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乐观自信起来!

乐观的性格是孩子应对人生中悲伤、不幸、失败、痛苦等不良事情的有力武器。让灿烂的笑容永远洋溢在孩子的脸上吧!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己能够驾驭生活,能够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够摆脱一切挫折。

孩子对那些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而对无法满足自己需求的事物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乐观的孩子不易患抑郁症,他们也更容易成功,身体也比悲观的孩子更健康。现在社会,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学校里老师对孩子要求过高,种种原因致使孩子精神高度紧张,往往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抑郁,孤僻等等心理。所以,如何引导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显得格外重要!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并且告诉大家,这是几个天才学生。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让孩子乐观自信起来!

这是心理学家们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学生因为受到老师的期待,所以有了积极乐观的情绪,于是在学习上变得更加努力向上,最终这些学生的成绩有了提高进步,并且整个人都更自信。这个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

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小精灵,父母不妨试试下面的做法:

一、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

有些父母由于对孩子太过溺爱,或者期望值过高,往往会抑制孩子们的一些行为举止,甚至包办代替,只想要孩子搞好学习。这样,孩子就事事不用做,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就会专心学习,心无旁骛。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由于无法亲自做事,所以无法体会到做事的乐趣。况且,孩子非常不喜欢父母干预自己,没有了自由,孩子就会失去快乐,变的悲观起来。

让孩子乐观自信起来!

所以,父母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要什么东西或者做什么事情。比如穿衣服,玩玩具,看电视等等,孩子有了自主权,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二、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悲伤。

当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悲伤难过的情绪。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而不是大吼大叫,“把眼泪给我憋回去!”“哭哭啼啼的,太让我失望了!”。假如孩子在哭泣的时候,父母要求孩子停止哭泣,不能表现出软弱,孩子就会把心中的悲伤积聚起来,久而久之,反而会造成孩子消极的心理。

对于孩子所表现出的悲伤或软弱,父母不要呵斥,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发泄出来,只有孩子把心中的郁闷发泄了,他才会恢复心情的平衡。甚至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安慰孩子,用相同的心理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孩子的情绪,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从而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让孩子乐观自信起来!

三、让孩子拥有广泛的爱好。

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泉很多,可能来自于许许多多的兴趣爱好。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下没有喜欢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假如他还喜欢读书,还能热衷于体育运动,或者饲养小动物,或者下棋,交友,参加演出,辩论等等,那么他的生活将会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他也肯定更为快乐。

让孩子乐观自信起来!

四、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而父母对待这些事情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如果父母在面对困难、挫折时能够保持自信、乐观的精神,那么孩子也就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变得乐观自信起来;反之,父母动不动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唉声叹气,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悲观失望,消极自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