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脫貧致富“領頭雁”——記天水市張家川縣劉堡鎮村民蘭銀霞

巾帼脱贫致富“领头雁”——记天水市张家川县刘堡镇村民兰银霞

巾帼脱贫致富“领头雁”——记天水市张家川县刘堡镇村民兰银霞
巾帼脱贫致富“领头雁”——记天水市张家川县刘堡镇村民兰银霞

2003年,蘭銀霞與丈夫相識,從陝西眉縣嫁到劉堡鎮趙灣村,一直以務農打工為生。打工期間,蘭銀霞和丈夫二人首次接觸到食用菌種植行業,“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考慮到蘑菇豐富的營養價值和家鄉蔬菜市場潛在的巨大前景,2014年,蘭銀霞利用農閒時間去安徽學習食用菌種殖技術。2015年夫妻二人便在家鄉嘗試種植,力圖改變家庭貧困面貌。創業初期,設備、資金成為擺在她們面前的首要難題,缺錢,夫妻二人找親戚朋友借;缺設備,他們便嘗試土辦法,蘭銀霞意志堅定,迎難而上,下定決心摘掉家庭的“貧困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不懈努力,蘭銀霞夫婦種植的蘑菇出棚了,並受到鄰里和市場的認可,訂單紛至沓來,蘑菇供不應求。夫妻二人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艱苦創業的道路上迎來了一絲光明。

巾帼脱贫致富“领头雁”——记天水市张家川县刘堡镇村民兰银霞巾帼脱贫致富“领头雁”——记天水市张家川县刘堡镇村民兰银霞
巾帼脱贫致富“领头雁”——记天水市张家川县刘堡镇村民兰银霞

2016年對蘭銀霞來講,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既是命運的轉折點,也是事業的新起點。在夫妻二人滿懷信心,齊心創業的時候,天降橫禍,丈夫因病撒手人寰,留給了蘭銀霞3個年幼的孩子和多病的婆婆,還有他們共同開創的蘑菇種植事業。家庭,事業的雙重重擔壓在了這個弱女子的身上,左鄰右舍都擔心她會從此灰心喪氣,一蹶不振的時候,蘭銀霞也曾悲痛欲絕,尤其是看到丈夫留下未競的事業,睹物思人,淚溼衣襟。但每當看到年邁的婆婆和孩子們稚嫩的臉龐,蘭銀霞又會重新燃起對新生活的渴望,唯有自己勇挑擔子,繼續堅持,做好蘑菇種植產業,一家人的未來才會有希望。蘭銀霞說:“這個家只要有我在就不能散,婆婆我會盡心照顧、養老送終,孩子我也會撫養長大、教育成人,只要家在,就什麼都有了。”

巾帼脱贫致富“领头雁”——记天水市张家川县刘堡镇村民兰银霞

在脫貧攻堅中,張家川縣委、縣政府提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培育和扶持村級致富產業,助力精準扶貧。政策一出臺,蘭銀霞積極響應,她考慮到一方面自己的蘑菇種植雖然生意漸有起色,但畢竟勢單力薄,缺乏勞力,產業難以壯大;另一方面,劉堡鎮也是深度貧困鄉鎮,大部分群眾空有一身氣力,卻致富無門,於是蘭銀霞產生了組建合作社的想法。趙灣村男性大多外出務工,而留守婦女則除去農忙時節大多都賦閒在家,由於蘑菇種植業屬於輕勞力作業,技術難度不高,重點需要種植人員的細心認真,非常適合婦女經營。蘭銀霞便主動走訪村內貧困戶,說服留守婦女們加入合作社。在她的動員下,合作社現有入社貧困戶10戶,留守婦女5名。

巾帼脱贫致富“领头雁”——记天水市张家川县刘堡镇村民兰银霞巾帼脱贫致富“领头雁”——记天水市张家川县刘堡镇村民兰银霞

蘭銀霞說,食用菌非常適合留守婦女作為致富產業經營,不僅容易上手,而且合作社就在家門口,婦女們既能用心經營產業,實現家庭創收,又能兼顧孩子和家庭。

蘭銀霞表示受限於產業規模,合作社目前吸納不了太多的剩餘勞力,但未來隨著訂單的增多和產業的壯大,她會吸納更多的留守婦女,加大種植技術培訓力度,將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

今年,蘭銀霞積極參加黨課培訓,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入黨積極分子。她始終堅信,靠著黨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勤勞努力,她和合作社的姊妹們一定會向著勤勞致富的康莊大道上奮勇前進。

巾帼脱贫致富“领头雁”——记天水市张家川县刘堡镇村民兰银霞
巾帼脱贫致富“领头雁”——记天水市张家川县刘堡镇村民兰银霞

供稿 /發展部 張自強

大家都在看

巾帼脱贫致富“领头雁”——记天水市张家川县刘堡镇村民兰银霞
巾帼脱贫致富“领头雁”——记天水市张家川县刘堡镇村民兰银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