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县历史文化探析

作者谨从定襄的历史文化方面进行探析,希望对定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从定襄得名与变迁、围绕阳曲故城的争议与猜测、人文故事和传说三个方面进行,参考1993年版《定襄县志》和2017版《定襄县志》,有的观点是袭同先贤,有的是自我提出,不一定正确,算是一种思路。

定襄县历史文化探析

定襄得名及变迁史。“定襄”最早见于班固《汉书.地理志》:“定襄郡,高帝置”。为什么叫“定襄”呢?明万历四十三年郭子章在其所著《郡县释名》中是这样解释的:春秋时晋国赵襄子遗地于此马定,故名定襄。清康熙五十一年《定襄县志》引用此说。另一种说法:据《史记正义》,按古代谥法,“辟地为襄”,“辟地有德,襄”。西汉置定襄郡,郡治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之北。把和林格尔一带命名为定襄,表示这个新建制的地区安定了。其实两种观点并不冲突,可以算作二个原因。关于定襄郡析置时间,学术界有二种看法,其一认为是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所置,另一认为是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所置。郡治在成乐,位于今内蒙古和格林尔县西北土城村。辖定襄县,五台大儒徐继畲在《两汉志沿边十郡考》中考证,汉定襄县位于今归化城东北。汉大将军卫青和冠军侯霍去病多次由此出击漠北匈奴。为什么提卫青和霍去病呢,因为他们二人和定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后文详叙。话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袁绍父子占据冀、燕、青、并四州,并州以北郡县因连年战事频仍、羌胡大扰,定襄、云中、五原、朔方四郡早已人民流徒、十室九空。曹操消灭袁绍后,于建安十八年(213年)将并州归入冀州。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省四郡置县,聚塞下流民新置新兴郡,于崞县(今属原平市)西南置云中县,于汉阳曲县界,侨置九原、定襄二县,隶属新兴郡。什么是侨置呢?侨置,是指我国古代政权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为其重建州郡县,但仍用其旧名的行政管理制度。以表示不忘失地、日后收回之意。曹操迁阳曲县民越过系舟山,于晋阳、狼孟、汾阳三县地徙置阳曲县。由此,定襄就从塞外搬到了忻定盆地。

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司马炎改匈奴五部帅为五都尉,诏令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生于岚县的刘渊为北部都尉,占据新兴郡一带,定襄县、九原县在其辖下。晋明帝永兴元年(304年)刘渊称汗,并州之地几乎尽其所有了。东晋后期政权更迭,新兴郡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占据(316~394年)。

南北朝时期,北魏建平寇县(属新兴郡),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置忻州(治所九原城)。这是是忻州这一称谓产生最早的时间。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撤销忻州。隋恭帝义宁元年(616年)曾复立新兴郡。

唐高祖李渊立国,于武德元年(618)改为忻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定襄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又复为忻州。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统治;

宋金时期属忻州。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分天下区划为十五路,忻州辖秀荣、定襄属河东路;金代属河东北路。

元代属河东北路,与本境秀容在太原府忻州辖下。

明代为忻州。洪武初以州治秀容省入,领定襄一县。

清代为忻州。顺治、康熙期间继续为太原府辖。"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领定襄、静乐二县。

定襄县历史文化探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