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68年,最大願望死在妻子懷裡,卻不知妻子早他2年離世

最好的那個人大多都是在後面才會出現。這句話用來形容張中行的感情想必是最恰當不過了。張中行先後經歷三段婚姻,這三段婚姻都帶給他不同的成長。

張中行原名張璿,出生於清朝宣統元年。自小家境較貧寒,但天資聰慧,對文學有著極強的敏銳度。張璿這名字是在年幼就讀於地方小學時,小學老師通過《尚書》中的“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給他去的名字。

“璿”字筆畫多有難以辨識,自小張璿就有改名的想法,奈何一直沒有機會。在就讀的縣立學校順利考取通縣師範學校併成功畢業,之後順利被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錄取,就在這大學期間張璿成功改名為張中行。

相濡以沫68年,最大願望死在妻子懷裡,卻不知妻子早他2年離世

在這段短短的求學期間,張中行經歷了許多事情。先是在通縣師範學校讀書時,張中行曾經受到一封來自母親的書信。母親在信中告訴十七歲的張中行,在老家已經安排好了婚事,收到此書信即日即刻啟程回家結婚。

那是的張中行有著少年人的衝動和恣意,看到這封書信時心情相當複雜,其一對於母親突然插手自己的人生感到非常不滿,其二對這位素未謀面的新娘感到十足的好奇。在這樣心情的驅使下,張中行回到老家,準備“會一會”新娘和母親。

他先是表達自己的不滿後提出在婚前見一見新娘。張中行是一個受過新思想、新教育的知識青年,在面對著一個裹著小腳同時是一個文盲的新娘時對於這門婚事更是抗拒到了極點。於是乎,在新婚之夜,張中行匆匆逃離老家去往北京。

相濡以沫68年,最大願望死在妻子懷裡,卻不知妻子早他2年離世

在北京大學讀書期間,他遇到了一位窈窕淑女—楊沫。楊沫家境良好,溫婉有力,且心中懷著大義,是張中行的理想對象。兩人“捅破窗戶紙”後迅速墜入愛河。無奈楊沫的家人幫楊沫找到另一位合適的結婚對象,那是楊沫學著張中行當年逃婚那樣離開了家。兩人在戀愛期間楊沫不慎懷孕,而此時此刻張中行的事業進入一個瓶頸期。

這是家中錢財有限,人力和經驗有限。在楊沫繁複決定後準備一個驚喜。但當那天來臨時,楊沫已經動身去往姥姥家生下孩子。而在懷孕期間,張中行從未看望過妻子。這段經歷在兩人之間無形的劃上了一道裂縫。最後楊沫劈腿離開了張中行。

有人曾在採訪中詢問過張中行先生關於楊沫的問題,張中行曾言:“她是積極向上的,落後的是我。”可見,在這段感情即使雙方都有不滿的地方,都不會在第三者面前詆譭她。

相濡以沫68年,最大願望死在妻子懷裡,卻不知妻子早他2年離世

真愛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落在我的頭上?也許現在就已經向我奔來了。26歲的張中行剛剛從上一段感情中走出來不久,那是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他他相濡以沫68年的妻子李芝鑾。他與李芝鑾是老鄉,李芝鑾是家中獨女,長他一個月,兩人同屬猴。

在漫長的光陰裡,兩人攜手相伴了68年。張中行曾言:“我的夫人人品非常好,待人忠厚,對誰都非常好,很難得。我們雖然沒有卿卿我我的感情,但一生平靜。”兩人的感情之深可見一斑。

生活的本質就是平淡,我們在平淡這種尋找關於愛的方式,攜手相伴餘生。

參考文獻:

《張中行別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