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有7種類型,腎友出現2種以上,就要注意腎病風險了

​正常人尿液中僅含有微量蛋白尿,大約為每天排洩尿蛋白僅20-80毫克,若尿蛋白定性試驗陽性或尿定量試驗超150毫克/24小時,稱為蛋白尿。

通常按照蛋白尿的發生機制可分為:

蛋白尿有7種類型,腎友出現2種以上,就要注意腎病風險了

(1)腎小球性蛋白尿:

因為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高,很多蛋白質漏出,遠遠超過腎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而造成蛋白尿。多見於原發性或繼發性腎小球疾病、腎循環障礙、缺氧等。特點是以白蛋白為主,約佔70%以上,但腎小球濾過屏障嚴重損傷時,B2微球蛋白也會增加。尿蛋白圓盤電泳顯示大、中分子蛋白尿類型。

(2)組織性蛋白尿:

正常腎臟及泌尿道能分泌一些蛋白質 ,如Tamm-Horsfall蛋白、精囊分泌物、分泌性IgA、纖維蛋白、酶蛋白、補體和前列腺等。這些蛋白質分子量比較大,每天排出量很小。

(3)混合性蛋白尿:

存在以上兩種蛋白尿並存的情況,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可同時侵犯腎小球和腎小管,出現兩種蛋白尿並存,稱為混合性蛋白尿。

蛋白尿有7種類型,腎友出現2種以上,就要注意腎病風險了

(4)溢出性蛋白尿:

腎小球及腎小管均無損傷,但是在某些疾病情況下血中異常蛋白質增加(如免疫球蛋白的輕鏈或急性溶血時遊離血紅蛋白增多),從腎小球濾出量過多,超過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稱為溢出性蛋白尿。

(5)腎小管性蛋白尿:

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影響腎小球濾液中的蛋白質的重吸收造成蛋白尿。通常出現各種原因所致的小管間質疾病,例如:腎盂腎炎、抗生素腎損害、海綿腎、重金屬中毒、先天性多囊腎、各種先天性腎小管疾病和鎮痛藥腎炎等等。此類蛋白尿一般含量<2克/24小時 尿,大多在1g/24h尿左右。其特點是小分子量蛋白為主,白蛋白較少。尿蛋白電泳顯示小分子蛋白為主。

(6)假性蛋白尿:

尿中混人血液、膿液、炎症或腫瘤分泌物以及白帶等含蛋白成分的物質,常規尿蛋白定性檢查均可呈陽性反應,稱為假性蛋白尿。

(7)生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有7種類型,腎友出現2種以上,就要注意腎病風險了

分為功能性蛋白尿和非功能性(直立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指腎實質無器質性損害,體內也無異常蛋白產生,在發熱寒冷或高溫環境中,運動、腎靜脈瘀血等情況下,出現的輕度、-過性、良性的蛋白尿,在解除誘因後尿蛋白可迅速消失。直立性蛋白尿是指在直立位和脊椎前凸位時出現的蛋白尿,特徵是晨起時尿蛋白陰性,起床活動後逐漸出現蛋白尿,充分休息後又可陰轉。體位性蛋白尿預後良好,但診斷宜慎重,應進行長期追蹤觀察,有部分“生理性蛋白尿”患者可在數年後出現腎功能的惡化,說明其實早期就有腎臟損害的存在。

PS:

健康的人也會出現極少量的尿蛋白,但在定性檢查時只要試紙不變色呈陰性(一)就屬正常。 此外,定量檢查尿蛋白量,每日在100毫克以下時皆屬正常的範圍。 另外,即使身體並無障礙,只要有激烈運動、酷寒、精神興奮、強烈壓力時,也會出現尿蛋白。

親愛的朋友,您有別的看法嗎?請分享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