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後峪子村:“領頭雁”讓窮山村變成全國文明村

編者按:70載滄桑鉅變,70載壯麗征程!為挖掘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沂蒙高地的經驗做法,臨沂市委宣傳部、臨沂市委網信辦、臨沂市農業農村局、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聯合主辦了“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鄉村振興看臨沂全國主流媒體採訪活動。活動邀請了來自人民日報、科技日報、農民日報、新京報、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國日報網、澎湃等近40家中央和省市級新聞媒體走進臨沂,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好臨沂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生動活潑地講好臨沂鄉村振興“好故事”,發出臨沂鄉村振興“好聲音”。

齊魯網·閃電新聞臨沂10月24日訊?深秋的沂蒙大地,層林盡染,五彩繽紛。地處沂蒙山腹地的沂南縣依汶鎮後峪子村,在漫山火紅的柿子樹的點綴下,格外有詩意。一樹樹果實累累的柿子,自然、盈實,透著一種喜氣,這特有山鄉秋韻也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踏秋。

沂南后峪子村:“领头雁”让穷山村变成全国文明村

走進後峪子村,整齊劃一的居民樓、現代化的社區服務中心、銀行代辦點、學校、衛生室...都市內現代化社區所具備的條件,在這一應俱全。在後峪子村村史館,一間保留老物件、老照片,記錄了後峪子的蛻變歷程。“過去,俺村山多地少,缺水少路,是四鄰八鄉出了名的窮山村”。”後峪子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梁兆利向記者介紹了昔日後峪子村的面貌。今昔的巨大反差,不禁讓記者好奇,作為農村脫貧致富的“領頭雁”,梁兆利是如何把一個十里八鄉聞名的“乾巴村”、“光棍村”發展成為全國文明村。

隨著採訪的深入,後峪子村的發展的脈絡逐漸清晰了起來。後峪子村恰如其名,村落分佈在8條山峪裡,典型的山區村。村子不僅一窮二白,連吃水都只靠一口小井,村民一年到頭排隊刮水吃。梁兆利告訴記者因為村子缺水,村民祖祖輩輩只能靠天吃飯,填補不飽肚子是常有的事,外村的姑娘都不願嫁到後峪子村。梁兆利至今仍記著,村子最多時有36個年輕小夥打光棍。

整山治水 他拔掉了村子多年的“窮根”

梁兆利意識到村子的“窮根”是缺水,要想擺脫窮日子,就得把水引進來。1988年8月,後峪子村召開全體村民大會,梁兆利提出把汶河水引進村的想法,想法一提出,不僅沒有村民響應,很多村民扭頭就走,甚至放話“老梁要是能引上水來,我拿頭倒著走”。

這些話,不僅沒有擊垮梁兆利的信心,反而激起了他不服輸的勁頭。梁兆利帶領村兩委,發動群眾,分工到戶,一個多月時間,河水就引進了村裡,徹底解決了全村的吃水問題,當年底自來水就引到各家各戶。

多年吃水難的問題,一朝得到解決,村民的心沸騰了。梁兆利趁熱打鐵,決定引水上山,硬是把汶河水提升了80多米,引到山頂,全村80%的土地終於澆上了水,不再靠天吃飯。

把河水引到80米高的山頂,這其中的艱辛只有親歷者最有體會。“我覺得吃多少苦也得把群眾從‘窮窩’裡拽出來。”一心想讓村民富起來的梁兆利誓要把窮山變成村民的金山。 ?

有了水後,路又成了制約後峪子村發展的最大問題,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後峪子村不僅沒有能運輸的生產路,也沒有像樣的出村路。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梁兆利告訴記者,他們利用冬春農閒季節,動員全村勞力齊上陣,光洋鎬就用了一拖拉機,通過老少爺們手刨肩挑,前拉後推,修築村幹道、生產路累計18公里,解決了出行難問題。

沂南后峪子村:“领头雁”让穷山村变成全国文明村

帶動村民致富 他實現了荒山變金山的誓言

一向落後窮苦的後峪子村沒有像樣的支柱產業。常言道靠山吃山,梁兆利意識到後峪子村的山村特點,發展林果是一個好出路。從最初的柿子、蘋果,到逐步發展起帥李種植業。“保守計算一畝地產7000斤,1.5元/斤,畝收入就一萬塊,對我們山地就算不錯的收入了。”梁兆利告訴記者,每年帥李還不等成熟,東北客商就來提前訂購,

為實現規模化發展,後峪子村還創新採取“協會+支部”組織模式,成立了後峪子帥李協會,並註冊了“陽都帥李”商標,依託帥李黨支部成立帥李果品協會,由協會負責育苗、供藥、採摘、銷售,實現了農業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營銷品牌化。如今,後峪子村栽植“陽都帥李”1700多畝,“陽都帥李”還獲得了國家級有機生態林果認證。

如今,不僅“陽都帥李”名聲在外,後峪子村的 “虎崖葡萄”的牌子也很響亮。梁兆利告訴記者,後峪子村下一步計劃新建高溫棚,發展反季節水果,確保實現一年四季有果。

隨著紅色旅遊專線的開通,後峪子社區已被作為紅色教育基地,原來村子舊址改成了舊村民俗旅遊區,梁兆利告訴記者,後峪子社區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提高集體經營性收入整體規劃和針對性發展措施,林果種植業、鄉村旅遊業、蔬菜種植業是後峪子村以後要堅持發展的主業。

記者從後峪子村的黨群服務中心找到了這麼一組數據,在2018年,後峪子村集體經濟收入22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萬元,全村貧困戶75戶118人全部脫貧。

沂南后峪子村:“领头雁”让穷山村变成全国文明村

抓黨建 樹新風 他把村子打造成了全國文明村

在後峪子村,至今仍保留著“四個雷打不動”的習慣,即每年正月初三召開表彰會,農曆每月初十民主理財日,十六是村民大會日,三十是黨員大會日,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到現在。 ?

梁兆利告訴記者,在很早之前,後峪社區就利用黨建引領在工作中嚴格落實農村工作規程,形成了民主化、程序化、規子範化、制度化的工作機制。從引水上山到開山鋪路,從一窮二白到帶領村民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2.6萬元。在後峪子村發展的每一個歷程,後峪子村黨員都是帶頭承諾,爭先鋒,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連續8年被評為以上榮譽稱號的農民,作為納新對象,優先入黨;連續12年以上被評為好媳婦的可以被評為“明星媳婦”...在後峪子村,一系列特殊的村規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一個村沒有好風氣,辦事就不順當。”梁兆利告訴記者,這些村規是有助於樹立社會新風尚,凝聚發展正能量。

記者瞭解到在後峪子村,社區成立了治安巡邏隊,村民義務站崗巡邏。社區還購買了樂器道具,建起農民演出隊,自編自演,以村民身邊的事教育村民。自1992年以來,累計評選出“好媳婦”、“好婆婆”、“五好家庭”、“科技致富帶頭戶”、“道德模範”等各種榮譽戶近300戶,先進個人600多人次。樹立了良好的社會風氣。三十多年來,沒有發生過一起上訪、沒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早在2011年,後峪子村就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文明村”。

幾年來,梁兆利帶領村民先後鋪築了環山水泥路8條18公里,修建大小水利工程13處,種植帥李1700畝,發展大棚蔬菜200餘畝,新建居民樓172棟,美化亮化街道12條,通過招商引資,吸引3家服裝加工廠在社區落地,解決了本社區200名勞動力就業問題。梁兆利先後被評為臨沂市科技致富帶頭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

在2018年,梁兆利與厲家寨、九間棚、代村的三位黨委書記、支部書記聯合發出倡議:弘揚沂蒙精神,做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帶頭人。在梁兆利看來實施鄉村振興,基層帶頭人是關鍵,一個好的帶頭人不僅可以將黨的好政策落地生根,更能帶領群眾實現致富奔小康。他要培養好年輕幹部,一代接著一代幹,一如既往的奮鬥下去。

閃電新聞記者 谷會媛 丁振年 通訊員 麻傑 臨沂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