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落鳳坡被射死的是諸葛亮,蜀國將會怎麼樣?


龐統死在了落鳳坡,雖然他長得比較醜,但是非常有才華,與諸葛亮並稱臥龍鳳雛,得到了一個便可得到了天下。兩個都是重量級人物,其實龐統一定能夠在三國時期有很大一番作為,如果在落鳳坡死的不是龐統,而是諸葛亮,蜀國又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呢。

這個問題換一種思路,那就是益州打下以後沒有諸葛亮,只有龐統的蜀漢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諸葛亮可是蜀國後期的頂樑柱,如果諸葛亮在攻打益州的時候就去世了,龐統能夠做的比諸葛亮好嗎?

龐統在軍事上非常有優勢,但是在治理國家上就不一定做得比諸葛亮好了。劉備進入四川以後,諸葛亮駐紮在荊州,並且還帶上了龐統作為自己的頭號軍師。說明在劉備的心裡,龐統的分量相當重。

在協助劉備擊敗了張魯大軍以後,龐統也想到了奪取西川的辦法。他分析出了上中下三種計謀,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趁著夜色殺去成都,逼迫劉璋投降。最壞的打算就是退回白帝城,再慢慢的想辦法奪取成都。

但是劉備這兩個方法都沒有用,而是選擇了殺掉劉璋,隨後再奪取成都。正是因為這個方法才導致龐統戰死在了路上。話說回來,如果龐統沒死,發展到最後的話,他可能會成為像曹操那樣的人物。這樣一來蜀漢可能不用等其他國家來討伐,內部可能就會像東吳一樣也會出現各種混亂,所以龐統會直接帶領蜀漢走向滅亡。


侃談古今


這個問題換一種說法,那就是打下益州以後,沒有諸葛亮只有龐統的蜀漢,到底會變得如何?諸葛亮是蜀漢尤其是後期蜀漢的頂樑柱,如果讓他在攻打益州的時候,就去世的話,那麼蜀漢後來會怎樣呢?龐統能夠做的比諸葛亮要好嗎?<strong>

龐統在軍事上見長,治國未必就是諸葛亮的對手。

在軍事上來說,龐統的確是一把好手,劉備進入四川以後,吩咐諸葛亮駐紮在荊州,而帶上了龐統作為自己的頭號軍師。

所以說龐統在劉備心目中,分量是相當重的。在順利擊敗了張魯大軍以後,龐統便為劉備謀劃奪取西川的辦法。他分析出了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興夜殺去成都,逼迫劉璋投降。中策殺掉劉璋大將,隨後再奪取成都。下策則是退回白帝城,再想辦法慢慢奪取成都。

這三個辦法劉備選擇了中策,下策劉備覺得太慢,而且選擇下策的話,那這趟入川就白來了。上策則顯得太著急,因為人心未定,就擅自殺掉劉璋,這不利於劉備統治西川。

所以劉備選擇了中策,也正是因為中策,龐統才戰死在了路上。不過龐統的策略是十分全面的,可見軍事上他的眼光十分獨到。但是我們看不到龐統的治國能力,反觀諸葛亮,在奪取荊州以後,能夠迅速穩定荊州局面。

在奪取益州以後,又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幫助劉備穩定益州人心。甚至在劉備奪取漢中的時候,諸葛亮這邊居然能調動全成都的百姓前往漢中支援。可見諸葛亮的治國能力實在是太強悍了。

所以龐統的治國能力比不上諸葛亮,但是軍事能力要優於諸葛亮,以這個作為大前提,我認為劉備集團的未來會是這樣的。

龐統帶領大軍攻打漢中,因為後備不足,多次退回益州。

龐統的領軍能力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出征漢中的時候,劉備就不會帶上法正了,所帶的一定是龐統。龐統進入漢中以後,雖然在戰場上會有大的突破,可是後援糧草供應不上,這是非常致命的問題。

對於劉備集團來說,剛剛征服益州集團,人家都還不服氣呢!你現在讓人家無償貢獻糧草給你,這件事並不現實。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人選坐鎮益州,才能調動糧草。

可惜諸葛亮在落鳳坡就戰死了,所以現在成都能夠充當此任的人,或許只有法正。我們知道法正也是以軍事見長,對於內勤方面的事務,他並不懂。

這個時候的龐統在多次斷糧以後,只能選擇撤軍。漢中之地,將會再次落入曹操之手,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這件事跟後來諸葛亮北伐的遭遇是一樣的,諸葛亮北伐因為常常供應不上糧草,所以總是半途而廢。負責供應糧草的李嚴,顯然能力不足,所以貽誤了戰機。

這個時候劉備和曹操將會因為漢中之地,展開各種殊死爭奪。而漢中還沒打下的時候,荊州就已經丟了,這對劉備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從此劉備就只剩下了益州這一塊地盤。



龐統打下漢中,但是蜀漢已經無力北伐。

在多年的辛苦戰鬥下,恰逢曹操去世的時機,龐統終於打下了漢中郡。從此擁有了漢中的土地和百姓。這個時候漢中的百姓應該不會被曹操遷走,畢竟這裡還是曹魏的地盤。

所以這個時候的蜀漢實力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提升,因為他們得到了漢中的土地和軍民。可這個時候五虎上將也相繼離世,跟隨龐統的將領們都是不怎麼出名的將領,戰鬥能力上要差很多。

所以龐統如果執意要北伐的話,我覺得成功的幾率並不大。因為輸送糧草是一個問題,沒有優秀戰將是另外一個問題。蜀漢就是因為缺少人才,所以才會在北伐的時候處處碰壁。

多次北伐無望後,龐統也只能回到朝中。但是他不甘心一直在家吃喝等死,一定還是要想辦法北伐。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蜀漢內部被掏空,不用外人來打,蜀漢自己就崩潰了。

這就跟後來姜維一直揚言要北伐是一樣的,北伐的確對曹魏有威懾力,但是同時也在大量消耗蜀漢的經濟。

總結:龐統北伐失意,可能會走上自立的道路。

天底下之所以只有一個諸葛亮,那就表明諸葛亮的人品是獨一無二的。史上那麼多有能力的權臣,最後都謀朝篡位了,但是諸葛亮沒有,他甚至想都沒有想過這件事,從他培養兒子就可以看得出來。

但是龐統不一樣,他未必就會有諸葛亮那種赤誠之心。龐統在多次北伐失意以後,如果不打算北伐了,那麼就會窩在蜀漢內部,大權獨攬之下,龐統會做些什麼呢?

很可能會跟東吳的諸葛恪一樣,成為架空皇帝的權臣。劉禪就會成為龐統的傀儡,即使龐統不會謀反,但是劉禪也不會擁有權力。

發展到最後的話,龐統會成為曹操那樣的人物,這麼一來蜀漢不用等到司馬昭來討伐,內部就會像東吳一樣,出現各種內亂。

東吳的內亂是他們逐漸衰弱的重要原因,所以龐統可能會直接將蜀漢帶向滅亡。如果龐統沒有這麼做的話,那麼自古權臣也是沒有好下場的。

劉禪在龐統死後,重新掌握大權,一定會對龐統進行清算,而龐統的黨羽大多數都遍佈在軍中,一旦清算起龐統的黨羽,那對蜀漢來說又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畢竟蜀漢內部壓根經不起這種折騰,結果很可能會導致像李傕郭汜那種小人物,成為了蜀漢的掌權者,最終再次架空劉禪。

劉備辛苦打下來的天下,從龐統弄權開始逐漸走向衰敗,一直到龐統被清算以後,走向了四分五裂的狀態。這個時候只要曹魏或者東吳保持穩定,那麼蜀漢一定還是第一個滅亡,而且速度比現實中還要快得多。龐統成了蜀漢的劊子手,這也是說不準的事情。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三國志》。


江湖小曉生



在回答問題之前,末將先為大家簡述一下關於真實的龐統之死與演義的幾個區別。

  • 龐統並非死於落鳳坡,而是葬於落鳳坡。該地本不叫落鳳坡,只因龐統埋葬於此,才改名為落鳳坡。
  • 龐統戰死於雒城。也不是因為龐統之死,劉備才調諸葛亮等入川。益州之戰打響的時候,諸葛亮、張飛、趙雲就已經從川東南地區兵分三路入川。


我們開始正面回答問題,這是個假設性問題,我們各抒己見。末將在這裡先抒為敬:

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諸葛亮和龐統各自的能力是什麼?

演義中的諸葛亮、龐統都是全能型,所以感覺誰死誰活差不多。

真實的諸葛亮真實能力在於政治方面,而龐統在於軍事方面【也不代表諸葛亮的軍事水平差或者說龐統的政治能力差。只是相對不那麼強項】

入川之戰,即使是諸葛亮戰死。劉備依舊能拿下益州,因為之前相關的問答中為也說過,入川之戰的劉備佔了大勢(士族支持、民心支持)

但是拿下益州之後問題就來了。因為劉備拿下益州之後,但凡大戰都是劉備親自指揮,諸葛亮坐鎮後方已穩定後防線以及保障前線補給支援【諸葛亮政治頭腦、手段高明】但是換成龐統就不好說了,因為龐統統兵作戰肯定沒問題,但要他負責政治管理,可能就不能像諸葛亮那樣遊刃有餘了。尤其是劉備死後,那時的蜀國幾乎面臨崩潰,全靠諸葛亮才能扶起這座即將坍塌的國家。如果換成龐統肯定做不到諸葛亮那麼好【要知道,諸葛亮治蜀的策略及手段是很少能與之相提並論的】



所以,入川之戰死的若是諸葛亮,那後面的蜀漢會持續面臨一個政治局面不穩的情況。政治局面都不穩定,縱使你龐統軍事水平再高也難得取得成就。蜀漢極有可能會提前被吞併,這裡說的被吞併不僅是受外敵的威脅,還有就是內部的動盪引起。


左將軍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換而言之,就是龐統取代諸葛亮後期主政蜀漢,蜀國的發展如何,可以很直接的說,一定會比諸葛亮主政蜀漢要強。

龐統並不是在入川期間在落鳳坡被劉璋埋伏的軍士給射殺了,而是在雒城之戰戰死,並葬於落鳳坡(該地因為葬有龐統才改名為落鳳坡),並且並不是因為龐統死了,諸葛亮才從荊州調往西川,早在劉備入川之初,就調任了諸葛亮、趙雲等人一同前往。

那麼如果是諸葛亮戰死,龐統繼任劉備軍師之職,甚至後來白帝城託孤給了龐統,蜀漢的未來會如何?

首先,諸葛亮與龐統兩人雖然一個是臥龍,一個是鳳雛,都是當時的不世之才,但是兩人的才能又各有不同,諸葛亮更精於政務,龐統更精於軍事。

其次,諸葛亮與龐統兩人的性格和主政方式不同,諸葛亮謹慎有餘,開拓不足,龐統更精通戰略,為了達到目的,果斷決絕,比如他建議劉備入川採取上、中、下三策,他更願意採用上策:領精兵到成都,直接撲殺劉璋,佔領益州,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成果。只是劉備顧忌到他與劉璋宗親的關係才沒有選擇上策,而且循序漸進的入川。

假設諸葛亮死後,龐統繼任了他的位置,那麼蜀漢會如何,龐統一定會比諸葛亮幹得好。

不要以為龐統精於軍事,就會像諸葛亮一樣窮兵黷武,大肆伐魏,他一定會有軍事行動,但是他的軍事行動一定比諸葛亮更大膽,戰略目的更強,那麼龐統精通軍事,國家政務交給誰呢?

這就有一個關鍵人物——李嚴。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並不是只託給了諸葛亮一個人,還有另外一個人尚書令李嚴,此人是益州集團的首領人物,精於政務,善於治國,雖然性情孤傲,但是非常有能力。

諸葛亮與李嚴有矛盾,一個是荊州集團的首腦,一個是益州集團的首腦,這兩派在蜀漢政權裡的鬥爭從來沒有停過,諸葛亮主政蜀漢後,對李嚴進行了刻意的打擊,導致了荊州集團一直坐大。

龐統比諸葛亮要大氣,性格更包容,最重要的是龐統與荊州集團成員交往不深,沒有過多的黨派之爭,這一點會讓他在未來主政蜀漢大有幫助,他既可以糅合荊州集團與益州集團,又可以充分的放手讓有能力的能臣輔助自己。

說白了,諸葛亮與龐統在格局上有不同。解決了政權內部危機問題,龐統肯定不會在四川坐吃等死,他也會伐魏,甚至是伐吳,這是蜀漢政權沒有選擇的選擇。

龐統的戰略格局要高於諸葛亮,所有的戰爭都是為政治服務,這一點亙古不變,龐統是個實用主義者,他選擇的伐魏策略一定會與諸葛亮不同。

諸葛亮的伐魏主要是以漢中為基地,逐步推進,但是這樣的成效甚微,畢竟曹魏遠比蜀漢強大,諸葛亮的進攻如同一隻泰迪攻擊一隻藏獒,對曹魏威脅不大。

龐統的選擇可能更大膽,更有佈局,他會讓魏延一直鎮守漢中,防禦曹魏的正面進攻,魏延是個非常有能力的將領,但是諸葛亮並不看重他,甚至有些防備魏延。魏延沒有正確使用是諸葛亮最大的敗筆。

魏延使用是諸葛亮與龐統在軍事格局上最大的變數。

龐統可能會採取戰略性更強的軍事行動,充分利用馬超在羌胡地區的影響,領軍往更西北的地區進行發展,以現甘肅西北地區為基地,佔領金州(今蘭州)和河西走廊一帶,把蜀漢的勢力範圍發展到那一帶,並以此為根據,對曹魏進行西北、西南的合圍,形成夾擊之勢。

蜀漢的北面部署完成,既可以減輕蜀漢的經濟壓力(河西走廊是天然的糧倉),又可以將領域擴大,增加人口,強大軍隊。

在東面對於孫吳的防禦,荊州已丟,暫時不可能奪回來,那麼龐統會以三峽為天險,屯兵據守,守住了東大門,龐統就可以騰出手來既發展國內經濟,又可以逐步蠶食西南少數民族地區。

這樣的蜀漢格局形成之後,土地擴大,人口增多,國力加強,蜀漢其實已經處於不敗之地,最後的一爭天下就看運數了。

歷史的一切假設如果其實都毫無意義,龐統與諸葛亮無論誰死誰活,可能對歷史的進程有不同的影響,但一統華夏的步驟和結局是誰也無法改變的。


沉墨I方之城


演義中,龐統跟隨劉備入川作戰,戰死於落鳳坡,使劉備的軍隊遭到重創,不得不讓荊州諸葛亮支援。諸葛亮入川,輔佐劉備,統一益州,佔領漢中,在劉備白帝城病故後,六出祁山。那麼,如果落鳳坡被射死的不是龐統,而是諸葛亮,蜀漢將會如何呢?這個假設的前提是劉備入川初期諸葛亮入川作戰,龐統與關羽留守荊州,即諸葛亮和龐統對調。

個人認為如果龐統活著,蜀漢可能更有前途,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首先,蜀漢仍然會建立。

在劉備與劉璋決裂後,龐統為其提供了上、中、下三個計策。其中上策為劉備輕裝簡行,率領騎兵,直取成都,一舉拿下劉璋,中策為假裝回荊州,誘騙劉璋大將,將其斬殺,奪取涪城,隨後向成都進發,下策為劉備完全撤出益州,打道回府,回荊州。劉備思考再三後,認為上冊太激進,不得民心,下策毫無意義,因此選擇了中策。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玄德曰:“軍師上計太促,下計太緩,中計不遲不疾,可以行之。”

在制定戰略的龐統死去,劉備也按照這個策略,奪取了劉璋的益州。如果龐統沒死,也應該會嚴格貫徹這個戰略方陣,打敗劉璋,佔領益州。

其次,荊州可能還會丟失。

如果諸葛亮戰死在益州,劉備為了奪取益州,就會調荊州的龐統入川。這沒什麼兩樣,只是兩人互換而已。從中可知,荊州還是由關羽坐鎮。劉備不會因為諸葛亮和龐統的不同,而改變荊州的坐鎮人選,因為關羽是鎮守荊州的最佳人員。

關羽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也不會因此而改變。他還是那麼盛氣凌人,孤芳自賞。因此,關羽還是可能在公元219年伐魏,同時,他與江東孫權的關係也不會太好。最後,關羽的下場還是和演義中的一樣,他丟失荊州,身首異處。

再次,蜀漢劉備可能不會在夷陵之戰中慘敗。

如果龐統在世,他可能會跟隨劉備,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雪恨。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龐統軍事能力比諸葛亮強。諸葛亮和龐統,都是不世出的能臣,一個是臥龍,另一個是鳳雛,兩人齊名。可是,諸葛亮的優勢是地方治理,而龐統的長處在於軍事。因此,如果龐統還活著,劉備是會帶著他,討伐東吳的。一代軍事家龐統,是不會犯低級錯誤的,是不會被小年青陸遜火燒聯營七百里的。

因此,如果龐統在世,即使劉備沒有在夷陵之戰中取得大勝消滅東吳,也不會遭到慘敗,血本無歸的。最有可能的是,蜀漢與江東勢均力敵,劉備糧草不濟,最後無奈撤兵,兩家握手言和,共同伐魏。這是很有可能的,因為蜀漢和東吳兩方勢均力敵,如果血拼到底,都會元氣大傷,而讓曹魏漁翁得利,這是雙方誰都不想看到的結果。最後的結果,可能是雙方罷兵,握手言和。

最後,蜀漢可能伐魏成功,統一中原。

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沒有遭到慘敗 ,蜀漢實力還是非常強大。此時的蜀漢,是有實力、有能力和曹魏叫板的。再加上龐統的軍事水平比諸葛亮高,伐魏更加順風順水,取得的戰績也可能比諸葛亮及姜維六出祁山大。

龐統不像諸葛亮一樣謹小慎微,他還可能採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分兵兩路,討伐曹魏。事實證明,像諸葛亮那樣,一步一個腳印,一個城池一個城池地攻打,猴年馬月也復興不了漢室,打不到洛陽。蜀漢要想伐魏成功,也只有採用兵出子午谷之類的奇謀。如三國後期鄧艾偷渡陰平、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都是兵行險招、出奇制勝的。

這樣的奇謀,生性謹慎的諸葛亮拒絕了,而敢於冒險的龐統,是會欣然接受的。如果龐統活著,他批准魏延的奇謀,讓其帶領數千精兵,從小路繞道進入長安城下,出其不意,可能一舉拿下長安,控制隴右及關中平原,為下一步伐魏奠定基礎。

總結:如果落鳳坡射死的是諸葛亮,不是龐統,蜀漢將會在軍事奇才的龐統指揮下,比諸葛亮六出祁山取得更大的成效。這是最大的不同。龐統善於出奇制勝,在他入川作戰,即可看出。他在宴會上,想要讓魏延刺殺劉璋,一勞永逸,奪取西川。如果不是仁慈的劉備攔截著,估計那次鴻門宴之後,劉備就是益州的主人了。


魁哥說三國


如果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那估計劉備會坐在那裡邊哭邊想,真不該這麼做作啊,一開始就打不就完了,自己搞這麼多事,你說以後怎麼辦啊,剛想完,就嚎咆大哭,暈死過去。等他醒過來後,立刻傳令,來人,隨我殺將進去,呀呀呀,此時的劉備,那是無比的憤怒,無比的厲害,感覺沒人能夠攔住他,一路奔向了死亡!!!!!!

突然他醒了,原來他在馬背上打了個盹!此時,前方傳來了軍師龐統在落鳳坡遇襲的消息,劉備呼出了長長的一口氣,過了一會,反應過來,他坐在地上嚎嚎大哭,哭聲那是掌聲如雷,震得山林鳥獸到處亂撞,聽得敵方將領膽戰心驚。有的都尿褲子了。哭完之後,右手擦拭了眼淚,晃晃悠悠的站起來,拔出寶劍,大喊一聲 ,殺!!!突然,從遠處飛來一支箭來,只說那箭速度急快,正中,劉備的胸口,劉備大喊一聲,啊!!!

劉備從床上醒來,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他在床上大汗淋漓,回想起剛才夢中的一切,慢慢的坐起來,半響說了一句,還是放不下之前的包袱啊!心裡發誓到!再也不會發生這種事了!此時門外軍士大喊一聲,報!!! 關將軍在麥城被呂蒙剁了!!!

劉備坐在床上大哭起來!!突然他不哭了!他拿起寶劍,思索了一下!對著自己看了下去,!!!完!!!





靈心夢1


歷史不是一兩個英雄人物創造的,英雄人物只是順應了歷史發展規律而已。劉備得不到天下是因為當時的力量對比決定的。劉備起家比較晚,當時蜀國只有90萬人口,生產力連魏國的1/3都不到。他真的能得天下嗎?

龐統不死,劉備保全一個臂膀。諸葛亮若死,劉備失去一心腹。與龐統與諸葛亮當在伯仲之間實則不然。龐統有奇計而無遠謀,取西川想法與劉備相同,而上中下三冊而失於水準。劉備既有舉大義之舉。助劉璋、北伐張魯、解蜀之困又取信於當世。屆時取漢中以自固,結馬超以援手,西聯羌胡,則益州、漢中,雍州,涼州皆以劉備馬首是瞻。孫權又怎敢對荊州起覬覦之心?而龐統都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勸劉備奇襲漢中,征戰連年,士卒疲敝。身為流失所中壯年殞命。而劉備揹負不義之名義,益州士大夫懷不平之心。自有孫權背盟荊州淪陷,先主伐吳,白帝城託孤。此皆龐統無遠見之實。

至於諸葛亮,外補先主之失,結好孫權,內平南中之亂已固根本。以法治蜀,法雖苛而民不怨。以公理國,刑雖苛而吏感德。連年動眾而士卒爭勇,大權獨攬而臣主不疑。諸葛亮之後後繼者蔣琬、費緯之流。守諸葛亮之成規,經年不易,故所以一州之地,抗衡曹魏數十年。劉禪庸弱之資,為40年太平天子,居三國之冠皆諸葛亮之準繩也。

想知道蜀漢能否一統天下?那必須要看看諸葛亮和龐統兩個人的立場。諸葛亮在《隆中對》是曾經說過,想要一統天下必須佔據荊州和益州。而且要和孫權處好關係。單單一個荊州就讓孫劉兩家關係逐漸惡化,可以說彝陵之戰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就算關羽還活著,夷陵之戰不可避免,只是換個地方,有可能是荊州之戰。

而龐統的立場就不同了,龐統認為荊州一直是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以荊州為根據地,這個想法實在太過危險。因此龐統建議將荊州還給孫權,讓兩家重修盟好大力發展益州這樣才能一統天下。龐統這樣偏安一偶的想法絕對不會長久,你都把荊州還給了孫權,至於重修兩家的盟好,也沒有必要了。你躲到了漢中孫權想打你都夠不著。

龐統好戰喜歡用計謀追逐利益,這樣一個幕僚,如果掌握了蜀國的政權,國力得不到發展,怎麼能與佔2/3天下的魏國博弈中原,只會加速蜀國的滅亡。


小賢歷史解說


司馬微曾言:“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雖然是圈內人所說,有替二人打廣告的嫌疑,但至少二人也是很有能力的,從二人出山後的成績可以證明。如題主所說,如果射死的是孔明而不是龐統,那蜀國將會怎樣呢?


三國演義對二人的定位來看,二人在謀略政務方面都不相上下。龐統傾向於謀士出謀劃策,出其不意,喜歡弄險。諸葛亮傾向於領軍治軍,為人謹慎,喜歡穩紮穩打。如果射死的是諸葛亮,龐統估計到不了丞相的位置,畢竟跟隨劉備的時日不長,資歷威望都不足以震懾其他人。那時蜀國可能會有兩種情況。


其一:龐統能成為輔政大臣,和李嚴一起輔佐阿斗,待阿斗長大後還政於他,蜀國一直偏安一隅,直至滅亡。畢竟龐統不一定有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也沒一定要光復大執念。


其二:龐李二人為爭奪權力血腥爭鬥,蜀國亡內亂,直接改朝換代。


無雙上將


這是一個腦洞大開的提問,不過在回答這個提問之前,我要先更正一下,龐統不是在落鳳坡被射死的,而是在進圍雒縣時,不幸被流矢擊中而亡的。龐統號鳳雛,後人就把埋葬他的地方稱為落鳳坡。




龐統與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軍事家政治家。徐庶離開前,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這句話足可見龐統與諸葛亮有驚世之才,為當時的士子所推崇,龐統也覺得自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劉備後來果然把龐統和諸葛亮都奉為軍師,只是龐統很可惜,在兵進西川的過程中,獻上中下奇策,自己還沒等到和主公進成都,就在攻打雒縣的時候意外身亡。

我們現在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假如落鳳坡被射死的是諸葛亮,蜀國將會怎麼樣呢?



要知道,在龐統死後,諸葛亮肩負起了軍師的重擔,幫助劉備順利進入成都,兵不血刃讓劉璋交出益州大權,最終建立三分天下有一的蜀漢政權。如果是換成龐統,能達到諸葛亮的水平嗎?

以愚之見,臥龍鳳雛雖齊名,但龐統比之諸葛亮,差距還是有的。首先,諸葛亮的起點要比龐統高,且更有遠見。諸葛亮居南陽時,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得他出山,在著名的“隆中對”中,諸葛亮卓有遠見的提出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設想,此後也確實如諸葛亮所料,漢末諸侯林立的時代結束,魏蜀吳三國呈鼎足之勢。

而龐統,早年只是家鄉襄陽郡的一個小小功曹(功曹是縣令下面一個佐吏,官階很低),後來又轉任東吳大都督周瑜的功曹。劉備佔據荊州,領荊州牧後,龐統為耒陽縣令,在任上不理縣務,閒散無度。當時繼任東吳大都督的魯肅還特地給劉備寫信,說龐統不是百里之才。由此可見,龐統在一些人眼裡,也並非當時罕見的經世之才,又不然不可能長期不受重用,最大的官也不過是做到一個小小的耒陽縣令。



龐統投奔劉備後,頗受劉備重用,與諸葛亮同授軍師中郎將。當時益州刺史劉璋受到漢中張魯的侵擾,於是派人請劉備入川抵禦張魯,劉備欣然應許,留諸葛亮關羽守荊州,自己同龐統帶著數萬軍士入川。龐統自跟隨劉備,未獻一策,所以計取西川龐統獻上了上中下三策,劉備取中策,斬殺高沛楊懷迅速進兵成都。但是在雒城之戰中,龐統不能智取,盲目攻城,兵士死傷無數,自己也不幸中流矢而亡。龐統的能力受到質疑,這並非空穴來風。


歷史上對龐統的評價褒貶不一,與對諸葛亮評價一邊倒一致溢美不同。龐統本身好對他人評頭論足,但後世人對他的評價卻難以一致。明代大儒,建文重臣方孝孺對他的評價就極為中肯:

然徽以孔明、龐統並稱,吾竊有疑焉。論者惜統早死,故功業不及孔明;餘謂使統不死,終非孔明比也。孔明之學,庶乎王道;而統之言,皆矯詐功利之習。劉璋之迎昭烈,或說昭烈就取益州,昭烈恐失信於天下,統則請就其來迎而襲殺之;昭烈之不即從,所以堅益州之民服從之志,猶有王者之用心也;統獨切切焉欲奪璋之位,其器量何淺哉?王者患孚德不弘、道不洽,不患土狹民微也。



龐統才學品行皆不及諸葛亮,如果死在落鳳坡的是諸葛亮,實乃蜀漢之大不幸。即便龐統取代諸葛亮成為軍師,他的資歷威望恐怕都難以服眾,蜀漢若在他的領導下,或許會更早滅亡。


大國布衣


那蜀國就完了,三國就不鼎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