吳的諸葛誕長子諸葛靚私交很好,所以更加善待諸葛靚這一支。


(諸葛恢)


雖然諸葛靚因為父仇終生不仕晉朝,但是他的兒子諸葛頤、諸葛恢可是東晉重臣,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之初,諸葛氏是和王氏並稱的顯赫家族。


而到了東晉這個時期,諸葛亮後人就基本沒有消息了,當然這不代表諸葛亮後人就死絕了,畢竟諸葛亮孫子諸葛京還擔任過西晉的東宮舍人這樣的清貴官職;最大可能是諸葛京的後人因為五胡亂華,沒有南渡,留在中原,徹底成為一般人,大家也知道,沒有做官的話,是很難在古代留下記載的。


諸葛瑾的後人在東晉時期還有記載,前面說了諸葛恪被滅族,但是諸葛瑾之前把自己兒子諸葛喬過繼給了諸葛亮,等到諸葛恪被東吳滅族後,諸葛喬的兒子諸葛攀就還回到諸葛瑾這一支,免得諸葛瑾絕後。


諸葛攀的兒子諸葛顯在五胡亂華時期選擇南下,王羲之《成都城池帖》裡還專門提到過諸葛顯,不過此時諸葛顯完全是依附於在東晉大富大貴的諸葛誕孫子諸葛恢,諸葛顯的後人很可能也沒有在東晉做官,所以諸葛瑾這一支的消息到此為止了。


只有諸葛誕這一支,因為諸葛恢位高權重,所以子孫一直高官厚祿。


公元345年諸葛恢去世時,已經是侍中、金紫光祿大夫了,可以說是文官的頂點了。


諸葛恢的兒子諸葛甝,在東晉擔任建安伯,官至散騎常侍;他的姐妹分別嫁給了東晉太尉庾亮之子庾彬、徐州刺史羊忱之子羊楷以及謝安的弟弟謝石。


從諸葛恢幾個女兒嫁人情況就可以看出諸葛誕這一支在東晉有多顯赫。



諸葛恢的後人裡,諸葛侃曾任都護、諸葛求曾擔任過參軍、諸葛驤擔任過鎮西將軍,一直到曾和劉裕爭奪天下的諸葛長民。


儘管諸葛長民被族滅,但是諸葛誕後人還是一直延續到了唐朝。


南齊時有國子生諸葛勖、南梁時有博士諸葛琢,一直到隋朝還有正議大夫諸葛穎。

而此時,諸葛瑾、諸葛亮兄弟後人早就不知所蹤了。


蘭臺


三國時期是一段動盪的年代,像諸葛三兄弟這樣效力於不同陣營的情況十分常見。不過諸葛三兄弟中,只有諸葛瑾和諸葛亮是親兄弟,諸葛誕只是兩人的族兄。諸葛三兄弟在三方陣營中都備受器重,正如史書中所說“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那麼這三兄弟的結局如何呢?



諸葛亮

諸葛亮號臥龍,三國時期蜀國丞相,他是我們最熟悉的人物,我就不做過多介紹了。諸葛亮為報劉備的知遇之恩,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六次北伐,最終死在了北伐的征途中。



自從蜀漢丟掉荊州後,它已經是三國中最弱的一方,但諸葛亮仍然強行逆勢而為,希望憑藉一人之力完成劉備之志。為了扭轉局勢,他殫精竭慮,可以說諸葛亮是被活活累死的。

諸葛瑾

諸葛瑾,字子瑜,諸葛亮之兄,經魯肅推薦,為東吳效力。他深得孫權的信賴和倚重。呂蒙病逝後,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在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諸葛瑾人如其名,在東吳一生謹小慎微,尤其是在東吳與蜀漢關係緊張之後,他更是謹慎到了極致,正因為如此,他才深受孫權的信任。



除了謹慎,諸葛瑾還十分圓滑,他與東吳的很多重要人物的關係都很好。這種小心謹慎、官場上的左右逢源、處事深謀遠慮的性格,使得諸葛瑾在孫吳政壇屹立不倒,並且一直身居高位。241年,諸葛瑾病死,時年68歲。

諸葛誕

諸葛誕字公休,三國後期曹魏的重要將領,他是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徵東大將軍。曹魏後期,魏國政權已被司馬氏所控制,毌丘儉和文欽為反抗司馬師,在壽春起兵叛亂,並邀請諸葛誕一同舉兵。



但由於諸葛誕與文欽不睦,他並沒有答應。並且在司馬師討伐毌丘儉時,諸葛誕亦率兵前往壽春。戰後諸葛誕獲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戶,轉任徵東大將軍。

不過王淩、毌丘儉等人的覆滅也讓諸葛誕心感不安,最後他也於甘露二年起兵叛魏,並得到東吳的支援。但於次年被鎮壓,諸葛誕也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所斬,其三族被夷。



總的來說,諸葛誕這個人在三兄弟中是能力最弱的一個。而且我認為這個人的私慾心比較重,不管是平叛還是最後叛亂被殺,皆憑自己一人之私利,很難看出他的立場。

可以說諸葛三兄弟皆非善終,而諸葛誕更是被夷滅了三族,這難免讓後人唏噓!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歡歷史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


戰情解碼


東晉末年天下大亂,魏蜀吳三分天下,三國時期最牛的三兄弟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分別效忠三國,諸葛瑾在東吳擔任大將軍,諸葛亮在蜀漢擔任丞相,諸葛誕在魏國任徵東大將軍,史書稱他們“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

他們三兄弟之所以效忠於三個主公當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古代人為了避免雞飛蛋打,都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人也同理,如果他們三兄弟追隨一個主公,一旦失敗就有可能全族被滅,而分侍三主,無論哪一方勝利,他們家族都能延續下去,可以說他們乾的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其風險也是最高級別的,都是提著全族人的腦袋幹革命的。


諸葛亮三兄弟被世人稱作“龍虎狗”三兄弟,這“龍”自不必說,那肯定是人中龍鳳得之可得天下的諸葛亮,,被劉皇叔三顧茅廬的赤誠之心所感動,出山相助,指點江山,佔據劉備實力絕對第二人的地位,是為龍;“虎”是指諸葛瑾,入仕東吳,任東吳大將軍,深受孫權器重,;“狗”是指諸葛誕,投奔曹丕,在曹魏大營中任大將軍,這裡的狗並沒有貶義的意思,而是說諸葛誕有戰功,是為狗功。

那麼分侍三國的三兄弟到底結局如何呢?


諸葛瑾

諸葛瑾因才華出眾而深受孫權的賞識,與魯肅一起在東吳擔任要職,曾多次代表孫權出使蜀漢,共商聯合抗曹事宜。

諸葛瑾人如其名,非常謹慎,每次與孫權商討國事時都是認真地聽取孫權的意見,然後再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與孫權意見不合時,他都能很好的轉移話題,然後再回到話題,想方設法尋求孫權的贊同。

孫權對諸葛瑾十分信任,當年諸葛瑾率軍駐守公安時,劉備為給關羽報仇,親率大軍伐吳,諸葛瑾曾寫信給劉備勸和,遭到劉備的拒絕,有人對孫權說諸葛瑾私下與劉備聯絡,孫權“我過去信任諸葛瑾,現在也信任他,將來仍然信任他”,這就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241年諸葛瑾病逝,時年68歲。

諸葛瑾有三子,長子諸葛恪,次子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三子諸葛融,252年孫權死後,諸葛恪曾執掌東吳軍國大權,253年諸葛恪被東吳宗室孫峻所殺,被夷三族,留在蜀國的諸葛喬一脈倖存下來。


諸葛亮

劉備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共圖大業,劉備當時兵不滿三千,將不過關張趙,面對曹操大軍南下,諸葛亮舌戰群儒,說服孫權聯手抗曹,他草船借箭、智勝周瑜,在赤壁大戰勝利後,親赴東吳悼念周瑜,鞏固了孫劉聯盟,隨後他進軍西川,為實現魏蜀吳三國鼎立而贏得了戰略大後方。

此後雖然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但是蜀漢最終也沒有實現一統江山的大願,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死於五丈原,時年54歲,他早年無子,曾過繼大哥諸葛瑾次子諸葛喬,後來他自己的兒子諸葛瞻出生,諸葛瞻生有兩個兒子諸葛尚和諸葛京,263年10月,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在綿竹戰死,此時諸葛亮的直系血緣關係僅剩諸葛京一脈。


諸葛誕

諸葛誕一直效忠曹魏,特別反對司馬懿專權,多次率兵討伐,他長期駐守淮南,被任命為鎮東大將軍,成為魏國在東南地區的封疆大吏。

256年剛剛執掌朝政的司馬昭派長史賈充前去找諸葛誕,希望他能支持司馬氏家族奪取曹魏政權,遭到了諸葛誕的嚴厲拒絕,他表示寧願為國而死。

一計不成,司馬昭又生一計,以皇帝的名義下詔調諸葛誕入朝為官,伺機除掉他,諸葛誕十分清楚司馬昭之心,於是殺死支持司馬氏的揚州刺史樂綝,並派自己的兒子諸葛靚到東吳求援,如何徵集淮南將士正式反叛。

司馬昭親率大軍征伐諸葛誕,258年諸葛誕所在的壽春城被司馬昭攻破,諸葛誕被殺,還被夷三族,只有一子諸葛靚留在東吳躲過一劫。


諸葛亮三兄弟雖然在魏蜀吳都有高貴的身份,可他們的後人就不那麼樂觀了,諸葛瑾的兒子被夷三族,然後諸葛誕也被夷三族,諸葛亮的長子長孫也都戰死沙場,讓人唏噓不已,好在他們各有一脈子孫倖存下來。

總的來說,諸葛三兄弟在三國下的這盤大棋還是十分明智的,個個功勳卓著還互不干擾,不傷和氣。






遺產君


東漢末年,諸葛兄弟三人分別為魏、蜀、吳三國效力,由於三人頗負盛名,分別做出了優異成績,被世人稱之為"龍、虎、狗。三兄弟都是明白人,每人的認知世界觀不同,對時局的判斷不同,造成了三人選擇追隨的君王不同。


△諸葛亮

三兄弟分別是弟弟諸葛亮,諸葛亮被劉備重用,拜為軍師和丞相,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舌戰群儒 等等耳熟能詳的戰績被世人傳頌。因此認為蜀得其龍。

諸葛亮的胞兄諸葛瑾報效東吳,諸葛瑾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重用,官拜大將軍之職。故吳得其虎。

諸葛亮的從弟諸葛誕,他效力於魏國,官拜徵東大將軍。和當時的名士夏侯玄齊名。故被人稱之為魏得其狗。其實這不是貶損諸葛誕,這裡的"狗"指的"功狗",正如劉邦封功臣時的解釋,眾將領就是"功狗",蕭何就是"功人"。以上就是『龍虎狗』這個稱呼的由來。那麼,三人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有道是:"道不同不與相謀"。自從各為其主分侍三國後,為了避嫌很少有聯繫。哥仨各有各的理想,各有各的追求,他們的結局也截然不同。

首先說軍師諸葛亮為了蜀國能完成劉備的"恢復漢室,克復中原"的遺志,發動了六次北伐,這六伐中原由於各種因素的制約,都中途無功而返。

由於諸葛亮在這六次戰役中事必躬親,日理萬機親力親為,長期的超負荷的工作,活活累死了諸葛亮。最後於234年在前線的寶雞五丈原病逝 。這正應了漢時伏波將軍馬援的"馬革裹屍還"的最高境界。也表現了諸葛丞相的鞠躬盡瘁的精神。

△諸葛誕

諸葛誕最初投奔曹丕時,得到了曹丕的賞識,諸葛誕被遷升為御史中丞、尚書等職位,諸葛誕和散騎侍郎夏侯玄等人是鐵哥們,時常聚在一起清談,其實就是扯淡。

曹丕死後,魏明帝曹叡繼位,曹叡是務實和英明的皇帝,他厭惡夏侯玄和諸葛誕等人沽名釣譽,追求浮華而被免官。

明帝曹叡死後,其義子曹芳繼位,曹芳重用曹爽,曹爽處處排擠同是託孤之臣的司馬懿,曹爽明升暗降司馬懿,也就是讓司馬懿靠邊站了。曹爽重新任用諸葛誕和夏侯玄等人。於是諸葛誕官復原職。

但好景不長,隨著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曹爽被殺,諸葛誕由於和曹爽是親密的戰友,所以他感到了危機。

說到諸葛誕的結局,不得不說下"淮南三叛"。

其實諸葛誕是淮南三叛的第三叛的領導者。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了曹爽,曹爽集團原班人馬皆不服氣。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

淮南三叛分別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誕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亂皆為司馬氏所平定。

事情是這樣的。諸葛誕眼見好友夏侯玄被司馬師所殺而心不自安,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反抗。

諸葛誕果斷於甘露二年(257)起兵反司馬懿,他事先聯繫了東吳,雖然得到了東吳的支援,但次年仍然被司馬氏鎮壓了,諸葛誕被大將軍胡奮所斬,夷三族。諸葛誕的結局是不是很慘呢,追隨了曹魏一輩子,最後還是反叛被誅殺了,想想都覺得冤枉。

諸葛瑾的結局最好了,諸葛瑾是病故的,死時六十八歲。古代活到68歲也算壽終正寢。據說司馬懿長壽他才活了72歲。

△諸葛瑾

綜上所述,諸葛亮是累死的,諸葛瑾是病死的,諸葛誕是逼死的。這就是哥仨的結局。




秉燭讀春秋


諸葛氏三兄弟分別為吳蜀魏三國效力,但最後的結局都不相同

東漢年間,由於漢室的衰微,出現動盪不安的局面。每天烽火連篇,戰爭不斷的發生,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亂世,群雄並起,諸侯爭霸形成了三國之勢,直到後來被司馬氏統一。在三國時期,有諸葛氏這三位人員分別為魏吳蜀三國效力,職位最高的是諸葛亮,他是蜀國的丞相,還有在東吳擔任大將軍的諸葛瑾,最後一位則是諸葛誕,他是魏國的徵東大將軍。那他們三位在生活之中發展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諸葛亮被稱為人中龍鳳,簡稱臥龍,他在蜀國掌握大權,擁兵自重。憑藉著自己足之多謀的特點,為蜀國的江山社稷做出了數不勝數的貢獻。雖說沒有完成先帝劉備統一大業的夢想,但是他為蜀國的成功創立,有著功不可沒的功勞,也正是因為諸葛亮感激劉備的三顧茅廬之情,被劉備那渴望平定天下的願望,不忍心看到連年征戰的現象,不想看到百姓流離受苦的生活所感動,所以諸葛亮決定出山相助。因此諸葛亮為投靠一位民主,平定了南蠻,聯合東吳抗魏國。才有了後來諸葛亮為興復漢室,討伐逆賊而六出祁山的經典故事發生,所以諸葛亮是聰明的化身,更是忠義的化身。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兄長,從小也是一位好學聰明的人。但由於志向不同,諸葛瑾在長大之後投靠了吳國,並且受到東吳孫權的重用。諸葛瑾為人正直。待人友善,而且諸葛瑾在東吳做事的風格一向都是低調做事,低調做人。就是因為他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可做。所以他的一生中都是安全,不會被人陷害的。而諸葛瑾最大的貢獻就在於他在聯合吳蜀兩國對抗魏國,在赤壁之戰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還有在蜀國效力的諸葛亮是他的弟弟,這讓吳蜀聯盟的友好關係發展鋪平的道路。

諸葛誕則是在魏國效力,他主要的才華是在武藝的高強上。但因為後來司馬家的專權,諸葛誕看到魏國動盪不安的局面,十分憤怒。所以準備帶兵討伐司馬氏,但是後來寡不敵眾,造反失敗的他將要面臨的是毫無懸念的一幕:誅滅三族。

可見諸葛氏這三位都是為了三國局勢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人。雖說他們三位沒有在同一個國家效力,但是他們三位都得到了重用,任免的官職都不低。可見這三位身為諸葛氏的人才華實在是出眾啊!但是這三位又太過於耀眼,容易引起人們的嫉妒。後來的諸葛氏的後一輩人命運都不是很好。

諸葛氏這三兄弟投靠的國家不同,所處的官職也大不相同,但是他們的能力是不可小視的,雖然說沒能司馬氏那樣得到皇位,統一國家,但是他們三位所做出的成績是值得人們肯定的。在加上三兄弟從功勞和官爵上都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後人根據他們的當時功勞和所做出的貢獻,還結合他們個人能力表現,分別稱呼這三位為“龍虎狗”。


籬上青說歷史


這是一種美稱,意思是諸葛三兄弟都各有建樹。

三國時期,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稱為“龍虎狗”。《太平御覽·人事部·品藻中》記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

這三兄弟分別是弟弟諸葛亮、哥哥諸葛瑾以及從弟諸葛誕。三人雖同出一氏,卻分投三國:其中諸葛亮被劉備重用,為蜀漢丞相,是龍;諸葛瑾報效東吳,被孫權信任重用,為東吳大將軍,是虎。

諸葛誕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將軍,是狗。其中稱諸葛誕為狗並非諷刺,狗意指“功狗”,為有功的戰將。

擴展資料:

1、諸葛瑾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漢族,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諸葛亮之兄,諸葛恪之父。

經弘諮推薦,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稱為“神交”,並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2、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3、諸葛誕

諸葛誕(?-258年),字公休,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魏國將領,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徵東大將軍。

曾與司馬師一同平定毌丘儉、文欽的叛亂。之後因與被誅的夏侯玄、鄧颺交厚,且見到王淩、毌丘儉等人的覆滅而心不自安,於甘露二年(257)起兵反對司馬昭,並得到東吳的支援。

甘露三年(258年)二月,諸葛誕被胡奮所斬,夷三族。諸葛誕麾下數百人,全部拒絕投降而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