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梃击案,是郑贵妃的明知故犯,还是朱常洛的自导自演?

大明王朝万历年间,就在皇宫之中发生了一起惊世骇俗的案件,这件案子看似简单明了,但是背后却隐藏着种种阴谋,最终此案被万历皇帝轻轻略过。那么此案究竟是郑贵妃的明知故犯,还是太子朱常洛的自保行为呢?

大明朝的梃击案,是郑贵妃的明知故犯,还是朱常洛的自导自演?

此事的起因还是因为万历帝年轻时犯下的错误而造成的风波,虽然不知道当时真正的情况如何,反正万历帝不小心亲近了太后身边的一个小宫女,并且因此而生下了一位皇子,也就是太子朱常洛。

当时王氏宫女的说法是万历帝强迫自己,可是万历帝却因为是对方设计勾引了自己,最终结果虽然成全了这个小宫女,却也害惨了这位宫女,因为此事的缘由,从此以后万历帝直接将王氏宫女当成了自己的敌人。

所以朱常洛就是在此情况下的产物,可以说万历帝因为朱常洛生母的原因,从来没有喜欢过自己的这个儿子。

可朱常洛却又是太子的身份,所以相当的尴尬,万历不知道尽了多少办法另立太子,但是都被群臣给拦了下来。

大明朝的梃击案,是郑贵妃的明知故犯,还是朱常洛的自导自演?

可以说这件事就此僵了下来,而就在此时梃击案发生了,一个叫张差的疯子,手持木棒凶器冲进了太子的居所,打伤了无数的太监,如果不是被人拦下来,也许连太子也会受其毒手。

当此案发生后,直接震惊朝野内外,可是当此案查到可能跟郑贵妃有关的时候,万历帝果断将此事轻轻放下,最后直接处死了这个叫张差的疯子了事。

可以说从明面上,此案就是郑贵妃所为,因为朝臣们的反对,朱常洛的太子身份几乎无法改变,但如果朱常洛自己生了意外,太子的位置不就有了新的变化了吗?

也许这件事在别人看起来很愚蠢,但是正是这样的想法,所以大家的目光很有可能会被误导,就好像我们经常说的话,傻子都知道的事,郑贵妃会去干吗?

这不是授人以柄吗?原本这件事朝臣们就对郑贵妃的映象不太好,现在直接就把事情火上浇油,另立太子的事还有可能成功吗?

大明朝的梃击案,是郑贵妃的明知故犯,还是朱常洛的自导自演?

但是我们反过来想,因为这件事,朝臣们已经跟万历耗了足足十五年的时候,郑贵妃已经对这件事绝望了,可以说通过正常的手段已经不足以改变整个件事的后继了。

只能想另外的方法,比如说强行让太子朱常洛出现意外,说实话这个方法,看起来很傻很幼稚,但是成功率却相当的高,并且朝臣们就算是知道这件事跟自己有关,可真正的证据能拿得出来吗?

查到最后,无非就是自己的属下看不过眼了,所以派人去教训一下朱常洛,只是不小心失手了而已,跟郑贵妃有一毛钱关系吗?只要万历不深究,这件事就不是个事。

而且这件事如果不成功还可以反过来推到太子朱常洛身上,就说他贼喊捉贼好了,所以说这件事看似简单,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关系,从而将整个案件无限的复杂化了。

虽然最终的结果只是朱常洛受到了惊吓,可是却也太了晚明的三大疑案之一,因为大家都看明白的事,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关系,从而扑朔迷离。

大明朝的梃击案,是郑贵妃的明知故犯,还是朱常洛的自导自演?

说实话这种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原因的案件,为什么会定性为疑案,就是因为最终的受益人不是郑贵妃,而是朱常洛,经过这件事以后,太子的安全措施加强了无数倍,因为这件事给朝臣们也提了个醒,那就是有人可能会从太子身上做文章。

所以说此案唯一得到好处的人只有朱常洛,那么这件案子的真正主谋又是谁就更加难猜了。

毕竟我们查案的时候,都会把最终受益人定性为此案的幕后凶手,可是结果却是太子受益了,这说明了什么,可以说百分之八十的把握是太子自导自演。

可能这件事就此定性了,但是万历的强行结案,却让这件事又发生了变化,我们都知道万历一定是偏袒郑贵妃的,而此案万历皇帝不想深究,这其中的问题就不太好说了,并且万历皇帝以最快的速度处死了当时的所有人员,比如说疯子张差,还密杀了庞保与刘成两位太监,可以说这件事到此为止,所有的相关人员都死光了。

大明朝的梃击案,是郑贵妃的明知故犯,还是朱常洛的自导自演?

于是这件案子就成了疑案,主要是因为万历皇帝的出手,直接将此案的所有相关人员都给消除干净了,所以幕后指使人又是一次变成了郑贵妃,因为这是万历皇帝在保自己的爱妃。

所以我个人倾向于郑贵妃是此案的主谋,只是没有想到当时的守门太监太过于尽忠职守,所以才让张差没有得逞,可以说方法是好的,只是执行人有着种种的顾虑,毕竟这可是大明的太子,就算万历皇帝再不喜欢他,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有人害死他。所以此案的幕后就是郑贵妃,而万历也是为了保郑贵妃,才会下令消灭所有证人与证据,让此案成了晚明的三大疑案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