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战略开新局《闽西红色故事100篇》连载之57

长征前夕,毛泽东对张鼎丞说:你还是回到闽西去,那里你熟悉,可以坚持,可以发展。毛泽东的指示让张鼎丞明确了斗争的方向,他日夜兼程赶回闽西,在永定会合了留在闽西坚持开展游击战争的红八团、红九团及地方游击队,并成立了闽西军政委员会,以统一领导开展游击战争。

1935年3月,陈潭秋、邓子恢、谭震林一行,根据中央分局指示,从赣南向永定转移。他们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冲破了层层的封锁线,于3月下旬抵达永定仙师大阜村,与张鼎丞的游击队会合。

转变战略开新局《闽西红色故事100篇》连载之57


为建立闽西南领导开展游击战争的统一机构,1935年4月12日,陈潭秋以中央分局代表的名义,在赤寨一个断墙残壁的瓦窑里,主持召开了闽西南党政军领导干部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陈潭秋、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方方、简载文、温仰春、魏金水、邱金声、刘永生、范乐春、郭义为、罗忠毅、廖海涛、谢育才、朱森等。

会议开始,陈潭秋代表中央分局讲话。他首先分析了红军主力长征后的政治形势,鼓励与会同志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念。他根据党中央给中央分局的电报指示,列举了闽西南开展游击战争的有利条件,指出:闽西南地处闽粤赣三省边界,境内崇山峻岭,地形很好,是坚持游击战争的好环境。同时,张鼎丞、邓子恢等一批领导干部和群众有血肉相联的关系,各个红军游击队又有长期的游击战争经验,只要我们依靠群众,游击战争一定能胜利地坚持下去。陈潭秋提出闽西南当前的任务是:“开展广泛游击战争,调动进攻中央苏区的敌人向外撤退,同时并从保存有生力量的原则上作战。”

转变战略开新局《闽西红色故事100篇》连载之57


会上,张鼎丞针对一些同志“左”的错误认识,旗帜鲜明地作了发言。他指出:目前情况十分严重,中央苏区已失守,主力红军已到贵州、云南。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提“保卫苏区”、“牵制敌人”,不仅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利于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我们要面对敌强我弱的现实,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摆脱敌人的跟踪追击,保存我们的有生力量,才能有效地消灭敌人,恢复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坚持胜利的游击战争。至于怎样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张鼎丞强调应该按照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总结出来的“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和“集中以消灭敌人”、“分散以发动群众”的一整套游击战术原则,灵活机动,出奇制胜,逐步使游击武装发展壮大起来。他反对对敌对阶级不加区别地采取过“左”的政策,认为对地主富农以及自首变节等反动分子必须区别对待,不能乱抓乱杀。对他们中勾结反动派破坏革命的要坚决镇压,至于没有敌对行为的分子,则应争取他们做“两面派”、“守中立”,以利于掩护群众和红军游击队,进行合法和非法的斗争。

经过两天的讨论,统一了认识,会议确定了闽西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新方针新任务,即“开展广泛的、灵活的、群众性的、胜利的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在军事上粉碎敌人的‘清剿’,保存有生力量锻炼现有部队,在政治上保持党的旗帜,保持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在组织上保持党的纯洁性、战斗性,保持各地领导骨干安全与团结。”

为了适应游击战争的斗争形势,会议在军事上制定出各部队分散独立作战的部署,将闽西南地区划分为三个作战区:第一作战区,以红九团第二营和明光独立营组成,罗忠毅为司令员,方方任政委,温含珍任政治部主任,在龙岩、连城、宁洋三县边界地区活动;第二作战区,由红九团第一、三营和永东游击队组成,吴胜为司令员,谢育才任政委,赖荣传任政治部主任,其主要任务是开辟永定、平和以及广东大埔、饶平等县边区,打通与闽南红三团的联系;第三作战区,由红八团和龙岩游击队组成,邱金声任司令员,邱织云任政委,伍洪祥任政治部主任,在龙岩、南靖、漳平三县活动。第一、三作战分区的任务是,尽可能地扩大游击区,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和建立新的游击根据地。张鼎丞,谭震林直接领导红二十四师100多人、卓林大队以及永定、杭代,新汀杭等县独立营,在永定、上杭地区活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人分散到各个分区一起活动,张鼎丞留在永定,邓子恢和郭义为到永定东部金丰大山,谭震林到上杭。陈潭秋会后转赴上海治病。

赤寨会议在闽西革命斗争转折的关键时刻,及时地实现了由阵地战、大兵团作战向全面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对于闽西地方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胜利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具有重大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