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核潛艇單價超百億美元,在海底建設導彈發射井,能否實現?

核潛艇是目前最可靠的二次核反擊力量,因為海洋佔據地球71%的面積,潛艇的潛深平均能夠達到300米左右,這就讓潛艇具備了無可比擬的隱身優勢。因為無論是聲吶探測、磁異探測、紅外溫感探測都無法在上千萬平方千米的水域快速探測出核潛艇的存在,即使反潛機能夠一時進行目標定位,核潛艇也能夠進行水下機動或者是直接坐底,逃避攻擊。 局勢緊張之時,核潛艇就會從本國基地出發,前出至預定作戰海域進行蟄伏,一旦戰爭爆發,核潛艇就能夠利用自身的隱蔽性,出其不意的發動先發制人核打擊或者是二次核反擊,讓對方防不勝防!

戰略核潛艇單價超百億美元,在海底建設導彈發射井,能否實現?

​聯合國五常國家中,即使不佈防陸基核導彈,也必定會擁有可靠的水下核長城,例如目前的英國,狹小的國土不適合佈防陸基導彈,空中戰略轟炸機也退役了,但是那四艘前衛級核潛艇依舊能夠勉強維持自己日不落帝國的最後顏面。 核潛艇作為人類製造過的最複雜的工業機器之一,高集成度的小型大功率核反應堆、超高屈服強度的的耐壓殼、超隔音減震技術、多單元水下垂髮系統等多種黑科技集於一身,其價格自然也不會便宜。

戰略核潛艇單價超百億美元,在海底建設導彈發射井,能否實現?

​英國下一代的無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總共計劃投入410億英鎊,單價約102億英鎊(130億美元)。而美國下一代的哥倫比亞級核潛艇,如果平坦上前期研發設計費用,單價更是達到140億美元的天價,這價格比最新的福特級航母都要貴了將近三分之一!

戰略核潛艇單價超百億美元,在海底建設導彈發射井,能否實現?

​▲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

既然核潛艇這麼貴?那麼我們能不能使用另一種更高性價比的方法進行替代?在海底建造導彈發射井難道不香嗎?別說,還真行不通!主流的潛射垂髮導彈,一般分為冷發射和熱發射兩種,但是無論哪種方式,其在發射之時,潛艇都必須上浮至水面通氣管深度(不超過50米水深),以確保成功發射,主要出於兩點原因:

戰略核潛艇單價超百億美元,在海底建設導彈發射井,能否實現?

​第一、由於水的密度是空氣的約800倍,因此水下壓力巨大,潛射導彈彈體很難長時間保持穩定,無論是熱發射還是冷發射,一旦導彈在水下行進的距離過遠,就很可能導致彈體姿態紊亂,最後無法出水甚至直接在水下發生爆炸。

戰略核潛艇單價超百億美元,在海底建設導彈發射井,能否實現?

​第二、熱發射潛射導彈,發動機在水下直接點火,在水下行進距離過遠,會極大的消耗燃料,甚至讓發動機在水下停機。而冷發射是由高壓氣體將導彈擠出來的,其作用力本身就十分有限,根本不可能在大潛深將導彈成功頂出水面。

戰略核潛艇單價超百億美元,在海底建設導彈發射井,能否實現?

​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約3750米,即使是大陸架區域的深度也多在50米以上。如果在深海挖設導彈發射井,導彈根本就不可能發射的出去,並且發射井還要面臨巨大水壓導致的密封問題、長期海水浸泡的鏽蝕問題、海底工程建造施工等多項幾乎無法克服的難題。即使投入巨資克服了這些問題,其投入肯定也不會比目前的核潛艇要便宜,因此價格上並不會佔據優勢。

戰略核潛艇單價超百億美元,在海底建設導彈發射井,能否實現?

​而如果要在近海建設,水深太淺,由於人員活動太過於密集,不僅影響漁民正常工作生活,一旦發生核洩漏,那後果也是不堪設想。 其次,即使建成了海底導彈發射井,實戰意義也不大,這種工程本身就規模龐大,而且海上作業無遮無掩,很容易被敵人的偵查飛機和衛星探測出意圖,進而將其鎖定為戰時第一波摧毀目標。

戰略核潛艇單價超百億美元,在海底建設導彈發射井,能否實現?

​海底導彈發射井的安全性也會很差,一旦發生海底地震或者是大規模海嘯,佈置在水底的發射井就容易被破壞,這玩意兒維護起來還得派遣水下機器人或者潛水進行作業,出現一點故障就可能導致整個發射井失效,甚至潛射導彈直接報廢!就這樣的玩意兒,論價格比不上陸基發射井,論功能比不上核潛艇,純屬雞肋!

戰略核潛艇單價超百億美元,在海底建設導彈發射井,能否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