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大火後!共享雨傘也真的有戲嗎?

共享雨傘這門生意真的能成嗎?淺談其背後商業邏輯

導言:近年來共享經濟如火如荼,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各類產品不斷湧現。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經歷資本泡沫和幾輪行業大洗牌,已形成頭部玩家分局鼎立的局面,而共享雨傘才剛開始進入大混戰時代。共享雨傘未來是否也像前兩者一樣進入正軌道,其市場需求真的很大嗎?商業模式真的成立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下。

共享充電寶大火後!共享雨傘也真的有戲嗎?

根據鯨準研究院《2019中國共享雨傘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共享雨傘行業早在2016年就興起, 經歷幾年極速發展,戰局已漸漸明晰,頭部玩家與二三線玩家段位逐漸拉開,17年共享雨傘市場迎來投融資小高潮,行業迅速迭代,目前呈現行業兩極 分化,巨頭初顯,未來將向全場景拓展爭奪。目前主要市場參與者包括漂流傘、便利蜂、魔力傘、魔傘等。

共享充電寶大火後!共享雨傘也真的有戲嗎?

共享雨傘行業用戶規模在持續增長,2019年用戶規模達到700萬,2020年用戶將增至835萬人,總訂單收入市場規模為215億元,廣告收入的增長也將達到百億級別

未來共享雨傘將覆蓋300多個城市超300萬網點,主要站點位置分佈在東南、西南及華南地區的300多個城市, 場景選擇一般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或服務場所,覆蓋CBD、商超、物業、校園、公車站和地鐵站等核心區域。

共享雨傘已儼然成大風口。共享雨傘這個生意之所以能成,一大理由在於,它是唯一不怕丟失不怕不歸還的產品。從商業模式來看,它的收入主要來源於三方面:訂單收入、渠道代理收入和廣告收入。

共享充電寶大火後!共享雨傘也真的有戲嗎?

一、共享雨傘行業背後驅動力

首先從共享雨傘行業背後驅動力來分析分析,共享經濟的爆發、物聯網技術的進步、追逐便利的生活方式養成、場景消費崛起 都使得共享雨傘處在一個大風口。

1、共享經濟爆發,互聯網巨頭流量支持和國家政策支持。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的崛起,使共享經濟爆發,行業發展的大環境形成,資本巨頭開始進入,共享經濟行業多個細分領域資金大筆湧入,互聯網巨頭也在尋求更多流量入口和應用場景,紛紛佈局,國家也出臺各種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給予政策上的支持。

2、技術進步物聯網等智能終端行業相關技術發展逐漸趨於成熟。互聯網巨頭也加入戰局,移動互聯網普及使得二維碼應用和移動支付非常便捷,而支付寶的信用機制完善。阿里等資本流量巨頭集中佈局,有了政策加持,又有了資金注入,使得共享雨傘行業活力迸發。

3、場景消費崛起。B端和C端雙向需求。

B端政企客戶有提升自身服務質量,完善服務配置基礎設施的需求。地鐵、辦公樓、酒店、學校等場景,沒有人進行統一的雨傘的供應及運營管理,雨天時小販氾濫賺取雨傘溢價,不易管理。共享雨傘還可與各場景進行戰略合作,場景方無需增加成本投入, 為對應場景的用戶提供方便,增加社會效率。與此同時,商戶曝光渠道有限,廣告費用過高。共享雨傘通過與場景結合進行定向廣告投放,人群更加精準,雨傘作為天然廣告媒介具有極高的宣傳效應和流動效應。

共享充電寶大火後!共享雨傘也真的有戲嗎?

C端場景消費崛起,追求便利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人追求無感生活方式,出門不想攜帶東西。傘到用時方恨無,由於懶或者疏忽經常忘記帶傘,目前協同消費方式興起,花一兩塊解決及時需要,滿足需求本質。需要用傘時不得不購買,造成閒置物品的堆砌,家裡放著十多把傘佔據一定空間,資源無法得到有效配置。共享雨傘可以更好實現資源共享,合作與消費融合,而且“網絡效應”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共享雨傘可以優化配置,讓雨傘物盡其用。 除了擋雨外,夏天高溫天氣頻發,用戶在戶外如果沒有遮陽傘很容易被曬傷曬黑。生活品質提高,防曬意識增強,創造需求,生活習慣的培養。

共享雨傘的行業發展經歷了行業興起、激烈競爭及資本冷靜

2016年共享雨傘行業興起,並迅速成為投資者和創業者競相追逐的新目標,備受資本關注的新風口。 行業整體在原有公益性質的基礎上,產品的盈利屬性有所增強,隨著市場投放規模進一步擴張,帶動了用戶數爆發式的增長。

阿里旗下的芝麻信用推出免押金借傘服務,雨傘分佈場所以地鐵站等公眾場所為主。互聯網巨頭入局擴大了消費場景。行業進入了資本冷靜期,企業開始了精細化運營、跑出了各自的盈利模式,優勝劣汰,行業巨頭湧現。

共享充電寶大火後!共享雨傘也真的有戲嗎?

共享雨傘不是剛需高頻,且高度依賴地域與天氣

共享雨傘國內地理分佈主要集中在東南、華南和西南地區

共享雨傘最初誕生於降雨量較多的南方,其地區降雨天數多超過100天/年,而我國年降水量空間分佈 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我國西南、華南和東南地區的降水可達到 150-200天/年。 依據在有避雨需求的生活場景中,由於不帶傘而產生的借、買傘需求最大,而多雨地區自然需求最旺。 共享雨傘企業投放的選址一般也集中在深圳、 上海、廣州、重慶等多雨的大城市,及廈門、 海口等沿海城市,再從這些城市輻射到周邊的鄰近城市。

二、共享雨傘行業發展分析

共享雨傘主要設備類型:分為無樁模式和有樁模式,實行有樁模式的企業應用了物聯網等技術

共享雨傘服務的運營模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樁模式,另一種是無樁模式。無樁模式可以隨用隨取,有樁模式需要在地圖上尋找固定租 借雨傘的點位。無樁的共享雨傘模式擁有更低的設備成本及更高的可複製性;基於物聯網RFID技術的有樁的共享雨傘模式可以為用戶帶來 更好的體驗,同時降低雨傘的運營損耗率。 共享雨傘服務的運營模式從技術的運作原理來區分,主要分為物聯網RFID、霍爾線圈、藍牙等技術分類。

產業鏈分析 供應鏈:技術壁壘低,多采用自主研發+OEM模式,規模化密集點位鋪設是競爭的核心

共享充電寶大火後!共享雨傘也真的有戲嗎?

由於雨傘本身屬於低值易耗品,智能鎖等技術也已經相對成熟,且共享雨傘產品規模化是企業競爭的關鍵,所以在供應鏈的搭建上,共享雨傘運營商主要圍繞自己商業以及運營模式以主研發設計+OEM模式結合,實現訂單的大規模快速響應以及根據場景定製化的需求。

渠道端:適應場景化產品設計,渠道拓展能力是企業是否實現盈利的關鍵

對於鋪設渠道的選擇,受共享雨傘本身“應急性”的特點,場景選擇一般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或服務場所。共享雨傘運營商一般以支付進場費或免費合作形式與應用場景進行合作,該部分渠道開拓的成本支出高昂,是決定共享雨傘運營商是否盈利的關鍵。場景的進駐,運營商會根據客流量、場地規模等評估投放點位數量以及位置。除去直營模式,共享雨傘運營商也採取代理模式進行城市的大規模滲透。

三、共享雨傘商業模式分析

主要營收來自訂單收入及渠道代理收入,未來隨著用戶規模的累積,廣告及用戶行為數據價值將逐漸凸顯

提高C端客戶出行體驗,產生訂單收入

共享雨傘行業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以訂單收入為主,押金池為初期市場拓展提供資金保障,後期

用戶憑藉個人消費信用可以進行押金減免, 主要收入來自訂單產生的收入。訂單收入由晴雨天訂單數與均單收入決定;總訂單數由晴雨天的天數,晴雨天設備使用週轉率及總設備數量 決定;每筆訂單收費模式與使用時長成正相關。

共享充電寶大火後!共享雨傘也真的有戲嗎?

幫助B端客戶實現不同場景品牌露出需求,產生廣告收入

企業可以採取固定廣告合作及定製廣告合作的方式,產生廣告收入。廣告收入以單傘計價,可根據廣告主投放區域、地點、方式、速度、密 度等的不同需求,產生相應的定價模式。對於傘面廣告,可通過合作定製雨傘的模式產生廣告營收,收入由廣告傘鋪設策略及單傘刊例價構 成;對於傘桶設備廣告,可根據設備場景、投放時間等進行具體定價,收入由鋪設設備數量及刊例價構成。

運營模式分析 成本測算:傘樁成本和進場費用是決定企業控制成本的關鍵

在共享雨傘行業企業成本費用的差異主要體現 在:傘樁成本以及進場費用。由於傘樁技術與 功能的不同,傘樁的成本差異高達6倍左右。 團隊市場拓展能力的強弱,直接導致進場費用每年百萬級的差異。 就行業平均水平估算每把雨傘分攤到每 天的成本費用為0.1至0.8元,傘均使用效率在 0.03~0.2共享雨傘企業可盈利。 做到這一點並不是很難。

共享充電寶大火後!共享雨傘也真的有戲嗎?

未來發展前景預測

共享雨傘未來訂單收入市場規模約為215億元,廣告收入市場規模約為101億元,總市場規模約為316億元;未來各個企業逐漸延伸到全場景佈局 在共享雨傘行業內,場景的爭奪就等同於渠道、規模的爭奪,目前行業內的各個巨頭也會逐漸將視線由各自深耕的部分場景轉向全場景的拓 展和爭奪。對於共享雨傘產品來說,打下場景就是打下了市場,是否有全場景的密集佈局才是一個共享雨傘企業是否佔領市場的最直接標誌

市場未來增長機遇:企業佈局趨向於場景的融合和重疊

在消費水平逐漸偏向個性化發展的消費領域內,近年來隨著線上紅利入口的逐漸關閉,流量的成本激增,線下實體店、新零售等領域越發受 到消費類企業的追捧。共享雨傘行業作為依託於實體經濟、依靠人流密集區域佈局的高度用戶趨向型產品,可以賦予各個場景模式以更多的 想象空間,及多元化的場景佈局,即企業可以不再侷限於單一場景運營,在行業發展的關口,行業相關技術與設備研發逐漸完善後,共享雨傘的企業們將逐漸向多樣場景重疊及新技術的結合而過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